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桃病虫害.doc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58026949 上传时间:2024-02-25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86.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十二章桃病虫害.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第十二章桃病虫害.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第十二章桃病虫害.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第十二章桃病虫害.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第十二章桃病虫害.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十二章桃病虫害.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十二章桃病虫害.doc(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二章 桃病虫害一、 桃病害1、桃褐腐病桃褐腐病又名灰腐病、实腐病、菌核病,是桃树的主要病害之一,分布广泛,会引起大量的落果和烂果。主要为害桃、杏,也为害李、樱桃、梅等核果类果树。症状桃褐腐病主要为害果实,也能为害花和新梢。果实自幼果至成熟都容易受害,越近成熟受害越重。发病初期,在果面产生褐色圆形病斑,条件适宜时数日内就可扩展至全果,果肉变褐腐烂,之后在烂果表面长出灰褐色霉层,常呈同心轮纹状排列。病果容易脱落,但也有一些病果失水干缩变成僵果,经久不落。花瓣及柱头受害,开始出现褐色斑点,逐渐向下蔓延至萼片和花梗。天气潮湿则病花成软腐状,表面丛生灰霉;天气干燥时,则花枯萎而变褐色。病花残留在枝条

2、上经久不脱落。病花病果上的病菌可以通过花梗果梗向下蔓延到枝梢,在其上形成溃疡。溃疡长圆形,边缘紫褐色,中央稍凹陷,灰褐色。初期溃疡部常流胶,严重时小枝可被环缢而枯死。天气潮湿时,溃疡部也有灰霉长出。 发生特点桃褐腐病常见的病原菌有二种Monilinia fructicola (Winter)Honey.和Monilinia laxa(Aderh. et Ruhl.)Honey,均为子囊菌亚门真菌。病菌以菌丝体在僵果或枝梢的溃疡部越冬,春季产生大量分生孢子,靠风雨及昆虫传播。贮藏期病果与健果接触亦可传染。分生孢子经伤口及皮孔侵入果实,也可直接从柱头、蜜腺侵入花器造成花腐,再蔓延到新梢,以后在适宜

3、条件下,还能长出大量分生孢子进行多次再侵染。花期及幼果期如遇低温多雨,果实成熟期又逢温暖、多云多雾、高湿度的环境条件,发病严重,前期低温潮湿容易引起花腐,后期温暖多雨、多雾则易引起果腐;病伤、虫伤、机械伤多,有利于病菌侵染,发病较重;管理粗放,树势衰弱的果园发病也重。品种间抗病性:以成熟后质地细嫩、多汁、味甜、皮薄的品种较易感病;表皮角质层厚、成熟后组织坚硬的品种,抗病力较强。防治办法1、搞好清园:结合冬季修剪,彻底清除枝上残存的僵果、剪除病梢,收捡地面病残体集中销毁,同时进行土壤翻耕,可减少越冬菌源。2、治虫防病:桃园多种害虫,如桃食心虫、桃蛀螟、桃椿象,不但传播病菌,且造成伤口利于病菌侵染

4、。因此,及时治虫或果实膨大期进行套袋,可减轻病害发生。3、药剂防治:第一次在桃树萌发前喷洒5波美度石硫合剂。第二次在落花后10天左右,喷射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100O倍液,或0.3波美度石硫合剂。在花腐发生多的地区,在初花期(花开约20%时)需要增加喷药一次,这次喷用药剂以代森锌或托布津为宜。也可在花前、花后各喷1次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或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不套袋的果园,在第二次喷药后每隔1015天再喷一次,直至果实成熟前1个月左右再喷一次药。据国外报道,在桃采收前喷射3次苯来

5、特,对防治此病效果很好。2、桃疮痂病桃疮痂病又名黑星病、黑痣病、黑点病,主要为害桃、李、杏、樱桃。个别年份、个别地域发生较重。病害为害使果实品质降低,外观变劣。症状主要为害果实,也为害枝梢和叶。果实发病多在果实肩部,发病初期,果面出现暗绿色圆形斑点,逐渐扩大,至果实近成熟期,病斑呈暗紫或黑色,略凹陷,直径23毫米。病菌扩展局限于表层,不深入果肉。发病严重时,病斑密集,聚合连片,随着果实的膨大,果实龟裂。果梗受害后果实常早期脱落。枝梢发病出现长圆形斑,起初浅褐色,大小为36毫米的病斑,后转暗褐色,并进一步扩大,稍隆起,常流胶。病健组织界限明显,病菌亦只在表层为害并不深入内部。翌年春季,病斑表面产

