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doc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58025544 上传时间:2023-01-2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前言: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包含的内容很多,在我们现在这种大课堂教学环境下,每个学生一节课通常最多只有一次与教师直接交流的机会,这种情况下,不会倾听的学生学习效果便会大打折扣,因此我认为学生倾听习惯的培养特别重要。【情景再现】现象一:在我们的课堂上,时常有这样的孩子:上课思维非常活跃,表达的欲望也特别强。每当老师提出一个问题,这些孩子就会高高地举起手,站起身,嘴里不停地喊着:我知道!我知道!甚至有时还直接说出答案。现象二:要开始操作活动了,老师还在说着活动要求,只见有些学生已经在开始操作了。现象三:课堂上小组讨论时,看似热热闹闹,讨论结束,你的意见还是你的,我的还是我的

2、,意见不统一。【问题解析】这样的孩子一般都很聪明,自我感觉特别好,他们大多是独生子女,容易形成以自我为中心 在家里大人都是听“我”的,往往都是“我”说了算。他们都有一个通病 没有养成倾听的习惯。“听”是取得外界信息的主要手段,是学习的基础。也是人与人交往中一个人良好修养的重要标志。一个学生如果没有良好的听的习惯,极有可能对学生的学习造成障碍。如何让学生“会倾听”?下面结合我平时的训练,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一、正确认识“倾听”,形成“倾听”氛围。当今的孩子,每一位都是家庭的中心,家庭中常常是大人围着孩子转。因此,很多学生从出生到学龄期,没有人对他提出“倾听”这一要求。或者说父母会要求孩子“上课认

3、真听老师讲课”,而在生活中很少要求孩子认真倾听别人的观点。这就造成孩子内心对“倾听”缺少足够的认识。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首先要让孩子认识到倾听的重要性。(一)让倾听成为一种道德修养。由于年龄特点,小学生不能认真倾听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表现欲太强,只注重自己的表现,而不去理会其他同学的发言。我们在课堂中要想让学生认真的倾听,首先要加强学生自身的修养。有一句话非常经典听别人说是一种修养,让别人听是一种艺术。首先,我从道德修养角度引导学生学会倾听。我常常对学生说:“认真倾听是对别人的尊重,你尊重别人,别人也会尊重你。会认真倾听是有修养的表现,打断别人说话是一种非常不礼貌的行为。”我还从人际交往

4、的角度引导孩子们善于倾听:“学会倾听的人善于倾听他人意见的人,才能关心欣赏别人,人际关系就会更融洽,朋友也会越来越多。老师想和善于倾听的同学交朋友。”很多孩子虽然明白这个道理,但由于长久形成的习惯难以一下子改掉,他们往往还会不由自主地打断别人的话,对此,我习惯采用眼神与这样的孩子沟通,制止插话的孩子,这样既不损伤这个孩子的自尊心,也不会不影响其他孩子的发言。(二)把倾听看作一种学习能力。倾听习惯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我常常对学生说:会倾听的人才会学习,只有听清了别人的观点,才能集众所长成为最棒的人。以此让学生认识到倾听的重要性。但是有很多同学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没有认真倾听。所以,我给学生提出

5、了一个具体的,细化了的,可操作性的要求:1、倾听时要注视老师或同学的眼睛;2、倾听时不打断对方的话,把对方的话听完;3、集中注意力聆听,要能听懂对方的意思,并能与自己的观点比较,等对方说完后再提出问题,或纠正错误。伴随着明确的要求,孩子们会在课堂上时常听到这样的话语:“他是个会学习的孩子,因为老师讲课时,他的目光一直跟随着老师。”“老师真高兴,我们大家都认真倾听了这位同学的发言,真是一群会学习的孩子!” “你是一个会学习的孩子,因为你刚才边听边进行了思考!”不断地意识强化,使学生慢慢地在心中将“倾听”与“学习能力”画上了等号,一种关注“倾听”的群体氛围悄然在班级中形成。二、培养学生倾听能力。与

