读书感悟0717.docx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58045342 上传时间:2023-08-07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47.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读书感悟0717.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读书感悟0717.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读书感悟0717.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读书感悟0717.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读书感悟0717.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读书感悟0717.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读书感悟0717.docx(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读书感悟(7月17日)45徐晨玉今天是七月十七日星期五,我看了世说新语的“时鉴第七”。初看题时,我有点懵:这是啥?时间?实践?后来看完之后才知道识鉴指能知人论世,鉴别是非,赏识人才。魏晋时代,讲究品评人物,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涉及人物的品德才能,并由此预见这一人物未来的变化和忧劣得失,如果这一预见终于实现,预见者就被认为有识鉴。品评也包括审察人物的相貌和言谈举止而下断语,这类断语一旦被证实,同样认为有识鉴。这种有知人之明的人,能够在少年儿童中识别某人将来的才干和官爵禄位,也能够在默默无闻的人群中选拔超群的人才。简单点来说,就是以小见大,以幼见长,见微知著。这里的“时鉴”是对“人”而言。“时鉴”别人

2、的人,如果“时鉴”对象今后有所成就,自己也跟着沾光;而被“时鉴”的人如果有成就,可从他以往的言行举止中窥见一二。也算是对后辈的一种启发和引导吧。例如第4 则记山涛预见天下将乱,反对“偃武修文”,后来果然西晋初大封宗室,诸王拥兵自重。晋武帝死后,诸王互相攻杀,内讧达十六年,史称八王之乱。其实,说回来,人才犹如千里马,虽说时势造英雄,但实则可遇不可求。就像韩愈曾作“马说”一般,纵有千里马,而无伯乐慧眼识珠,即便是有,也是和劣马一起郁郁而终。所以,我觉得,某种程度来说,伯乐与千里马是相互成就的关系。40管恒睿今天我读的是左传.晋楚鄢陵之战鄢陵之战是晋楚两国之间发生的又一次大战。这次大战的直接原因是楚

3、国北伐郑卫,又以汝阴之田贿赂郑国,引起晋国卫国的不满,出兵伐郑,楚国救郑,终于爆发了鄢陵之战。在这次战役中,晋国厉公亲征,晋栾书将中军;楚国共王亲征,子犯将中军。晋国因国内晋厉公与郤氏家族的原因,本无意取胜,未料楚军内部混乱,晋国意外取得胜利。我认为鄢陵之战的精彩之处在于作者真实地描写了从晨曦初现到繁星满天的一整天的战斗,其中楚国申叔时对战争的分析,楚子登巢车以望晋军,养由基的善射。晋军的塞井夷灶,郤至的免胄趋风,都是精彩的细节描写,让人如同身临其境一般,情节扣人心弦。交战双方的人物,例如楚国的楚共王,子反,子重,申叔时,养由基,晋国的栾叔,郤至,韩厥等等,都被作者刻画得栩栩如生。48张嘉琪今

4、天我读的左传驹支不屈于晋。“尊王攘夷”在那个时候盛行,左传也不时的流露这种思想,但是它又没有有意贬低戎夷。它不仅让我们看到了当时少数民族在霸权制度下所受压迫的深重,也让我们从驹支与范宣子的冲突与和解中看到了古代各民族既斗争又融合的复杂关系的缩影。驹支的:“晋御其上,戎抗其下,秦师不复,我诸戍实然。”比喻成譬如捕捉一只鹿,晋国人抓住他的脚,戎人拉着它的腿,和晋国人一起把它按倒。他条理清晰,辞婉理直,最终使晋人认错。这也比后来那些偏执狂妄的尊华贬夷的观点要好的多。34徐睿我今天阅读了论语。“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温,就是温习。已经读过的书,再加读诵思维,古人叫做温书,也就是温顾。 意思是温习旧

5、知识从而得知新的理解与体会,凭借这一点就可以成为老师了。说明人们的新知识、新学问往往都是在过去所学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道理。温故知新,随时可以吸收新知,而又研究已得之学。如此好学可以为人师。强调思考是学习的关键,能在温习旧知识中有所发现,才可以为师。在学习中也是这样,要及时复习学过的知识,并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这样才能真正掌握知识。这是对“温故而知新”最生动、最实在、最崇高的诠释。18刘悦悦今天我读了论语的公治长篇。论语的前四篇,都是来讲解孔子学问之道,对其思想核心“仁”的理论阐释,而本篇不同于前四篇,加入了具体事例,师徒之间的讨论,使语录体充满生机。本篇中包含有孔子嫁女,孔子对于弟一子、他

