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文本针对学情有效教学.doc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57987890 上传时间:2023-11-0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立足文本针对学情有效教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立足文本针对学情有效教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立足文本针对学情有效教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立足文本针对学情有效教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立足文本针对学情有效教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立足文本针对学情有效教学.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立足文本 针对学情 有效教学“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策略谈金铺小学校长 李宏伟新一轮课改倡导从单一的被动的学习方式,向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转变,进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和操作实践。因此我们要为学生创设多角度、多方式的思维空间。例如:教学林海(六年级上册选读第1课)一课,可以从不同的思维方式,不同的阅读方法,引导学生抓住课文重点展开学习。方案(1)瞄住作者老舍:作者看到了什么?作者想到了什么?方案(2)扣住课题“林海”:“林海”是什么样的?“林海”有什么巨大作用?方案(3)抓住重点词句“亲切舒服”:课文一共几次出现“亲切舒服”?分别在什么情况下出现?作者为什么当时会感到“亲切舒服”?可见,在实际教学中

2、,我们可以因课文题材、体裁的不同,教学目标的不同,预设多样的“充分自主、有益探究、有效合作”的教学实践活动,具体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一、学生自己能够学得懂的,发挥教师引领作用引导学生学对于每一单元中出现的略读课文,内容一般比较浅显,这样的课文老师可引导学生进行自学。对于精读课文,有些段落内容也相当浅显,这时老师也可引导学生通过读来理解,不要过多地进行分析、讲解或小组、全班性地交流。在上课时我们应努力做到:凡是学生能自己读懂的,教师不要代替。尽量体现“充分自主”,即展现出学生“想学”、“会学”、“能学”的课堂特征。一是学生求知欲旺盛,能积极主动地投入教学活动。教师要通过情境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

3、,借助问题和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尽量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如教学地震中的父与子(五年级上册第17课),揭题后让学生说说“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由此学生提出了许多问题(地震中父与子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事情是怎样发生的?经过怎样、结果如何?课文中哪个词评价课文题目中的父与子?为什么说是“了不起的父与子?),教师即引导学生整理归并,得出共性问题,然后让学生自读课文,引导他们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这样一来,学生以主动的姿态投入学习,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二是学生参与学习目标的制定,自主确定学习进度。在按照课标、教材规定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学生的原有基础和他们的实际需要。如教学地

4、震中的父与子这篇课文时,学生提出那么多问题,这节课估计可以解决哪几个,解决到什么程度,由师生共同来决定。学生对那些分层次的学习目标,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做出选择,自己确定学习进度。三是学生在学习内容、学习方式上有选择的权力。我们可以让学生在一定程度上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及方式。如教学古诗泊船瓜洲(五年级上册第5课),老师建议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主学习并展示学习成果。于是,有的吟诵,有的挥毫,有的绘画,有的表演。再如学习美丽的小兴安岭(三年级上册第23课),可让学生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即:“春、夏、秋、冬”内容中,选择其中的某一两项自读自悟。这样学生兴趣盎然,对所学的内容有更深的体验和感受,

5、个人的特长也得到发挥。四是学生能对自己的学习活动进行监控,并及时做出调整。可以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作出自我评价。教师应当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积极地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引导学生不断提高水平,取得比较理想的效果。二、学生不能一下子理解的,突出以问题为纽带自主探究学构建主义认为,学习不是由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而是学生自己构建知识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要对外部信息主动地选取和加工。所以,对于信息量大、思维容量多的问题,教师要有机地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在探究中不断地和文本进行对话,不断地获取信息,从而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尽量做到“有益探究”,即:探究的内容是人文内涵和语

6、言文字的结合;在探究过程中,更注重情感的投入和发展,注意有些内容只能是一种感悟而不是精确的结论;探究的结果往往是多元的、个性化的,而不是惟一的。具体探究按下面三个基本阶段进行。一是进入问题情境阶段。引领学生进入情境,发现问题,产生问题的心向,自主确定探究的方向,在问题和任务的驱动下,准备进入探究性活动。如教学草船借箭(五年级下册第19课)一文时,教师针对“为什么说诸葛亮神机妙算”这一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自主阅读、自主探究,在读中理解内容,感悟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二是尝试体验实践阶段。尽量让学生多读多思考,自己动手尝试,亲身体验,从中有所感悟,有所发现。如半截蜡烛(五年级下册第12课)一课的“半