6、生绒点状暗色分生孢子丛。叶子被害,在叶背出现不规则形或多角形灰绿色病斑。病斑后转褐色或紫红色,组织干枯,最后病部干枯脱落形成穿孔。病斑较小,很少超过6毫米。在中脉上则可形成长条状的暗褐色病斑。病叶易早期脱落。发生特点桃疮痂病菌Cladosporium carpophilum Thun.,属半知菌亚门真菌。疮痂病菌以菌丝在枝梢病组织内越冬,翌年45月产生分生孢子,传播侵染。枝梢病斑在10以上开始形成分生孢子,2028为最适宜。分生孢子随风雨传播,萌发温度l032,最适萌发温度2027,萌发后产生芽管直接穿透表皮角质层侵入寄主。病菌侵染的潜育期在果实上为4070天,在枝梢上为2545天,潜育期长是

7、此病特点之一。在北方桃产区,果实发病时期从6月开始,78月发病最多;南方从 56月进入发病盛期。春季和初夏降雨和湿度与病害流行有密切关系,凡这时多雨潮湿的年份或地区发病均较重。地势低洼或栽植过密,枝叶茂盛而较郁闭的果园发病较多。一般晚熟品种较感病。黄肉桃、上海水蜜桃较易感病,而天津水蜜桃、肥城桃却较抗病。油桃发病较重。防治方法1、清除初侵染源:结合冬剪,去除病核、僵果、残桩,烧毁或深埋。生长期也可剪除病枝、枯枝,摘除病果。2、 加强管理:注意雨后排水,合理修剪,防止果园郁密。 3、 选择抗病(避病)品种:经常发病重的地方,可选栽早熟品种。 4、 果实套袋:落花后34周后进行套袋,预防侵染。5、

8、 药剂防治:开花前,喷波美5度石硫合剂加0.3%五氯酚钠或45%晶体石硫合剂30倍液。落花后半个月喷洒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80%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以上药剂与0.5:1:100硫酸锌石灰液或0.3波美度石硫合剂交替使用,每半个月一次,共喷34次。生长后期结合防治褐腐病喷洒药剂。3、桃炭疽病桃炭疽病是危害果实的重要病害之一,在我国桃产区均有发生,是一种极为普遍的病害。生产上威胁很大,发病严重时,果实受害率可达80%以上,造成巨大损失。症状炭疽病主要为害果实,也能为害新梢和叶片。1.幼果:硬核前幼果染病,初期果面出现淡褐色水渍状

9、斑,后随果实膨大病斑也扩大,形或椭圆形,红褐色并显著凹陷。幼果上的病斑,可顺着果面增大并到达果柄,渐发展到果枝,使新梢上的叶片纵向往上卷。气候潮湿时在病斑上长出橘红色小粒点。被害果除少数干缩残留枝梢外,绝大多数都在5月间脱落。2.成熟果:果实近成熟期发病,果面症状除与前述相同外,其特点是果面病斑显著凹陷,呈明显的同心环状皱缩,并常愈合成不规则大斑,最后果实软腐,多数脱落。3.新梢:新梢被害后,出现暗褐色、略凹陷、长椭圆形的病斑。气候潮湿时,病斑表面也可长出橘红色小粒点。病梢多向一侧弯曲,叶片萎蔫下垂纵卷成筒状。严重的病枝常枯死。在芽萌动至开花期间枝上病斑发展很快,当病斑环绕一圈后,其上段枝梢即

10、枯死。发生特点桃炭疽病菌Gloeosporium Laeticolor Berk.,属半知菌亚门真菌。桃炭疽病菌以菌丝体在病梢中越冬,也可在残留树上的病果中越冬,次年早春产生分生孢子,随风雨或昆虫传播侵入幼果和嫩梢,产生初侵染,以后在条件适宜时,继续产生分生孢子进行再侵染,生长期内发生多次再侵染。此病发生时期很长。一般46月份降雨高于300毫米,常严重发病。4月下旬幼果期开始发生,5月进入发病盛期,常大量落果。北方桃区67月,果实成熟期发病严重。桃树开花及幼果期多雨的地区,桃炭疽病往往发生较重。果实成熟期,温暖、多雨雾、潮湿的环境有利于病害发生;管理粗放,留枝过密,土壤粘重,排水不良以及树势衰

11、弱的果园发病都较重;桃品种间的抗病性有很大差异,一般早熟品种和中熟品种发病较重,晚熟种发病较轻。防治方法防治必须抓早和及时,在芽萌动到开花期要及时剪去陆续出现的枯枝,同时在果实最感病的4月下旬至5月进行喷药保护。1、消灭菌源:结合冬季修剪,彻底清除树上的枯枝、僵果和地面落果,集中烧毁。芽萌动至开花前后要反复地剪除陆续出现的病枯枝,并及时剪除以后出现的卷叶病梢及病果。防治害虫,减少昆虫传病。2、加强管理:注意果园排水,降低湿度,增施磷、钾肥,改善土壤状况。细致夏剪,增进通风透光。增强树势,提高抗病力。3、适当提早果实套袋时间,套袋前先摘除病果,喷杀菌剂。4、药剂防治:重点是保护幼果和消灭越冬菌源

