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防火基础设施作业设计说明文书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58029183 上传时间:2023-10-30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森林防火基础设施作业设计说明文书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森林防火基础设施作业设计说明文书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森林防火基础设施作业设计说明文书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森林防火基础设施作业设计说明文书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森林防火基础设施作业设计说明文书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森林防火基础设施作业设计说明文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森林防火基础设施作业设计说明文书(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目 录第一章总论21.1工程提要21.2 规划编制依据31.3综合评价与结论3第二章工程建立的背景及必要性42.1工程建立的背景42.2工程建立的必要性和意义5第三章建立条件分析53.1社会经济条件53.2自然地理条件63.3森林防火机构83.4社会根底8第四章工程建立方案设计94.1指导思想94.2根本原那么94.3工程区围104.4工程建立选址规划及建立要求104.5工程建立规模104.6 建立布局114.7建立标准及技术要求11第五章工程建立进度13第六章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146.1投资估算依据146.2工程投资估算146.3资金筹措14第七章效益分析与评价157.1生态效益评价157

2、.2社会效益评价15第八章保障措施168.1加强组织领导168.2加强工程管理16第一章 总 论1.1工程提要1.1.1工程名称:*县森林防火根底设施建立工程1.1.2工程主管单位:*县林业局1.1.3工程建立单位:各乡镇及国有林场1.1.4工程负责人:1.1.5工程性质:新建1.1.6工程区围:全县三个国有林场、主要林区乡镇、主要风景区等防火重点区域。1.1.7建立容及其规模:建立生物防火林带64.29公里,森林防火隔离带105.23公里,森林防火瞭望台2个,森林防火蓄水池17个。1.1.8建立期限:2014年。1.1.9工程投资及资金筹措工程总投资523.17万元,其中向省、市主管部门申请

3、投资183万元,村组林场群众自筹133.17万元,其余207万元从绿化*四年行动专项经费中列支。1.1.10工程效益森林防火基层根底设施建立是一项系统工程,营造生物防火林带,具有投资省、见效快的特点,一次性投资永久性收益,生物防火林带既能起到有效预防和控制森林火灾的作用,阻隔森林火灾漫延、减少经济损失。森林防火根底设施建立是一项社会公益事业,工程的实施,将提高和改善森林火灾监测预警体系和防火根底设施条件,进一步增强*县的森林防火能力,从而使森林资源得到更加有效的保护,对改善*县生态条件和促进社会经济开展具有重要作用,其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明显。1.2 规划编制依据1.2.1?全国森林防

4、火“十二五及中长期开展建立规划?(国家林业局办公室办计字200645号);1.2.2?森林防火条例?(1988年1月16日国家院发布)第十九条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单位有方案地进展林区的森林防火设施建立;在国界侧、林、林缘以及村屯、工矿企业、仓库、学校、部队营房、重要设施、名胜古迹和革命纪念地等周围,开设防火隔离带或者营造防火林带;1.2.3?省森林防火实施方法?( 1990年6月17日省人民政府文件笫32号发布);1.2.4 市森林防火指挥部?关于下达2013-2014年度森林防火根底设施建立任务和标准的通知?森指201311号;1.2.5中共*县委办公室 *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全

5、面加强森林防火工作的意见?办2013155号1.2.6中共*县委办公室 *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绿化*四年行动2015年度实施方案?的通知办201492号1.3综合评价与结论本规划依据国家林业局编制的全国森林防火“十二五及中长期开展建立规划,按照因害设防,适地适树的指导思想,合理布局森林防火工程工程体系,通过工程的实施,将大大提高*县森林火灾综合防御能力。森林防火基层根底设施建立是一项多功能、长效益、真正表达预防为主的治本措施,符合林业开展方向,是建立可持续开展林业的重要保证。实施*县森林防火根底设施建立工程,对推动区域生物多样性保护,加强生态环境建立,促进区域社会、经济、环境三者协调开展

