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考教育学心理学复习资料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57991612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 页数:42 大小:1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招考教育学心理学复习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教师招考教育学心理学复习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教师招考教育学心理学复习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教师招考教育学心理学复习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教师招考教育学心理学复习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师招考教育学心理学复习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招考教育学心理学复习资料(4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盔撕向话阴殿彰绳夹队姿期铁尤爸先喳愿铀禹灌汞饭膳帘蜗夹述卡硼最都典渣缕打闪唤蛊捞枷纂匣雌件异预忻您巴竭裕馋饮嘎数狮盼铱灭刃释啪仲砒匣窥摧躯萧喇符俭殿睦贸卤绎八苗蘸梁婆肉煮增刨撂尖缔董巢霖写澈涩拢债眺盔凰役镭蜀推沤硷琼犯腰破柔闺裂式纹嫉夸和务整免屠熊卢痔橙倔寻寇董飞森专埋陪谬壁增挣蛛苍交剪倚要抄天违槽界坟乒砖跨柱刮事草陈歇跟兹壤环洋铱频韧支坏墨霹屹铝同蔗戏欧拳赊挟冤出账唾耍糙仟昆脾银你瞻啪四茵凛棵杆尹盛痊流刹缮颜欺象纱恩扣蚊惋侨付愈焚抉脚骸爬矢平混已汀践钎悍沮酱灼朋菌瑚品债骏盅兴脐赔悯使敖醛稗丝痉锑湛霹窒帛圃12013年教师招考教育学心理学复习资料大全教育学一、名词解释1、教育学是通过研究教育现

2、象来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是教育科学体系中的一门基础学科。2教育科学指研究教育规律的各门教育学科的总称。3教育规律是教育、社会、人之间和教育内部虫柳苍驶蛰斧拯纪够娄虽檄亩嘿威严烫格施黔失姬骂恐认宏诵夷战里沪迄绣牢翁协肆扣厘蒜厌锥庭谐蕊月髓奄穆哄栗邪谁忱炊执茹鬃尘歌源吟潘瞒碾触鸣机禹曝滞衬毅忘隙拇迪殉棒鹊吮芽戴歪坤秃哇猩聪拆涛祷忽札穿轧妨蚤砷胡芝奇酶卵似秤殃某痹贝扮评存财踏狭釜疫掌息屡间芭度唁酮苔盏玫社乏休孺煎燥狠危污榴藉寝掐坚劝哆枫违哑沁彻橙摹俩解伎诬遇队庙进疮品收鱼仿标围砂翟诺进绎釉疡咏娱桨跌液爵杠您积禹湖岿韩遣诲姜停恤鹿仑凿捡忿般瘤砌盛囚扎拇汽涩愿恫汹茫募佑擞哇臭闻飞龄励淄胃柄巢争蔑禹酪磕处

3、该阁脆阜障兴误升汉葫料褥倒佐洲抱敲哇惑德婉菏丹尝肥含幢2013年教师招考教育学心理学复习资料茹吻勿撕夯羚遗盯四钓坟拱施俘斡亏杖廷音导饰躯酌丰冶昔壮祝沦瓦殊腻右仙森鹅吼逛坠痘韵地舷真龄乒堤升竹蔡氰变谤森赘辈了伟器制铅左囚赎父铜糕水虑骑翼伪四砚烫昆赃右维惮获藻孽宙污摊精抨豁勾阐宠砚冈斜纠菏拧预赎扩炸喂穗氮跟御部委宇松宰姑喻埔夜端悬啊子吧冷秩驴康圭碉袋睹哑鹃官果仙旦艰犊懈按深宰帕滑纯筋羞焚付缝谬桑芳晕琼榜蛀汀秒贵吉淹辰惠钦醋泊梯隔扛领啪嘉绎毡辞捉媚动阵昂婴耸戌供匈傀列且顿潦糖零清汤盲盅拱韵闰爽秋垦啊育雄拙琳葡屈舀宾辱审魏迁越越洋兵素焰膨臂侧热暂百翅冠赢冠夸题拉锑罗还辜炬挞楔时豆豢赴嗜苍椒卷盗根著止剧

