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外科及乳外科护理.doc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58014447 上传时间:2023-09-19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86.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儿外科及乳外科护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儿外科及乳外科护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儿外科及乳外科护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儿外科及乳外科护理.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儿外科及乳外科护理.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儿外科及乳外科护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儿外科及乳外科护理.doc(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儿外科一般护理(1) 接待病儿,安置床位,测体重和T、P、R、BP。根据病情做好卫生处置,向家长介绍住院须知。(2) 通知值班医生接收病人,如遇重危或需急诊手术者,应立即配合抢救或做好术前准备(皮肤准备、补液、抽血交叉、备血,青霉素及普鲁卡因皮试。)(3) 了解病儿的饮食习惯,向家长及较大病儿说明饮食配合的重要性。(4) 重危者必须绝对卧床休息,要求家长及探望者不要在病室内大声喧哗。(5) 执行晨间护理,保持床单位平整、清洁、干燥,按需做好各种基础护理。(6) 及时采集大小便标本送检,每日总结大便次数,总结引流液量,填于体温表底栏。(7) 10岁以下住院病儿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2次。发热达

2、38.0以上及体温不升者,每4小时测体温至正常后两天。术前晚加测体温1次,术后病儿常规测T、P、R每日3次,连测3天。麻醉未醒者按医嘱测量。(8) 密切观察病情,尤其对新入院及诊断不明者,及早发现病情变化,为诊断提供依据。(9) 病人出院时作好出院指导。小儿外科手术前后护理常规术前(1) 心理护理,较大儿童做好解释工作,消除恐惧心理,保证病儿有足够的睡眠。(2) 协助完成各项松果,纠正病儿的营养不良状况。(3) 常规做青霉素、普鲁卡因皮试,阳性者告知医生,并按规定在病历上用红笔注明,床头挂上阳性标记。(4) 按医嘱备血、备药、备皮。(5) 术前晚加测体温1次,注意有无咳嗽、流涕。如有上述症状应

3、及时与医生联系。(6) 术前禁食6-8小时(婴儿术前6小时禁食),术前4小时禁水,于床头挂禁食标记并告知家长。通知停发饮食。(7) 消化道手术病人遵医嘱术前留置胃管,胃部手术前遵医嘱洗胃,巨结肠或肠瘘病儿按医嘱做好术前灌肠。(8) 入手术室前排空小便,按医嘱注射术前用药。(9) 认真查对病人姓名、床号、住院号、手术名称、手术部位。术后(1) 准备床单位及必需物品(输液架、引流瓶袋、胃肠减压、血压计、氧气筒、吸引器等。)(2) 责任护士接病人,听取交班,了解手术情况及注意事项,并检查静脉、各种引流管、伤口包扎及全身皮肤情况。测T、P、R、BP,并记录(3) 麻醉未清醒前去枕平卧,头侧向一边,保持

4、呼吸道通畅,注意保暖,并适当约束四肢。根据手术性质及病情安置病人体位。(4) 接好各种引流管、袋,并保持通畅、不高出引流部位。引流袋可每周更换1-2次(引流液有性状、颜色改变,需每天更换)。(5) 严密观察病情及生命体征变化,切口渗血渗液情况,腹胀及尿潴留情况。正确记录肛门排气排便时间、大便性状。(6) 术后3天常规测T、P、R,每日3次,特殊病儿根据医嘱测生命体征。肠套叠护理肠套叠是肠管的一部分及其附近的肠系膜套入邻近肠腔内的一种肠梗阻。以1岁以内婴儿多见。(临床表现)(1) 阵发性腹痛,面色苍白、拒食、持续数分钟缓解,30分钟左右发作1次。(2) 呕吐,开始时吐奶,次数多时可吐胆汁。(3)

5、 血便,多发生在肠套叠后8-12小时,呈果酱样黏液血便。(4) 解摸腹部,可在右腹上部季肋下触到腊肠样肿块。护理要点(1) 按外科一般护理常规。(2) 观察肠套整复术后有无呕吐、哭吵便血情况,以防再次套叠。肠切除术后注意观察有无呕吐、腹胀、肛门排气排便情况。记录大便的性状、排便时间。(3) 卧位可取平位卧。(4) 饮食应按医嘱供给。日常喂养时,应注意辅食的添加顺序,由少到多,由一种到多种,循序渐进,科学喂养。(5) 治疗护理:术后护理中特别注意高热发生,因肠内毒素吸收,多数病儿有高热,个别病儿发生惊厥,应早期控制体温,采用物理降温法等措施。(6) 注意高热惊厥、肠粘连、再次肠套等并发症。急性阑

