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歌鉴赏之六表达技巧描写技巧学案.doc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58030591 上传时间:2024-01-2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典诗歌鉴赏之六表达技巧描写技巧学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古典诗歌鉴赏之六表达技巧描写技巧学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古典诗歌鉴赏之六表达技巧描写技巧学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古典诗歌鉴赏之六表达技巧描写技巧学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古典诗歌鉴赏之六表达技巧描写技巧学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典诗歌鉴赏之六表达技巧描写技巧学案.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古典诗歌鉴赏专题六表达技巧第三节 描写技巧一、知识回顾二、答题步骤(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抒情方式 、修辞手法、描写手法)(2)结合诗句,阐释诗句如何用了这种手法。(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三、描写手法1衬托 2对比 3虚实结合 4动静结合 5细节描写 6白描 7工笔细描 8远近结合 9诗中有画四、衬托衬托的作用是为了渲染一种气氛,更好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1、正衬: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哨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 2、反衬: 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夜雪白居易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此诗三四句写夜景时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

2、? v 答:三四句运用了 的手法(步骤一)。下雪的夜晚,诗人彻夜难眠,当听到雪压树枝发出的声响时,更加突现了环境的 (步骤二)。这一手法的运用,形象地烘托了诗人 的思想感情(步骤三)。早 行陈与义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设问: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v 答:主要用了 手法(步骤一)。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 ;“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 (步骤二)。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 ,心中由飘泊引起的 (步骤三)。五、对 比对比是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战士军前半死生,美

3、人帐下犹歌舞”“冰雪林中着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万木冻欲折, 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 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 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 先发望春台。首联即以 的手法,描写梅花不畏严寒的秉性。“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是将 与“ ”相对照.六、虚实结合虚实:在诗歌欣赏中,虚与实是相对的,如书上所言,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有据为实,假托为虚;客观为实,主观为虚;具体为实,隐者为虚;有行为实,徒言为虚;当前为实,未来是虚;已知为实,未知为虚等等。 虚实结合含义:是指虚与实二者之间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与互相转化,以达到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境界,从而大大丰富诗中的意象,开拓诗中的意境,为读者提

4、供广阔的审美空间,充实人们的审美趣味。 江城子 苏轼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词分上下两片,各分两层。上片先写 前的思念,属于 写,接着写设想 的情景,属 写。下片先写 相见的悲喜,属 写,后写, 后的感慨,属 写。这样由 而 ,由 而 ,充分表达了词人对亡妻的 。七、动静结合 在中国古代诗歌里,诗人们为了创设意境,特别注意动态描写,动静结合是常用的一种写景手法。“春风又绿江南岸” (动作、行为、声音为“动”)鹿 柴 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

5、入深林,复照青苔上。前两句写黄昏时候,山林不见人影,寂寥、空阔。偶尔听到几点人说话的声音,非但没有打破山之空,反而更显得山之 。后两句明暗对比:一缕夕阳射进蔚然深秀的树林,落日余晖打在一块青青的苔藓上。这里为 衬 ,用了 ,也用了 。 八、细节描写过华清宫杜牧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诗人摄取 细节入诗,一切尽在不言中了。诗人的隐讽态度在于“ ”与“ ”,由此可见,千里迢迢飞送荔枝,完全为了博得一人的欢心,至于外人是不知内情的,看到快马飞驰的紧急情况,或许以为是为了军国大事呢?“ ”的细节,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九、白描含义:就是不用形容词和修饰语,也不

6、用精雕细刻和层层渲染,更不用曲笔或陪衬,而是抓住描写对象,用准确有力的笔触,明快简洁的语言,朴素平易的文字,干净利素地勾画出事物的形状、光暗(声响)等,以表现作者对事物的感受。 商山早行 温庭筠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是脍灸人口的名句。它的语言结构特点是纯用 词组合,没有(动词)形容词的修饰点缀。即 手法。 十、.工笔细描鹅 骆宾王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试从描写的角度赏析这首诗歌。此诗采用工笔细描的手法,从 入笔状物。鹅洁白的羽毛浮于绿水之上,红掌拨动,绿水泛波,红、

