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练习题库.doc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58041399 上传时间:2023-08-26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1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药练习题库.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中药练习题库.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中药练习题库.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中药练习题库.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中药练习题库.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药练习题库.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药练习题库.doc(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药练习题库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1、中药:指在传统的中医药学理论指导下认识和应用的药物。2、相使:两药合用,以一药为主,一药为辅,辅药能增强主药的疗效。3、活血化瘀药:凡以通利血脉,促进血行,消散瘀血为主要功效,用于治疗瘀血病证的药物。 4、化湿药:凡气味芳香,性偏温燥,以化湿运脾为主要作用的药物。5、安神药:凡以安定神志、治疗心神不宁病证为主的药物。6、中药学:主要是研究中药的基本理论和各种中药的来源、采集、性味、 功效及应用等知识的一门学科。(是祖国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7、药物七情:前人把单味药的应用及药物之间的配伍关系概括为七种情况,称为药物“七情”。即单行、相须、相使、相畏

2、、相杀、相恶、相反。8、收涩药:凡以收敛固涩为主要功效的药物,称为收涩药,又称固涩药。9、利水渗湿药:凡以通利水道渗利水湿为主要功效的药物称之。10、化痰药:凡能化痰或消痰治疗痰证的药物称化痰药。11、配伍:根据病情需要和药性特点,将两种以上的药物合用称配伍。12、炮制:是指药物在应用或制成各种剂型前,进行必要的加工处理过程。13、温里药:凡以温散里寒,治疗里寒证为主要功效的药物称之.14、开窍药:凡以开窍醒神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之。15、补血药:凡能补血,治疗血虚证的药物称之。16、中药性能:中药的多种性质以及由这些性质所产生的相应功能。17、相反:两种药物同用能产生剧烈的毒副作用。18、理气

3、药:凡以疏理气机为主要作用,治疗气滞或气逆证的药物,称理气药 。19、止咳平喘药:凡以制止或减轻咳嗽和喘息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止咳平喘药。20、补阳药:凡能补助人体阳气,治疗阳虚证为主的药物,称补阳药。21、四气:四气是指药物的寒、热、温、凉四种不同药性22、相畏:一种药物的毒副作用能被另一种药物减轻或消除。23、止血药:凡以制止体内外出血,治疗各种出血病证的药物,称止血药。24、消食药:凡以消食化积为主要作用,治疗饮食积滞的药物,称消食药。25、补气药:凡能补气,治疗气虚证的药物,称补气药。26、五味:药物辛、甘、酸、苦、咸五种不同药味。27、相恶:两药合用,一种药物能使另一种药物原有功效降

4、低,甚至丧失。28、泻下药:凡能引起腹泻,或润滑大肠,促进排便的药物,称泻下药。29、补阴药:凡能滋养阴液,治疗阴虚证的药物,称补阴药。30、平肝潜阳药:凡能平肝潜阳,治疗肝阳上亢病证的药物,称平肝潜阳药。31、归经:归经指药物对机体某部位的选择性作用。32、先煎:即先入煎2030分钟左右,再纳入其他药同煎。多为有效成分不易煎出的矿石、介壳类药及须久煎去毒的药。33、清热药:凡以清泄里热,治疗里热证为主的药物,称为清热药。34、相杀:一种药物能够减轻或消除另一种药物的毒副作用。35、解表药:凡以发散表邪,解除表证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为解表药。36、升降浮沉:是指药物对人体作用的四种不同趋向。3

5、7、后下:指气味芳香易挥发的药物,宜在一般药煎好前45分钟放入同煎。38、祛风湿药 :凡能祛除风湿之邪,治疗痹证为主的药物。39、破气药:指理气药中力量较峻猛的药物。40、息风止痉药:凡以平息肝风为主要作用,主治肝风内动的药物。二、填空题:(每空0.5分)1. 我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是 ;收载药物 种,按性能分为 , , 三品。 (神农本草经 365 上 中 下)2. 补气药主要具有_、_的功效。(补脾气 益肺气)3. 解表药具有 味,多归 、 经,主要有 之功,使表邪由 而解。 (辛 肺 膀胱 发汗解表 汗)4. 清热药可分为 , , , , 五类。 (清热泻火药 清热燥湿药 清热解毒药

6、清热凉血药 清虚热药)5牛膝分川牛膝和怀牛膝两种,川牛膝长于_,怀牛膝偏于_,_。(活血通经 补肝肾 强筋骨)6. 茯苓与薏苡仁的共同功效是 、 。(利水渗湿 健脾)7. 解暑要药,阴暑、阳暑皆可用的药物是_;入汤剂宜_。(滑石 包煎)8. 熟地的功效是_、_。(补血滋阴 填精益髓)9. 称为血证之良药,伤科之要药的药物是_;其功效是_、_。 (三七 化瘀止血 活血定痛)10温化寒痰药常用于_,_所致的咳嗽,痰多色白等。(寒痰 湿痰)11. 龙骨有生用、煅用之别,生龙骨可_,_;煅龙骨可_ 。(镇惊安神 平肝潜阳 收敛固涩)12. 山茱萸具有的功效是_,_。(补益肝肾 收敛固涩)13平肝息风药