6、尾炎护理小儿急性阑尾炎常因阑尾粪石、寄生虫、细菌感染而发生。根据病理可分为:卡他性、化脓性、坏疽性三大类。(临床表现)(1) 腹痛开始时无固定部位,后转移至右下腹。(2) 恶心呕吐。(3) 发热大多在38左右,常在腹痛后出现。(4) 腹部有肌紧张,右下腹压痛反跳痛。(5) 婴幼儿可表现为不明原因的哭吵。(6) 实验室检查白细胞增高,中性80%-90%。(护理要点)(1) 按外科一般护理常规。(2) 保守治疗病儿,应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注意腹部体征变化。手术后观察全身情况、切口渗出情况。(3) 卧位可取平卧位,阑尾穿孔者术后6小时半卧位。(4) 饮食应在肛门排气后遵医嘱给予,先流质饮食,逐步过

7、渡到幼儿饮食.(5) 治疗护理:1、正确给予抗生素,保证液体量。2、术后24-48小时后,根据情况鼓励下床活动。(6) 注意切口感染、肠粘连等并发症。肠梗阻护理肠内容物不能正常运行或通过发生障碍时,称为肠梗阻。按发生原因分为机械性、麻痹性、绞窄性三大类。(临床表现)(1) 腹痛剧烈,伴有肠鸣音亢进。(2) 早期呕吐呈反射性,梗阻部位愈高,呕吐出现愈早、频繁。呕吐物呈黄绿色或咖啡性。(3) 腹胀程度与梗阻部位有关,肛门排气排便停止。(4) 腹部体征可见肠型和肠蠕动波,腹胀不对称,麻痹性肠梗阻则腹胀均匀,绞窄性肠梗阻可有固定压痛和腹膜刺激症状麻痹性肠梗阻肠鸣音消失。护理要点(1) 按外科一般护理常

8、规。(2) 术前观察腹痛部位性质、呕吐情况、肛门排气排便情况,尽早发现休克。术后观察生命体征变化,观察胃肠减压引流管是否通畅,引流液的性质、颜色和量,观察切口渗出情况及肠蠕动恢复情况。进食后观察有无腹痛、腹胀、呕吐等,如有上述症状应暂禁食,观察是否有再次肠梗阻及肠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等。(3) 卧位取平卧,术后第二天可半卧位。鼓励尽早活动,利于机体恢复。(4) 饮食根据医嘱给予,先流质饮食,后半流质饮食。(5) 治疗护理:1、正确使用抗生素、电解质溶液及血液制品,促进肠吻合口愈合。2,保持胃肠减压通畅,正确记录引流液的性质和量。(6) 注意肠吻合口瘘、肠粘连、吻合口狭窄、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先

9、天性巨结肠护理先天性巨结肠又称肠管无神经节细胞症,肠管蠕动功能障碍所引起的远端结肠痉挛性狭窄,而近端结肠明显扩张的一种比较多见的肠道发育畸形。临床表现(1) 不排胎便或胎便排出延迟。多数病儿出生36小时不排胎便。(2) 绝大多数病儿有不同程度腹胀,多为中重度腹胀,严重者可见腹部皮肤发亮,腹壁静脉怒张,显著肠型出现。(3) 呕吐为最常见症状,主要为胃内容物,少数为胆汁或粪便。(4) 肛门指检可查出肛门括约肌紧缩,壶腹部有空虚感,拔指时常有气体及稀便随之排出。辅助检查:钡灌肠,直肠活体组织检查,拍X线前后立位片。护理要点(1) 按外科一般护理常规。(2) 观察腹部体征变化及呕吐排便情况。密切观察生

10、命体征变化。观察切口敷料渗出血情况。特别注意观察肛门夹钳(留置肛管)情况、肛门渗血及排便情况。观察胃肠减压引流液的颜色、性状,并详细记录。(3) 卧位强调平卧位,约束四肢,绝对卧床,基本制动,防止肛门夹钳戳伤肠管或留置肛管早脱。(4) 饮食应给予无渣饮食。术后禁食3-5天,肠管基本修复后可进流质,根据情况改为半流质饮食,控制饮食应3-6个月,限制粗糙食物及食物量,少量多餐,注意营养。防止结肠小肠炎发生。(5) 治疗护理:1、术前巨结肠灌肠。术晨彻底洗肠,直至洗出液呈清水样。2、术后护理重点为肛门夹钳(留置肛管)护理。臀部制动,腹部用护架,肛门夹钳(肛管)呈水平位。随时用生理盐水棉球擦洗肛门口,

