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第3节群落的演替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57986990 上传时间:2023-08-09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29.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生物第3节群落的演替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中生物第3节群落的演替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中生物第3节群落的演替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高中生物第3节群落的演替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高中生物第3节群落的演替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生物第3节群落的演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生物第3节群落的演替(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3节群落的演替学校班级姓名学号单选题1. 从裸露的岩石上长出森林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演替过程。以下发生在裸露岩石上的群落演替的顺序,正确的是()A.地衣、苔袜阶段一草本植物阶段一灌木阶段一乔木阶段B.地衣、苔袜阶段一灌木阶段一草本植物阶段一乔木阶段C.草本植物阶段一地衣、苔赫阶段一灌木阶段一乔木阶段D.地衣、苔袜阶段一草本植物阶段一乔木阶段一灌木阶段、多选题2. 下列有关演替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冰川泥、火山岩上进行的演替是初生演替,沙丘、弃耕农田上进行的演替是次生演替B. 在群落演替过程中,最先出现的动物是肉食性动物C. 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不受人类活动的影响D. 演替达到相对稳定的阶

2、段后,群落内物种组成不再变化三、单选题3. 下列关于群落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A.裸岩上发生的演替历程短B.人类活动总是降低群落的丰富度C.人类活动会使群落演替偏离其自然方向D.群落演替的过程是低等生物演变成多种高等生物的过程4. 下列群落演替中,属于初生演替的是()A.莫地海底火山爆发形成了一个新岛,后来乂逐渐长出了很多植物B.河流因为堵塞而成为沼泽,上面长出了新的植物C?弃耕的农田先长出一年生的杂草,接着乂长出多年生的杂草D.西双版纳热带雨林遭到严重砍伐后,很快乂长出新的植物5 .下列关于群落及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A.区别不同群落的主要依据是种群数MB.影响群落水平分布的因素是士壤湿度和

3、盐碱度C.群落演替过程中,动物垂宜分层现象肯定会更复杂D.人类活动往往会导致群落演替偏离自然演替的方向6 .中地因火灾使原有植被消失,乙地因火山喷发被火山岩全部覆盖,随后两地陆续出现植被。如图曲线描述了莫种变化。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短期内中地群落的垂宜结构比乙地复杂B.图中曲线可描述乙地士壤中有机物含M的变化C.随着时间延长甲、乙两地物种丰富度逐渐增大D.随着时间延长中、乙两地一定都发展为森林群落四、综合题7 .南方莫地区农田弃耕后,很快就长满了一年生的杂草,后来乂出现了灌木。图中曲线b、c表示该群落中的植物物种或个体数的变化。据图分析回答有关问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1)图中发生的群落

4、演替属于演替,阶段更易遭受外来物种的入侵而使占优势的物种发生变化。(2)图中曲线a可表示该群落所含能M的变化;灌木阶段比草本植物阶段所含能量:多,是因为灌木群落比草本植物群落的更复杂,具有更强的利用能力。曲线b表示数;调查该群落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通常要用到法,使用该方法时,常用的取样方法有和。(3)在出现人为干扰的情况下,图中群落演替的可能发生改变。8?下图表示莫弃耕农田植物种类随时间变化的情况。有关该地群落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10-2525-100100以上淞木林松林皴木林A.在硬木林阶段找不到生活在草地阶段的植物种类B.在演替过程中,植物种类发生变化,动物种类也会随之改变C.在

5、演替过程中,群落的垂宜结构发生了变化,但水平结构未变D.在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增加,种群密度不变9. 对生物群落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A.植物的垂宜结构为动物创造了多种多样的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B.水库中群落演替到相对稳定阶段后,群落内的物种组成仍发生变化C.在水平方向上,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会有差别D.裸岩演替到森林的过程中通常是鸟类比昆虫先进入生物群落10. 图中表示弃耕农田上的群落演替情况,图乙、丙、丁表示演替过程中各种M随时间的变化曲线,下列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弃耕农田,杂草丛生一灌木丛吴茂密的乔木林abcd时间甲0时间0时间o时间乙丙丁A.图中中,b点和d点都存在垂宜结构和水平结