6、人的评价,来对于德行的肯定与批判,在对和对弟-子的交谈中,也吐露出孔子心中的最终理想。其中我很喜欢的一句是: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这句的意思是:孔子说:“即使只有十户人家的小村子,也一定有像我这样讲忠信的人,只是不如我那样好学罢了。”我认为开篇的第一局很值得我们学习。子谓公冶长:“可妻也。虽在缧绁之中,非其罪也。”以其子妻之。这句话的意思是:孔子评论公冶长说:“可以把女儿嫁给他,他虽然被关在牢狱里,但这并不是他的罪过呀。”于是,孔子就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这句话教育我们看事情要看其本质,不能只看表面现象。43李雨萌今天读的内容是庄子内篇的德充符。儒家推崇的 谦谦

7、公子的样貌,虽然看着美,但雕琢感太强,而庄子说的“德”,更尊重自然、尊重个性。无论你的外在多么丑陋,只要你润物无声而不显德,就是有德之人。我个人更喜欢庄子提倡的德,恣意潇洒而悠然自得,不求外物,不求外形。到底什么样的人,才是充满“德” 的人?对于“才全而德不形”,我的理解是:1、才全,处理和自己的关系,自我要求,是自律、自我约束和提升的过程。2、德不形,是我们怎么处理和外界的关系。不外露。3、才全而德不形,则是要我们除了自律同时也要处理好和外部的关系。08任静文论语.学而第三章这一章,孔子讲仁的反面,即为花言巧语,工于辞令。儒家崇尚质朴,反对花言巧语;主张说话应谨慎小心,说到做到,先做后说,反

8、对说话办事随心所欲,只说不做,停留在口头上。这表明,孔子和儒家注重人的实际行动,特别强调人应当言行一致,力戒空谈浮言,心口不一。这种踏实态度和质朴精神长期影响着中国人,成为中华传统思想文化中的精华内容。02陈泽嵘今天我读了明史。沈炼,嘉靖年间中进士知县。由于刚直傲慢,忤逆御史,被调到茌平。父死后他离去,服丧期满调被任命为锦衣卫经历。沈炼为人刚直,嫉恶如仇,但颇为狂放不羁。每次饮酒就箕踞笑傲,旁若无人。锦衣帅陆炳对他很好。陆炳与严嵩父子交情深厚,所以沈炼也多次和严世蕃一同饮酒。严世蕃用酒虐待客人,沈炼心有不平,总是同他唱反调,严世蕃畏惧而不敢和沈炼计较。许论总督宣、大,经常杀良民冒功,沈炼致书责

9、备他。后来严嵩的党徒杨顺做总督。正好俺答入侵,破应州四十多堡。杨顺惧怕得罪,想上敌人首级论功自解,听从吏士诛杀逃避兵战的人,还超过许论。沈炼遗书责谴他更加急切。又作文祭祀死了的人,言词多讽刺杨顺。杨顺大怒,让私人找严世蕃,说沈炼结士击剑习射,居心叵测。严世蕃将这嘱托巡按御史李凤毛。李凤毛荒谬自责说:“有这种事,已经暗中散去他的党徒。”既而代李凤毛的人是路楷,也是严嵩的党徒。严世蕃嘱咐他和杨顺一起图谋这件事,许诺给他们厚报。他们两人日夜谋图如何中伤沈炼的事。正巧蔚州的妖人阎浩等人一向用白莲教蛊惑众人,出入漠北,泄露边情为患。官军捕获他们,词所连及的人很多。杨顺大喜,对路楷说:“这足以报告严公子。

10、”撰改沈炼的名在其中,诬蔑阎浩等人师事沈炼,听从沈炼指挥,具狱上奏。严嵩父子大喜。前总督许论这时正掌管兵部,竟回覆如其奏。斩沈炼于宣府街市,将他儿子沈襄戍守极边。他为人刚直是值得学习的,也是现代社会所弘扬的,但在古代封建官僚社会中,他注定是不幸的。20童琪今天我读了伍子胥列传,我对伍子胥有几点感受:第一,伍子胥能忍辱负重。楚平王以伍奢(伍子胥的父亲)的生命作为威胁,想要杀害他们兄弟俩,而伍子胥不与弟弟一同赴死,“弃小义,而雪大耻”(太史公语),独自一人逃跑了,为后来的复仇做了准备。不仅如此,他在从楚国流亡至吴国期间,一路以乞食为生。曾落入非常困窘的境地,可是他片刻没有忘记自己与楚平王的杀父之仇

11、。难怪太史公这样评价他:“隐忍而就功名,非烈丈夫孰能致此哉?”第三,伍子胥是一位有恩必报,有怨必还的人。他从楚国逃至吴国,遇到危难,一位渔夫救了他。尽管那时,他很穷困,但他依然将自己身上最值钱的宝剑,送给了渔夫,以作答谢。几年后,他得到了吴王的重用,有了权利和地位,回到楚国,掘了楚平王的墓,鞭打尸体三百下。从故事中,可以看出这一恩一怨都得到了一一地报偿。第四,伍子胥对于吴王的忠诚。在处理越王勾践的问题上,太伯嚭接受了越国的贿赂,他的意见与正直的伍子胥产生了分歧。虽经伍子胥屡次直谏,可是终于因为小人伯嚭的谗言,伍子胥被吴王赐死。尽管如此,他的忠心与正直,依然被人们所称道。通读伍子胥列传,印象最深

