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诗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58021734 上传时间:2024-01-2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木兰诗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木兰诗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木兰诗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木兰诗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木兰诗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木兰诗教学设计.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诵读课文,理解木兰这个古代巾帼英雄的形象,体会文章作者对木兰爱国精神的赞美。2.学习本文详细得当的叙事方法,领会故事情节曲折,富于戏剧性,充满传奇色彩的特点。3.学习本文排比、对偶、比喻、互文等修辞手法。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在以前的语文学习中,学过一些文言诗词,但毕竟很少,对木兰诗中一些特殊的字词、诗句的理解有一定的难度。再加上生活在和平安泰的年代,而且生活经历短暂,所以对木兰诗的思想内涵的感悟也存在困难。因此教师必须灵活设计教学过程,精心指导学习内容,力求做到凸显个性,兼顾全体,比如简单的问题,由学生独立完成;稍难的,学生间讨论,教师点拨;难点,则在教师的启发下进行探讨

2、。另一方面,教师也要回应学生当堂提出的各种问题,就此展开新讨论,或安排课后的活动。教学重难点1、理解木兰的人物形象及所表现的思想感情。2.体会文章的详略的安排。3.理解掌握互文,排比等修辞手法在文中的表达效果。教法与学法 主要采用诵读法、复述法、鉴赏法、讨论探究法等方法学习课文。教学过程教学步骤及内容【知识链接】木兰诗又叫木兰辞,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民歌,是北朝民歌的代表作。“乐府诗”-继诗经楚词之后,在汉魏六朝文学史上出现一种能够配乐歌唱的新诗体。“乐府”本是官署的名称,负责制谱度曲,训练乐工,采辑诗歌民谣,以供朝廷祭祀宴享时演唱,并可以观察风土人情,考查政治得

3、失。木兰诗与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即孔雀东南飞,被称为乐府民歌中的“双璧”。一、导入同学们,巾帼不让须眉是什么意思?你们有谁知道我国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巾帼英雄呢?(穆桂英、梁红玉、红娘子、花木兰)是啊,我国古代确有一位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女英雄-花木兰。千百年来,她已成为了家喻户晓的巾帼英雄形象,不仅流芳百世,而且流传海外,这个故事却来自于一首诗木兰诗。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深入学习北朝民歌木兰诗(板书课题)。二、检查预习【预习提示】诵读全文,扫除字词障碍,查找资料了解乐府诗;复述课文内容,理解文意。1.重点字词的注音与释义:机杼:zh(织布梭子) 可汗:k hn 鞍鞯:n jin(马鞍下的垫子) 辔头:

4、 pi(缰绳 ) 燕山:yn 金柝:tu(打更用的梆子)胡骑: j(战马) 戎机:rng(军事) 著我旧时裳:zhu(穿)红妆:zhung(装饰,打扮) 朔气:Shu(北方) 傍地:bng(临近,此处引申为贴着)2. 通假字:(1)对镜帖花黄:“帖”通“贴”(2)出门看火伴:“火”通“伙”3.积累本课的文学常识(见“知识链接”)三、整体感知1、教师范读课文(配乐朗读),提出应注意的字音。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1)读准字音,把握节奏(2)画出喜欢的段句。3.疏通文义,把握故事情节并复述故事。(一)赏析第一部分1.木兰从军的原因是什么?(“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从此替爷征”即代父从军。)

5、2.写木兰买骏马和马具,为什么要分东西南北反复去写?运用什么修辞?有何作用?(提示:因为这是铺排式的语句,木兰买鞍马东西南北都跑遍,这不是在说废话,而是起着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的作用,全诗大半是类似的铺排式语句,运用这种铺排手法,是排比修辞方法,使这首诗的人物刻画、感情意蕴、音韵节奏等都具有浓郁的民族情味,增强了艺术感染力。)3.第三段两次写“不闻,但闻”目的是什么?这样写有何作用?(三)赏析第二部分1.“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在诗中起什么作用?你从中又想象到什么?2.后四句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方法,你从中又读出了什么?四、课堂检测:1.熟读并背诵课文。2.文学常识积累本文选自 代 编的 ,这

