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生态学复习.doc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57989476 上传时间:2023-02-1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51.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景观生态学复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景观生态学复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景观生态学复习.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景观生态学复习.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景观生态学复习.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景观生态学复习.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景观生态学复习.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景观生态学复习要点第一章 景观及景观生态学1、“景观”的三种理解A、视觉美学:无明确空间界限,突出综合直观的视觉感受;B、地理学:景观是由气候、水文、土壤、地貌、生物等各种成分的综合体;C、生态学:景观是空间上相邻、功能上相关、发生上有一定特点的生态系统的聚合,处于生态系统之上。2、景观的定义:以类似方式重复出现的、相互作用的若干生态系统的聚合所组成的异质性区域。3、景观的特征A、景观是异质性土地单元组成的镶嵌体,即生态系统的聚合。(结构上)B、景观由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生态系统组成。(功能上)C、景观是处于生态系统之上、区域之下的中等尺度生物空间实体。(尺度上)D、具有一定自然和文化特征,兼

2、具经济、生态、文化价值。(景观形成上)4、景观要素:是指组成景观的最基本、相对均质的土地生态要素称之为景观要素,也称景观单元。可以分为3种:斑块、廊道、基质。第二章 斑块5、斑块概念:指在外观上或性质上与周围地区有所不同,非线性的,并具有一定内部均质的空间单元或生态系统。6、斑块的类型:Forman根据斑块的起源或形成机制将斑块分为干扰斑块、残余斑块、环境资源斑块和引入斑块4类。7、大斑块小斑块的意义:景观要素的斑块大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景观动态发展史,同时对景观结构与功能产生直接影响,特别是对景观动态及其生物多样性具有直接的生态学意义。8、斑块内部面积与边缘面积之比可称为内/缘值,即D=A

3、内/A缘 。9、大斑块的生态学价值:(1)有利于生境敏感物种的生存;(2)为大型脊椎动物提供核心生境和躲避所;(3)为景观中其它组成部分提供种源;(4)能维持更近乎自然的生态干扰体系;(5)在环境变化的情况下,对物种绝灭过程有缓冲作用。10、小斑块的生态学价值:(1)作为物种传播的生境以及物种局部绝灭后重新定居的生境和“踏脚石”,从而增加了景观的连接度;(2)为许多边缘种、小型生物类群以及一些稀有种提供生境。11、正方形指数:表达式为其值最小为1,接近1,表示斑块的形状接近正方形,形状规则,但受人为活动干扰大;数值越大,形状越复杂,但受人为活动干扰小。12、斑块形状与生态功能L(边界长度)/A

4、(斑块面积)小,表示边缘面积小,核心区面积大,可减少外界干扰,有利于内部种的生存,但不利于物质和能量的交换。L/A大,表示边缘面积大,核心区面积小,易受外界干扰,不利于内部种的生存,可以与外界进行充分的物质和能量交换。13、边缘效应:生态交错区内由于环境的不同,可以发现不同的物种组成和丰富度,这种现象称为边缘效应。14、斑块密度:景观内单位面积中斑块的数量,分为斑块总密度和类型斑块密度。15、MacArthur的平衡说:MacArthur 和Wilson(1967)认为,岛屿上物种数目是迁入和消失之间动态平衡的结果。不断有物种灭亡,也不断有同种或别种的迁入来补偿灭亡的物种。第三章 廊道16、廊

5、道:是指景观中不同于两侧基质的狭长地带。它即可孤立,也可与某种植被类型的斑块相连。17、廊道作用:具有连通和阻隔双重作用。18、廊道按几何形态分类(结构与性质):线状廊道、带状廊道和河流廊道。(1)线状廊道:狭窄,带宽12m以下,如小道、公路、堤坝、绿篱、排水沟等;(2)带状廊道:内部物种较丰富的较宽条带,如防护林带、城郊或城区间的绿色廊道等;(3)河流廊道:指沿河流分布在水道两侧不同于周围基质的植被带。包括河床、河漫滩、河堤和部分高地的总和。19、廊道的功能(廊道类型的多样性决定了廊道功能的多样性)(1)廊道作为生境(栖息地),为物种提供适宜的生境,即物种栖息地;(2)廊道作为传输通道,是动

