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A63输电线路工程设计强制性条文参考引用表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58028728 上传时间:2023-11-10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274.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表A63输电线路工程设计强制性条文参考引用表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表A63输电线路工程设计强制性条文参考引用表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表A63输电线路工程设计强制性条文参考引用表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表A63输电线路工程设计强制性条文参考引用表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表A63输电线路工程设计强制性条文参考引用表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表A63输电线路工程设计强制性条文参考引用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表A63输电线路工程设计强制性条文参考引用表(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表 输电线路工程设计强制性条文参考引用表序号执行标准名称执行强制性条文内容166kV及以下架空电力线路设计规范(GB 500611997)3.0.10 最大设计风速应采用当地空旷平坦地面上离地10m高,统计所得15年一遇10min平均最大风速,当无可靠资料时,最大设计风速不应低于25m/s。4.2.3 导线或地线的最大使用张力,不应大于绞线瞬时破坏张力的40。5.0.7 海拔高度为1000m以下的地区,35kV和66kV架空电力线路带电部分与杆塔构件、拉线、脚钉的最小间隙,应符合表5.0.7(见本部分表A.1)的规定。5.0.8 海拔高度为1000m及以上的地区,海拔高度每增高100m,内过电

2、压和运行电压的最小间隙应按表5.0.7(见本部分表A.1)所列数值增加1。5.0.9 10kV及以下架空电力线路的过引线、引下线与邻相导线之间的最小间隙,应符合表(见本部分表A.2)的规定。采用绝缘导线的线路,其最小间隙可结合地区运行经验确定。 3kV10kV架空电力线路的引下线与3kV以下线路导线之间的距离,不宜小于0.2m。5.0.10 10kV及以下架空电力线路的导线与杆塔构件、接线之间的最小间隙,应符合表(见本部分表A.3)的规定。采用绝缘导线的线路,其最小间隙可结合地区运行经验确定。5.0.11 带电作业杆塔的最小间隙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带电部分与接地部分的最小间隙,在海拔高度10

3、00m以下的地区,应符合表5.0.11(见本部分表A.4)的规定。 2 对操作人员需要停留工作的部位,应增加0.3m0.5m。11.0.7 导线与地面的最小距离,在最大计算弧垂情况下,应符合表11.0.7(见本部分表A.5)的规定。11.0.8 导线与山坡、峭壁、岩石之间的最小距离,在最大计算风偏情况下,应符合表11.0.8(见本部分表A.6)的规定。11.0.9 导线与建筑物之间的垂直距离,在最大计算弧垂情况下,应符合表11.0.9(见本部分表A.7)的规定。11.0.10 线路在最大计算风偏情况下,边导线与城市多层建筑或规划建筑线间的最小水平距离,以及边导线与不在规划范围内的城市建筑物间的

4、最小距离,应符合表11.0.10(见本部分表A.8)的规定。线路边导线与不在规划范围内的城市建筑物间的水平距离,在无风偏情况下,不应小于表11.0.10(见本部分表A.8)(所列数值的50。11.0.11 导线与树木(考虑自然生长高度)之间的最小垂直距离,应符合表11.0.11(见本部分表A.9)的规定。11.0.12 导线与公园、绿化区或防护林带的树木之间的最小距离,在最大计算风偏情况下,应符合表11.0.12(见本部分表A.10)的规定。11.0.13 导线与果树、经济作物或城市灌木之间的最小垂直距离,在最大计算弧垂情况下,应符合表11.0.13(见本部分表A.11)的规定。11.0.14

5、 导线与街道行道树之间的最小距离,应符合表11.0.14(见本部分表A.12)的规定。11.0.16 架空电力线路与铁路、道路、河流、管道、索道及各种架空线路交叉或接近的要求,应符合表11.0.16(见本部分表A.13)的规定。2110500kV架空送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DL/T 50921999)7.0.3 导线和地线(以下简称导、地线)的设计安全系数不应小于2.5。地线的设计安全系数,宜大于导线的设计安全系数。8.0.3 金具强度的安全系数不应小于下列数值: 最大使用荷载情况 2.5 断线、断联情况 1.59.0.2 在海拔高度1000m以下地区,操作过电压及雷电过电压要求的悬垂绝缘子串绝

