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状况及原因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58020856 上传时间:2024-01-08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6.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状况及原因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状况及原因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状况及原因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状况及原因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状况及原因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状况及原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状况及原因(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状况及原因所谓“职业倦怠”,是指丛业者因不能有效缓解由各种因素造成 的工作压力,或深感付出与回报不对等而表现出的对所从事职业的消 极态度和行为。国外的大量研究资料表明:职业倦怠最容易发生在助人行为的丛 业者身上。教师职业作为一种典型的助人行为,自然也容易产生职业 倦怠现象。教师职业伴怠的危害不仅在于其个人的身心健康、家庭生 活和人际关系,更在于它会影响到教育质量和学生的发展,使学生成 为“最终牺牲者”。因此,近年来,国际范围内,人们在重视教师专 业发展的同时,也十分关注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在我国“职业倦怠”一词近两年才开始出现在研究者的笔端,但 在职场中这一现象已蜚罕见。不时

2、出现在教师的失范行为中,职业倦 怠往往是主要原因之一。为了了解幼儿教师的职业态度和从业体验,查明我们的教师队伍 中的职业倦怠状况及其成因,从而为预防和应对提供依据,我们对北 京市 50所不同体制幼儿园的447 名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如下一、北京市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状况表 1 显示,在所调查的 447 名幼儿教师中,2.9%的教师有严重 的职业倦怠表现,59.5%的教师有比较明显的倦怠倾向,基本无倦怠 的教师占37.6%。处于“严重倦怠”状况的比例虽然较低,但 59.5% 的人已“有较明显倦怠倾向”,这不得不引起社会和幼教界的足够重 视。因此,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应对北京市幼儿教师的职业倦怠倾

3、向, 已是当务之急。研究发现,幼儿教师的职业倦怠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生理心理方面。这方面的表现最为明显。88.5%的受试感觉 自己经常处于疲惫不堪的状态; 86.7%的受试总在担心出事故; 63.8%的人反映自己常感烦躁,常希望能一个人安安静静呆一会儿。2、个人生活方面。63.8%的受试认为工作占据了自己很多原本 应该享有的闲暇时间; 47.3%的受试感到自己在家里的脾气开始变 坏;常常为一点小事对孩子和家人发火的人达55.9%。看来,职业倦 怠已经影响到相当一部分教师的个人生活。3、工作方面。65.6%的受试反映自己上班时常常盼望着下班, 以便找地方放松一下,以缓解工作带来的紧张情绪;7

4、1.0%的人表示 下班后根本不愿再提工作上的事;48.4%的受试表示不时有离职的念 头;26.9%的受度后后悔当初选择了幼儿教师这一职业;部分人甚至表示,只要能找到一份待遇还可以的工作就想改行。总之,调查结果表明,北京市幼儿教师的职业态度和从业体验不 容盲目乐观。职业倦怠已经影响到她们的生活、工作和身心健康。而 疲惫和对事故的担忧,更是成为困扰几乎所有的幼儿教师(85%以上, 包括“基本无倦怠”的教师)的突出问题。这一情况很值得重视和深 思。二、影响北京市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因素在本研究的理论假设中,我们把影响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因素分 为背景性因素、社会因素、组织因素、职业因素和个人因素。1、背

5、景性因素与幼儿教师的职业倦怠。所谓背景性因素,主要是指教师的年龄、教龄、所教班级、所以 幼儿园的体制等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年龄、教龄、所教班级、所以幼儿园的体制对北 京市幼儿教师的职业倦怠的影响不一。有些结果与国外的研究结论以 及我们的理论假设有较大出入。(1)教师的年龄。 Maslach&;Jackson,SchwaIwanicki, AndersoIwanicki,Schwabetal,Rueletal.r 的研究发现,年轻教师 比年老教师容易倦怠。我们的研究也发现了这种差异,年龄发界约为 40 岁左右。但由于 40 岁以上样本人数较少,结论是否有普遍性,还 有等于进一步验证。(2 )教龄

