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礼仪——生育习俗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58028633 上传时间:2023-08-20 格式:DOC 页数:39 大小:1.2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生礼仪——生育习俗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人生礼仪——生育习俗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人生礼仪——生育习俗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人生礼仪——生育习俗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人生礼仪——生育习俗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生礼仪——生育习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生礼仪——生育习俗(3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生仪礼习俗人生仪礼习俗是社会民俗的重要部分。我国向来被称为礼仪之邦,因此,有关仪礼之事,无论上层下层、知识或非知识阶层,都颇以为重,世代相因,成为一种社会礼俗。仪礼,我国古代有许多专书,仪礼即为一主要者,后世对之多有注疏、阐述,如宋代李如圭的仪礼集释、朱熹的仪礼经传通解等等。宋代理学在程、朱的倡导与鼓吹下达到登峰造极的程度。而这些仪礼,一经理学家的整理定制,便成为封建规条,虽然它们来自民间,或是在民间礼俗的基础上加以改造,但与官仪结合,成为宫廷仪礼,便和民间仪礼相去甚远了。民间仪礼,有一般社会交往之礼,即所谓燕酬常仪。如清代凡有喜庆之事,贺客来者必衣长衫加马褂,坐席也要分左右,按一定次序。平

2、辈相见必拱手作揖,见长辈必躬腿打千。早晚子媳必向翁姑请安。还有为客人装烟倒茶、送往迎来等等。时至当代,平时交往仍有欢迎欢送、握手、接待、设宴接风、小酌洗尘等等,这些大多是一般社会交往的常规仪礼,它们往往因人因地而有所异。而且,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世界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国际上的一些礼仪也渐渐地渗透病融入到中国传统社会礼仪习俗之中,成为一股新鲜的清风。在我国人生仪礼习俗中,围绕人生的生死婚丧过程德民俗异常丰富和完善。例如产育方面的生子、由少年转入成年的冠礼、婚嫁迎娶、生日祝寿、死丧殡葬、祭祀祖先等,无不是围绕人生大事而展开进行的。它们在我国仪礼习俗中占有重要位置,反映出我国民俗中最有规律的惯制 以上参

3、见张紫晨:中国民俗和民俗学,浙江人民出版社 1985 年版,第 28 29 页 。由于婚、丧民俗游专门的讲座,这里主要围绕人生习俗中的生育习俗及其现象所反映的文化内涵而展开,具体包括诞生礼(三朝、满月、百日、周岁与抓周)、生日礼、成人礼(古代称冠礼)等。生育时中国传统社会的一件大事,无论是对家庭而言,还是对宗族乃至社会都是如此。过去生子增丁,添人进口,人人为喜,但在医药卫生不发达的情况下,又令人多有担心。围绕生子之俗,一为贺,二为忌,三为寿。所以有贺的仪礼、忌的陋俗,以及求祝长命百岁的举动。保护产妇和幼婴没有什么仪礼,主要是各种传统经验和习俗惯例,如供产妇以红糖、鸡蛋、酒酿、小米粥、姜茶、鲫鱼

4、汤、白煮蹄膀等。既有对产妇的补养,又有对乳汁的调剂,以立母婴。在一些地方,也有许多规定性的惯俗,如在妇女怀孕七八个月间,由娘家赠饺饵百枚、红糖十斤,为催生礼。孩子生下,赠红蛋于邻好。邻好相见,总要道贺祝喜等等。比较隆重的是孩子过满月、百日及周岁。一般满月,要备酒宴,接纳亲友祝贺,亲友要送“弄璋之喜”或“弄瓦之喜”的帐、条诣物。外婆家要给做新衣、新帽、新鞋,有的要做褥被,四角缝上长命线。子生百日,谓之“百岁儿”或“百禄”,以外婆家亲友为主,要赠长命锁、长命衣。食品要以百计,北方赠鸡蛋百个,南方烧饼百个。周岁时,要抓周,也有庆贺之举。在传统民间,婚后三年无生育,亲友偷瓜送子,伴以鼓乐相送,主人设宴

5、款待;有的还要到园里去偷瓜,暗中酬值,择小儿抱护所愉之瓜,乘之轿马盛仪,以鼓乐送至不育之家,称作送瓜;有的择吉日以红布包好冬瓜,送到未生育夫妇的床上,送瓜人还要讲个四言八句,以祝吉利,早生贵子。生小孩时,洗婴水须倒入厕所,不能随便乱泼,以免污渎神明。衣胞,用竹篮装盛,挂在野外树上,让乌鸦禽鸟来吃,认为小孩命得天助,易养成人。外人不能随意进产房、见产妇,每天在厨房水缸处放一块生铁,每天烧红一次,如此七天。小孩下地后,第一个来到产妇家的人,叫踩生。生男孩最好女的踩生,生女孩要男的踩生,以此为吉利。三天后要到娘家报喜,送喜蛋。娘家亦要用鸡、酒、蛋等去贺喜,叫打三早。孩子满月时,要用井水烧热结婴儿洗瘟