6、缘子片数,不应少于表9.0.2(见本部分表B.1)的数值。耐张绝缘子串的绝缘子片数应在表9.0.2(见本部分表B.1)的基础上增加,对110kV330kV送电线路增加1片,对500kV送电线路增加2片。 为保持高杆塔的耐雷性能,全高超过40m有地线的杆塔,高度每增加10m,应比表9.0.2(见本部分表B.1)所列值增加1片同型绝缘子,全高超过100m的杆塔,绝缘子片数应根据运行经验结合计算确定。由于高杆塔而增加绝缘子片数时,雷电过电压最小间隙也应相应增大。9.0.6 在海拔不超过1000m的地区,带电部分与杆塔构件(包括拉线、脚钉等)的间隙,在相应风偏条件下,不应小于表(见本部分表B.2)所列

7、数值。 在海拔高度超过1000m地区,海拔高度每增高100m,操作过电压和运行电压的间隙,应较表9.0.6(见本部分表B.2)所列数值增大1。 如因高海拔而需增加绝缘子数量,则表9.0.6(见本部分表B.2)所列的雷电过电压最小间隙也应相应增大。9.0.8 在海拔高度1000m以下地区,为便利带电作业,带电部分对杆塔接地部分的校验间隙不应小于表(见本部分表B.3)所列数值。 对操作人员需要停留工作的部位,还应考虑人体活动范围3050cm。 校验带电作业的间隙时,应采用下列计算条件:气温+15,风速10m/s。110500kV架空送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DL/T 50921999)9.0.11 中

8、性点非直接接地系统在居民区的无地线钢筋混凝土杆和铁塔应接地。9.0.12 钢筋混凝土杆的铁横担、地线支架、爬梯等铁附件与接地引下线应有可靠的电气连接。 利用钢筋兼作接地引下线的钢筋混凝土电杆,其钢筋与接地螺母、铁横担或地线支架之间应有可靠的电气连接。 外敷的接地引下线可采用镀锌钢绞线,其截面应按热稳定要求选取,且不应小于25mm2。 接地体引出线的截面不应小于50mm2并应进行热稳定验算。引出线表面应进行有效的防腐处理,如热镀锌。16.0.1 导线与地面、建筑物、树木、铁路、道路、河流、管道、索道及各种架空线路的距离,应根据最高气温情况或覆冰无风情况求得的最大弧垂和最大风情况或覆冰情况求得的最

9、大风偏进行计算。 计算上述距离,可不考虑由于电流、太阳辐射等引起的弧垂增大,但应计及导线架线后塑性伸长的影响和设计、施工的误差。重冰区的线路,还应计算导线覆冰不均匀情况下的弧垂增大。 大跨越的导线弧垂应按导线实际能够达到的最高温度计算。 送电线路与标准轨距铁路、高速公路及一级公路交叉时,如交叉档距超过200m,最大弧垂应按导线温度+70计算。16.0.2 导线与地面的距离,在最大计算弧垂情况下不应小于表-1(见本部分表B.4)所列数值。 导线与山坡、峭壁、岩石之间的净空距离,在最大计算风偏情况下,不应小于表-2(见本部分表B.5)所列数值。16.0.4 送电线路不应跨越屋顶为燃烧材料做成的建筑

10、物。对耐火屋顶的建筑物,如需跨越时应与有关方面协商或取得当地政府同意,500kV送电线路不应跨越长期住人的建筑物。导线与建筑物之间的垂直距离,在最大计算弧垂情况下,不应小于表-1(见本部分表B.6)所列数值。 送电线路边导线与建筑物之间的距离,在最大计算风偏情况下,不应小于表(见本部分表B.7)所列数值。 在无风情况下,边导线与不在规划范围内的城市建筑物之间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表 (见本部分表B.8)所列数值。16.0.5 500kV送电线路跨越非长期住人的建筑物或邻近民房时,房屋所在位置离地1m处最大未畸变电场不得超过4kV/m。16.0.6 距送电线路边相导线投影外20m处,无雨、无雪、无