7、截蜡烛被点燃了,正在一点一点的熔化,如果秘密被德国鬼子发现,那会怎样呢?”的启导探究,让学生通过想象体验到德国鬼子对伯诺德一家的迫害;德国鬼子对地下活动的破坏等。三是表达交流小结阶段。教师要组织好讨论,鼓励学生的创见,帮助扩展和深化结论,如通过书面、口头、图表等形式展示,并做交流,如演示、宣读研究结果,进行答辩等。如开国大典(五年级上册第26课)的“画一画丁字形会场”和鸟的天堂(四年级上册第3课)的“综合运用课内外材料,写一份鸟的天堂为什么能成为鸟的天堂的研究报告”。总之,通过探究,让学生不仅呈现了实现认知结构的重组和改造,获得了知识,形成了能力,掌握了方法,还体验了失败的痛苦和成功的欢乐,达

8、到有助于他们态度、情感的发展和价值观的形成的目的。三、学生独立学习有困难的,体现师生协同效应小组合作学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让他们学会怎样与同伴合作。值得注意的是,不能让合作流于形式,要追求合作学习形式与效果的统一。即进行“有效合作”。首先,具备“三要素”。成员分工明确。如在四人小组中设召集人、记录人、汇报人和监控人等,分工明确,人人有事做。小组成员可以轮流担任以上角色。学会倾听思考。努力做到“倾听和思考要五心”,即:一要专心,无论是听教师讲课,还是听同学发言,都要听清发言者的每一句话,脑子里不要想其他事;二要耐心,不随便插嘴,要听完别人的话,才发表自己的意见;三要细心,

9、当别人的发言有错时,要建立在他人发言的基础上,提出新颖的想法;四要虚心,当别人提出与自己不同的意见时,要能虚心接受,边听边修正自己的观点;五要用心,在听取他人意见时不要盲从,要有选择地接受,做到说、听、思并重,相互促进。学会评价小结。教师要善于启发和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增强学生对评价的参与感和自我体验,养成学生细致分析、客观评价、自我调节的习惯和能力。自我评价,就是对自己的独立学习所得进行评价:自己是怎样运用读书方法获得理解和感悟的;小组评价,就是在倾听同伴发表意见时,认真对照自己,思考哪些地方有同感,哪里有差距,自己还有什么新的见解等。努力做到既欣赏同伴的学习成果,并以此激励自己,又及时调整

10、小结自己的学习所得,不断提高自己的水平,达到比较理想的境界。其次,明确“有效形式”。常式:自学讨论式尝试自学小组学习组际交流班级教学。变式:质疑讨论式:自读质疑择疑讨论组际交流班级教学;重点讨论式:班级教学重点讨论班级教学。再次,把握“学习途径”。目标定向(是指南)独立学习(作基础)小组讨论(为重点)组际交流(达高潮)评议小结(促深化)巩固训练(测达标)。第四,讲求“四个是”。保证时间是前提,根据问题的量、难度、深度等因素正确的估计读的时间、思考的时间、讨论交流的时间;精选内容是关键,根据学习内容和学生实际,选择有价值的内容,即教学中的重难点,是学生靠个体自主学习难以解决的;恰当指导是保障,学

11、生合作学习时,教师不能袖手旁观,而要深入到小组中,了解合作效果、讨论焦点、认识过程,以便恰当进行调控,引导点拨疑难处,指导困难学生,帮助总结方法;及时评估是动力,教师要针对学生学习任务和合作方面的情况给予小组成员正确的、及时地评估,进一步改善合作的条件。另外,作为一节课的教学方式的选择,在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必须清楚以下问题:为什么要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不用可以吗?如何用?什么时候用?问题怎么提?大概需要多长时间?可能会出现什么情况?教师该如何点拨?如何把全班学习、小组合作和个人自学三种形式结合起来,做到优势互补?在备课时充分考虑这些问题,并有充足的准备,才能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而不是

12、热热闹闹走过场。总之,个体要“自主”,整体要“合作”,过程要“探究”,这样的学习方式才是科学的,才是现代社会所需要的。即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基础,以合作学习为途径,以探究学习为目的。做到:一般性问题,多采用自主性学习,如:识字写字教学;重点问题多采用合作性学习,如:课文主要内容的把握和情感的感悟;难点问题多采用探究性学习,如:耐人寻味的课文结尾的理解。值得注意的是课堂教学的充分自主,是学生自主参与学习,主动探究并获得知识的能力,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具体要抓好“自主发现、自主质疑、自主探索、自主反馈、自主应用”这几个环节。课堂教学的有效合作,要抓好内容、教师、学生这三个基本要素,它是确保合作学习实效性的关键。我们要注重这三个要素之间的关系,在内容与方式的合作、教师与学生的合作、学生与学生的合作三个层面进行实践探索。课堂教学的有益探究,要注意提供探究的环境和自主探究的合作伙伴,要发挥学生自主能动性,要加强自主探究的实效性,要培养自主探究的独创性。通过以上三个方面的积极实践探索,努力实现语文课程改革的重点目标之一: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其由被动地接受学习,转变为主动地探究学习,最终让他们学会学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