6、物的迁移通道,是人类及物资的运输通道,P38。道路绿化带的主要功能定位:P39。(3)屏障和过滤作用:阻止通行或部分可以通行;(4)防护功能:抵御风沙、净化水质、降低污染,保持水土,消除热岛效应,泄洪防洪,防止都市过度扩张。(5)廊道作为能量、物质和生物的源与汇。如农田防护林带,一方面具有较高的生物量和若干野生动植物,起到源的作用;另一方面阻拦和吸收农田流失的养分和其他物质,起到汇的作用;(6)廊道在景观美学上也起到重要的作用。20、景观连接度可分为:结构连通性(空间结构上)和功能连通性(生物生态行为上)。第四章 基质21、基质:是景观中面积最大、连通性最好,并在功能上对景观动态起控制作用的背

7、景结构。 22、基质的判断标准:目前判断基质的标准有三条:相对面积、连通性、动态控制作用。23、孔隙度:(也称孔性)是对基质中闭合斑块密度的度量,即单位面积基质内边界闭合(不接触所研究的景观边界)的斑块数目。第五章 景观形成因素24、地貌按照地面高度和形态可分为:平原、丘陵、山地、高原、盆地五大类型。 对于山地,可按海拔高度和相对高度进一步划分,划分为:极高山、高山、中山和低山。25、山坡可分为:南坡(阳坡,向阳坡)、北坡(阴坡,背光坡)。26、土壤:是能产生植物收获的地球陆地表面的疏松层次。27、土壤的生态学意义(1)土壤是许多生物的栖息场所;(2)土壤是生物进化的过渡环境;(3)土壤是植物

8、生长的基质和营养库;(4)土壤是污染物转化的重要场地。28、土壤的景观生态意义(1)土壤肥力影响景观生产力;(2)土壤生态系统的能流、物流等过程影响景观生产力;(3)土壤异质性将导致景观的异质性;(4)土壤退化导致景观变化。29、干燥度:某地区的可能蒸发量(10期间的积温乘以0.16)与该地区降水量(10期间)之比,称为该地区的干燥度。也叫干燥指数。30、植被的分布规律地球表面的水分、热量结合特征随纬度、经度、海拔的不同,导致植被的地带性分布。(1)植被分布的水平地带性 A:纬向地带性分布规律 B:经度地带性分布规律(2)垂直地带性分布规律(3)地方性分布规律 31、植被类型森林:北方针叶林、

9、温带针阔混交林、温带落叶阔叶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常绿阔叶林、硬叶常绿阔叶林、荒漠植被)、热带雨林、热带季雨林、红树林。 热带稀树干草原:热带干旱地区,旱生植物和生长较好的禾本科植物。草原:耐寒的旱生多年生草本植物组成荒漠:超旱生植物,地上部分退化,根系强大。冻原:组成简单,多为苔藓、地衣、灌木和草本。隐域植被:若尔盖沼泽植被。32、自然干扰:剧烈影响生态系统、群落或种群结构,并能改变资源和物理环境的相对离散事件。33、自然干扰的意义(1)干扰是自然界存在的、有意义的普遍现象。它引起群落、生态系统、景观层次的非平衡,以致于影响景观结构形成和动态发展;(2)是景观异质性的来源,有建设性的,也有破

10、坏性的。34、景观粒级:景观组分空间规模大小的量度,与尺度有密切关系。最佳景观结构:带有细粒区域的粗粒景观才能为包括人在内的多生境物种提供全面的环境资源,提高物种多样性。35、景观镶嵌性:指景观组分在空间结构上互相拼接连成的一个景观整体。可分为:生物镶嵌和环境镶嵌。36、景观镶嵌性作用(意义):(1)对干扰源的扩散和阻隔作用;(2)镶嵌性决定景观生态流的性质、方向和速度,亦即镶嵌格局决定过程(但反过来过程又影响格局)。37、在网络结点构型中,廊道、结点和网眼是基本结构成分。38、网眼:网络景观中网络包围的景观要素斑块称为网眼。39、城市绿地网络系统完善的城市绿地系统属于网络系统,研究城市绿地网

