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试用教材修订要点.doc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58013176 上传时间:2022-09-1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语文试用教材修订要点.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三年级语文试用教材修订要点.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三年级语文试用教材修订要点.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三年级语文试用教材修订要点.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三年级语文试用教材修订要点.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三年级语文试用教材修订要点.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语文试用教材修订要点.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三年级语文试用教材修订要点本期,我任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的教学,现列出本学期使用该册教材的修订要点: 一、教材内容结构 本册共有32篇课文,其中精读课文24篇,略读课文8篇(不含教材后面8篇选读课文)。每组教材包括导语、课文和语文园地三大部分。第二组和第五组各安排了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教材编排仍采用主题单元的形式,分别安排了:“感受大自然的美;爱护周围环境;怎样看问题、想问题;丰富多彩的儿童生活;可贵的亲情、友情;神奇的科技世界;国际理解和友好;神话故事、传说。” 等8个主题单元。二、教材的特点 (一)围绕专题组织单元,进一步加强教材的整合性 以专题组织教材内容,体现整合,这一编写思想在教

2、学实践中已得到了老师们的充分肯定。本册教材的整合性进一步得到加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强化导语的导学功能。在三年级上册的基础上,本册教材对每个单元前的导语编写更加着力,除达到点明专题,揭示学习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外,还进一步增强了教材的亲和力。 、每一单元教材从导语到课文、到语文园地,不仅围绕本单元的专题合理安排,而且加强了单元内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的联系与整合。 、联系本单元专题,继续设计听说读写的一系列语文实践活动,加强单元教学内容的整合。 (二)结合专题继续安排“综合性学习”,体现课程标准倡导的理念和目标 本册共安排了两次综合性学习,一个是调查周围环境,一个是回忆、了解父母

3、的关心爱护,分别编在“爱护周围环境”和“可贵的亲情、友情”两个单元中。这两次综合性学习涉及的范围广、针对性很强,为学生提供了较大的灵活性和创造性以及自主合作学习的空间。综合性学习与阅读、口语交际、习作有着紧密的联系,是该单元的有机组成部分。 (三)大量更新课文,精心安排精读和略读两种课文类型 本册新编选的课文超过一半,更加注意密切联系儿童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有反映家乡美好景物的珍珠泉;有反映爱护动物、保护环境的燕子专列;有反映现代儿童关爱他人,化解矛盾、重建友谊和良性竞争的检阅绝招;有反映母子相互关心和理解的妈妈的账单;有表现对未知领域的探索和科技进步带来新变化的月球之谜果园机器人。许多新选

4、的课文角度新颖,对学生思想方法的启蒙很有帮助。 (四)着力改进课文和课后练习的编排,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改进课文的导学系统 继续灵活地在课文之前、课文之中、课文之后,以学习伙伴的口吻,提出思考问题,引导学生读书、思考,逐渐悟到读书时应在什么地方想,想什么,怎样想。 围绕课文提出的问题,有以下几种情况: 引导学生理解词句及课文内容。有的在课文的关键处提出思考的问题。 用感悟性、点评性的话语,提醒学生注意相应的内容。 引导揣摩遣词造句的妙处和文章写法。 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改进课后练习的设计 、采用多种形式感悟语言,积累语言,学习运用语言 本册教材采用了多种形式

5、引导学生学习和积累语言,体现了让学生自主选择,主动积累的思想。 (五)保持“语文园地”的框架结构,加强内容的整合和创新 为了更好地体现内容与训练的整合,本册教材继续把“口语交际”和“习作”这两个版块提前,语文园地中的内容依次为:“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第五个板块,则由以前的“展示台”“宽带网”扩充了内容,变为“展示台”“成语故事”“趣味语文”“宽带网”这四项交叉安排,使语文园地的学习内容更丰富、更有趣。 、口语交际 、习作 、我的发现 、日积月累,共编有三部分内容 “读读背背”系统编排了古诗、古诗中的名句、成语、名言警句、农谚等内容。 “读读认认”和“连连认认”。 “我会

6、填”和“读读记记”。 、继续编排趣味语文、成语故事等新的栏目。在语文园地中,“趣味语文”“成语故事”“宽带网”“展示台”这4项内容分别交叉安排两次。 (六)完善图像系统,注重图文并茂 在语文教材中,图像系统是配合文字系统的一个独立的符号系统,也是影响学习效果优劣的重要因素。本册教材加大创新力度,对每一篇、每一单元的图像进行了精心的构思和编排。这样做的目的是增强教材的直观性、形象性、趣味性,给师生的审美感受创造良好条件。教学时,如果能在注意文字内容学习的同时,不忽视课文插图的价值和作用,就一定会有很好的教学效益。 三、.教学要求:在教学中应突出整体性、综合性。首先,要围绕单元主题,精心安排教学内

