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实验专题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58041476 上传时间:2022-09-25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986.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物理实验专题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八年级物理实验专题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八年级物理实验专题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八年级物理实验专题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八年级物理实验专题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物理实验专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物理实验专题(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八年级物理实验专题一、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2014年不考)1、如图所示是“探究海波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装置。(1) 实验中除了需要图中所示的实验器材以外,还需要_ 。(2) 将温度计A插入试管中时,温度计的玻璃泡_ 。将装有海波的试管放入装有热水的烧杯中加热,试管浸在水中的深度要“适当”,这里“适当”指试管不接触烧杯底部及试管中装有海波的部分完全浸没在水中。(3) 实验时先把海波弄成粉末状装入试管再放入热水中,并不停地用搅拌器B搅拌,其目的是使试管里的海波受热 ,同时使海波温度上升的 (填“快”、“慢”),便于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记录各个时刻温度的时间间隔如果过长可能会

2、 。(4) 如果实验时海波熔化的时间太短,得不出晶体熔化规律及它的熔点,请你写出两条可行改进的办法 _ _ _ 。丙 第1题图 第2题图2、 小宇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对冰加热根据实验记录画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如图所示,请你回答:(1) 图甲中温度计的示数为_(2) 由图乙说明冰是 (填“晶体”或“非晶体”),熔点为_,冰熔化所用时间 min;水的沸点是 ,说明当时水面上的气压 一标准大气压。BC段是 状态,内能 (填“增加”或“减少” );这段表示的物理意义是 ;DE段物质的内能 (填“增加”、“减少”);这段过程中,可以看到有大量的“白气”冒出,发生的物态变化是先 后 。 这段表示

3、的物理意义是 。(3) 图像中的EF段 (填“是”、“不是”)根据实验数据画出来的理由是 。(4) 小红在探究冰的熔化时,将装有碎冰块的烧杯直接放置在空中,不用酒精灯加热,这样做不能使烧杯均匀受热,还能使用冰的温度升高的较 ,实验时用搅拌器不停地搅拌碎冰块,使烧杯内各部分受热均匀,便于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丙图是由实验记录的数据绘制的冰熔化图像,由图像可知,AB段和CD段的倾斜程度不同,是因为冰的吸热能力比水的 ,即C冰 C水。 二、探究水的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1、 在“探究水的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中,某实验小组观察到图甲、乙所示的两 种情景。 (1) 水沸腾时的情景是图 ,理由是当水沸

4、腾时,形成的大量气泡不断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开来。水沸腾前的情景是图 ,理由是水没有沸腾时,气泡中的水蒸气在上升过程中遇冷收缩,气泡变小。沸腾前杯中水的内能 ;是通过 的方式改变水的内能的。丙甲 乙 第1题图 第2题图(2) 实验中放置石棉网的铁圈位置和悬挂温度计的铁杆位置非常重要,组装该实验装置时 这个组应先调整固定 (填“铁圈”、“铁杆”)的位置。实验时他们向烧杯倒入热 水而不用冷水,是为了减少水从加热到沸腾所需要的时间。刚倒入热水时发现温度计 管壁模糊很难看清示数,这一现象发生的物态变化是先 后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3) 这个组的同学用温度计测小烧杯中水的初温时的操作如图A,读数的

5、操作如图B。(4) 实验用的温度计是根据 制成的。(5) A图中操作的错误是 。(6) B图中读数操作错误的是 (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 中液柱的液面相平)。(7) 按照正确的操作,当水温升到90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直到水沸腾5min后停止读数,部分数据记录如下表: 时间/min012345678水的温度/9092949898989898 第3次数据没有记录,当时温度计示数如丙图所示,请将漏填的数据填在表格内。 根据表中实验数据,可知水的沸点是 ,由此这个组判断出当时大气压 (选填“高于”、“等于”或“低于”)1标准大气压。与其他组交流时才发现别的组测得水的沸点都是100,于是