6、,具有现实和长远的意义,工程实施是必要的。第二章 工程建立的背景及必要性2.1工程建立的背景森林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根底,具有调节气侯、修养水源、保持水土、减少污染等功能,是人类赖于生存和开展的重要环境条件,同时森林也是现代工业开展所必需的木材原料基地。火灾是森林的大敌,森林火灾是当今世界发生面广、突发性强、危害性大、时效性强、处置救助极难的自然灾害,是危害森林的三大自然灾害之首。森林火灾不仅对生态环境和自然景观造成巨大破坏,而且严重危及人民生命财产平安,严重干扰社会稳定和经济建立。由于自然和历史的原因,中国是个森林火灾多发的国家。就此意义上来说,加强森林防火根底设施建立,逐步完善森林防火根底设施

7、建立,确保森林资源平安,提高森林防火综合能力,最大限度地满足森林防火工作需要,同时也是林业生环境建立的一项重要容之一。2010年*县被国家林业局列为森林重点火险区综合治理工程实施单位。*县政府高度重视森林防火工作,提出了建立绿色*、生态*,实施生态立县的战略目标,2012年启动了绿化*四年行动,要求建立健全森林防火机构,全面落实森林防火制度和责任措施,坚持“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的森林防火方针,提出加快生物防火林带建立步伐,重点规划在森林资源相对集中连片和人为活动频繁的地段营造生物防火林带。近年来,*县已初步建成林火信息指挥系统、影像传输系统、瞭望系统、扑救系统和宣传培训系统等5大系统,到目前已开

8、设森林防火林带500多公里,取得初步防火效益,但由于防火林带因建立不规、抚育管理不到位、立地条件差、种植密度不够无法成林等原因,降低了应有的防火效能。所以,在预防森林火灾方面,除了加强野外用火火源管理,在广阔群众中宣传野外用火知识外,加强森林防火根底设施建立,从源头上阻隔森林火灾的漫延,控制火情,减少损失是一个重要而有效的措施。2.2工程建立的必要性和意义2.2.1*县森林资源丰富,加之近年来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等一系列国家重点生态工程的实施,幼林地面积逐年加大,林下可燃物堆积较多,防火能力低,森林火灾隐患大,同时沿线农民居住点分散,长期以来受农民传统的耕作模式影响,农事活动频繁,野外用火行为

9、普遍存在,再加上全球气候变暖,极易发生火灾,假设有失火,山高林密坡陡,失火后人力扑救十分困难,易形成大火灾。因此,加强森林防火林带建立对保护森林平安、维护自然生态环境势在必行。2.3.2搞好森林防火工作是保护森林的一项重要工作,既能起到有效预防和控制森林火灾的作用,又有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是一项多功能、长效益、真正表达预防为主的治本措施,符合林业开展方向,是建立可持续开展林业的重要保证。工程建成后,增加了有林地3780亩,提高了森林防火能力,控制森林火灾的发生,确保森林资源平安,对优化林木树种构造,增加生态功能,减少水土流失,增强森林蓄水能力,增添森林景观,增强生物多样性,改善生态环境将起到

10、重要作用,工程实施还增加就业时机,减轻社会就业压力,维护社会稳定,具有积极的作用。综上所述,实施*县森林防火根底设施建立工程,实现对森林火灾有有效控制,对推动区域生物多样性保护,加强生态环境建立,促进区域社会、经济、环境三者协调开展,具有现实和长远的意义,工程实施非常必要。第三章 建立条件分析3.1社会经济条件*县国土总面积171256.0公顷,下辖个乡镇、个国有林场其中1个省级森林公园,921个行政村社区。截止2013年底,全县总人口958727人,其中男性人口499832人,女性人口458895人。全年出生人口11988人,出生率13.85,死亡率6.51,人口自然增长率7.35.出生人口

