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教学反思1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58011375 上传时间:2022-11-30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教学反思1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教学反思1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教学反思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教学反思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教学反思红安县第五中学 李波凸透镜成像规律一向是学生学习的难点,通常在教这部分内容时,老师往往先在教室里演示一遍凸透镜成像规律,学生再来验证一遍。虽然学生在实验时都能在光屏上找到像,但只是照样画葫芦,结果对于物距,像距,焦距.有些学生还是弄不清楚,对于规律也是记不牢,且容易忘。根据新教材注重探究,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的精神,我安排了提出问题,设计实验探究,合作交流等几个过程,并在得到初步结论时,及时用作图法帮助理解记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同时与生活中照相机、幻灯机等实际例子结合,利用实际知识加深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理解和记忆。 首先我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放大镜的使用体验

2、,发现它也能成倒立缩小的像,于是引起学生的疑惑和兴趣,使得问题的提出变得自然。在学生“提出问题,设计实验”初步完成后,我并没有马上让学生动手实验.为了降低难度,我将实验分成3个简单的小探究探究1:如何让蜡烛火焰的像出现在光屏上?探究2:凸透镜在光屏上所成缩小(放大)的像时,物距与焦距间有什么关系?探究3:凸透镜作为放大镜用时,能在光屏上看到像的显示吗?在每一个小的探究中侧重点和方法都不同。探究1中,让学生自己组装,调节高度,得出结论。探究2有比较完整的过程,在得出结论后用作图帮助理解,最后用照相机、幻灯机将实验结论加以运用,将知识慢慢引向深入理解。探究3,先用眼看到放大正立的(虚)像,分析与原

3、来光屏上成像的区别(物像在透镜同侧)然后教师演示说明:在某些位置,像不能在光屏上显示,再假设探究:物体与凸透镜在什么位置,像不能出现在光屏上呢.最后再得出实像与虚像的区别。通过对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教学,我觉着有许多感触,既有新的课改精神,又有一些不足之处。现在对这节课进行了反思如下:一、成功之处:1、本节课我主要采用实验探究和师生互动的教学形式,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主导的教学理念。本堂课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活动,充分动手动脑,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内化形成科学知识, 不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还有利于学生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积极的创设一种和谐,轻松的探究学习氛围,带着疑问去

4、探究,使学生在做中学,玩中学。并用语言去鼓励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敢于质疑,敢于创新。2、从教案设计看,我正确理解了教材,比较清析地围绕课时目标设计教程,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在教案实施的过程中,真正做到了恰当地提问与有效追问,对重点内容进行了重点处理,能够合理地调空课堂节奏和所教学的内容走向。既做到了面向全体学生,又做到了关注个别学生。能够利用提问,活动观察,太度表现等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过程性评价,并及时利用评价结果促进学生学习。3、实证地分析学生情况。本节课难度大,内容重要,但我认真准备,在课前已在黑板上写了部分板书,使学生一目了然,提高课堂效率。我的学生全部来自农村,学业层次差

5、距大,看到的东西少,手中的资料全无。但是有学习的热情,有上进的决心。二、不足之处:1、教案的设计没有分析学生情况。在实施过程中 ,自己的教学语言还不够精练,生动。没有充分而又熟练运用板书,也没有恰当地运用多媒体等教学工具。在学习过程中,对知识没有拓展迁移和延伸。2、有点注重完成课时内容,没有注重尽量关注每一个学生,没有注意对沉默和边缘的学生予以特别关注,而是更多地关注教学设计和教学内容的完成。3、课堂上时间预计不够,学生在实验探究上就花费了大量时间,课堂上的练习不够,还需要一些课外时间加以巩固。通过反思,我认识到自己在课堂教学方面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明确了努力的方向和具体的措施,使自己受益匪浅。我决心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努力改进,不断提升自己,从而进行有效地教学工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