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用于中、小学教师资格证的习题.doc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58042472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适用于中、小学教师资格证的习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适用于中、小学教师资格证的习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适用于中、小学教师资格证的习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适用于中、小学教师资格证的习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适用于中、小学教师资格证的习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适用于中、小学教师资格证的习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适用于中、小学教师资格证的习题.doc(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适用于中、小学教师资格证的习题资料仅供参考一、 单选题(在每小题的4个备选答案中,选出1个正确答案, 错选、多选或不选均不得分。每小题1分,共30分)1墨家以()为教。 A“弃圣绝智” B“兼爱”和“非攻”C“弃仁绝义” D“克己复礼”2中国乃至世界最早的教育专著是战国后期的()。 A大学 B中庸 C学记D论语 3主张“教育即生活”、“在做中学”的教育家是()。 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 C康德 D杜威 5小学教育所处的年龄段一般称为()期。 A幼儿 B童年 C少年 D青年 6外铄论的代表人物是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 A华生 B洛克 C格塞尔 D卢梭 10在中国最早试图用马克思主义观点研究教

2、育问题的是()。 A杨贤江 B蔡元培 C李大钊 D王道俊 11教育教学中只是追求“齐步走”,违背了身心发展的()。 A顺序性 B互补性 C差异性 D阶段性_14素质教育的核心是()的培养。 A创新能力 B读写能力 C听说能力 D交往能力 15盲人的听觉、触觉非常灵敏,说明人的身心发展具有()。 A顺序性 B互补性 C差异性 D阶段性19个体身心发展的某一方面机能和能力最适宜于形成的时期称为()。 A机能期 B发展期 C差异期 D关键期25认为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的观点是()。 A外铄论 B内发论 C遗传决定论 D多因素交互作用论 26中国古代“外铄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A孔子 B孟

3、子 C荀子 D墨子 27学生是具有能动性的教育对象,是学习的()A主体 B客体 C个体 D群体 28与课堂教学相比,学生在课外活动中具有更大的()。 A自愿性 B自主性 C强迫性 D创造性 二、多选题(在每小题的5个备选答案中,选出25个正确答 案,错选、多选或漏选均不得分。每小题1.5分,共30分)10杜威的教育主张有()。 A教育即生活 B教育即生长 C学校即社会 D在做中学 E以教师为中心 20教育是由()因素构成的。 A教师 B学生 C教育内容 D教育方法 E学校一、单选题1B 2C 3D 4D 5B 6A 10A 11C 14 15B 19D 25A 26C 27A 28B二、10A

4、BCD 20ABCD单选题(在每小题的4个备选答案中,选出1个正确答案, 错选、多选或不选均不得分。每小题1分,共30分)5教育工作要根据不同年龄分阶段进行是因为个体身心发展具有()。 A阶段性 B差异性 C不均衡性 D顺序性 6身心发展的关键期表明人的身心发展具有()。 A阶段性 B差异性 C不均衡性 D顺序性10教学大纲具体化的表现形式是()。 A教学计划 B课程目标 C教学目标 D教科书12由于学生身心发展存在着个别差异,因此要()。 A坚持以教师为中心 B因材施教 C坚持以教材为中心 D实施标准化考试17中国最早采用的班级授课制是在()。 A1862年 B1898年 C19 D1922

5、年 18班级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是()。 A校长 B教育主任 C班主任 D科任教师21“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要求教学必须遵循的原则是()。 A因材施教原则 B巩固性原则 C启发性原则 D科学性和教育性相结合的原则 22下列说法不是杜威实用主义教育学的论点是()。 A教育即生活 B学校即社会 C做中学 D生活即教育25中国颁布实行的壬戌学制是在()。 A19 B19 C19 D1922年 26教育学生必须了解学生的年龄特征,这要求教师的知识结构应有()。 A系统的马列主义理论修养 B精深的专业知识 C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 D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27A,ffl常说“教育有法而教无定法

6、”,这反映教师劳动具有()。 A连续性特点 B创造性特点 C长期性特点 D示范性特点二、多选题(在每小题的5个备选答案中,选出25个正确答 案,错选、多选或漏选均不得分。每小题1.5分,共30分) 1美国当代著名教育家、心理学家布卢姆认为完整的教育目标分类学应当包括的主要部分是()。 A认知领域 B日常生活领域 C情感领域 D动作技能领域 E安全领域3中国学校教育层次包括()。 A幼儿教育 B初等教育 C中等教育 D高等教育 E学历教育13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包括()。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不平衡性 D互补性 E个别差异性5A 6C 10.D 12.B 17.A 18.C 21.C 22.

