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酵母)的培养基优化.doc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58042997 上传时间:2022-11-13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55.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微生物(酵母)的培养基优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微生物(酵母)的培养基优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微生物(酵母)的培养基优化.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微生物(酵母)的培养基优化.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微生物(酵母)的培养基优化.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微生物(酵母)的培养基优化.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微生物(酵母)的培养基优化.doc(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实验一 微生物(酵母)的培养基优化(指导教师:汪文俊 熊海容 王海英 肖新才 实验员: 张继泰)一实验目的:掌握微生物斜面培养基、种子培养基及发酵培养基确定方法,学会对已确定菌种确定实验室发酵工艺。 二实验原理 生物量的测定方法有比浊法和直接称重法等。由于酵母在液体深层通气发酵过程中是以均一混浊液的状态存在的,所以可以采用直接比色法进行测定。三仪器与试剂 全恒温振荡培养箱,分光光度计、电热恒温水浴槽、天平、电炉。试剂为葡萄糖、蔗糖、酵母浸粉、KH2PO4。四实验方法 (1)、培养基的配制(见表1,2) 表1 正交表试验设计 因素水平 葡萄糖 蔗糖 酵母膏 KH2PO4 1 1.0 0.0 0.

2、5 0.5 2 2.0 1.0 1.0 1.0 3 3.0 2.0 2.0 2.0 表2 正交表实验方案 编号葡萄糖 (A) 蔗糖 (B) 酵母膏 (C) KH2PO4 (D) 生物量 (OD)0h 12h24h36h48h60h1 (1) (1) (1) (1) 2 (1) (2) (2) (2) 3 (1) (3) (3) (3) 4 (2) (1) (2) (3) 5 (2) (2) (3) (1) 6 (2) (3) (1) (2) 7 (3) (1) (3) (2) 8 (3) (2) (1) (3) 9 (3) (3) (2) (1) (2)将上述培养基配制好以后,每250 ml三

3、角瓶装入培养基100 ml,于121下灭菌30 min,冷却。(3)冷却后接种(接种量为5),置于28培养箱进行培养。(4)测OD值:将接种0 h、 12 h、24 h、36 h、48 h、60 h不同时间的菌悬液摇均匀后于560nm波长、1cm比色皿中测定0D值。比色测定时,用以未接种的培养基作空白对照,并将0D值填入表中,最终确定最佳培养基的组成及发酵时间。 五思考题 (1)比浊计数在生产实践中有何应用价值? (2)本实验为什么采用560nm波长测定酵母菌悬液的光密度?如果你在实验中需要测定大肠杆菌生长的OD值,你将如何选择波长?实验二 紫外线的诱变育种 (指导教师:汪文俊 熊海容 王海英

4、 肖新才 实验员: 张继泰)一目的要求通过实验,观察紫外线对枯草芽孢杆菌的诱变效应,并学习物理因素诱变育种的方法。二基本原理紫外线对微生物有诱变作用,主要引起是DNA的分子结构发生改变(同链DNA的相邻嘧啶间形成共价结合的胸腺嘧啶二聚体),从而引起菌体遗传性变异。三菌种与仪器菌种:枯草芽孢杆菌(产胞外淀粉酶); 仪器:血球计数板,显微镜,紫外线灯(15W),电磁搅拌器,离心机 四操作步骤(1)菌悬液的制备(a)取培养48小时的枯草芽孢杆菌的斜面45支,用无菌生理盐水将菌苔洗下,并倒入盛有玻璃珠的小三角烧瓶中,振荡30分钟,以打碎菌块。(b)将上述菌液离心(3000r/min,离心15分钟),弃

