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的那边》.doc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58044171 上传时间:2023-03-0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在山的那边》.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在山的那边》.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在山的那边》.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在山的那边》.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在山的那边》.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在山的那边》.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在山的那边》.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在山的那边教案作者:王家新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理解、积累“痴想、隐秘、诱惑、喧腾”等词语。 2.了解诗歌常识与象征手法。 二、能力目标 1.领会诗中“山”与“海”的艺术形象蕴含的意味,培养欣赏诗歌的能力。 2.品味诗歌语言,感悟诗中的思想感情。 三、德育目标 1、感悟诗歌表达的信念和哲理,学习诗人对人生的思考所得到的启迪。 教学重点 1.理解诗中“山”与“海”蕴含的意味和感情。 2.体会诗中蕴含的深刻哲理。 教学难点 1、体会诗歌语言凝练,意味隽永的特色。 教学方法1.诵读法。诗人取象于群山和大海,表达一种信念、一个哲理,意象壮阔,诗意跌宕。通过反复诵读,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和凝练形象的

2、语言。 2.联想想像法。用于对诗中意象含义的把握。诗中“山”与“海”对应,形成强有力的冲突,波澜迭起,显现出情感的起落。关于“山”与“海”,特别是“无数座山”的象征意义的理解,要调动生活经验,激活思维,以求深层探究。 3.讨论点拨法。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语:每个人在童年时代,对生活,都有美好而奇妙的“梦想”,对未来,都有热烈的企盼与遐思。那么,生活在大山深处的孩子,他们又在想些什么呢?他们的想法,给我们又会带来什么启示呢?今天,我们学习诗歌在山的那边,和山里的孩子一起,去探寻山外那美好的世界。 二、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王家新,1957年生于湖北西北部山区的武当山下,是当代诗人、诗

3、歌评论家。在山的那边起源于作者童年的生活经历,他童年时一直没走出山里的世界,童年的山区生活是封闭的、压抑的,而作者偏偏又是一个善于幻想、对外界充满强烈好奇心的少年。这种独特的体验,成了他创作的源泉。 三、检查字词凝成、诱惑、隐秘、喧腾、痴想、一瞬间 教师强调:扎下,不读z应该读zh ,让学生动手查词典,多音字。 (字典是我们学习语言的最好的老师,大家一定要养成勤查字典的好习惯。)四、有感情地朗读全诗,整体感知文意 (1)教师范读(2)各自练习朗读(3)领读(4)齐读 五、小组合作,学习探究 欣赏诗歌一定要放声朗读,而朗读不仅要正确流利,关键还要有感情,只有投入了自己的感情去读,才能和诗人的思想

4、感情形成共鸣,才能得到美的享受和有益的人生启示。同学们读的感情不够,关键还是对诗的内容的理解不够。下面我们就先来一起看看这首诗的内容。请大家思考这样几个问题: 1、在山的那边是什么?“山”和“海”的含义是什么? 2、全诗为什么分为二节? 3、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4、你最喜欢哪一句诗,说说理由。或有哪句诗不理解,划下来一起探讨 六、小组展示,教师指点 参考:1、山的那边是海。大海象征理想、信念。 群山象征重重困难。 爬山象征坚持不懈奋斗。象征是一种表现手法,是用具体的事物表现某种特殊意义,是一种艺术符号的运用。 2、第一节诗,写了我童年时候:第二节诗,写了我长大后。 第一节诗写的“山”和“海

5、”就是现实中“山”和“海”,第二节诗中的“山”象征了困难,“海”象征了信念。 第一节诗,写了我的想望和困惑;第二节诗,写了我长大后的拼搏和奋斗。 3、要达到理想的境界,就要历尽千辛万苦,只有不怕困难,百折不挠,坚持奋斗,才能实现人生的理想。 4、可能有以下问题 (1)“隐秘的想望”指什么?为什么说“隐秘”? 王家新创作谈中说:“诗的开头两句,正是我小时候的真实写照。我想,几乎在每个人的童年和少年时期都有一些隐秘的想望,而诗中的这种对山那边的遥望和幻想,构成了我小时候特有的秘密在今天看来,它还隐秘地影响到我的一生。”作者小时候想望山那边的海,爬山是为了望见大海,这个愿望并没有告诉他人,所以说“隐

6、秘”。 (2)怎样理解“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 “铁青着脸”是拟人手法。是“我”心情沮丧时的主观感觉。“我”爬上山顶,满以为能够看见大海了,望见的却依然是山,非常失望、沮丧,所以望见那边的山,看起来就像是“铁青着脸”。山色是青的,只因为“我”的心情不好,好像山也铁青着脸在那里怪我痴心妄想,笑我幼稚可笑。 (3)“我常伏在窗口痴想”中“痴想”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痴想”原意是发呆地想,这里的意思是,总是神往于大山外面的世界,达到了痴迷的程度。说明“我”从小就不愿困居于狭小的天地,而追求新的天地。 (4)“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是什么意思? “我”原以为一座山的那边就是大海,现在明白这是幻想

7、,所谓“零分”就是说幻想全然落空。 (5)“一颗从小飘来的种子”指什么?为什么说是“飘来的”? “一颗从小飘来的种子”比喻一个信念,妈妈给我的信念,山那边是海。妈妈是由我的痴想、疑问而说起这话的,这话并非确指理想,所以说是飘来的。 (6)“因为我听到海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那雪白的海潮啊,夜夜奔来/一次次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这些诗句是什么意思? 诗人确信远方有海理想是可以实现的,日日夜夜理想在心中激荡,鼓舞着“我”不懈地奋斗,就像听到大海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枯干的心灵”比喻对理想的渴望。海潮“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就是说,理想滋润着心灵,使心灵不再枯干,变得充实而有活力。 七、学习与提升 在你的生活学习中,一定也有无数座山,等着你去征服或已被你征服。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说说这首诗给你的启示。八、课堂总结 没有远大的理想就没有不懈的追求,正是在艰难曲折的求索过程中,我们的人生才充实而有意义。正如歌中所唱“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失败和痛苦也是人生的一笔宝贵财富。对刚跨进中学大门的同学们来说,有很多困难正等着你,其中最大的一座山就是你自己,只要坚持不懈就一定能成功。 最后让我们再一次用我们的心灵齐诵最后几句诗,让好诗伴你们健康成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