12、。用药时间在雨季前和发病初期。芽萌动期:喷1:1: 100波尔多液或34波美度石硫合剂混合0.3%五氯酚钠。落花后:落花后至5月下旬,每1015天喷药一次,共喷34次。其中以4月下旬至5月上旬两次最重要。常用药剂以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和5%田安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效果最好,退菌特对某些品种(如蟠桃)易发生药害,可降低浓度至1500倍液。也可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80%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65%福美锌可湿性粉剂300500倍液。4、桃细

13、菌性穿孔病桃细菌性穿孔病是桃树常见的一类叶片病害,在桃树栽培地区都有发生。多雨年份发病严重,容易造成大量早期落叶,削弱树势,影响产量。除为害桃树外,此病还为害梅、杏、樱桃等树种。 症状桃细菌性穿孔病主要为害叶片,也能为害枝梢及果实,1、叶片:叶片发病时初为水渍状小斑点,扩大后成为圆形、多角形或不规则形,紫褐色至黑褐色斑点,直径约2毫米左右,病斑周围呈水渍状并有黄绿晕环,天气潮湿时,病部背面溢出胶质菌脓,以后病斑干枯,边缘发生一圈裂纹,容易脱落形成穿孔,或仅有一小部分与叶片相连。病斑多发生在叶脉两侧和边缘附近,有时数个病斑融合形成一块大斑。病斑多早期脱落。2、果实:果实发病初期,果面上发生褐色小

14、圆斑,稍凹陷,颜色变深,呈暗紫色,周缘水渍状。天气潮湿时,病斑上常出现黄白色粘质分泌物。干枯时往往发生裂纹。3、枝条:受害后,有两种不同形式的病斑,一种为春季溃疡,另一种则为夏季溃疡。两者的大小和形状有相当差异。春季溃疡发生在上一年夏季发出的枝条上(病菌于前一年已侵入)。春季,在第一批新叶出现时,枝条上形成暗褐色小疱疹,直径约2毫米,以后可扩展长达110厘米,但宽度多不超过枝条直径的一半,有时可造成梢枯现象。春末(大致在桃树开花前后)病斑的表皮破裂,病菌溢出并开始传播。夏季溃疡多在夏末发生在当年生的嫩枝上,最初以皮孔为中心,形成水渍状暗紫斑点。以后病斑变褐色至紫黑色,圆形或椭圆形,中心稍凹陷,

15、边缘呈水渍状。发生特点病原Xanthoimonas pruni (Smith) Dowson,称为核果黄单胞杆菌,是一种细菌。病原细菌主要在春季溃疡病斑组织内越冬,次春气温升高后越冬的细菌开始活动,桃树开花前后,从病组织溢出菌脓,通过风雨和昆虫传播,从叶上的气孔和枝梢、果实上的皮孔侵入,进行初侵染。侵入后的潜育期,一般为12星期,气温较低时,可延长至2030天。在多雨季节,初侵染发病后又可以溢出新的菌脓进行再侵染。夏季溃疡与春季溃疡在病菌越冬和侵染上作用不同。夏季溃疡中的细菌,一般不能越冬。因为夏季溃疡形成时,当时气温高,寄主组织能产生栓皮层,防止细菌进一步的侵入;同时夏季溃疡容易干燥,细菌在

16、干燥的情况下经1013天即死亡。春季溃疡在去年夏末秋初感染,当时气温已逐渐下降,组织内细菌繁殖慢,同时寄主也不能形成栓皮层,病组织不会干燥,细菌潜伏过冬。到第二年春季,细菌大量繁殖,形成溃疡,并溢出菌脓,这时新的枝叶已抽生,易被感染,故春季溃疡是初侵染的主要来源。病害一般在5月上、中旬开始发生,6月阴雨期蔓延最快。夏季高温干旱天气,病害发展受到抑制,至秋雨期又有一次扩展过程。温暖多雨的气候,有利于发病,大风和重雾,能促进病害的盛发。树势衰弱和排水通风不良的桃园,发病较严重。 防治方法1、加强栽培管理,做好冬季清园。要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雨后及时排水,保持果园良好的通风状况,以增强树势,增加抗病能力。结合冬季清园,彻底清除枯枝、落叶和落果,以减少越冬菌源,减轻春季发病程度。2、药剂防治。春季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