5、去上清液,将菌体用无菌生理盐水洗涤23次,最后制成菌悬液。(c)用显微镜直接计数法计数,调整细胞浓度为每毫升108个。(2)平板制作将淀粉琼脂培养基溶化后,冷至55左右时倒平板,凝固后待用。(3)紫外线处理(a)将紫外线灯开关打开预热约20分钟。(b)取直径6cm无菌平皿2套,分别加入上述菌悬液5ml,并放入无菌搅拌棒于平皿中。(c)将盛有菌悬液的2平皿置于磁力搅拌器上,在距离为30cm,功率为15W的紫外线灯下分别搅拌照射1分钟及3分钟。(4) 稀释在红灯下,将上述经诱变处理的菌悬液以10倍稀释法稀释成10-1-10-6(具体可按估计的存活率进行稀释)。(5)涂平板取10-4、10-5、10

6、-6三个稀释度涂平板,每个稀释度涂平板3只,每只平板加稀释菌液01ml,用无菌玻璃刮棒涂匀。以同样操作,取未经紫外线处理的菌稀释液涂平板作对照。(6)培养将上述涂匀的平板,用黑布(或黑纸)包好,置37培养48小时。注意每个平皿背面要标明处理时间和稀释度。(7)计数将培养48小时后的平板取出进行细菌计数,根据对照平板上菌落数,计算出每毫升菌液中的活菌数。同样计算出紫外线处理1分钟、3分钟后的存活细胞数及其致死率。(8)观察诱变效应将细胞计数后的平板,分别向菌落数在56个左右的平板内加碘液数滴,在菌落周围将出现透明圈。分别测量透明圈直径与菌落直径并计算其比值(HC值)。与对照平板进行比较,根据结果

7、,说明诱变效应。并选取HC比值大的菌落移接到试管斜面上培养。此斜面可作复筛用。五实验结果1结果将实验结果填入下表。稀释倍数平均菌落处理时间 (数/皿)诱变剂 (min)10-410-510-6存活率%致死率%紫外线(UV)0(对照)13结果处理透明圈和菌落直径大小()及其HC比值123456透明圈菌落HC比值透明圈菌落HC比值透明圈菌落HC比值透明圈菌落HC比值透明圈菌落HC比值透明圈菌落HC比值UV处理对照六思考题 (1) 用于诱变的菌悬液(或孢子悬液)为什么要充分振荡?(2) 经紫外线处理后的操作和培养为什么要在暗处或红光下进行?实验三 玉米淀粉液化及糖化(指导教师:汪文俊 熊海容 王海英

8、 肖新才 实验员: 张继泰)一、 实验目的掌握用酶法从淀粉原料到水解糖的制备原理及方法。掌握粗淀粉含量和还原糖的化学测定方法。二、 实验原理发酵过程中,有些微生物不能直接利用淀粉,因此,当以淀粉为原料时,必须先将淀粉水解成葡萄糖,才能供发酵使用。一般将淀粉水解为葡萄糖的过程称为淀粉的糖化,所制得的糖液称为淀粉水解糖。发酵生产中,淀粉水解糖液的质量,与生产菌的生长速度及产物的积累直接相关。 可以用来制备淀粉水解糖的原料主要有薯类(木薯、甘薯)淀粉、玉米淀粉、小麦淀粉、大米淀粉等,根据原料淀粉的性质及采用的水解催化剂的不同,水解淀粉为葡萄糖的方法可分为酸解法、酸酶结合法和酶解法。实验室中常采用酶解

9、法制备淀粉水解糖。 酶解法是指利用淀粉酶将淀粉水解为葡萄糖的过程。酶解法制葡萄糖可分为两步:第l步是利用-淀粉酶将淀粉液化为糊精及低聚糖,使淀粉的可溶性增加,这个过程称为液化;第2步是利用糖化酶将糊精或低聚糖进一步水解,转变为葡萄糖的过程,在生产上称为糖化。淀粉的液化和糖化都是在酶的作用下进行的,故也称为双酶水解法。2.1 酶法液化原理淀粉的酶法液化是以-淀粉酶为催化剂,该酶作用于淀粉的-1,4糖苷键,从内部随机地水解淀粉,从而迅速将淀粉水解为糊精及少量麦芽糖,所以也称内切淀粉酶。淀粉受到-淀粉酶的作用后,其碘色反应发生如下变化:蓝紫红浅红不显色(即碘原色)。酶法液化以生产工艺不同分为间歇法,