7、容与活动,将精读与略读、阅读与口语交际、习作紧密结合。其次,要以读为本,让学生充分地读,边读边展开想像,在读中感受与欣赏,在读中培养语感,积累语言材料。最后,要精心组织语文实践活动。 在识字写字方面要考察学生认清字形、读准字音、掌握汉字意义的情况,以及在具体语言环境中运用汉字的能力,借助字典、词典等工具书识字的能力。在阅读方面要综合考察学生阅读过程中的感受、体验、理解和价值取向。在写作方面应重视对写作的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评价。 四、教学中应主要注意的问题 (一)关于识字、写字教学 本册要求学生认个字、写个字。识字是下限,教师应该鼓励学生通过语文课本以外的其他渠道,增加识字量。鼓励同学之间

8、交流识字的方法、经验和感受,初步培养学生具有独立的识字能力。(二)关于阅读教学 、精读课文的教学 精读课文是教材的主体,是进行语文基本功训练的主要凭借。在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继续加强词、句训练 词、句训练要贯穿在小学阶段各年级的语文教学过程中。主要的任务有两个:理解和积累。要引导学生自觉地运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的方法准确理解词语,运用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的方法理解含义比较深刻的句子,并通过背诵、摘抄等形式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新鲜语言材料,培养对新鲜语汇的敏感,养成积累词语的习惯。课后练习中对词句的学习和积累,采用了较灵活的有一定弹性的安排,体现了让学生

9、自己选择练习内容,自己选择练习方法的思想,教师要注意这一编排特点。词句的积累关键在于教师的引导,引导得好,会使学生的语言积累更符合学生的不同情况,而且养成学生主动积累的习惯,对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对今后自己的学习是终生受益的。 要重视朗读的指导和训练 朗读有助于更加真切地感受作品,有助于因声解义,领略作品的精妙之处,有助于增强语感,以声传情。它是最经常、最重要的阅读训练,也是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思想感情的主要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 逐步培养学生默读的能力 默读比朗读速度快,也比朗读更有利于思考。要培养学生一边默读,一边思考的习惯,要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

10、疑问。默读课文,一般要对学生提出默读的要求,读完后,要交流、讨论。 精读课文的教学,应该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己阅读、感悟的过程 给每个学生充分的时间读书、思考、质疑问难 开展合作学习 组织好全班交流 、略读课文的教学 、选读课文的教学 教材后附有篇选读课文,教师可根据教学实际决定是否选用。如果选用,可根据课文内容分别插入相关单元,也可在期末集中安排,作为综合复习材料。在教学方法上,应以学生自己阅读、自我检测为主,教师的任务是提出要求和酌情检查。 (三)关于口语交际教学 、明确口语交际的要求,培养能力 、口语交际是听说双方的互动过程,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 、全员参与 、引导学生

11、自主进行评价 、在口语交际教学中,教师要放手让学生进行口语交际实践,不作过多的指点 、学生口语能力的培养,除了通过口语交际课,在很大程度上还要依赖于各种语文实践活动。 (四)关于习作教学 、培养学生习作的兴趣,让他们乐于表达 中年级不受文体束缚,也不受篇章束缚,自由表达,大胆放手,不要怕不合规矩,只要是学生自己的话,在老师看来也许是幼稚可笑的,也是珍贵的。鼓励有创意的表达,不管是哪一方面,只要有创意都应该鼓励。在教学中可以更放开一些,对教材的安排可以更灵活地处理,从当时当地的实际情况出发,如果有更适合学生练习表达的内容范围,完全可以修改教材里习作的安排。爱护学生想说想写、敢说敢写的热情、冲动和

12、愿望,不要有过多的条条框框,让他们放开手脚去写,消除习作的畏难情绪。教师要提供和创造更多的习作机会,多用肯定和激励的方法,多组织展示和交流。 、加强习作与阅读、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的联系 鼓励学生运用阅读中积累的语言材料、运用阅读中学到的表达方式,丰富自己的表达。注意好的作品对习作的引导作用。教材中不少地方的“口语交际”和“习作”的安排本身就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教学中不要机械地把它们割裂开来。 、重视习作中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可以创造一些机会,让学生通过小组活动,开展观察、调查,共同探究,合作写作。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习作能力。多创造一些学生习作交流的机会。 、本册习作练习主要是写学生实际生活中所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 这是重要的再现生活的能力。在指导时要重视一点:一定要让学生如实表达,事实是什么样的,就写成什么样,不要写走样。培养学生能够把看到的事物写得像,这是很重要的表达能力。不要瞎编,不要说假话。要注重培养学生再现生活的能力,练就表达的基本功。评价作文要看是不是反映了事物的本来面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