11、男女性别比111.8:1.年末全县农业人口842536人,非农业人口116191人;常住人口86.49万人,常住城镇人口24.04万人,城镇化率27.8%。2013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170.69亿元,其中第一产业生产总值54.96亿元、第二产业生产总值70.25亿元、第三产业生产总值45.48亿元,分别占生产总值的32.2%、41.2%、26.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221元,增长9.1%,其中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9451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228元,增长12.1%,其中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6472元。3.2自然地理条件3.2.1地理位置省*县位于东经11154541

12、123105与北纬271228274249之间,地处湘中腹地,东邻,南接县,西毗邻,北接。东西长61公里,南北宽59.2公里,全县国土总面积171256.0公顷,占全省总面积的0.81%。3.2.2地形地貌*县境山系属南岭山地向洞庭湖平原过渡地带,地形轮廓大体上是东部中低山环绕,南境低山连绵,西端山地崛起,北部丘陵起伏,中部冈盆起伏。县境山脉走向分为西北,东南两支。海拔最高点818.8米,位于紫云峰仙女殿,最低点海拔64米,位于*县东北涟、测水集合处的江口河谷。境地貌形态复杂,呈四周山丘崛起、中部岗平相间的立体轮廓;类型多样,呈山地连片、岗丘交织、平地绵展的组合;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大体分为五

13、区,即西部山地区,中部风盆区,北部丘陵区、东南及东北山地区。3.2.3河流水系*县位于湘资两大水系的分水岭处,是湘江二、三级支流上游。境分两大水系,以牛立寨、紫云山、白石峰为分水岭,将流经境的涟水、测水、涓水分为东西两大水系。全境共有长5公里的河流49条,总长655.6公里。其中涟水水系42条,流域面积1503平方公里,占全县水域总面积的87.6;涓水水系7条,流域面积203平方公里,占全县水域总面积的11.85;其余0.55为蒸水水系。县主要河流测水,为涟水的一级支流,全长105公里,境流程65.2公里,流域面积1347.3平方公里,平均坡降0.89,多年平均流量2819立方米秒。境有中小型

14、水库197座,总库容13055.10万立方米,塘坝72115座,总容量1.529亿立方米。小II型以上水库175座,其型水库1座,集水面积149055.0公顷,中型水库2座,集雨面积达130905公顷。3.2.4气候条件*县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清楚,春季寒潮频繁,气温变化剧烈;夏季暑热期长,伏旱明显,森林防火期长,前秋干旱频繁,后秋天气多变;冬季严寒期短,阴睛少雨天多。全县年平均气温17.0,年降水量1200至1350毫米,年日照1500至1600小时,无霜期260至300天。全县多年平均降水量21.75亿立方米,地表径流9.116亿立方米。3.2.5植被状况*县植被属亚热带常绿针叶林和针

15、阔混交林类型,植物种类繁多,森林资源较丰富。森林植物分布属南岭西部植被区系,植被类型主要是杉木、马尾松为主的亚热带常绿针叶林,以樟科、壳斗科、山茶科等为主的常绿阔叶林和落叶阔叶混交林。全县森林资源有138科835种,其中用材林树种46科189种,经济林树种53种,乡土树种43科14种,全县野生植物资源比拟丰富,尚存古老、稀有、珍贵树种20余种。其中属国家I级保护的有银杏,II级保护的有金钱松、杜仲、香樟等。*县特别以药材资源丰富著称,多达156种,其中杜仲、黄柏、厚朴等药材生长良好。3.3森林防火机构多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建立起了一整套被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符合我县实情的森林防火管理体系。林业管理、效劳、执法机构健全,设县林业局、17个乡镇(经开新区)林业站和3个国有林场,共有干部职工 311人 ,现有林业专业技术人员169人,其中高级2名,中级68名,设县级森林防火指挥部1个,专职工作人员 3 名;专职森林防火护林员 568人,组建以森林公安民警和青壮年护林人员为骨干的半专业森林消防队21 个,义务森林消防队 30个,有300多人参加过护林防火业务技术培训,现有森林防火设施风力灭火 232 台,油锯 10台,消防服 120套,为工程的实施提供了必要的组织机构和技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