6、。Andersolwanicki(1984)的硏究发现,教龄在 1324 年的教师较容易表现出自我成就感的降低;Borg&;Falzon认为,教 龄在 20 年以上的教师比较容易产生职业倦怠现象; Feler 指出,在 教师发展的八个阶段中,“引导阶段”(从教后的前几年)和“生涯 挫折阶段”(从教 15 年左右)是职业倦怠的易发致命伤;而 Steffy 的“教师生涯发展模式”则将教师的发展分为五个阶段,认为在“退 缩生涯阶段”中的“持续退缩”时期(基本相当于Feler的“生涯挫 折阶段”),教师较易产生职业样怠感。我们的研究则发现,从则参 加工作到有 23 年教龄的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现象分布比

7、较广泛;而 这一情况在教龄超过 23 年的老教师身上则明显好转。虽然图 1 显示,在教龄为 123 年的幼儿教师中, 8、9、16、 19 年教师职业倦怠的比例较低, 5、11、12、15 年者的倦怠比例较 高,但似乎尚不足以验证国外有关职业倦怠与教师发燕尾服阶段相关 的观点,也难以确定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易发阶段。这是否正反映了 幼儿教师职业的特点,尚有等进一步研究。(3)所教年龄班。相当多的研究证实,在中小学校,学生的年 级越高,教师越容易产生倦怠感,高中教师比初中教师更容易倦怠。 而我们的调查结果则没有发现类似情况。托、小、中、大班和混龄班 教师的职业倦台发和率没有显著差异。(4)所以幼儿

8、园的体制。我们对比了北京市四类不同体制幼儿 园(公办、民办、集体办和企事业办)以及体改园和非体改园教师职 业倦怠的状况,结果显示,幼儿园的体制对北京市幼儿教师的倦怠没 有显著影响。这一结果与我们的理论假设“幼儿园的体制会对教师的职业 倦怠产生影响,公办园教师的倦怠现象会低于其他体制园”不一 致。从表2 看,公办园教师职业倦怠的民生率(68.5%)甚至高于其 他园,尽管差异没有达到显著水平,但这一结果也非常耐人寻味。它 说明什么?如何解释?需要深入研究、探讨。2、社会因素与幼儿教师的职业倦怠。所谓社会因素,指的是教师工作、生活的社会大环境。主要包括 社会变化和教育改革对教师职业的要求和期望、公众

9、对于教师职业的 认识、家长的态度等。(1)社会变化带来的新要求与高期望。可以说,所有有关职业 倦怠的研究都看到了社会变化对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研究者一致认 为,近几十年来,社会变迁及其所导致的教育改革不断对教师职业提 出新的要求和期望,使教师不断面临新的挑战。这固然为他们提供了 专业发展的机会,但同时,这些要求和期望也给教师造成愈来愈大的 压力。而“职业倦怠”恰恰就是从业者因不能有效缓解过大的工作压 力而导致的对所从事职业的消极态度和行为。这说明社会变化所带来 的新要求与高期望,是导致教师职业倦怠的重要原因。我们的研究证实,“不断变化的要求与期望”是社会因素中对幼 儿教师职业倦怠起主要影响作用

10、的变量,其总效应系数为0.4443。(2)公众对教师职业的认可与尊重。国外不少研究发现,公众 对于教师职业普遍缺乏正确的认识,“学生、家长、管理者和社会都 没有把教师当作专业人员来给予他们必要的尊重”;“教师失败时常 常遭到责骂,取得成功时却得不到任何的肯定和奖励”对此,Farber 指出,那些从未当过教师的人根本无法理解教师职业,他们对教师职 业的看法通常是:当个教师很容易;教师的暑假;教师付出很少却得 到很多正是由于公众对教师职业的不理解和不尊重在很大程度上 导致了教师的职业倦怠。在我们的研究中,社会对幼儿教师职业的认可与尊重对幼儿教师 职业倦怠的总体影响虽不是很强,但其直接影响却高达0.

11、14,在 所有变量中居首位。这表明,提高公众对幼儿教师职业的尊重与认可 水平可以在较大程度上减少其职业倦怠。(3)家长的态度和认识。国外的许多研究提示,尽管家长的扶 持和参与对教师的工作和学校的进步有很大的帮助,但不幸的是,目 前家长往往成为学校教师压力的主要来源。而且,家长的认识和态度 作为“公众的认识”的重要部分,对教师职业也缺乏必要的尊重和认 可。这些都成为导致教师职业倦怠的重要原因。我们的调查结果表明,家长的态度对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相 对较小。这或许与我国素有“尊师重教”的传统有关,或许反映了我 们的教师对家长的态度缺乏关注。3、组织因素与幼儿教师的职业倦怠。这里的组织因素,是指个