6、是 时期北方的一首 ,采用 顺序,以 先后来写的。本文与 被称为乐府民歌中的“双璧”。(四)赏析人物,把握人物形象1.千百年来,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家喻户晓,木兰形象一直深受人们喜爱,你觉得花木兰是一个怎样的女子,她具有哪些美好品德?在课文中哪些语句体现了这些品德?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勤劳孝顺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愿”-勇敢坚毅,忠孝两全“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勇敢坚强的英雄气慨2.从“木兰见天子,辞官还乡”这一部分中你又读出了什么?结合你对封建社会的了解谈谈你对木兰辞官还乡的看法?例如:(1)从“策勋十二转

7、,赏赐百千强”中读出了天子为木兰记功多、赏赐甚丰,并且还“问所欲”,想封她为高官;而“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可见木兰功成身退、眷恋家乡耕织生活、不慕荣华富贵的纯真性格、高贵品质。(2)“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运用排比修辞方法,铺陈地写出一家亲人因木兰归来而各自产生的符合年龄、身份、性别特征的行动,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亲切意味。表现出木兰胜利归来给全家亲人带来了一片欢乐。(3)“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运用排比修辞方法,铺陈地写出木兰一连串富有年轻女性特征的换装梳妆动作,

8、表现出木兰久征胜利归来,恢复女妆,欣喜兴奋的感情。(二)探究诗歌主题思考: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什么呢?(明确:这首诗通过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故事,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乐观勇敢的爱国精神,以及对和平劳动生活的向往。)五、小结:请你归纳本文的写作特色。1.本文运用哪些修辞手法?举例说明。(顶针、对偶、排比、互文等,举例略)2.这首诗在叙事的详略上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这样安排?四、课外延伸让学生列举我国历史上还有哪些著名的女英雄并作比较。例:梁红玉击鼓退金兵,穆桂英大破天门阵,红娘子等。六、总结全文全诗叙述了木兰女扮男妆、代父从军、还朝辞赏、回到故乡的故事,反映了我国北方人民矫健尚武的精神,表现了我国

9、古代劳动人民勤劳纯朴、乐观勇敢的爱国精神,以及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不慕名利的优秀品质。木兰,相传姓花,花木兰已成了家喻户晓的巾帼英雄的形象。她是一个勤奋织布的普通姑娘,但当战争到来的时候,竟自勇敢地承担起一般妇女所不能承担的代父从军的任务。从这一壮举中,可以看出木兰深明大义,既体贴父母的困难,又考虑到国家的需要。买了“骏马”“长鞭”,经历黄河黑山,北到燕山朔野,万里长征,十年征战。凯旋归来后,木兰不但不贪功图赏,而且鄙弃功名利禄,这种气概是何等的磊落轩昂。在爹娘姊弟的热烈欢迎的欢愉气氛中,她“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理云鬓”“帖花黄”,一旦恢复女儿装时,同行的伙伴才惊讶的认出这个十年征战,功

10、勋卓著的“壮士”,竟是一个“女郎”。这个喜剧性扑朔迷离的传奇故事,无不烘托出纯朴、天真、活泼、机智的女子形象来。这个美的化身,也正是人民群众所喜爱的巾帼英雄。教学效果检测与反馈、小结 木兰诗这首叙事诗塑造了花木兰这个不朽的女英雄形象。她既是一个云鬓花黄的少女,又是一个金戈铁马的战士。在国家需要的时候,她挺身而出,驰骋沙场,立下汗马功劳。得胜归来之后,她又谢绝高官,返回家园,重新从事和平劳动。她爱亲人也爱国家,把对国家对亲人的责任融合在一起。木兰的形象,集中体现出中华民族的勤劳、善良机智、勇敢、刚毅、敦朴的优秀品质。板书设计 一 代父从军踏上征程(详写)深明大义扮男装木兰诗 二 十年征战 (略写

11、)英勇机智驰沙场七辞官还乡 爱家爱国亲人团聚(详写)不慕荣华显本色 勤劳勇敢八、双兔作比(附文)巾帼英雄美名扬教学感悟或反思本课的教学设计最突出的亮点是:教学观念突破传统,适时创新。这堂课不再只是特定知识的载体,而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索新知的过程,教师和学生不是孤立于课程之外,而是课程的创造者、课程的主体,他们共同参与课程的开发。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意学生在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整合。并且在学生学习方式上改变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了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学习方式,注重培养学生发现学习的能力,鼓励学生对课文提出自己的问题和看法,赞赏学生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