11、雾天气,频率0.5MHz时的无线电干扰限值如表(见本部分表B.9)所示。16.0.10 送电线路与铁路、道路、河流、管道、索道及各种架空线路交叉或接近,应符合表(见本部分表B.10)的要求。3220kV500kV紧凑型架空送电线路设计技术规定(DL/T 52172005)12.0.2 导线与地面的距离在最大计算弧垂情况下不应小于表12.0.2-1(见本部分表C.1)所列的数值。 导线与山坡、峭壁、岩石之间的净空距离在最大计算风偏情况下,不应小于表12.0.2-2(见本部分表C.2)所列数值。4架空绝缘配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DL/T 6011996)5.2 绝缘导线及悬挂绝缘导线的钢绞线的设计安

12、全系数均不应小于3。5.5 三相四线制低压绝缘配电线路的最小零线截面见表2(见本部分表D.1)。单相制的零线截面,应与相线截面相同。5.6 悬挂绝缘线的钢绞线的自重荷载应包括绝缘线、钢绞线、绝缘支架质量及200kg施工荷重。钢绞线的最小截面不应小于50mm2。5.7 绝缘导线的连接,应符合下列要求。5.7.1 不同金属、不同规格、不同绞向的导线及无承力线的集束线严禁在档距内连接。5.7.2 在一个档距内,每根导线不应超过一个承力接头。5.7.3 接头距导线的固定点,不应小于500mm。6.3.3 绝缘支架的安全系数不应小于5,绝缘拉棒的破坏拉力不小于导线计算拉断力的90。且绝缘支架及绝缘拉棒的

13、破坏应力均应满足最大短路电动力的要求。10.3 柱上开关应装设防雷装置,经常开路运行的柱上开关两侧,均应装设防雷装置,其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开关金属外壳应接地,接地电阻不大于10。10.4 配电变压器应装设防雷装置,该防雷装置应尽量靠近变压器,其接地线应与变压器二次侧中性点及变压器的金属外壳相连接。10.7 中性点直接接地的低压绝缘线的零线,应在电源点接地。在干线和分支线的终端处,应将零线重复接地。 三相四线供电的低压绝缘线在引入用户处,应将零线重复接地。10.10 接地体的埋设深度不应小于0.6m,接地体不应与地下燃气管、送水管接触。11.5 绝缘接户线受电端的对地面距离,不应小

14、于下列数值: a)中压,4m; b)低压,2.5m。11.6 跨越街道的低压绝缘接户线,至路面中心的垂直距离,不应小于下列数值: a)通车街道,6m; b)通车困难的街道、人行道,3.5m; c)胡同(里、弄、巷),3m。11.8 低压绝缘接户线与建筑物有关部分的距离,不应小于下列数值: a)与接户线下方窗户的垂直距离,0.3m; b)与接户线上方阳台或窗户的垂直距离,0.8m; c)与阳台或窗户的水平距离,0.75m; d)与墙壁、构架的距离,0.05m。11.9 低压绝缘接户线与弱电线路的交叉距离,不应小于下列数值: a)低压接户线在弱电线路的上方,0.6m; b)低压接户线在弱电线路的下

15、方,0.3m。 如不能满足上述要求,应采取隔离措施。11.14 不同金属、不同规格、不同绞向的接户线,严禁在档距内连接。 跨越通车街道的接户线,不应有接头。12.2 绝缘导线与地面或水面的最小距离见表8(见本部分表D.2)。12.3 绝缘配电线路应尽量不跨越建筑物,如需跨越,导线与建筑物的垂直距离在最大计算弧垂情况下,不应小于下列数据: a)中压,2.5m; b)低压,2.0m。 线路边线与永久建筑物之间的距离在最大风偏的情况下,不应小于下列数值: a)中压,0.75m(人不宜接近时可为0.4m); b)低压,0.2m。12.6 绝缘配电线路与甲类火灾危险性的生产厂房、甲类物品库房、易燃、易爆材料堆场以及可燃或易燃、易爆液(气)体贮罐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杆塔高度的1.5倍。5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GB 502172007)5.1.9 在隧道、沟、浅槽、竖井、夹层等封闭式电缆通道中,不得含有可能影响环境温升持续超过5的供热管路。有重要回路电缆时,严禁含有易燃气体或易燃液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电气安装工程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