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鸟》教学设计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58006888 上传时间:2023-05-1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翠鸟》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翠鸟》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翠鸟》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翠鸟》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翠鸟》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翠鸟》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翠鸟》教学设计(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翠鸟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我们班的学生都来自农村,他们也同我一样是同课改一起成长起来的,三年中我用新的理念指导我的教学,他们也在课改中尝试新的学习方法。在三年的学习中我的学生在朗读上都掌握了一定的技巧,小组合作学习的独立性也很强学习效果也不错,而且,在语文学习中能大胆提问,针对一些问题敢于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但由于生活环境和视野较狭窄,搜集和整理信息能力较差,课外知识掌握的比较少。学校教学条件很一般,没有相应的现代化教学设施,但我们一直都在努力,在教学中利用最多的是用自己的激情去影响学生,用平等的眼光去换取学生对我的信任。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直接导入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5课翠鸟(板书课题)

2、(二)创设朗读情境1.教师读文,学生当评委师:同学们,我读文,请咱们全班同学来给老师当评委。谁能给老师指导一下?生1:老师你的声音大一点。生2:老师你要注意标点符号和段落之间要停顿一下。生3:老师你别多加字、少读字别读错别字。师:谢谢各位评委对我的指导和鼓励,我开始读文。生1:老师你读错了一个字。不容易逮啊!你读成了不容易逮“呀”。师:噢!老师来解释一下,这个“啊”前面一个字的读音是dai以i做尾,那它后面的啊就读“呀”,这是普通话中“啊”的音变,以后我们会逐渐学到啊的其他声变。生2:老师你多添了一个字,“你们知道翠鸟的家在哪儿?”你读成了“你们知道翠鸟的家在哪儿吗?”多加了个“吗”字。2.小

3、组内朗读比赛师:小组读文比赛,提几点建议:1.以小组为单位,小组成员可自选喜欢读的部分来读。2.小组中可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评价小组成员。3.比赛后,小组长对本组朗读情况做一汇报。生:小组为单位,进行朗读比赛。生1:我们小组中许思洁读的最好,很有感情,我们奖给他一朵小花。马文、张学读的一般仍需努力,我们给他画了一个小红旗,希望他俩继续努力!生2:我们组中张佳庆、马乐读的最好,我们给她贴了一个“比卡丘”。强佳利读的声音太小,但挺有感情,还得再努力。生3:我们组的张少齐、王佳成读的都很好,声音响亮还有感情,我们奖给她们一颗红星。丁小红和王颜辉读的有感情,就是速度有些快。(三)理解、感悟全文1.读文,了

4、解翠鸟外形。师:读文,读后说说你知道了什么?生:我认为第一段的第一句中“一双红色的小爪子紧紧地抓住苇秆”,“紧紧地”重点读翠鸟如果不紧紧抓住苇秆就会不停摇晃,会惊动水中的小鱼。生:如果它不紧紧抓住苇杆会掉到水里去。师:从这一句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观察翠鸟时怎么样?生:观察的非常认真、仔细。师: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生:翠鸟颜色非常鲜艳。师:从哪几方面看出来的?生:头上的羽毛像橄榄色的头巾,绣满翠绿色的花纹,背上的羽毛像浅绿色的外衣,腹部的羽毛像赤褐色的衬衫。师:作者在描写翠鸟颜色时运用的是先基本概括后具体描写的方法,是按什么顺序描写的?生:从头到背到腹部的顺序来写的。生:还知道翠鸟小巧玲珑。师:对

5、,那又是如何具体描写的?生:一双透亮灵活的眼睛下面长着一张又长、又尖的嘴。师:在今后我们的习作中也可以试用一下作者这种写作手法。2.自主读文,合作交流探究。师: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这2-3自然段,画出重点词句,可以小组合作交流,概括出这两段的主要内容。生:自主读文,画重点词句,合作交流。师:读完这两段你知道了什么?生:第二段主要写翠鸟爱贴着水面疾飞。师:“疾飞”你知道这是什么意思吗?生:就是飞的特别快。师:从哪些词句看出它飞的特别快。生:才见它飞起,一眨眼它又轻轻地停在苇秆上了。生1:第三段讲翠鸟目光锐利。生2:尽管小鱼是那样机灵,可还是难以逃脱翠鸟锐利的眼睛。 生3:翠鸟的动作非常快

6、。生4:翠鸟蹬开苇秆,像箭一样飞过去,叼起那条小鱼贴着水面向外飞走了,只有那苇秆还在摇晃,水波还在荡漾。师:翠鸟飞的那么快,我们怎样读出快的语气?生1:像箭一样飞过去。师:不到位,噢,我明白了,咱们缺个预备动作,来加上前面的话连起来再读一遍。生:翠鸟蹬开苇秆,像箭一样飞过去。师:好!读的太好了!3.齐读篇尾,理解、感悟。师:下面我们来齐读最后一段。生:齐读。师:读了这一段你知道了什么?生1:孩子们喜欢翠鸟,想捉一只翠鸟来饲养。生2:翠鸟的家在哪儿。师:也就是说老渔翁的话是这一段的主要内容。生:老渔翁是人。那为什么不用小“鱼”的“鱼”,而用“渔”呢?师:是啊!为什么呢?我们一起看这两个字:渔鱼(

