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课堂还缺少什么.doc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57995384 上传时间:2022-08-1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们的课堂还缺少什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我们的课堂还缺少什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我们的课堂还缺少什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我们的课堂还缺少什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们的课堂还缺少什么.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们的课堂还缺少什么作者:安徽省灵璧县王峰最近,我听了一位骨干教师的公开课,可以说这节课准备得十分充分,精美的课件制作,形式多变的习题设计,加上授课教师精炼的语言表达,使这节课看上去似乎很完美,什么都不缺。但这节课的教学效果却并不好,从学生的反应上,我们可以明显地感受到学生没有真正接受。学生没有真正接受的课无论如何也不能算是成功的课。这节课的失败之处在哪里?这节课到底还缺少些什么?经过认真地分析和思考,我认为这节课的失败就在于授课教师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学习感受,一味地按照自己的教学思路去上,按照已经设计好的教学程序进行,在绝大多数的学生还没有接受的情况下,就进行下一个教学环节,这是这节课失败的真

2、正原因。我们的课堂所缺少的就是对学生学习感受的关注,缺少的是针对学生学习情况的教学。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也经常发现教师在抱怨,自己已经讲得很清楚了,学生却没有真正接受。教师讲清楚了,但学生也许并不清楚。如果我们不顾学生的学习感受,还是按照预设课堂程序来上课的话,那只能是自己的一厢情愿,也只能属于教师的独自表演,这样的课堂是无效的课堂。我们不能根据自己的主观臆断,认为自己讲清楚就完成任务了,我们必须尊重事实,考虑到学生接受的情况,考虑到学生的切身感受,根据学生的学习现状调整教学方案。课前的准备只能作为参考,而不能照搬,因为课堂情况是多变的,每个班级、每个学生的情况也都是不一样的,我们必须针对教学

3、中的实际情况,来调整我们的教学思路。要想让我们的课堂具有针对性,具有实效,必须做到以下几点:首先,要在教学中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思考时间。学生思考的过程不仅是掌握知识的过程,更是学习能力提高的过程。学生自己独立思考这一环节是不可替代的,也是马虎不得的。任何打马虎眼的做法,只能导致学生囫囵吞枣,一知半解。所以,当我们提出问题之后,必须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思考时间,让学生来体会、揣摩、感悟,以便于学生能够真正地理解和掌握。其次,让学生进行充分的讨论与交流。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不一样,同样一个问题,对于一部分学生来说很容易,但对于另一部分学生来说,也许就是难以逾越的障碍。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最好的方法就是让他

4、们进行充分的讨论交流,他们在交流中可以充分发现自己知识的不足,取长补短。如果是个别的问题,同学之间的讨论就可以解决了,通过讨论还不能解决的问题,才是我们教学中真正要解决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解决这些问题,就可以节省大量的课堂时间,利用这些时间我们可以进行形式多样的练习,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知识,生成能力,这才是高效课堂的必由之路。实践证明,经过讨论和交流,学生不仅能够真正解决问题,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享受到学习的快乐,这对于克服厌学情绪,提高教学效果都将起到重要作用。最后,让学生掌握合作学习的方法与技巧。学生的讨论与交流必然带来课堂气氛的活跃,这是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

5、来的标志。许多教师担心学生在课堂上一旦活跃起来,将会导致课堂混乱,自己难以驾驭课堂。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一定要设法提高学生对于合作学习认识,让他们充分认识到合作学习的重要意义,让他们勇于合作,乐于合作,并在合作中积累经验,掌握合作技巧,从而使他们的合作学习更加实用和高效。重视学生的思考、讨论与交流,是对学生学习感受的一种尊重,是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的回归,只有这样的课堂才是真正充满活力、富有实效的课堂。把教师故意“捧”得太神圣,把教师职业故意“捧”得太高尚,这也是中国的一个极端,一个中国特色。这实际上并不真正是在赞美教师和教师职业,因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里,真正好的职业是无须赞美的