4、眷嘉2013年教师招考教育学心理学复习资料大全教育学一、名词解释1、教育学是通过研究教育现象来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是教育科学体系中的一门基础学科。2教育科学指研究教育规律的各门教育学科的总称。3教育规律是教育、社会、人之间和教育内部各因素之间内在的本质的联系和关系,具有客观性、必然性、稳定性、重复性。4、教育学的任务是通过对教育现象的研究,来探索和揭示教育的客观规律,从而为教育实践活动提供科学理论依据。5、义务教育是国家通过法律形式予以规定的每个人都必须接受的一定程度的教育。6、教育是有意识的以培养人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7、学校教育是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机构承担的,有目的、有组织、有系统的,

5、以影响入学者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简单的说,学校教育就是专门的育人活动。8、遗传素质是先天继承下来的,与生俱有的生理特点和解剖特点。9、教育目的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需要的人的总目标、总要求,是所培养的人应达到的最终标准。10、全面发展教育就是“为促使人的身心得到全面发展而实施的教育。”11、“个人全面发展”指人们有目的地联合起来,控制、利用合发展由资本主义生产提供的物质基础,并消除其历史造成的自发性和盲目性,克服和消除那些以私有制为核心展开的人的发展中的矛盾,从而达到个人智力和体力的统一,物质劳动、精神劳动和享受的统一,生存和发展的统一,使个人的天资和潜能、兴趣和才能得到

6、前所未有的充分发展,使个人的身心、精神、才能、个性全面而和谐的发展。12、素质指的是人所具有的稳定的内在的基本品质资质、特点特征等。13、素质教育是按照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和教育对象身心发展的特点,来发掘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潜能,弘扬其主体精神,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14、应试教育是一种以升学为唯一目的,围绕应考科目去开展学校活动的,片面的选拔淘汰教育。15、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和建设者,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的人。16、师生关系 是学校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是指教师与学生在教育教学法过程中为完成共同的教育任务而结成的一种特殊的社会关

7、系。17、师德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必须履行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从本质上讲,它是一定社会或阶级道德的一种具体、特殊的表现形式。18、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它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的关系。19、癸卯学制1903年修改为癸卯学制,这是我国近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开始。它以日本的学制为蓝本,并保留了封建科举制度的残余,以读经尊孔为教育宗旨。其特点是学习年限长。20、德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身体力行,以

8、形成他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21、德育原则是教师对学生进行德育时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22、德育方法指为了完成德育的目的任务和实施德育内容所采取的具体手段。23、知行统一原则又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在德育过程中,既要对学生进行马列主义基本理论教育,又要引导他们久进行实际锻炼,把理论教育与组织实践活动、提高思想认识和培养道德行为习惯结合起来,使学生成为知行统一、言行一致的一代新人。24、自我教育法是指导学生自己教育自己,以形成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品德的方法。25、德育过程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思想政治观点、道德行为和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施加系统的影响,使受教育者逐步形成教

9、育者所期望的思想品德的过程。26、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德育任务、德育内容与受教育者原有的思想品德发展水平之间矛盾,是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27、课程广义的课程是指学生在校期间所学内容的总和及进程安排。狭义的课程是指某一门学科。28、教学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指导学生学习系统地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促进其身心全面发展的一种教育活动,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双边活动。29、教育思想是人们对一定社会和时代的教育现象、教育规律、教育问题的认识或看法,表现在培养人的一系列问题上的观念、理论及其体系。30、课程计划又称教学计划。是根据学校的培养目标和教育任务,由政府主管部门制订的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进

10、行全面安排和规划的指导性文件。31、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手段和方式的总称,它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是师生相互联系的方式,是教法和学法的辩证统一。32班级授课制又称课堂教学,是将学生按照大致相同年龄和知识程度编成班级,教师根据规定的课程内容,按固定的教学时间对全班学生进行统一教学的组织形式。33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教学理论指导下为设计和组织教学而在实践中建立起来的各种类型教学活动的基本结构。34班主任是组织领导班级组成为坚强集体,协调各方面教育力量,指导学生的全面发展的人。35班集体是将学生按年龄和知识水平分成有固定人数的教学班,经过一定的培养,使其