6、表达和交流能力不同的是,书面表达能力形成于文字,口头表达和交流能力形成于声音,而倾听能力却没有独立的物质外壳,似乎难以捕捉,这就为其培养带来一定的难度。但“倾听”虽无形,却往往交融于口头表达和各种交流活动之中,借助“倾听“的这一特点,我在学生倾听能力的培养活动中,做了一些小小的尝试。(一)活动培养学生倾听能力有时,我给学生设计互动练习,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比如:学完了表内乘法,我在班上组织“乘法口诀连连看”游戏,我先出题,任意挑选学生回答。然后这个同学再当小老师出题,他再挑选同学回答,如此连续提问下去,5分钟后,没有被卡住的小组给予加分鼓励。有时候,课堂上有噪音的时候,有些教师往往不由自主地提

7、高音量,以此引起学生的注意,结果噪音反而更大。针对此情况,我与孩子们交流:“噪音对人的健康影响很大。老师大声喊叫着讲课,那其实就是噪音。老师对为大家带来噪音这件事深感愧疚,这是没有修养的表现。希望同学们能认真倾听,为老师提供安静的环境,让老师用优美的声音讲课。”孩子们是纯真善良的,我真心与其交谈,他们也真情回报,接下来的课堂就安静了很多。我把培养学生倾听习惯当成我的一项长期的教学目标来完成。倾听的前提是守纪,有时候,我充分利用已有的环境引导学生做守纪的孩子。比如,听着走廊里别的班嘈杂的站队声,我抓住时机开展5分钟主题班会,让孩子们对此发表自己的看法,孩子们在议论别人的过程中认识到:吵吵闹闹很不

8、文明,不是优秀的学生。认识到这个道理,一些不太守纪的孩子对自己的言行就有了些收敛。(二)评价促进倾听能力形成任何一种情况下,评价做得好,都会成为实现教育培养目标的一个非常有效的秘密武器!在小学生的“倾听”习惯培养中同样如此。1、即时的评价,在学生心理上形成一种行为倾向。我们常常有这样的感觉:有时教师使出浑身解数,既“诱”又“哄”就是不奏效,学生还是各顾各,课堂犹如一盘散沙。就如前面提到的现象,这样的课堂效率低下。因此,课堂上的“倾听”习惯需要有意识地培养的,课堂评价在这里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在“倾听”习惯的培养中,教师千万不要吝啬你的赞扬,要让学生能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如“这么一点小小的区别都

9、被你找出来了,你的听力可了不起!”“你听得最认真了,这可是尊重别人的表现呀!”“你听出了他的不足,可真是帮了他的大忙!”一句赞扬、一个微笑,不花时间、不费力气,却能收到明显的效果。2、设立“认真倾听小标兵”,形成长效培养机制。全班有40名同学,我就制作了40张“认真倾听小标兵”卡片,对课堂上认真倾听老师和同学发言的同学,发放卡片予以表扬。每节课开始,我先统计已经成为“认真倾听小标兵”的同学人数,感谢他们的优秀表现,激励他们别辜负自己的称号。然后鼓励还没成为“认真倾听小标兵”的同学争取本节课荣获标兵卡。一个阶段过后,班级慢慢安静了下来,随意插话的人明显少了,对还没成为“认真倾听小标兵”的同学,我

10、采取个别谈话激励的方式促进其转变。(三)问题展示学生倾听成果我们要设计问题让学生交流倾听的成果。如“谁听懂了他的意思?请你来解释一下。”“刚才某某是这样想的,与他想法差不多的有吗?”“还有与他们不一样的方法吗?”“对于他的方法,你有什么地方需要问的吗?”“你能把他说的话复述一遍吗?”不断地引导,使学生在解读伙伴意见的过程中取长补短;在互相交流的过程中,使学生的意见得到及时的反馈和完善,从而使教学向更深层次推进。学生的成长需要倾听伙伴的声音、解读伙伴的见解,需要相互交流、互相评价,需要经历从浑沌到清晰的过程,经历正确与错误的考验。因此,为学生创设倾听、解读、交流的机会和学习氛围,是学生所需要的帮