6、,真正好的职业是大家都会抢着去做的,比如说做官,投机钻营者大有人在,无须故意去把它“捧”得太高尚、太神圣,但是我至今也没有看到有“大批的人才”会去投机钻营做教师的。过分地把教师和教师职业神圣化、高尚化,会给全社会一种误导:似乎教育都是教师的事,都是教师的责任,因为他们是神圣和高尚的呀!普通人怎么负得起这个责任呢?家庭负责不了,社会负责不了,所以,教育的责任就只能由教师和学校承受着,而这种责任的分配对于学校和教师是不公平、不公正的,也是不符合现代教育规律的。一切教育责任都推给学校和教师,它的后果就是使得家庭和社会都放弃了他们自己对于教育应负的责任,却对教师和学校教育的期望值越来越高,恶性膨胀,这

7、种恶性膨胀的期望值显然是当前现实中的教师和学校教育无法达到的,这就直接导致了家庭和社会对教师和学校教育的日益强烈的不满和怨恨。过分地把教师和教师职业神圣化、高尚化,还会给全社会另一种误导:似乎教师只能完全生活在纯而又纯、不食人间烟火的“理想世界”,只能永远任劳任怨,两袖清风,24小时全身心扑在学生身上,不允许有半点个人私利。甚至出现这样一种奇怪的宣传:越是好教师就越不能照顾好他自己的家庭,越是好教师就越不能教育好他自己的孩子,越是好教师就越是要带病坚持上课甚至累死在讲台上。真是岂有此理!所以我把这种宣传称做是一种“杀教师论”,这的确是一种杀人舆论。一个教师连自己的孩子都教育不好,他怎么可能是一

8、个称职的教师呢?弄不好就是一个只会折磨学生的“工作变态狂”!应该让全社会形成这样一种观念意识:教师也是普通人,不是圣人。对于大多数教师而言,教师职业只是他们谋生的一种手段。他只要在他的工作时间内完成了他的工作职责,他就是一个好教师。我们不应该要求大多数教师都成为教育事业家、教育专家,就像不能要求大多数建筑工人都成为建筑专家一样。大多数教师只能成为普通教育工作者,通俗地讲就是“教书匠”(相当于技术工人),这就足够了,为什么非得要求他们都成为教育事业家和教育专家呢?这不仅不现实,而且也不是我们当前的社会水平能够承受得了的。专家要享受专家的报酬,我在内地教了二十多年的书,我的报酬还不及我刚初中毕业学

9、生在外地打工的报酬的一小半。如果这种“廉价专家”充斥社会,这不仅对我们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是一种冲击,一种侮辱,而且也是对于“专家”的一种侮辱。教师职业也是一种普通的职业,同样享受“每周5工作日,每天8小时工作制”,在法定的工作时间内完成规定的工作职责和任务,按照完成规定的工作职责和任务的情况享受相应的报酬。所谓“规定的工作职责和任务”,应该是指按照教育规律和当前社会水平教师所能够承担的工作职责和任务。因为从根本上说,教育必须是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完成的任务,仅仅依靠学校单方面是不可能完成教育任务的。学校教育不是万能的,甚至可以说,如果没有良好的家庭教育和良好的社会教育,那么学校教育的结果就

10、很可能等于零。教师的工作职责只是“传道、授业、解惑”,注意:是“传”不是“给”;是“授”不是“灌”;是“解”不是“包”。总之,学生必须要有受教育的愿望,要有学习的愿望(这一点,家庭和社会负有重要的甚至关键的责任),而不是靠教师去强求、去代替、去承包。学生成才与否教师是无法承包的,也是不应该承包的,因为教师只有能力和义务承担其中的相应的部分责任,而不是全部责任。对于一个没有学习愿望的学生,对于一个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严重不良甚至已经严重违纪犯法的学生,学校的常规教育,教师的常规教育手段又能对他们起到什么作用呢?每个教师都应该以一种平常心来看待教师和教师职业,全社会都应该以一种平常心来看待教师和教师职业。唯其如此,才可能推动家庭和全社会真正担负起他们相应的教育责任,而不是只会一味盲目、无理地发泄对于教师和学校教育的不满和怨恨;唯其如此,才可能使我们的教师和学校有一个比较宽松的工作环境,有一个比较自由安宁的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空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