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我有一个问题!”.doc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58033617 上传时间:2022-08-1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老师我有一个问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老师我有一个问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老师我有一个问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老师我有一个问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老师我有一个问题!”.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老师,我有一个问题!”田 睿案例一:“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 课堂上,在引导学生提出两位数加两位数的问题并列出算式3416后,我让学生估计一下得数的范围,然后引导学生口算,接着放手让学生尝试用竖式计算。学生很轻松地列出了竖式,并算出了正确的得数,教学流程显得那么的流畅。这时,我想若再追问一句:“十位上的5是怎样得到的呢?”关于进位的教学难点就会突破了。突然,生举起手说:“老师,我有一个问题。为什么4610,在竖式上不写10,却写0呢?”这个问题有价值,能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进位的原理。“是呀,为什么?”我把这个问题又抛给了学生。 生:个位上相加满十后,那个十跑到十位上去了,个位上当然就

2、只剩下0了。 生(跑到黑板前边说边写):如果在竖式上写10,那么就会变成: 生:不可能是这么大的数,因为3416连100都不到,怎么可能是400多呢? 师:对呀,所以聪明的数学家为了避免这种错误,就想到了用十位上的1个十代替个位上的10个一的好办法。那代替完之后,个位上只有0了,十位上就变成5了。(辅以计数器演示) 生:我明白了,个位数相加满十就要向十位进一。 师:同学们理解得这么透彻,说得这么清晰,我们真的要感谢生,同学提出的问题。 案例二:“认识乘法” 在引导学生又一次从现实情境中(有4张电脑桌,每张桌上有2台电脑)抽象出连加算式22228后,我采用告诉的方式进行教学。“求一共有多少台电脑

3、,还可以用乘法计算。4个2相加,可以写成428或248,叫做乘号。”我一边说一边板书。这时,一只小手又高高举起了:“老师,我有一个问题。乘号为什么用表示?” 这个问题的提出,使得课堂上一下子静得出奇。安静片刻后,又一只小手高高举起:“老师,我想是这样的。因为乘法与加法有关系,加号是用“+”表示的,那么乘号只要把加号转一下就可以了。”(他边说边用两只食指放在一起演示) “问得奇妙,回答的有创意。是呀,数学家就是这样创造出乘号的,张辉真了不起!”学生的提问和回答都让我赞叹不已,教室里掌声欢快地响起 反思: 课堂上,教师要留给学生充分质疑:思考和交流表达的时间与空间,鼓励他们勇敢地说出:“老师,我有

4、一个问题!”因为,这样会: 1、解除学生心中的疑惑,让知识的建构过程更清晰。 学习新知时,教师要给学生提问的机会,以解除他们心中的疑惑。案例一中,学生对于十位上的5的来历可能会比较清楚,但是个位上为什么不写10而写0呢?这可能是许多学生脑海中的一个结。可是当其他学生从多角度回答了生,的问题后,学生脑海中的那个结就会打开,不仅较好地突破了知识难点,而且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清晰。 2、弥补教师备课时的缺失,使课堂教学更有效、多姿。 案例一中,我忽略了生,的问题(而这才真正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如果学生不提问,那么课堂流程可能会“流畅”下去,但有部分学生会继续“困惑”。 案例二中,虽然我在课前设定了教学重

5、、难点,形成了教学预案,却没有想到学生提出的问题关于乘法的数学文化(乘号的由来)。向学生适时地介绍这一数学文化,不仅会凸显数学学习内在的亲和力,提升思考的张力,增强数学学习的丰富性和体验性,而且会使学生更好地感悟乘法的意义。学生提出的问题,恰好弥补了这一缺失。 3、触动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创新动力。 课堂上的质疑分为两种:教师的和学生的。相对来说,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更容易触动学生的思维,激发他们思考的动力,并且使他们的回答变得灵动和睿智,从而在不知不觉中提升了思考能力。 案例一中,生,的回答融入了自己对于“满十进一”的理解;生、的方法是直观板书演示;生。则运用了估算,以事实来证明真理学生们的方法放射出异彩,折射着算理。 案例二中,学生的问题是多么奇特,而学生的回答又是多么富有想像力和创意。 因此,课堂上,教师一定要勤于激励,引导学生善思、善疑,促使他们提出一个又一个有价值的问题。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