11、助。其次,作为教师,我们要用我们的教学艺术吸引学生。我们要提高自身的修养,自身的素质。使自己的课堂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使自己的课堂成为一种艺术,使孩子们爱听乐于参与。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只要我们每节课都能有意识的进行训练,使学生有效地听讲,就一定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培 养 学 生 倾 听 的 习 惯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育的真谛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良好的习惯使学生终身受益。人与人之间都需要沟通、交流、协作、共事,一个人善不善于倾听,不仅体现着他的道德修养水准,还关系到他能否与其他人建立起一种正常和谐的人际关系。新课程理念下的学习方式已从被动的学习转向自主的学习

12、,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显得尤为突出。注意倾听他人的意见,准确表达自己的思想,是学生学会求知的重要途径。倾听与表达共同组成了与人合作交流的基础。而我们在日常教学中往往更多地注重说、读、写,而忽视了倾听习惯的培养,结果课堂上不会倾听的学生为数不少,更有甚者有些学生根本不愿意倾听同学、老师的发言。这样导致了课堂注意力不集中,纪律松散!课堂上教师指名让一位学生回答问题,该学生还没有说完,旁边的学生就大声说:“错了,错了,我来说,我来说”教师示范结束,要求学生起立发言,许多学生都会举着手高喊:“我,我,我”,即使在同学正在回答问题的时候,不少学生却会置之不理,依旧叫个不停。教师

13、让一组学生表演对话,其他学生都事不关己,各干各的事情,完全忽视发言的同学这些现象是普遍存在的,常此以往不但会影响他人,也会使自己因为不注意倾听而错过重要的内容,可见培养学生养成倾听的习惯是多么重要,引导学生学会倾听,是势在必行的一件事。但有时我们总抱怨学生在课上不认真听讲,却没想到去找其根源恰恰是我们教师自己忽略了对学生倾听习惯的培养。而“认真倾听”这个良好的习惯,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需要很多时间和途径培养而成的。我在平时的教学中尤其注重学生良好习惯地培养,其中就包括 “认真倾听”的习惯。一、营造氛围,使学生愿意倾听。(一)把握心理,营造氛围。现代心理学证实,即使同一个人,不同时期,不同背景

14、下,其注意力保持的时间长短及注意点的分布情况也不同。兴趣永远是学生最好的老师,但倾听对于好动、活泼的儿童来说无疑是无趣的。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就是要想方设法地从这种无趣中寻找和创造乐趣。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儿童是用形象、色彩、声音来思维的。”新教材中引入了许多情境图中喜闻乐见的卡通形象,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可以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结合课题引入创设好的情境。如学习数字的组成时,让学生先自己用小棒摆一摆,再通过小组内交流,总结出数字的各种组成。学习“认识图形”内容时,让学生剪一剪、描一描、涂一涂、拼一拼。学生动手操作,亲身经历学习的过程,不但可以充分展示每个人的才

15、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获得不同程度的成功愉悦感,而且能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而持久。良好的倾听气氛可以将师生的心智融为一体,达到充分的沟通。作为教师首先要帮助学生克服影响倾听的心理:1、胆怯心理。胆怯心理是绝大多数人都会有的一种心理。具有这种心理的人,往往在交际场所或大庭广众之下,羞于启齿或害怕见人。由于过分的焦虑和不必要的担心,使得部分学生在课堂上不能集中精神参与学习,行动上常常表现得手足失措。2、冲动心理。有些孩子由于在家里是“小皇帝”,在父母面前发惯了脾气,自控能力很差,容易冲动。当他们听到学生的错误时,不能自控,一定要毫无保留的说出来,真可谓“先吐为快!”。如果在班级中形成了良好的倾听氛围,

16、每个孩子都会认真地投入到课堂中去,并且每个人都会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互相尊重,在这样的环境中,同学、师生之间的关系才会变得融洽。所以,我常常跟学生讲:“听别人讲话是尊重别人,有礼貌的表现。别人在说话的时候,我们应该认真聆听,不随便插话,有意见等他说完后再提。”如果有学生在做小动作,我会悄悄地走过去提醒他,或者把手放在嘴边发出轻轻的“嘘”声,或者做一个“Stop”的动作,让每个学生把注意力都集中起来听别人讲话,使每个孩子在交往中都感受到别人认真聆听的表情。(二)适当评价,鼓励倾听。充分发挥评价的作用对促进学生倾听习惯的养成也有很大的帮助。对学生的评价不是只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评价,还包括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