6、气。洗瘟气时,要先向井里撒小米、拜井。至四十天,产妇抱婴儿回娘家。南方一些地方,赠切面或馒头皆要有“六”,以六斤为度,大约取六十花甲之义;赠铜钱,以红绳串上也要百有六枚。主家设素馔招待,并以馒头谢宾。在苏州等地,有产儿命中难养者,要寄命于他人家,寻求多子女的家庭认作义父母;寄命于他人,必备三牲等祭品,还有寄命袋一个。在离家之前,将寄命袋悬在祖宗堂上。袋中用红纸写上寄子的生辰八字,到成人结婚时才能取回,叫拔袋,寄父母要给起长寿永年之类的名字。婴儿剃发,也是一礼。男孩要满两月,女孩要满一月 ( 男双女单) ,方可剃发,但须避正月或六月。剃头,亲友家要送剃头礼,如银饰、衣料、现金等。剃发后,怀抱婴孩

7、向尊者、长者一一行礼。大家戏睹婴儿,名曰“传世宝”。款待以后,各赠红蛋至少五枚,装入彩线网兜中或手帕中。这里一系列的礼,统称为诞生礼或童礼。在古代,接生、洗三都有礼仪。命名也有命名礼,入学还有入学礼。近代逐渐消泯而趋于一般化。人们把重点放在婚、丧两件大事上,这就出现了比较隆重的婚丧礼俗。诞生礼包括三朝、满月、百日、周岁与抓周等一系列庆贺活动、礼仪。催生礼在人生礼俗中,生育是一个重要环节。多指孕妇娘家将婴儿出世后需用的东西送过来,或送他物寄托,希望女儿快生、顺产之意。因催生礼品丰盛,往往须用担挑上,有的地方干脆就叫“催生担”。催生礼随民风乡情不同,各地自有特色。为使母婴平安,如期顺产,旧时民间有

8、不少催生物品和催生习俗。宋代杭州梦梁录:“杭城人家育子,如孕妇入月,期将届,外舅姑家以银盆或彩盆,盛粟杆一束、上以锦或纸盖之,上簇花朵、通草、贴套、五男二女意思,及眠羊卧鹿,并以彩画鸭蛋一百二十枚、膳食、羊、生枣、粟果及孩儿绣绷彩衣,送至婿家,名催生礼”。 清末民初时,孕妇产期将届,娘家送的催生礼有喜蛋、桂圆及襁褓。预产期将到的那个月的初一,派人将上面各种物品送往男家时,要携带一笙吹着进门,以“笙”谐“生”,以“吹笙”表示“催生”之意。也有同时用红漆筷子十双,或用竹筷用洋红染之,一并送往,取快生快养之意。温州地区在女儿临产时,母亲要送肉给女儿。肉约一寸见方,切得端正,不偏不倚,烧熟送去,当地叫

9、“快便肉”,以为产妇吃了,临产快捷。北京郊区送孩子的礼物为衣物、被子、长命锁、手镯,以及供产妇滋补身体的米、面、鸡蛋等等。江苏南京地区过去每当孕妇足月后,娘家要将其接回去,给她吃面。吃时,大门洞开,用一长凳横在门前。女儿吃完面后,转身就走,一脚踢倒门前的木凳,径直返回夫家,不得回头,俗信这样便能顺产。高邮多送鸭,催生礼送上膘肥不生蛋的鸭子,表示女儿生养顺利。?四川自贡等地区旧俗妇女结婚怀孕后,娘家要为其准备产后的鸡、蛋、米和为即出世的宝宝准备鞋袜、衣、帽。安徽含山等地妇女怀孕期间,娘家要准备婴儿穿的衣、被、尿片等用品,婆家则于临产时炒“阴米子”即蒸熟晒干的糯米饭,再以铁锅烘炒,俗称“催生米”,

10、以便生育后用开水泡食。徽州民俗是产妇临盆前,娘家要备好新生婴儿软帽(俗称“被窝帽”),和尚衣(无领,无钮扣,以绳带连系的小人衣),包裙,口涎围、小鞋袜、尿布、红枣、红糖、鸡蛋等物,于月初一或十五送至婿家,俗称“催生”。按照习俗,送“催生”时,在路上还需戴伞遮天,不能说一句话。据说“催生”衣物,有神灵护送,报日后平安,故不让天色人语惊扰神灵,以图安康、吉利。广东饶平规定临产前一日,娘家要备新生儿的衣服、鞋、帽等数套及各种点心食品(如麦包、粽子、红鸡蛋等)送至婆家“催生”。婆家收下服装和大部分点心食品,退回小部分,并将收下的点心食品,分赠给亲友、邻居。东莞一带旧俗若产妇遇到难产,婆婆请男巫到家来为

