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人与生物圈1.doc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58024730 上传时间:2023-04-2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四节 人与生物圈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第四节 人与生物圈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第四节 人与生物圈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第四节 人与生物圈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第四节 人与生物圈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四节 人与生物圈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节 人与生物圈1.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类与生物圈教学设计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丰台实验学校 邢若虹(一)教学目标与重点知识目标: 了解并说出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多方面的影响。 能够开展课外调查并完成调查报告。能力目标:能利用书籍、互联网等媒体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进一步掌握观察和收集资料等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发展学生运用资料说明问题的能力及交流合作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运用所学知识、技能分析和解决一些身边的生物学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初步具有进一步获取课本以外的生物学信息的观察,分析思维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本节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能够以科学的态度去认识生命世界,认同人类活动对生

2、物圈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认同作为地球的公民,保护生态环境方面应尽的责任,树立环境保护的紧迫感、责任感,培养团结协作精神,形成环境保护意识,以及人和自然和谐发展的意识,并使这种意识转变成真正的行动,重点难点: 人口的双重属性;控制人口数量和提高人口素质的相互关系。 大气污染产生的原因、危害性;水污染产生的原因、危害性。 保护野生生物的重要意义。保护野生生物的各项措施。(二)教学过程课前准备:1指导学生分成三组,明确组长及组员名单2布置调查任务:控制人口与保护环境的关系环境污染如何介绍和治理物种资源对环境的意义小组讨论:人类对生物圈的影响有什么?面对这些问题,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公民,我们应该怎样要求

3、自己的行为?3每组选一个标题(彼此不重复)进行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做成幻灯片(最好图文并茂),在课堂上汇报。小组讨论内容每个同学都要做好发言的准备。 教学内 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课堂导入我们已经学过了生态系统了解了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非生物环境是如何协同工作,和谐共生的.而人作为一种”高级动物”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比起其他动物有什么不同呢?展示图片青山-绿水-蓝天-小鸟的天堂-繁华的都市-拥挤的人群-密集的厂房-高丽的排污烟筒-污水-灰蒙的天空-垂死挣扎的小鸟通过这些图片大家看到了什么?人类再创造巨大财富的同事,人类活动对于生物圈的影响也是巨大的,今天我们就来讨论一下”人与生物圈”这个看似遥

4、远庞大却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命题.观看图片,思考人类对生物圈带来的巨大改变.通过场景设计,引入课文内容,并激发学生了解人类活动对生物圈影响的巨大兴趣.小组展示合作学习我已经在上节课上给每个小组分配了任务,分别是:1、 控制人口增长2、 防治环境污染3、 保护生物资源 相信大家都做了大量的工作,有了充分的准备,让我们先来回顾一下展示的规则:1、每组有35分钟展示讲解时间,三分钟时我会举手示意,请各小组展示不要超过5分钟.没有展示任务的小组填写好自己的评分表和做好知识要点整理.2、展示完后其他两个小组可以就展示小组的内容作出补充或提出疑问.展示小组作出解答.3、合作学习,共同进步,学术讨论,谨言慎行.

5、大家记好我们的规则了么?(第一组展示讲解:环境污染)通过第一组同学的展示,我们了解了环境污染的类型,和防治方法,同时他们也告诉了我们作为学生应该如何去做.我要给大家第一句告诫: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我给大家的第二句告诫是:心怀家国,始于足下,志在千里.治理环境污染是一个很大的课题,不仅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关注和参与,还需要国家政府的努力.而为了平衡环境问题中的不同意见,决策者需要权衡每一个建议的利弊.这也是治理环境污染的一个难点.大家已经是中学生了,这个世界终有一天会交到你们这代人的手中,所以我希望大家不仅要对我们身边环保小事上心还要对家国大事关心.在学案上我为大家准备一份资料是关于南极

6、洲开采石油利弊的分析,我想听听大家的意见.大家说的都很有道理,我给大家留了一份作业,希望大家课后能将自己的意见整理成”给习大大的一封信”.我希望这节课我不仅能够得到一个环保小卫士,还能看到一个即将成长起来的有担当有思想的决策者.如果对于环境污染的话题我们还有很多的资料可以借鉴,但由于时间原因不能给大家一一展示,所以我在学案上为大家推荐了等资料大家回去后可以拿手机直接扫旁边的二维码,就可以阅读了.第一组同学表现的很好,我们下面再来看看第二组同学的展示(第二组:保护生物资源)通过第二组的展示,我们可以看到保护物种资源是功在当代、惠及子孙的伟大事业和宏伟工程。不知道有没有同学知道,阿司匹林最初就是从

