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长征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57993744 上传时间:2023-05-2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律长征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七律长征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七律长征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七律长征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七律长征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律长征教学设计.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七律 长征【目标预设】1学会“礴、崖、丸、岷”四个生字,理解“等闲、逶迤、磅礴、腾细浪、走泥丸、云崖暖、铁索寒、尽开颜”等词语的意思。2通过诗歌和阅读手册的阅读,了解红军长征这一段历史,感受红军在长征过程中经历的艰难险阻,体会红军的长征精神。3初步了解毛泽东诗词的风格。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学习重点】理解长征中红军遇到的艰难险阻和战士们对待困难的态度,领会全诗的思想感情。有感情诵读诗歌。【学习难点】感受毛泽东及其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课程资源利用】1. 红军长征的介绍资料、红军长征途中的故事汇编成册。2. 七律 长征歌曲。3. 学生运用加注理解

2、诗歌的能力。【课程实施】课前准备:预习:1自学生字词,把诗歌读正确、读通顺。2通过加注,初步理解诗歌的意思。3阅读走进长征。(设计意图:1.五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预习能力,通过加注、查字典等方法让学生初步理解诗歌的意思,培养了学生自读诗歌的能力。2.通过编制阅读手册,用一定的背景故事阅读支撑孩子对诗歌的深入理解。)课堂实施:一、初读诗歌,指导朗读1同学们,今天咱们一起来学习七律 长征。2读读这些词语。 岷山 逶迤 磅礴 大渡桥 铁索 云崖 金沙江 乌蒙 五岭3教师介绍红军路线图。4指导朗读,要求读正确。5指导朗读,要求读出诗歌的节奏。范读、自由练读、指名读、齐读。(设计意图:1从词语入手,

3、借助多媒体展示红军长征的路线图,让学生对长征有一个更清晰的认识,为本课学习奠定基础。2.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通过指名读、范读、练读等多种形式指导学生将诗歌读正确,读出节奏,为下一步理解诗句奠定基础。)二、找出中心句,整体感知1我们已经把诗读正确,读出了节奏,但还不够,更重要的是把诗读懂。请大家静心地默读这首诗,看看诗中的哪一句诗概括了整首诗的意思?2交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板书:远征难 只等闲)3用自己的话说说对这句诗的理解。(相机理解“等闲”)4指导读好中心句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设计意图:抓住中心句,从整体入手,感知诗歌的主要内容。同时注意关注学生的语言表

4、达。)三、互文对照,感受远征难1关于“远征难”,同学们课前都已经阅读了大量的故事,老师这儿还有一组最真实的数据,一起来看。2请同学们再读读这段文字,结合你课前的阅读,想想,长征难,到底难在哪里?3交流。4师总结:是啊!远征难,难在缺衣少食,饥寒交迫,地形复杂,上有轰炸,后有追兵。真的是远征难!5那这首诗歌中又为我们展现了那些难呢?(五岭逶迤、乌蒙磅礴、金沙江、大渡河)6总结诗词的高度凝练!(设计意图:1通过学生课前的阅读以及课堂上相关数据的补充,深切感受 “远征难”,为体会“只等闲”做铺垫。2通过教师点拨、总结,初步感知诗歌高度凝练的写作特色。)四、品读诗歌,感悟只等闲这五十六个字,写尽了长征

5、路的难,更写尽了红军战士的“只等闲”。诗歌中哪里让我们感受到了“只等闲”呢?静心默读这四行诗,结合阅读手册中的资料和故事,边读边想,还可以做做批注。(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给他们以静思默读的时间,从诗歌的文字和补充的资料中感受红军战士的“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谈尽“难”:1板画理解“逶迤”、“ 磅礴”。2同学们,你们爬过山吗?什么感觉?3教师总结:可红军战士们要翻越的是跨越四个省的五岭,是高耸入云的乌蒙山,再加上缺衣少食,几十万大军的围追堵截,长征难啊!难于上青天! (设计意图:通过理解性学习、体验性学习,感受“逶迤”、“磅礴”,充分体会“远征难”。)体会“闲

6、”:1可就是这样难以翻越的五岭和乌蒙,在红军的眼里又是怎样的呢?谁也来画一画。(指导学生画在右下边,理解:腾细浪、走泥丸)2.这逶迤的五岭有什么可怕,在我们红军的眼里只不过是翻腾着的细小的波浪;这磅礴的乌蒙又算得了什么,在我们红军的眼里只不过是滚动的泥丸,从这种强烈的对比中,你感受到了什么?3指导读出自己的感受。(设计意图:通过图画和文字的对比,感受红军战士面对艰难险阻的从容不迫,勇敢坚强,并通过反复朗读体会“只等闲”。)学习语言形式:1同学们,五岭那么绵延,波浪却那么细小;乌蒙那么高耸,泥丸却那么微笑,你发现了吗?在这两句诗中,毛主席是怎样写出了红军的“只等闲”?2指导朗读。(设计意图:语文

7、学习不光要关注学习内容,更要关注语言表达形式,这里让学生感受夸张和对比的写作方法,体会毛主席诗词的风格。)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1翻山越岭,战士们只等闲!那过河渡江呢?读读这句诗,你发现了什么?2重点理解:一暖一寒。结合课前阅读的故事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谈谈对“暖”和“寒”的理解。可以同桌讨论一下。3交流暖:(1)怎么理解这个“暖”字?(用智慧战胜敌人,内心高兴、暖洋洋的)(2)指导读好“暖”的感觉。寒:(1)“寒”读懂了吗?说说看。(2)老师这里还有一段视频,看一看,对“寒”字你会有更深的理解。(3)看着硝烟弥漫的天空,看着还在滴着鲜血的铁索,你觉得这是一种怎样的寒?(4)同学们

8、,像这样艰苦的战斗在长征途中还有很多。看这样一段触目惊心的文字。(5)指导朗读。4齐读四行诗句,感受“只等闲”。(设计意图:1引导学生结合历史故事、资料和视频,来理解诗歌中的重点词语,更加深刻地理解诗句的内容,体会红军的智慧和无畏,同时培养学生阅读诗歌的能力。2通过多种方式的朗读,掌握朗读方法,读出情感。)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1读读最后两行诗,哪个字一下子跳入了你的眼帘?2喜,为什么喜?3指导朗读,读出“喜”。(设计意图:抓住关键字“喜”体会红军战士面对胜利时的喜悦、豪迈的心情。)五、总结升华1.同学们,读到这儿,老师在想这样一个问题:远征如此之难,到底是什么在支撑着我们的红军战士能

9、够这样无畏、乐观地面对呢?2就是这种理想、信念、乐观、无畏的长征精神鼓舞着每一名战士和每一个中国人,如今,这种长征精神已经成了我们整个民族的精神!现在让我们再次凝视这些长征精神,静下心来,细细回味,这长征精神究竟是什么呢?请你想一想,然后写下来。可以写诗中的,也可以写写你读到的其他故事。长征精神,是金沙江上 (示 范) 长征精神,是大渡桥上 长征精神,是大雪山上 长征精神,是茫茫草地中 长征精神,是 3同学们,你们真的都读懂了毛主席,读懂了这首诗。但愿你们能时时谨记这样一种长征精神,让它激励着我们永远向前!4音乐声中齐诵七律 长征(设计意图:追根溯源,巧妙地概括、渗透长征精神,并通过小练笔再把诗歌中抽象的长征精神具体化、形象化。同时教师的示范为学生提供了样例,降低了小练笔的难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