7、板书)生4:没三点水的鱼是指水里游的鱼指的是动物。师:嗯!说的很好!生5:带三点水的渔是指打鱼、捕鱼的。师:说的真好! 生:老师,老渔翁是怎么知道翠鸟的家在陡峭的石壁上的?生:我知道因为他天天在那打鱼,看见翠鸟叼着鱼回家了。生:翠鸟为什么住在那么高的石壁上呀?洞口又小,又那么深。生:我知道,因为它怕别人抓住它。(四)创设情境,升华情感师:你们喜欢翠鸟。现在,我知道一个地方能很容易捉到翠鸟,你们想不想和老师一起去呀?生1:我去,我去。生2:不行,如果你捉住它,它会死掉的。生3:我每天都给它喂小鱼。生4:如果把它关在笼子里,它会永远失去自由,它就没有快乐了。生5:它的爸爸、妈妈会想它,会伤心的。生

8、6:如果每天让你呆在一个屋子里,不让你出来,你会快乐吗?生7:我可以在棚子里给它搭一个像池塘一样的地方生8:你在家里设计的再好,也没有大自然好!在你家里它没有自由,没有伙伴,它早晚会死掉的。师:那我们还去不去呀?生:不去啦!师:我们这样喜爱小鸟,我们能为它们做些什么呀?生1:我们要爱护大自然,让小鸟有一个好的生活环境。生2:不打鸟,不掏鸟蛋。生3:如果小鸟受伤,我给他治疗。师:嗯!你真有爱心。不过老师建议你如果真的发现了受伤的鸟,我们最好把它送到动物医院去。师:在这一段我发现了三个很有意思的词,都带一个“望”字。生:我知道有愿望、希望、失望。师:我们应怎样理解这三个词?生1:愿望就是比如我有一

9、个愿望就是要考上大学。生2:希望:我希望这次考试能得一百分。生3:我希望这个星期日妈妈带我去公园,可妈妈没带我去,我很失望。师:希望落了空就变成了失望,那这三个词中有一对反义词就是生:希望与失望。师:真不错!(五)回归课文,深化情感师:最后请同学们带着你对翠鸟的喜爱之情,把这篇课文有感情地朗读一遍。教学反思每每上完一节语文课,我都会深有感悟。感悟于学生的聪慧,感悟于学生的灵感。每次备课前我都尽量去想学生会提出哪些问题,可能会出现哪些状况,但学生展开了思维的大门,每每都有超越性的提问令人始料未及。本节课中也是一样,比如学生对“渔”的质疑,对捉鸟饲养的不同见解都让我感觉到整个教学过程的确是一个师生

10、共同学习教学相长的过程,只有师生之间平等了,学生才能展开思维大胆提问,师生间才能产生共鸣。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会为学生打开一片宽阔的天空让他们展开思维的翅膀,尽情的翱翔!翠鸟教学反思高闸郭桥小学 张立琴第六册7课翠鸟一文,刘老师在备课中就考虑到对于翠鸟这种只闻其名,不见其形的小鸟,学生们知之甚少。针对本课必须完成的教学目标,在随机教研中与刘淑萍老师决定采用网上下载的课件,结合挂图和若干鸟类头饰,并让学生课前收集有关翠鸟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的资料。 课堂中,感到引导学生独立阅读思考,然后分组交流的完成为学生主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提供了适宜的空间,汇报交流中指导学生注意语言准确与生动,培养了想象力与表

11、达力,如出示两组句子,每句较之前一句都多一个“形容词”,这样写的作用让学生观察,读中比较体会,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学生感受、体验作者抓翠鸟外形美、捉鱼本领高这两部分时,他适时播放了色彩艳丽、富有动感的画面,借助了画面由爪子头部背部腹部,颜色不断叠加,呈现了五彩斑斓的羽毛变换,同时配以小鸟清脆的鸣声,朴棱着翅膀箭一样捉鱼疾飞的身影,鱼儿机灵吐水泡的声音,较好地解决了本课理解上的难点,使学生身临其境,不仅感受到了翠鸟外形的艳丽之美,而且极好地体会了翠鸟“钓鱼郎”的美称了,对翠鸟的喜爱之情油然而生,在孩子们饶有兴趣之时,我的一句:“你们喜欢翠鸟吗?原意背下来翠鸟的美丽和它捉鱼本领高的描写吗?”学生们齐

12、声“愿意”继而兴趣盎然地背起来,全然没有了畏难情绪和被动状态,而此时刘老师依然用课件演示外形分环节画面,帮助那些有困难的学生。这种分层指导课后效果得到检验,绝大多数学生均能背诵下来。 之后的第三课时,引导学生将收集的鸟类知识随堂介绍展示,感觉学生的语言得到积累,课内与课外结合起来了,拓展了其知识面,渗透了审美和思想教育。 教学中,尤其是讲读课文中,我认为课件适时地引入,对于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养成读书时的情感投入,确实起到了上述作用。每每上听完一节语文课,我都会深有感悟。感悟于学生的聪慧,感悟于学生的灵感。这使我想到每次备课前我都应该尽量去想学生会提出哪些问题,可能会出现哪些状况,但学生展开了思维的大门,每每都有超越性的提问令人始料未及。本节课中也是一样,比如学生对“渔”的质疑,对捉鸟饲养的不同见解都让我感觉到整个教学过程的确是一个师生共同学习教学相长的过程,只有师生之间平等了,学生才能展开思维大胆提问,师生间才能产生共鸣。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会为学生打开一片宽阔的天空让他们展开思维的翅膀,尽情的翱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