7、柳树的树皮中提取成分研制而成的。现在销售的药物中,几乎有一半最初是在野生动物身上发现的。金银花感冒冲剂是我们经常会用到的药物,它的原料就来自于金银花这一种常见的花园植物。而著名的抗癌先锋紫杉醇,也是在研究太平洋紫杉树强大的抗疾病和抗虫害能力过程中中从树皮中提取的化学物质。没有人清楚这个地球上具体有多少个物种,也没有人知道究竟还有多少有用的生物资源未被发现,而更可惜的是也许我们还没有发现这个物种,它却已经永远的消失了。我在想每消失一个物种,我们的后代也许就少了一种救命的药物、一种温饱的食材、一个发展的可能。在学案后头我给大家推荐了几个资料,同样也是扫一下二维码即可观看,给大家留作课下的扩展。但保

8、护物种的道路中我们总是不能解决一个问题,就是如何在保护物种和扩展人类生存空间之间找到平衡点。而我们在防治环境污染中也遇到了这个问题,在南极洲的问题上,我们就面临着解决就业这一大难题。这些归根结底都是由于人口膨胀过快的原因。这个问题我交给了第三组我们快些看看他们会给我们带来怎样的惊喜吧.(第三组展示讲解:控制人口)三组的讲授让我想起了不久前读的一本书非洲三千里,这是一本游记,作者在里头描写了这样一个情境夜晚作者坐在火车上看到远方的森林里每晚都有几片火光,仿佛起了森林大火。作者询问了当地人知道这是土著居民们在焚烧森林,种植粮食。很难想象在我们国家在提倡“退耕还林”的时候,在遥远的非洲,人们仍旧依靠

9、焚烧森林获取耕地。作者不禁问道:“他们不知道这样烧山会影响空气,造成烟尘,弄不好还会把自己的家都烧掉。”当地人回答,他们知道,但是如果不烧荒他们就没有粮食,就没有饭吃,这比空气什么的重要多了。我在想难道没有任何一种其他的办法来代替刀耕火种让当地的农民吃上包饭么?可是局限于当地的地理情况和经济状况,刀耕火种是目前唯一的解决办法,在生存面前谈及环境似乎像玩笑一般,我们可以看到庞大的人口,给人类的发展和生物圈的稳定带来了压力.我们需要控制人口但是并不只是一味的降低人口,就可以解决所有的问题.人口是一个复杂的概念,因为人并不是只能消耗自然毁灭自然,我们同样也可以通过生产技术创造资源,保护生态.这就要求

10、我们在人口问题上既要控制人口数量,还要提高人口素质两方都要平衡.所以国家在计划生育这一政策下,也在积极的开展义务教育提高国民的素质。全班分为三个小组,每个小组各有一个展示题目.强调规则,了解自己的任务小组展示提问探究共同学习完成学案听讲解,完善知识体系.思考说出自己的想法阅读资料,完成学案上的任务分析资料,发表意见提供丰富的课下阅读资源感悟物种多样性这是本节课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内容,教师通过给予探究提示的方式,有效的点出探究实验的关键所在,又留有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空间。这个环节考察学生的小组合作和交流能力,从数据的收集到报告的编写,都要求小组成员齐心协力,分工合作,这一次汇报就是小组合作

11、的成果。报告展出,给学生一个无声交流的机会,哪个小组做得好,一目了然,其他组也可以借鉴。教师的补充为学生整理思路,扩展知识。教师的整理和提升,能够帮助学生发散思维,扩展知识储备。保护好唯一的家园我们今天看到了三个小组的展示,每个小组都很用心,和努力。大家也都有了不小的收获,感谢大家的努力。我们可以看到保护生态是一个漫长又宏达的标题,它需要我们一代代人的努力,也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的投入。所以有的人提出是否可以创造一个“世外桃源”,最著名的是研究就是“生物圈2号”了。而最近我们国家的“月宫1号”也引发了关于人造生态系统的讨论。我们来看一下它们的介绍,来回答一下我们能从这个试验中得到什么结论?观看

12、视频,思考问题以实验报告展出作为交流的平台,由于每个小组的报告设计均不相同,学生可以从中借鉴,取长补短,同时,从各小组的实验结果也可以看出酸雨或废电池浸出液的危害。达到本探究实验的最终目的。课后反思:本节课采用的是学生参与老师辅助的讲解方式,书上的简单知识,老师放权给学生来讲解,每个小组都有自己的任务,课上进行汇报讲解。锻炼了学生收集资料和整理资料能力的同时,也讲授了知识,老师的作用是将每段讲解串联起来,并且在每一段讲解结束后,把简单的知识拓展到生活的高度,结合课内探究题,让学生学以致用,培养生物学思维方式,科学表达等能力。上课结束后发现,课堂研讨气氛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应当在每个问题提出后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能力,对于小组分工要避免组长“一肩挑”,为其他小组成员的工作予以监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