11、媳妇解六甲。届时用鸭蛋 12 枚,向天焚化元宝、冥钱,以求神明庇佑其孕妇及胎儿快生快出,也叫“催生”。山西民间规定出嫁的女儿,绝对不允许在娘家生孩子。生产之前,乡间往往是娘家人带上礼物、食品之类探望临产的孕妇,称之为“催生”,山西乡间的“催生”,不光限于娘家人,也有娘家的其他亲戚。所带礼物,一般是鸡蛋、红枣、红糖之类。作为迎接产期的心理准备与物质准备,催生礼俗自有其积极的意义,但也有催生巫药的运用,显得神秘而虚妄。文鳐鱼催生药。山海经西山经称文鳐鱼为异鱼,其“状如鲤鱼,鱼身而鸟翼,苍文而白首,赤喙,常行西海,游于东海,以夜飞。其音如鸾鸡,其昧酸甘”。山海经又就其神性曰:“食之已狂,见则天下大穰

12、”。文鳐鱼可以入药,不仅因为其具有药理作用,更重要的是它为祥瑞的吉鱼。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援引唐人陈藏器的药方,将文鳐鱼当作辟克妇人难产的催生巫药:陈藏器曰:“妇人难产,烧黑研末,酒服一钱。临月带之,令人易产。”这剂“催生药”取自唐前的巫方,李时珍收录时没有经过验证。文鳐鱼的催生促产之性完全是人为的虚构,不可轻易相信。“郎君子鲞”水产类催生巫药。明人杨慎异色图赞笺卷1:郎君子鲞,雄雌相杂置之醋盂,逡巡便合,下卵如粟,顷刻廿卅,善治产难,诞生如达。本草名“郎君子”,元文类作“郎君子鲞”,主治妇人难产。手握之便生,极验。“郎君子鲞”因自身下卵顺达,在接触巫术的观念下,被附会了“手握之便生”的灵性,并

13、作为传统的药物收入了药典。不过,其药性仅仅是观念的产物,同样不会有实用的价值。兔脑也曾作为催生药在民间流传。据民国时期编修的陕西怀远县志记载:“腊八剥兔脑和面为丸,名腊八丸子,临产催生最验”。这一“催生药”的构想,本出于对兔子多胎易生的观察,而选取腊八日制作,又因该日为蜡祭百神的期日,俗盼因此祈得神助,获取神力。所谓“腊八丸子”,只是冬令孕妇临产的一种食品,并无“催生”的药力与神性。四川“刳儿坪”的血石也曾被当地人当作“催生药”服用。传说大禹就生在刳儿坪。在九龙山第五峰下有形似仙人坐卧状的巨石,据说这里是圣母剖腹生禹之地,故名“刳儿坪”。坪有巨石如盆,是为“洗儿池”。该地色赤,“盆”边有手足印

14、迹,山溪流入石盆即红若血水,四时不变。溪水顺池而下,在两里路之内的溪底能找到带血斑之石。这种血石因与生禹传说相联,故被视为“催生药”。四川通志称“血石以滚水浸之气腥,服之能催生。孕妇握之利产”。血石之所以被作为一剂巫药,它与通神、降神的信仰紧密相联。余炳虎之诗曾记之曰: 白石红斑点点新, 花开水底锦江春, 后民叹作催生药, 犹仰当年岳降神。因此,血石虽奇,但不会有真正的催生作用,如果把仅仅是信仰上的东西变为行为,不仅是盲目而徒劳无益的,而且也是百害而无一利的。 民间有“药补不如食补”之说,就催生而言,在近代以来的许多地区,“催生药”渐被“过街面”之类的食物所取代。金陵琐志炳烛里谈卷上就述及清末

15、南京送“过街面”以催生的习俗:妇人将产子,母家必备小儿服饰及鸡、肉、面、馓相馈,谓之“催生”。送礼后,逾月犹不生,则遣女仆备热面数碗送往女家,置诸地,急趋而出女家人取食之,谓之“过街面”。是亦催生之余波也。面条有“长寿面”或“长生面”之谓,用于寿诞祝年岁久长,又由于它与“生”有关,故被转用于妇人的生产。其所谓“过街”,即暗指小儿从娘胎来到人间的出世,犹如由此及彼的过街一样,快捷、轻松。所以,“过街面”从此意义上来说,仍然是交感巫物。“催生药”与“过街面”都是信仰观念的物化象征,是巫风所诱发的产物,它们虽有产前心理发动的作用,但没有实际的助产效果,因此作为陈风旧俗已被现代社会所淘汰。报喜时间、报喜之物各地不一,但都有吉祥、喜庆的气氛。古代中国进入宗法社会后,人们就特别重视传宗接代。新生婴儿由于性别的不同,当他们一来到世间,欢迎他们的却是两种并不相同的眼光。林语堂在中国人中谈及“妇女的从属地位”时,曾引用了诗小雅斯干中的两句:“乃生男子,载寝之床,载衣之裳,载弄之璋”;“乃生女子,载寝之地,载衣之裼(ti,婴儿的包被),载弄之瓦”。故后人称生男生女为“弄璋弄瓦”。璋即圭璋,是一种宝玉,为春秋时功臣朝见王侯时所执,使男婴弄璋,是希望他长大后做官。瓦是古代妇女纺织时用的纺锤,让女婴弄瓦,有从小就培养她勤于纺织的寓意。先秦时期还有习俗:新生儿出生,如果是男孩,应在门左挂一张木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