11、络结构特征与其景观生态功能的关系是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基础。(1)城市绿地系统的网络结构 网眼:公园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附属绿地和其他绿地等。 廊道:道路绿带、河流和滨河带状绿地。 网络结构:廊道将公园绿地、苗圃绿地、街头绿地、单位庭院绿地、自然保护地、农用地、山地等绿地斑块连接起来,共同形成一个完整的、高效的并有一定自我维持能力的景观绿地网络系统。(2)城市绿地网络系统属性 1)连接性 通过自然廊道连接郊野植被,特别是自然保护地,形成各种异质性斑块的自然连续体,促进绿地网络生境结构的多样性和稳定性。 2)绿地系统网络的结点 结点具有占地少而生态功能比较强的效果,除充分发挥公园、街头绿地和

12、自然保护地外,应考虑增加结点的数量,提高结点的连接性。 3)多向利用和多样性 突破传统美化和娱乐的范围,充分考虑减轻污染、改善水质、环境教育、防洪减灾和生物保护等需求。以增加生境类型的多样性,促进绿地群落的自然化。 4)可及性 城市绿地景观建设的目的就是要面向市民,所以要重视绿地的服务半径,使市民充分、便捷享受绿色空间的生态服务,减轻各种压力对身心的危害。第六、七章 景观空间格局与景观异质性40、景观空间格局概念:特定尺度上,大小和形状各异的景观元素在空间上的排列形式。41、景观空间格局主要包含三个方面:空间异质性、空间相关性 和 空间规律性。42、四大类格局:均匀格局景观、聚集格局景观、随机

13、格局景观、组合格局景观。43、Forman的理想景观格局模式(中心思想):(1)集中使用相似的土地类型,保持大型自然植被斑块的完整性,充分发挥其生态功能;(2)引导和设计自然斑块以廊道或小型斑块形式分散渗入人为控制的建成区,同时在大型自然植被斑块和廊道周围设计一些小的人为活动斑块。44、景观生态安全格局的战略意义:(1)主动优势 :有利于景观全局或局部控制(2)空间联系优势 :有利于孤立景观元素间建立空间联系(3)高效优势 :一旦该格局被把握(前两者形成),将在物质、能量上达到经济、高效。45、聚块样方方差分析(观点):随聚块所包含的样方数目的增加(指数级增加),聚块间的方差值随之改变,通过方

14、差值的变化了解景观要素的某一性质在景观中的空间结构特征。46、景观异质性的概念:一般认为,是指在景观中对一个物种或更高级生物组织的存在起决定作用的资源在空间或时间上的变异程度或强度。(本质上)47、景观异质性(H)随景观组分出现的频率(f)的变化而变化。 48、生物多样性:是生物和它们组成的系统的总体多样性和变异性。49、生物多样性四个层次:遗传(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景观多样性。50、景观破碎化:是指景观中各生态系统之间的功能联系断裂或连接性减少的现象。51、景观异质性分析(信息熵法)原理:将一条通过景观的样线分成若干等长的线段,若某一组分在两个连续的线段中同时出现或缺失

15、,则认为它们之间不具异质性;若只在一个样段出现而另一个样段缺失,则认为它们之间存在异质性。最后计算信息熵(异质性参数)。第八章 景观生态过程52、景观生态过程概念:物质和能量在景观要素内部及其之间的流动称为景观生态过程。53、景观过程的基本动力:景观水平上推动景观生态流的基本动力是扩散、质量流(重力)和运动。54、物质和能量在景观中的流动可概括为:连续运动和间歇运动两种运动格局。 连续运动:是指某一客体在两点之间运动时,尽管运动速度有时快有时慢,但速度不降到零。 间歇运动:是指客体在两点之间运动时,要出现一次或几次的停顿。55、休息点与长歇点:为间歇运动的两种停留点,休息点为短暂停留后还将继续前进,而长歇点为长期停留,并成长和繁殖后代。长歇点的意义:长歇点有利于物种的扩散和为进一步扩散提供新种源和机会。56、相互作用角:斑块形状对景观的若干生态特征和现有物种均存在影响,这种影响与物流方向和景观空间方向有关,这种相关称为相互作用角。57、景观生态流的概念:是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