12、体所在组织的特征,包括职业角色定位、 工作量、知情权与决策参与权、待遇与专业发展机会、社会性支持等。 在职业倦怠研究兴起之初,个体所的组织的特征就一直受到较多的关 注。因为研究者发现,导致从业人员职业倦怠之首要因素压力, 往往直接来源于组织。我们的研究显示,与社会因素、职业因素和个人因素相比,组织 因素对北京市幼儿教师的职业倦怠的影响最大。(1)角色定位。很多研究都指出,职业角色混乱、角色冲突是 导致职业倦怠的重要原因。所谓职业角色混乱,是指从业者不清楚自己的责任、权利、目标 地位和应尽的义务。这种现象往往是因其所在组织未能对其职责做出 明确的规定,或者未按规定担任而造成的。而角色冲突常常发生

13、在从 业者感到组织所提出的要求前后不一、相互矛盾或不恰当的时候。萨 顿指出,以下情况最容易导致教师的角色冲突:要求教师为学生提 供高质量的教育,但却不允许教师使用最好的教育方法和课程资源; 要求教师负责班级的工作,但却不给他们相应的权利。此外,当教 师经常被要求做本职工作以外的事时,也容易产生角色混乱和角色冲 突。我们的研究也发现,教师职业角色的同一性(而非角色混乱、冲 突)对职业倦怠有影响系数为0.1856,这说明,明确教师的职责、 义务、权利和目标,可以起到减缓其职业倦怠的作用。2)工作量。大量研究表明,工作任务繁重,完成任务的时间 太紧,班额过大,文案工作过多,任务超出教师的能力和范围等

14、都会 给教师造成过大的工作压力,形成“角色超载”现象。一项对美国教 师的调查表明,一些没必要的文本工作不仅没有为他们的工作提供有 效的帮助,反而浪费了大量宝贵的教育教学时间。萨顿指出角色超载 可能引发两种反应:质量下降或根本不完成工作。这常常导致教师 的焦虑和低自尊。尽力去满足“角色”的要求。这可能会导致教师 缺乏休息时间,身心疲惫,出现家庭问题(无暇关注家人所致)。这 都极可能导致教师产生职业倦怠。我们的研究发现,工作量过大对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直接影响虽 不是很大,但却通过影响教师的职业角色定位及其个人方面的因素而 间接加剧职业倦怠,因此不可掉以轻心。(3)知情权与决策参与权。众多研究都发现

15、,限制教师知情权 及决策参与权会导致教师的职业倦怠。国外的一项研究表明,在与学 校有关的各项因素当中,是否给予教师参与决策的机会与其职业倦怠 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我们的研究发现,“知情权”有明显的防止或减轻幼儿教师产生 职业倦怠的作用,其总效应系数高达一 0498。“决策参与权”的 影响力仅次于知情权(一 0.3191),也是阻碍教师职业倦怠感产生 的一个积极因素。可见,增强教师在幼儿园的主人翁地位可以在很大 程度上避免职业倦怠。(4)专业发展机会.专业发展的机会与教师的职业态度也有着密 切的关系。Farber指出,教师在学校获得的专业发展机会少,是导 致其职业倦怠的重要原因之一。我们的研究结

16、果显示,在对幼儿教师职业倦怠有影响的各组织因 素中,专业发展机会对职业倦怠的直接影响最大。教师享有的专业发 展机会越多,其职业倦怠感相应越低。(5)社会性支持。许多研究发现,缺乏必要的社会性支持也是 导致教师职业倦怠的一个重要原因。 Eier 指出,与从事其他职业的人 相比,教师很少有时间与家人、朋友进行轻松的交谈;即便在同一个 学校,教师之间的教学互助和合作行为也少得可怜。 Levine 和 Sarason 认为,教师职业实际上往往是一项“孤独的职业”。社会支 持的缺乏与其职业倦怠之间存在着显著的高相关。我们的调查也说明,“社会性支持”有消减、降低幼儿教师职业 倦怠的作用。6)待遇。待遇偏低也被认为与教师的职业倦怠有着密切的关 系。有研究者指出,尽管教师的待遇在近年来不断得到提高,但与其 他职业相比仍然偏低;而教师们也普遍认为自己劳动所得的报酬与家 长和社会赋子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