6、这个组否定他们的判断,他们否定自己的判断的理由是若当时大气压低于一标准大气压,别的组测得水的沸点就不会都是100。这个组认真检查他们的操作并没有问题,猜想可能用的温度计有问题,导致较大的误差。为了验证他们的猜想是正确的,他们的作法是用自己组的温度计与其他组的温度计同时测量同一杯水的温度,比较测量的温度。 四个小组根据各组的测量数据,分别绘制了水的温度和时间关系的图像,如下图所示。其中能正确反映研究水沸腾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关系的图像是( ) 根据你选择的图像可知水沸腾的规律是 。(8) 为了减少加热时间,可以采取的措施: , 。2、在做“探究水的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时,如图所示,甲、乙

7、、丙三组同学 分别从A、B两套器材中任选一套来完成实验:(实验室已准备多套A、B装置)(1) 甲组同学发现所测水的沸点高于100,他们选择的是_(填“A”或“B”)套装置。(2) 乙、丙两组同学虽然选用的实验装置相同,但水开始沸腾的时刻不同,他们绘制的沸腾 图像如图C所示:a、b两种图像不同的原因是水的_不同。(3) 通过分析图像C,归纳出水沸腾的特点是:_ _。 三、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1、为了“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小明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把一个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把一张纸板ENF竖直地立在水平的平面镜上(纸板与水平的平面镜垂直)。(1) 请在图中标出反射角的度数。(2) 小明想探究“反

8、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他将纸板NOF向前折或向后折,在纸板NOF上观察不到反射光线(反射光线的位置不发生变化);若将两块 纸板放在同一平面上,在纸板NOF上看到反射光线,说明: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平面内。(3) 接下来在纸板上用笔描出入射光线EO和反射光线OF的径迹,取下纸板用量角器测出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大小,并记录在数据表格里;改变入射光线的方向,再测几组入射角和反射角的目的是多次实验得到一个普遍正确的结论。得出结论是:在反射现象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4) 如果让光线逆着OF的方向射向镜面,会发现反射光线沿着OE方向射出,这表明: 在反射现象中,光路

9、可逆。(5) 实验时从纸板前不同方向都能看到光的传播路径,是因为光在纸板上发了漫反射。(6) 实验得出的结论是: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四、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1、小红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里。(1) 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定律;特点是正立、等大的虚像。(2) 刻度尺的作用是为了比较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的关系;(3) 用两支外形相同的蜡烛的作用是为了比较像和物体的大小的关系;(4) 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好处是玻璃板既能像平面镜一样反射成像,又能透过玻璃板 看到后面的蜡烛,便于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和

10、确定像的位置。(5) 实验时,将一张大纸铺在水平桌面上,在纸上竖立一块玻璃板(玻璃板与水平桌面垂直)作为平面镜,沿着玻璃板在纸上画一条直线代表它的位置,把一支点燃的蜡烛竖立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再拿一支外形相同但不点燃的的蜡烛,竖立着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前面那支蜡烛的像完全重合。改变几次点燃蜡烛到平面镜的距离,移动平面镜后面的蜡烛,每次看上去它跟前面那支蜡烛的像完全重合,这样操作的目的是为了探究像和物体的大小关系;再在纸上记下每次蜡烛的像的位置和物体的位置,并用刻度尺分别把每次蜡烛和它的像的位置连接起来。这样做是为了探究像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位置的关系(是否垂直);最后用刻度尺分别量出像

11、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是为了比较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的关系。实验过程重复做了几遍是为了多次测量得出一个普遍正确的结论;她得出平面镜成像特点是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平面镜成虚像)。还可表达为 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镜面对称。2、小红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时: (1) 她应选择 (选填“较厚的 平板玻璃”、“较薄的平板玻璃”或“平面镜”)来进 行实验,否则成的像与物体不重合,因为光在较厚的平板玻璃上有两个反射面,两次反射成像;为了便于观察所成的像,该实验最好在 (填“较明亮” 或“较黑暗”)的环境中进行。(2) 如上左图所示,小红将点燃的蜡烛A放在平面镜前,观察到镜后有蜡烛A的像A此时在镜后移动与蜡烛A外形相同的蜡烛B,使其与像A 完全重合但小红无论怎样移动蜡烛B,始终不能与像A 完全重合,你认为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 。(3) 发现问题并改正后,移动蜡烛B能与A的像完全重合,由此可得出的结论 在物理学中这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