7、D 25. D 26.D 27.B1.ACD 3.ABCD 13.ABCDE一、单选题(在每小题的4个备选答案中,选出1个正确答案, 错选、多选或不选均不得分。每小题1分,共30分)1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反映教学过程规律而制定的教学工作的总要求是()。 A教学规律 B教学规则 C教学原则 D教学细则6为班级授课制奠定理论基础的是()。 A洛克 B杜威 C夸美纽斯 D赫尔巴特11启蒙思想家卢梭宣扬自然主义教育理想的作品是()。 A大教学论 B教育漫话 C爱弥尔 D普通教育学13最早在大学里讲授教育学的是()。 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 C康德 D杜威15能为人的发展提供物质前提的是()。 A遗传

8、B成熟 C环境 D教育21“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强调的是()。 A环境决定论 B教育万能论 C二因素论 D遗传决定论23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的建立始于()。 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 C斯宾塞 D裴斯泰洛齐 24将教学理论建立在心理学基础上,将道德教育理论建立在伦理学基础上的教育家是()。 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 C康德 D杜威26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是()。 A爱岗敬业 B热爱学生 C热爱教育事业 D加强自身修养28年轻时的夸美纽斯就具有强烈的民主主义思想,强调教育的()。 A基础性 B自然性 C自觉性 D客观性 29春秋战国时期,私学大兴,()两家的私学成为当时的显学。 A儒、墨 B儒、道

9、 C法、墨 D道、法 30西方教育史上第一本教育专著是古罗马教育家()编写的。 (小学教师资格)A苏格拉底 B亚里士多德 C柏拉图 D昆体良二、多选题(在每小题的5个备选答案中,选出25个正确答案,错选、多选或漏选均不得分。每小题1.5分,共30分)6衡量一节好课的标准是()。 A目的明确 B内容正确 C方法恰当 D语言准确生动 E组织紧凑合理12皮亚杰将人的认识发展划分为()。 (小学教师资格)A前习俗水平 B感知运动 C前运算 D具体运算 E形式运算17对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持外铄论观点的代表人物有()。 A弗洛伊德 B威尔逊 C孟子 D苟子 E洛克 18孔子的主要教育主张包括()。 A“有

10、教无类” B“不愤不启,不悱不发”C“教学相长” D“兼爱”E“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19柯尔伯格认为人的道德认知经历了三个不同水平的发展过程即()。 A感知运动水平 B具体运算水平 C前习俗水平 D习俗水平 E后习俗水平1C 6C 11C 13C 15A 21D 23A 24B 26B 28B 29A 30D 6ABCDE 12BCDE 17 DE 18ABE 19 CDE3“因材施教”体现了人的身心发展的()。 A顺序性 B互补性 C差异性 D 阶段性 4教师职业最大的特点在于职业角色的()。 A系统化 B专门化 C复杂化 D多样化 5反映测验结果的可靠程度的指标是()。 A效度 B

11、难度 C信度 D区分度 6夸美纽斯主张把广泛的自然知识传授给普通人的()。 A“泛德教育” B“泛体教育”C“泛美教育” D“泛智教育”720世纪初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和作品是()。 A夸美纽斯和大教学论 B赫尔巴特和普通教育学 C洛克和教育漫话 D杜威和民主主义与教育9杨贤江于1930年出版的教育学著作是()。 A新编教育学 B教育学 C新教育大纲D实用教育学 10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于()经过。 A1985年 B1993年 C1995年 D1999-年12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A备课 B上课 C布置作业 D课外辅导 13主张“有教无类”,以“仁”为核心的最高道德标准的中国古代教育

12、家是()。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韩非子15“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是中国古代()的教育主张。 A朱熹 B墨子 C荀子 D孔子19中国学校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 A个别教学制 B班级授课制 C分组教学制 D设计教学法 20教育学作为一门规范学科的建立是以()的发表为标志的。 A大教学论 B民主主义与教育 C普通教育学 D教育漫话 21普通教育学是()的教育学代表作。 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 C卢梭 D杜威 22小学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是()。 A小学教育培养目标 B小学教育内容 C小学教育方法 D小学教育目的 23揭示了个体认知发展的一般规律的发生认识论的创立者是瑞士心理学家()。 (小学)A皮亚杰 B柯尔伯格 C格塞尔 D洛克28孔子的教育思想集中地反映在()中。 A学记 B大学 C论语 D中庸30()使遗传提供的发展的可能性转变为现实。 A环境 B教育 C社会 D实践5在赫尔巴特的影响下,形成了以传统教育为中心的特点,即()。 A教师中心 B教材中心 C学生中心 D知识中心 E课堂中心9中国小学德育的方法主要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