7、分_和_两类。 (平抑肝阳药或平肝潜阳药 息风止痉药)14开窍药适用于神志昏迷的_证;禁用于神志昏迷的_证。(闭 脱)15. 药学巨著成书于 代,作者 ,所载药物依来源分为 部(纲) 类(目)。(明 李时珍 16部 60)16. 药物的采收通常是:根和根茎类应在 采,果实和种子应在 采。(早春晚秋 成熟时)17. 辛凉解表药中善能透疹的药有_ ,_ ,_ ,_ ,_ _等。(薄荷 葛根 蝉蜕 牛蒡子 升麻)18. 清热泻火药用于治疗_ 及_ 实热证。(气分热证 脏腑)19. 清热燥湿药中善治暑湿,湿温证的药是_ ,善治湿热泻痢的药是_ ,善治湿热痿证的药是_ 。(黄芩 黄连 黄柏)20. 被称

8、为风药中之润剂的药物有_ ,_ ;上肢病的引经药是_ ,_ 。(防风 秦艽 桂枝 桑枝)21. 化湿药气味_,性偏_,有化湿运脾之功,主用于_证。 (辛香 温燥 湿阻中焦证)22. 苍术的功效是_、_。(燥湿健脾 祛风散寒)23. 茵陈为治_之要药,无论_、_皆可用。(黄疸 阳黄 阴黄)24既可鼓舞气血生长,又可引火归元的药物是_。肝郁化火诸痛证应首选_。(肉桂 川楝子)25半夏一般应炮制过内服,其中法半夏偏于_;姜半夏偏于_。 (燥湿健脾 降逆止呕)26活血化瘀药,其味多 , ,主归 ,_二经。 (辛 苦 心 肝)27在补气药中,具有补气固表止汗功效的药物是_、_。 (黄芪 白术)28补阳药

9、味甘性多温热,主入_经,善治_虚衰诸证。(肾 肾阳)29. 中药的炮制方法可分为 、 、 、 、 五类。(修制 水制 火制 水火共制 其它制法)30. 依据升降浮沉性质用药,凡病邪在上在表者宜用 药,病邪在下在里者宜用_药;疾病趋势逆上者宜 ,病势陷下者宜 。(升浮 沉 降 降 升)31发散风寒药中能利水消肿的中药有_ ,_ _;(麻黄 香薷)32. 理气药中,力强破气的药物是_ ,_ ;善理气健脾药物是_ 。 (青皮 枳实 陈皮)33. 金银花与连翘均有_ ,_ 的功效。(清热解毒 疏散风热)34. 化湿药辛温香燥,易伤阴耗气,故_和_ _者慎用。(阴亏血虚 气虚)35. 藿香、砂仁能_;茯

10、苓、猪苓能_。(芳香化湿 利水渗湿)36. 利尿通淋药中,可清心火,通经下乳的药物是_;善治疗血淋的药物是_。 (木通 石韦)37. 具有回乳作用的消食药是_;能化结石的消食药是_;可帮助金石、贝壳类药物消化与吸收的消食药是_。(麦芽 鸡内金 神曲)38白及的功效是_、_;尤善治_、_出血。(收敛止血 消肿生肌 肺 胃)39丹参具有活血调经 _,_,_。(祛瘀止痛 凉血消痈 除烦安神)40川贝母与浙贝母均能清肺化痰止咳,但川贝母偏于_,浙贝母偏于_。(润肺止咳 清热散结)41甘草生用偏于_、炙用偏于_。(清热解毒 补脾益气)42麻黄根具有_之功,主要用于_证。(止汗 自汗盗汗)43. 被称为平

11、补三焦良药的药是_ ,被称为舟楫之剂的药是_ 。(山药 桔梗)44.中药升降浮沉的作用趋势与药物本身的_,_有密切关系,还常受到 和_ 的影响。(性味 质地 炮制 配伍)45. 服药时间, 一般来说滋补药宜在_服,泻下药宜在_服,安神药应在_服。(饭前 空腹 睡前)46. 辛温解表药中具有通鼻窍的药物有_ ,_ _,_,_等。 (白芷 辛夷 细辛 苍耳子)47. 石膏,知母共同作用是_ ;但石膏长于_ ;知母长于_ 。 (清热泻火 清解 清润)48. 清热解毒药中善治肺痈的是_ ,善治肠痈的是_ ,善治乳痈的是_ ,善治疔疮的是_ 。(鱼腥草 败酱草 蒲公英 紫花地丁)49. 治疗湿邪为患的药

12、物有:清热燥湿药、_、_、_及峻下逐水药。(祛风湿药 化湿药 利水渗湿药)50. 利水渗湿药可分为_,_,_等三类。(利水消肿药 利尿通淋药 利湿退黄药)51. 茯苓皮_作用好;茯神功专_。(利水消肿 宁心安神)52. 车前子入汤剂宜_;砂仁入汤剂宜_;阿胶入汤剂宜_ 。 (包煎 后下 烊化)53治疗厥逆亡阳证,常以_和_配伍。(附子 干姜)54化痰药因药性有寒温之别,而分为_、_两类。 (温化寒痰药 清化热痰药)55补阳药中,补肾壮阳,益精血宜首选_,补肾壮阳,温脾止泻宜首选_。(鹿茸 补骨脂)56石决明的功效是_,_。(平肝潜阳 清肝明目)57使君子属于驱虫药,栀子属于_药,五味子属于_药,川楝子属于_药。(清热药 收涩药 理气药)58. 用药禁忌包括 、 、 等方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