12、刻的是他有怨必报的刚毅性格。司马迁感叹:“怨毒之于人甚矣哉!”这不禁让我想到李白的赠汪伦:“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真希望人世间少一份怨恨,多一份深厚的情谊。46刘钟键今天我读了史记中的秦始皇本纪秦始皇是庄襄王的儿子,原名为赵政,于公元前221年统一天下,功过三皇,德盖五帝,自称始皇帝,统一度量衡,崇尚水德,以厉法治天下。在位期间,秦始皇常去各地巡视,重视朝政,亲抚百姓。然而始皇在统一天下后,便开始相信方术,试图找到长生不死药,长期统治秦朝。又听李斯进言,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大兴木土,建造宫室,劳民伤财。最后于巡视天下时病死,为防止百姓知晓,将腌鱼放入车中,让人分不清鱼臭和尸臭,最

13、终葬于骊山。秦始皇执政前期重视法度,使得百姓安居。而后来过于自满,大兴土木,常年巡视江山,开始追寻长生不老之术,花费大量钱财后却落得一个与腌鱼同车的境地。25王一诺今天读了秦本纪第五,文章先交代了周朝衰败的过程,和春秋时期诸侯争霸的场面,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并立褒姒的儿子为太子,废掉了原先皇后的儿子。并欺压百姓,打击诸侯。导致诸侯纷纷叛乱,也导致了周王朝最后的衰败和灭亡。而秦国也在一代一代的从一个边陲荒蛮之地,到序八州而朝同列,履至尊而至六合,让秦王朝走向了繁荣昌盛。而在诸侯纷纷实行改革来保证国家昌盛。政权稳固的同时,秦国也做出了正确的改革,商鞅变法。让秦国国力大增,成为了当时的强国。我觉得其中

14、最让人唏嘘不已的,是秦武王秦荡,他自幼力大过人,再去朝见周天子的时候,为表现出自己的野心,和对周王朝的不屑。便举起象征天子意义的鼎。结果后来因体力不支鼎失手滑落,砸断了双腿,后来因失血而亡。我想,如果秦荡并没有逞一时之快,那么秦王朝的统一可能会提前几十年。后来便是秦始皇统一全国,自称始皇帝,开始了中国历史上的新篇章。但是由于秦的暴政,和对百姓的剥削,使黎民百姓民不聊生,纷纷起义造反,导致了秦二世而亡。所以这个事情给我们的教训就是,为君主者要关心江山社稷,也要关心黎民百姓的生活。一味地剥削压迫只会积累矛盾,而在一个矛盾集中点则必然会爆发,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37张芷萌史记 孙子吴起列传孙膑作为一

15、个优秀的军事家,从受辱于梁,到最好挟公事而复报私仇,中间经历了几十年漫长的等待。他冷静,明智。只是在最后复仇的时候,他围魏救赵,随便要了老同学庞涓的命。他阴冷,残忍。这样一位军事家的出现是时代的必然,如果不是多战的时代,如果不是好战的国君,当然不会有孙膑这样离奇经历。这是现实的残酷成就了孙膑的,可是仅仅如此吗?好兵,崇兵的齐威王也是漫漫历史长河中的一瓢水,甚至是一滴水,读后感孙子吴起列传读后感。 他也是自源头而来,这样看,我们完全可以说因为在周初建之始,产生了第一位杰出的军事家姜子牙,才有了历史上让人惊叹的惊鸿一瞥。这就历史惊人的相似?我们当然不能忽略历史背景,无论孙膑还是姜尚,都是因为战争而

16、涌现出的卓越人才。所以,我们又可以说,历史决定了人物。但更多的问题出现了,试问:为什么有战争?有人说是历史的不可避免性我认为这是笼统的搪塞,这样的解释可以套用在如何历史事件。那么辩证的说,战争是因为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历史规律。在分与合的转化之间,这种独立战争和兼并战争成了一种必然。人是战争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人的因素必定会影响战争。纵观历史,那一次战争没有人的私欲膨胀?也正是因为这样那样萌生不断,永无止境的欲,所有人类历史上,出现了战争一个悲惨的现实。由此,人性之中的阴暗和残暴被释放,才导致了历史现象乃至历史规律。24许瑶琴读道德经圣人之治 有感本章是老子对无为而治观点的具体论述与见解。老子鲜明的提出圣人之治在于无为的观点。只要心里没有贪念,就不会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