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课时[18].doc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58035429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课时[18].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第三课时[18].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第三课时[18].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三课时[18].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课时[18].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课时一、新课导入前两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三首古诗,体会了陈子昂、杜甫和王安石想要通过诗歌抒发的思想感情。这节课让我们继续徜徉在诗歌里,学习己亥杂诗(其五)体会龚自珍的情感。二、自主预习1作者介绍 龚自珍(17921841),清代思想家、文学家,浙江仁和(今浙江杭州)人,字璱人。由于力主改革弊政,受到排挤,48岁那年愤然辞官南归。其诗歌瑰丽奇肆,成就尤大。有龚自珍全集传世。2背景资料己亥杂诗(其五)写于清道光十九年(1839),此年龚自珍出京都礼部,辞官南归。时值暮春时节,夹花生树,日暮风气,残红纷飞。看此景色,诗人油然而生一股浓浓的离别之情,于是他情不自禁地挥动马鞭,吟出了这首诗。三、朗读指

2、导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四、疏通文意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译文:在无边无际的离愁中,眼看夕阳西下了,扬鞭东去从此辞官赴天涯。落花并不是无情的东西,化作春泥愿培育更多新花。五、合作探究(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浩荡离愁白日斜”,说说诗人为何而“愁”? “离愁“写出了什么?答案示例:诗人离开京城,正是鸦片战争的前一年,他目睹了清王朝的腐朽,他为国家的命运而忧愁,为封建统治阶级的命运而忧愁。“离愁“写出诗人愁思之多,愁思之繁重。(二)精读课文,内容探究请你谈谈名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用形

3、象的比喻表明了诗人怎样的心态。答案示例:以落花为喻,表明了诗人虽然脱离官场,但依然关心着国家的命运,不忘报国之志,充分表现了诗人的壮怀,是传世名句。诗人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鸦片战争爆发后,他多次给驻防上海的江西巡抚梁章钜写信,商讨国事,并希望参加他的幕府,献计献策。可惜诗人不久就死在丹阳书院(年仅50岁),无从实现他的社会理想了,令人叹惋。(三)熟读课文,主旨探究己亥杂诗(其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答案示例:己亥杂诗(其五)抒写了诗人辞官告别寓居多年的京城,回归故里时的复杂心情,既有回归的喜悦,又有离别的愁绪,更有忠心报国,继续服务乡民的信念。(四)赏读课文,鉴赏评价阅读己亥杂诗(其五

4、),试着分析这首诗写作的特点。答案示例:叙事和抒情有机结合。诗的前两句抒情、叙事,在无限感慨中表现出豪放洒脱的气概。一方面,离别是忧伤的,毕竟自己寓居京城多年,故友如云;另一方面,离别是轻松愉快的,毕竟自己逃出了樊笼,可以回到外面的世界里另有一番作为。这样,离别的愁绪就和回归的喜悦交织在一起,既有“浩荡离愁”,又有“吟鞭东指”;既有白日西斜,又有广阔天涯。这两个画面相反相成,互为映衬,是诗人当日心境的真实写照。诗的后两句以落花为喻,表明自己的心志,在形象的比喻中,自然而然地融入议论。这首小诗将政治抱负和个人志向融为一体,将抒情和议论有机结合,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情感。构思新颖奇特。本诗构思新

5、颖奇特,诗人以花自喻,一改历代文人对花落泪、伤怀的情调,歌颂了落花献身护花育花的精神,从而表明自己虽离开朝廷,但愿为国家、社会、人民献身。这样的构思,使该诗充满了积极昂扬的格调,历来为人们所传诵。(五)课外拓展,对比延伸古代诗人描写落花,一种是怨啼鸟,怪东风,叹年华,面对落花嘘唏感叹: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南唐)李煜浪淘沙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宋)李清照一剪梅另一种是把落花作为自然景物来描写: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唐)孟浩然春晓(唐)孟浩然春晓六、课堂小结己亥杂诗(其五)写出了诗人辞官南归的痛苦心情,表达了诗人关心国家前途命运的思想感情,同时也表现了诗人时时处处以国事民事为重的爱国情怀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七、练习设计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八、板书设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