10、半连续和连续式;液化设备有:管式、罐式、喷射式。加酶方法有:一次加酶、二次加酶、三次加酶。根据酶制剂的耐温性分为中温酶法、高温酶法、或中温酶和高温酶混合法。本实验采用:高温酶法,间歇式,罐式,二次加酶法。2.2 酶法糖化原理淀粉的糖化是以糖化酶为催化剂,该酶从非还原末端以葡萄糖为单位顺次分解淀粉的-1,4糖苷键或-1,6糖苷键。因为是从链的一端逐渐地一个个地切断为葡萄糖,所以称为外切淀粉酶。淀粉糖化的理论收率:因为在糖化过程中,水参与反应,故糖化的理论收率为111.1。(C6H10O5)n+H2O nC6H12O6 162 18 180淀粉糖化实际收率:实际收率的计算公式:淀粉转化率:淀粉-葡

11、萄糖转化率是指100份淀粉中有多少份淀粉被转化为葡萄糖。淀粉转化率的计算:DE值:用DE值表示淀粉水解的程度或糖化程度。糖化液中还原性糖以葡萄糖计,占干物质的百分比称为DE值。DE值计算:还原糖用DNS法测定,浓度表示:葡萄糖g/100ml糖液;干物质用阿贝折光仪测定,浓度表示:干物质g/100g糖液。影响DE值的因素:糖化时间:最初糖化时,糖化速度快,DE值显著上升;但24h后,当DE值达到90以上时,糖化速度显著放慢。液化DE值与糖化DE值的关系:液化程度应控制适当,太低或太高均不利。原因是液化程度低,则粘度大,难操作;同时,由于液化程度低,底物分子少,水解机会少,影响糖化速度;液化程度低

12、,易发生老化;但液化超过一定程度,则不利于糖化酶与糊精生成络合结构,影响催化效率,造成糖化液的最终DE值低。故应在碘试本色的前提下,液化DE值越低,则糖化液的最高DE值越高。一般液化DE值应控制在12-18。酶制剂用量与糖液DE值的关系:糖化时间与糖化酶用量关系表糖化时间(h)68101624324872糖化酶用量(U/g淀粉)480400320240180150120100为加快糖化速度,可以提高酶用量,缩短糖化时间。但酶用量太高,反而使复合反应严重,最终导致葡萄糖值降低。在实际生产中,应充分利用糖化罐的容量,尽量延长糖化时间,减少糖化酶用量。糖化酶参考用量:液化DE值17,淀粉乳33,60

13、,pH4.5,酶制剂240U/g绝干淀粉。糖化时间16h。三、 实验仪器、设备和材料(1)25升罐 ;(2)小型板框过滤机压滤;(3)烘箱;(4)水桶;(5)量筒;(6)分光光度计;(7)水浴锅;(8)滴定管;(9)电炉;(10)白瓷板;(11)三角瓶;(12)阿贝折光仪;(13)玉米粉;(14)高温-淀粉酶;(15)糖化酶;(16)pH试纸;四、实验方法4.1 淀粉的液化配制30的淀粉乳(按15升配制),调节pH值至6.5,加入氯化钙(对固形物0.2),加入液化酶(12-20U/g淀粉),在剧烈搅拌下,先加热至72,保温15min,再加热至90,并维持30min,以达到所需的液化程度(DE值:15-18),碘反应呈棕红色。液化结束后,再升温至120,保持5-8min,以凝聚蛋白质,改进过滤。4.2 淀粉的糖化液化结束后,迅速将料液用烟酸将pH调至4.2-4.5,同时迅速降温至60。加入糖化酶,60保温若干小时后,当用无水酒精检验无糊精存在时。将料液pH调至4.8-5.0,同时,将料液加热至80,保温20min然后将料液温度降至60-70,开始过滤。4.3 过滤在发酵罐内将料液冷却至60-70;洗净板框过滤机,装好滤布;接好板框压滤机的管道;泵料过滤;热水洗涤(60-7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