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结核药比较.doc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58012439 上传时间:2023-12-0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56.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抗结核药比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抗结核药比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抗结核药比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抗结核药比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抗结核药比较.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利福平与利福喷丁比较A:利福平:1.作用机制:利福平与依赖DNA的RNA多聚酶的亚单位牢固结合,抑制细菌RNA的合成,防止该酶与DNA连接,从而阻断RNA转录过程,使DNA和蛋白的合成停止。对结核分枝杆菌和部分非结核分枝杆菌(包括麻风分枝杆菌等)在宿主细胞内外均有明显的杀菌作用。2.药代动力学:利福平口服吸收良好,服药后1.54小时血药浓度达峰值。该品在大部分组织和体液中分布良好,包括脑脊液,当脑膜有炎症时脑脊液内药物浓度增加;该品可穿过胎盘。蛋白结合率为80%91%。进食后服药可使药物的吸收减少30%,该药的血消除半衰期(t1/2)为35小时。该品主要经胆和肠道排泄。3.用法用量:(1)抗结

2、核治疗:成人,口服,一日0.45g0.60g,空腹顿服,每日不超过1.2g;1个月以上小儿每日按体重1020mg/kg,空腹顿服,每日量不超过0.6g。(2)脑膜炎奈瑟菌带菌者:成人5mg/kg,每12小时1次,连续2日;1个月以上小儿每日10mg/kg,每12小时1次,连服4次。(3)老年患者,口服,按每日10mg/kg,空腹顿服。4.不良反应:(1)消化道反应最为多见,口服该品后可出现厌食、恶心、呕吐、上腹部不适、腹泻等胃肠道反应,发生率为1.7%4.0%,但均能耐受。(2)肝毒性为该品的主要不良反应,发生率约1%。在疗程最初数周内,少数患者可出现血清氨基转移酶升高、肝肿大和黄疸,大多为无

3、症状的血清氨基转移酶一过性升高,在疗程中可自行恢复,老年人、酗酒者、营养不良、原有肝病或其他因素造成肝功能异常者较易发生。(3)变态反应大剂量间歇疗法后偶可出现流感样症候群,表现为畏寒、寒战、发热、不适、呼吸困难、头昏、嗜睡及肌肉疼痛等,发生频率与剂量大小及间歇时间有明显关系。偶可发生急性溶血或肾功能衰竭,目前认为其产生机制属过敏反应。(4)其他患者服用该品后,大小便、唾液、痰液、泪液等可呈橘红色。偶见白细胞减少、凝血酶原时间缩短、头痛、眩晕、视力障碍等。B:利福喷丁1.作用机制:其作用机制与利福平相同。抗菌谱性质与利福平相同,对结核杆菌、麻风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某些病毒、衣原体等微生物有抗

4、菌作用,其抗结核杆菌的作用比利福平强210倍。2.药代动力学:对人体组织的穿透力强,广泛分布于全身组织及体液,以肝脏中浓度最高,肾、肺等组织中含量也较高,该品主要以原形及代谢物形式自粪便排泄。t1/2平均为18小时。该品蛋白结合率98%,口服该品515小时后血浓度可达高峰。不易透过血-脑脊液屏障。该品及其代谢产物主要经胆汁入肠道随粪排出,仅部分由尿中排出。3.用法用量:口服,抗结核。成人一次0.6g(体重55Kg者应酌减),一日1次,空腹时(餐前1小时)用水送服;一周服药12次。需与其他抗结核药联合应用,肺结核初始患者其疗程一般为69个月。4.不良反应:(1)该品不良反应比利福平轻微,少数病例

5、可出现白细胞、血小板减少;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皮疹、头昏、失眠等。(2)胃肠道反应较少。应用该品未发现流感症候群和免疫性血小板降低,也未发现过敏性休克样反应。如果出现这类不良反应须及时停药。(3)黄疸患者及孕妇禁用,肝功能异常、白细胞显著减少者须在严密观察下使用或忌用。(4)服药期间泪、痰、汗、尿、大便可出现橙红色,应事先告诉病人。文献结论:利福喷丁每周2次治疗肺结核不仅有满意的近期疗效,而且有可靠的远期疗效,与利福平每日治疗的疗效相似。利福喷丁组副作用低于利福平组,尤其是胃肠道副反应、血清胆红素升高方面安全性更高。翟广,李波,李玉芹,李亚男,寇长贵,姚燕,赵书欣.利福喷丁与利福平治疗肺结核

6、疗效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J.吉林大学学报,2011,37(3):523-528.异烟肼与对乙酰水杨酸异烟肼比较A:异烟肼1.作用机制:其作用机制尚未阐明,可能抑制敏感细菌分枝菌酸(mycolic acid)的合成而使细胞壁破裂。2.用法用量:口服。预防:成人一日0.3g,顿服;小儿每日按体重10mg/kg,一日总量不超过0.3g,顿服。治疗:成人与其他抗结核药合用,按体重每日口服5mg/kg,最高0.3g;或每日15mg/kg,最高900mg,每周23次。小儿按体重每日1020mg/kg,每日不超过0.3g,顿服。但要注意肝功能损害和周围神经炎的发生。3.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多者有步态不稳或麻

7、木针刺感、烧灼感或手指疼痛(周围神经炎);深色尿、眼或皮肤黄染(肝毒性,35岁以上患者肝毒性发生率增高);食欲不佳、异常乏力或软弱、恶心或呕吐(肝毒性的前驱症状)。发生率极少者有视力模糊或视力减退,合并或不合并眼痛(视神经炎);发热、皮疹、血细胞减少及男性乳房发育等。本品偶可因神经毒性引起的抽搐。B:对乙酰水杨酸异烟肼1.作用机制:本品为异烟肼(INH)与对氨基水杨酸(PAS)的化学合成物。INH主要对生长繁殖期的分枝杆菌有效。其作用机制尚未阐明,可能抑制敏感细菌分枝菌酸(myolic acid)的合成而使细胞壁破裂。PAS有效地延缓和阻滞了INH在体内的乙酰化过程。因此,本品在血液中维持较高

8、、较久的INH浓度并且降低了对肝脏的毒性。这不仅增强了药物的杀菌作用,同时也延迟了细菌耐药性的产生。临床证实,在与其他抗结核药联合治疗中,本品的抗结核疗效显著优于INH,而胃肠道反应、肝功能损害和白细胞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INH。动物试验表明,对人工感染的小白鼠,本品抗结核效力约为INH的5倍;本品每日10mg/kg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INH(每日20mg/kg)+PAS(每日200mg/kg)的物理混合制剂。2.药代动力学:本品口服后迅速自胃肠道吸收,并分布于全身组织和体液中,包括脑脊液和干酪样组织中。在体内逐渐分解为INH和PAS。大部分在肝中乙酰化而成无活性的代谢物,主要经肾排泄3.用法用量:(1)治疗:与其他抗结核药合用成人一日按体重mg/kg小儿视个别需要可增至一日按体重mg/kg顿服(2)预防 一日按体重mg/kg顿服4.不良反应:偶有头晕、头痛、失眠、发热、皮疹、恶心、乏力、黄疸、周围神经炎、视神经炎及血细胞减少等不良反应发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