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文本与心灵相通《匆匆》教后有感.doc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57994261 上传时间:2023-04-0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走进文本与心灵相通《匆匆》教后有感.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走进文本与心灵相通《匆匆》教后有感.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走进文本与心灵相通《匆匆》教后有感.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走进文本与心灵相通《匆匆》教后有感.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走进文本与心灵相通《匆匆》教后有感.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走进文本,与心灵相通朱自清的匆匆一文,入选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课本,这篇文章言辞优美,在美妙的语言间深刻地叙述人尽皆知的道理,让人产生许多共鸣。谁不知道时间匆匆,一去不复返,要珍惜时间,可是许多人做不到。时间在空虚中过去,在无聊中过去,在呆滞中过去。正如文中所说“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朱自清想到茫茫然地过了八千多日子,“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我何尝不是“头涔涔而泪潸潸”呢?朱自清写这篇文章时,算算才二十二三岁,他这时就有如此的忧虑,过了这个青涩年龄的人们,对时光易逝的问题更应深入思索。如果人活岁,

2、大约3万天日子。想想一个人虚度年华,时间一天天悄无声息地溜走,3万天弹指一挥间,那是多么可怕的事。我读着文中这些深奥但有很有道理的句子,不觉感慨良多。是啊,朱自清的几句话道出了众多人无所作为:“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也道出了许多人的无奈。怎样让学生明白文章所揭示的道理呢?怎样让他们知道珍惜时间,刻苦学习呢?这是值得我深思的问题,也是让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相通的关键所在。一、教学片段1:作者不知为何伤感落泪?课文第二自然段是写作者回首过去的岁月,忽然发现自己的八千多日子已经无声无息地消失了

3、,于是顿生感慨。读完课文后:师:同学们读懂了什么?生:我知道这段写的是时间在无声无息、不知不觉中过去了。师:还有什么地方不懂?生甲:我知道“头涔涔”是满头大汗的意思,“泪潸潸”是泪流满面的意思,但我不知道朱自清为何流泪?生乙:八千多日子都过去了,可他还没做出什么事,所以就很伤心。生丙:“溜去”,说明是不知不觉的,他现在突然发觉已经过去八千多日子,因此一时感到害怕、感到伤心。(生甲依然沉思,看得出,他对这样的回答并不满意。我感到现在还没有实现心灵的感通,于是继续引导:)师:同学们曾经什么时候伤心?生:受到委屈的时候;生:失去心爱的东西的时候伤心。生:被人欺负的时候。师:谁能根据资料简要介绍一下青

4、年时代的朱自清是个怎样的人?生:他是一个诚实上进、又很有思想的爱国青年。师:对于这样一位积极上进的青年,突然发觉自己虚度了20多年,居然一事无成,那心情就好像你突然失去了最心爱的东西,怎么也找不到一样,怎能不伤心落泪呢?这时请大家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一些学生真挚自然地读出了作者的感慨和伤心二、教学片段2:作者为何感慨时间匆匆而逝?朱自清是个著名作家,是个有成就的人,可他对自己的状况极为不满,认为自己“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的回去。”他用一段如诗一样的文字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时间易逝。“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

5、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着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每每读这几句话,我总感叹不已,教学时,我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师:读了这几句话,你有何感受?生甲:这些拟人句写得真好啊,让人感觉时间如一个永不疲惫的调皮小孩,不论你在做什么,他总是从你眼前一晃而过。生乙:是啊,从这句话中可以感觉到时间过得很快,真是匆匆流逝。生丙:作者是个作家,都感到时间过得快,白白走这一遭,那我们作为一个学生,更应该珍惜时间了。师:同学们感悟的很深刻,看来都知道珍惜

6、时间,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了。朱自清用优美的语言,把时间比作一个调皮的小孩,在你面前跑来跳去,如果你不奋力挽留,又怎么能抓住他呢?让我们带着这种感情来读读此段,体会时间的匆匆流逝吧。学生大声的朗读起来,感悟着时间的匆匆,感悟着作者的无奈与不甘心。感悟:如何让学生走进文本,与作者心灵相通?读懂匆匆难,读好匆匆更难。叶圣陶先生说:“与作者的心灵相感通了,无论兴味方面或受用方面,都有莫大的收获。”学习匆匆的关键是教师能否让学生走进文本,与作者心灵相通。为了有效地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老师必须首先入其境、悟其情、品其韵。匆匆是小学阶段比较难读的课文之一。一方面这篇课文要教育学生珍惜时间,要读得形象亲切;还要体会到作者对逝去的时光感到彷徨和忧伤,还要读得缓慢而低沉;还要读出作者的无奈、焦虑和不甘心,进而激发学生的心灵感触。所以课堂上我在恰当的时机,采取恰当的方法,引导孩子们顺利抵达作者的心灵深处。另外,在教学片段中,在学生了解了朱自清其人的基础上,老师打了一个比方:“那心情就好像你突然失去了最心爱的东西,怎么也找不到一样。”这时朱自清的“泪潸潸”才与孩子们的“哭鼻子”相感通了。这节课,由于架起了心灵感通的桥,学生感悟比较深刻,朗读时情感真挚自然。如果注意了这几点,我觉得就会在学生与文本之间架起一座通灵的桥梁,学生走进了文本,学生的感悟与表达都能自然而成,那体会文章的思想也就迎刃而解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