7、白、绿三色对比有寒有暖,鲜明而协调,在蓝天、白云之下,在绿草如茵的碧水、清澈见底的池塘边,“白毛”与“绿水”比美,“红掌”与“清波”争胜,画面绚丽,表现了浓浓的 和 。十一、.远近结合山行 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请从观察角度的变化角度来赏析。此诗采用了远近结合的方式,头两句描绘了秋山远景。第一句描写了 的景象;第二句描写了秋山中的一个特定场景,在白云浮动的天空下有几户人家隐约可见。后两句描绘了秋山 景。“霜叶红于二月花”一句,生机勃勃,鲜艳夺目,清新刚劲,形象鲜明,给人一种秋光胜似春光的美感,表现了诗人登山时的 之情和 的精神。十二、诗中有画诗中有

8、画,就是在写景诗歌中,运用工笔手法,描写出一个个画面,表现一种意境。苏东坡称道王维的诗是“诗中有画”,这评语十分中肯。王维的山水田园诗,总是勾勒一个画面,透着一股空灵微妙的意蕴。春游湖 徐虎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燕蘸开。春雨断桥人不渡,小舟撑出柳荫来。这首诗歌描写了诗人游湖时所见的双飞燕子,夹岸桃花,春雨断桥、柳荫小船四种具体美景,体现了中国古代写景诗歌 的特点。 十三、巩固练习例1:采桑子(其一) 欧阳修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波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填空:下阕着重描写湖上行舟、波平如镜的景色。前三句以_写_,写风平浪静时水面晶莹澄澈

9、,如同琉璃,平滑似镜,游人不觉船移,只是看到船浆轻划,水上形成细小的波纹时,方感船身滑动。结句以_衬_,写涟漪微动难免惊动沙滩上的水鸟,使之掠过湖岸飞去,而西湖却愈显其幽静。 例2: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2005年全国卷三)雨后池上 刘敏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槛。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试从“静”与“动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一、二两句以“水面平”、“明镜”“照檐槛”等写出了荷花池塘雨后幽美迷人的 态。三、四两句用“想起”、“垂杨舞”及垂杨叶上的雨滴被风吹到荷叶上发出的“万点”声响等,表现了雨后池上的一种 态之美。诗既写出了静态,又写出了动态,以静显动,又以动衬静,动

10、静结合,组成了一幅雨后 图。例3: 望江南 李煜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从衬托角度回答。这首词运用了 的手法。从表面看,这首词写的是对往昔繁华的眷恋,但实际上是表达梦醒后其处境的无限凄凉。作者通篇不对当前处境作正面描写,而是通过这场繁华生活的梦境进行有力的 。梦境越是繁华热闹,梦醒后的悲哀便越是浓重;对往昔繁华的眷恋越深,今日处境越是凄凉。例4: 夜雨寄北 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问:这首诗用什么艺术手法表达出怎样的思想内容?(可从虚实或衬托的角度分析这首诗。)本诗采用了 的手法,一、二句是 写,用巴山夜雨衬

11、托自己不能回家与亲人相见的愁情。三、四句是 写,想象与亲人相聚时两人共剪窗花、深夜长谈的欢乐场面,以想象的乐景反衬现实的悲情。例5: 越调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试从描写角度赏析这首被誉“秋思之祖”的佳作。这首散曲全用 ,不加任何渲染烘托,通过纯客观的景物组成有主观色彩的意境,勾勒出充满忧伤的旅人远离家乡,孤身漂泊的身影,写出了远在天涯的“断肠人”的无尽思绪。 例6: 行宫 元稹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诗人只是选取了 细节组成全篇。如今,她们既不愤激,也没有感叹,只是麻木地说说而已,甚至谈起自己的过去,像谈论别人的故事一样,心如死水,无怨无恨。“闲坐说玄宗”看似轻笔带过,然而,厚积薄发,蕴含了诗人多少 之感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