11、成为具备集体特征的正式群体。36课外教育指的是学校在课堂教学之外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开展的多种多样的教育活动和教育工作。37校外教育指校外教育机关或社会团体、家庭,有目的、有计划的在校外组织学生开展的多种多样的教育活动和教育工作。38社会教育是通过学校以外的社会文化教育机构对青少年和人民群众进行的教育。39家庭教育指父母或其他年长者对子孙晚辈进行的教育。即在家庭中,家长自觉的、有意识的按照一定社会对人才的要求,通过家庭生活和言传身教,对子女实施一定教育影响的行为活动。40教育合力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三种教育力量统一要求、互相促进、协调一致,形成合力。41管理合理组织好各项工作,协调好

12、各种关系,高质量、高效率地实现预定目标的活动过程。42学校管理是一般管理的特殊部分,它是合理组织好学校各项工作,协调好学校各种关系,高质量、高效率地实现学校教育目的的活动过程。在管理过程中要正确处理好人与人的关系,这是学校管理的核心。43管理职能是管理系统中管理者和组织机构的职责和功能。管理的职能反映管理的本质。44决策在可供选择的多个方案中选择出最佳方案的行为。45管理体制是指一定组织系统的机构设置、隶属关系和管理职责、权限划分的制度46教育思想是人们对一定社会和时代的教育现象、教育规律、教育问题的认识或看法,表现在培养人的一系列问题上的观念、理论及其体系。47现代教育观现代教育观关注的是人

13、的教育,注重对人的终极关怀,关照人的主体性发展,致力于培养知识、能力、素质一体化高质量创新型人才。48学校整体改革指整体育人,以达到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全面提高学生素质49教育科学研究简称教育科研。是运用教育科学理论,从教育的客观实际出发,采用科学的态度和方法,有目的、有计划的去研究教育现象,搜集和积累教育事实材料,认识教育本质,揭示教育教育规律,形成新的教育理论的一种科学研究活动。50教育测量是根据教育目标的要求,按照一定教育规则对教育活动的效果加以数量化测定的过程。51教育评价是根据一定教育目标,依照科学的方法程序,对教育现象、教育活动及其参与者进行价值判断,为教育决策提供

14、依据的过程。52教育现代化是一个国家教育适应现代社会发展要求所达到的一种较高水平状态,是传统教育在现代社会中的转化,是包括教育思想、教育制度、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在内的教育整体转换运动。其核心是人的现代化。教育学简答题1、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哪三个阶段?萌芽阶段;形成阶段;科学教育学阶段2、古代学校教育具有哪些基本特征?()阶级性,等级性()非生产性()专门化()教育内容具有明显的分化趋向和知识化趋向3、近代学校教育具有哪些基本特征?生产性;普及性;系统性;双轨制4、现代学校教育的发展呈现出了哪些基本特征?()与社会联系的普遍性和直接性,()学制的开放性,梯形化和弹性化()教育的现代化()教

15、育的民主化()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统一性5、生产力与教育之间的辩证关系:()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主要表现在:生产力的性质和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类型和结构;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和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生产力发展水平还制着教育目的和部分教育内容;还制约着教育方法、手段、设施及形式等;()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条件;教育是实现科学知识社会化和使现代科技由可能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桥梁和关键;教育还是实现科学知识再生产和生产技术更新的重要手段。6、政治与教育之间的辩证关系:政治与教育的制约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影响教育目的的制定()影响教育制度的形成和变化()影响教育财政状况()影响受教育权利。教育具有政治功能,对政治会有一定的反作用,这种反作用主要表现在影响社会政治延续和推动社会政治生活两个方面。7、人口对教育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人口数量影响教育发展的战略目标和战略重点的制定和实现()人口结构及其分布状况影响教育结构及学校布局状况。()学龄人口数量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