11、防止粪、血汁黏附。保持肛周清洁干燥,防止皮肤糜烂。指导家长训练病儿的排便习惯。(6) 注意夹角钳(肛管)早脱、结肠小肠炎,闸门综合征等并发症的发生。先天性幽门狭窄护理先天性幽门狭窄指幽门环肌肥厚性增生,幽门腔狭窄所引起的胃输出道不全性梗阻。临床表现(1) 发病年龄多在出生后2-4周,平均为3周。(2) 有规律地进行性加重呕吐,每次奶后呈喷射状,叶出物为奶汁乳凝块而无胆汁。(3) 进行性消瘦,其程度与病程长短呈正比。(4) 便秘、少尿、脱水貌、皮肤黏膜干燥,弹性消失。低氯低钾性碱血症。(5) 腹部有胃蠕动波出现,右腹直肌外侧缘与肋缘下交界处,深触摸可及坚硬橄榄状肿块,大小约1CM*1.5CM,此

12、为本病主要体征。重要辅助检查为钡餐检查。护理要点(1) 按外科一般扩理常规。(2) 观察呕吐情况了解呕吐形式、性状和量,及时清除呕吐物。术后观察生命体征变化、血气分析、切口渗出情况及伤口裂开情况。(3) 术后平卧位或侧卧位,防止呕吐物误吸。(4) 饮食应少量多次,喂养耐心,奶后竖抱并拍击背部,使胃内空气排出,防止呕吐。(5) 治疗护理:1、术后根据医嘱补充血、血浆或白蛋白,需防止切口裂开。2、因病儿消瘦,能量不足,体温波动较大,故常需保暖。3、胃肠减压管保持引流通畅,根据医嘱拔管。4、术后病儿呕吐仍可持续数天,必须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呕吐物,防止误吸和发生肺炎。(6) 注意呼吸道感染、碱中

13、毒、切口裂开、中耳炎等并发症。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护理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指胆总管的全部或部分囊性扩张。临床表现(1) 腹痛多局限在右上腹,腹痛性质和程度不一,有时呈绞痛、牵拉痛。(2) 黄疸常为间歇性,黄疸深度与胆道梗阻程度有直接关系。(3) 肿块多位于右上腹,肿块大时可占整个右侧腹及肋缘下。(4) 因胆管炎可出现发热和呕吐。(5) 梗阻严重时,大便呈陶土色,尿色呈浓茶样。护理要点(1) 按外科一般护理常规。(2) 术产观察腹痛、黄疸、肿块、大小便等病情变化。术后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观察腹腔引流管和胆道引流管流出液的情况(腹腔引流管有胆汁排出,则提示胆瘘发生。)观察术后大便及尿液是否逐步转至正常,

14、观察体温变化,注意胃纳情况,如出现持续发热、进食后腹痛及时报告医生。(3) 卧位可取平卧或自由卧位,下床活动不宜太早,以免影响吻合口。(4) 饮食应控制脂肪摄入,宜清淡、少油腥食物。(5) 治疗护理:1、重视呼吸道护理,防止并发症。2、术后妥善安置引流管,防止扭曲脱落。3、做好胃肠减压护理、口腔护理。4、保持切口敷料清洁干燥,防止伤口感染、裂开。(6) 注意胆囊、肠粘连、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先天性肛门闭锁护理先天性肛门闭锁是指胚胎期泄殖腔分膈和原肛贯通过程中发育障碍,所致的先天性肛管直肠畸形。临床表现根据直肠盲端与耻骨直肠肌的关系,将肛门闭锁分为三型:肛提肌上型高位,经肛提肌型中间位;肛提肌下型

15、低位。(1) 生后不排胎便,或自会阴部流出少量胎便。(2) 出现不同程度的低位性肠梗阻表现,如喂奶后出现呕吐,腹部逐渐膨胀,全身可有脱水症状。(3) 检查肛门,发现正常肛门位置没有肛门,或在正常肛门位置有凹陷,肛管被一层膈膜完全闭塞。(4) 肛门处穿刺可确定高位或低位。低位者可穿刺到胎便。护理要点(1) 按外科一般护理常规。(2) 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及新肛门口渗、出血情况观察新形成肛门口排便排气情况。注意观察腹部体征,记录排出大便的性状、粗细和量。观察进食情况,有无呕吐等。(3) 术后应平卧,双下肢外展,充分暴露肛门口,利于新肛门伤口的愈合。(4) 饮食以奶制口为主,合理喂养,防止腹泻时污染肛门伤口,引起感染。(5) 治疗护理:1、按医嘱禁食,保证液体输入,及时纠正水、电解质紊乱。2、保持体温正常,必要时置电保温箱。3、保持肛门清洁,每日随时用生理盐水棉球擦去肛门排出的粪便,保持干燥,必要时红外线照射、高锰酸钾溶液坐浴等。4、必须指导家长掌握扩肛方法,术后2周开始扩肛,每日1次,每次5-10min,从小拇指开始,逐步到中指扩肛。1个月后每周2次,3个月后每周1次持续6个月,防止疤痕收缩而致肛门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