6、构B.图乙可表示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与时间的关系C.图内可表示该地块上植物固定阳光总M与时间的关系D.图丁可表示草本植物数M随时间变化的情况11. ?如表是莫河流干涸后,群落经历草本植物、灌木、乔木的演替过程中,部分物种的种群密度变化情况。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第1年第2年第3年第4年第5年第6年艾蒿(株/赤)5106311白杨(株/100m2)012488鼠(只/100m)0124816A.该群落演替的类型为次生演替B.调查鼠的种群密度宜采用标记重捕法C.白杨林的出现会提高该群落的物种丰富度D.从第3年起,艾蒿种群密度下降的主要原因是鼠的增多六.多选题12.落的演替过程,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7、(如图表示两个群 )A.中可表示火灾后草原的演替B.若时间允许,中一定能演替到相对稳定的森林阶段C?乙群落的演替也属于自然界存在的一种演替类型D.第V年时,甲、乙的群落结构一定相同七.单选题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13.下图表示两个群落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的变化,商种占度时*A,中中、处的物种组成相同B.甲的演替速度比乙快、历时短C.甲可表示森林在火灾后进行的演替D.人类的活动,往往影响甲、乙群落演替八.综合题14.有一片长有马尾松和山毛棒的针、阔叶混交林,逐年对两个树种的存M进行统计,马尾松和山毛棒存M的比值记作C,作出曲线如图所示。请据图回对两树种进行存M统计时使用法,两个树种处于竞争平衡状态的

8、年份段是3在S#的优势种是,画出d至f时期内这两个物种之间的数M关系曲线图o(3)两树种之间的关系体现了群落演替是的取代,在演替过程中,莫种群是否具有竞争优势取决于=(4)山于对木材的需求,人类大M砍伐山毛棒,使马尾松的数M逐渐增多,这体现了人类的活动能改变群落演替的o九.单选题15 .草方格沙障是用干的麦草、稻草、芦苇等扎成方格形状固定于沙中,并在方格中播撒固沙植物的种子,用来防风固沙、涵养水分的一种治沙方法。莫地用该方法治理正在沙化的士地并取得良好效果,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草方格能蓄积降水促进固沙植物生长B.微生物对草方格材料的分解改善了士壤结构C?该过程改变了演替速度但没有改变演替方向D

9、.该方法可增大治理区域的物种丰富度16 .下列有关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与实际值相比偏小的是()A?调查莫草地蒲公英种群密度时,在蒲公英较为密集的区域选取样方B.调查车前草种群密度时,不统计正好在样方线上的个体C?调查莫单子叶植物时,误将样方内其他植物个体计算在内D.在调查蔓生植物种群密度时,将同一个体的匍匐茎记作多个个体17?调查种群密度或丰富度时所得到的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结果偏大的是()A. 使用大网眼的鱼网进行标志重捕调查池塘某种鱼的种群密度B. 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用血球计数板讣数前未震荡试管取培养液C. 标志重捕法调查池塘中鲤鱼的种群密度时,部分鲤鱼身上的标志物脱落D?调查

10、士壤小动物丰富度时,用诱虫器采集士壤中小动物时没有打开电灯A.适当增大样方面积B.适当减少样方数UC.改用等距取样法取样D.改变讣数方法18. 莫同学调查正方形样地中莫植物的种群密度时选用五点取样法取样,下表为各样方的植株数分析表格中的数据,你认为该同学需要改进的是样方编号123451数M(株)1001019. 莫科技小组在调查一块方圆为的草场中灰仓鼠的数M时,放置了100个捕鼠笼,一夜间捕获了50只,将捕获的灰仓鼠做好标记后在原地放生。5天后,在同一地点再放置同样数M的捕鼠笼,捕获了52只,其中有上次标记的个体13只。灰仓鼠被捕一次后更难捕捉。因此推测该草场中灰仓鼠的实际种群数M最可能()A

11、.小于100只B.大于100只C.小于200只D.大于200只20. 下列有关标记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的误差分析,正确的是()A.重捕方法不当造成已捕获的标记个体死亡,会导致估计值比实际值偏大B.标记物过于醒目,易被人捕捉到,会导致估计值比实际值偏大C.标记物过于醒目,易被天敌发现并捕食,会导致估计值偏大D.被标记个体在重捕前,山于莫种原因迁出调查区域,会导致实际值比估计值偏小卜一.单选题21. 下列关于生态学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A.研究醉母菌种群数M变化的实验,需要设置对照组B.调查植物种群密度的常用方法之一是样方法C?将培养液滴在盖玻片边缘后,马上进行醉母菌的计数D.对醉母菌进行抽样检测

12、时,需将培养液静置儿分钟后再吸取22. 莫小组开展探究振荡培养中转速大小对醉母菌种群数M变化的影响实验,结果如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4250r/min200r/min150r/min时间/hA.可通过血细胞计数板讣数获得本实验中醉母菌的准确的种群数MB.不同转速下醉母菌的种群密度增长速率不同,但最终的种群密度相同C.该实验中醉母菌数M随时间而变化,所以无需进行对照实验和重复实验D.振荡培养能提高培养液中的溶氧还能增加醉母菌获得营养物质的机会23. 下列关于“士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的说法,错误的是A?对于无法知道名称的小动物,不可忽略,应记录下它们的特征B.许多士壤小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可采用标志重捕法进行调查C.利用士壤小动物避光、避拓温的习性,可用带灯罩的热光源装置收集士壤样品中的小动物D.可分别在白天和晚上取同一地块的士壤样品,调查不同时间士壤样品中小动物丰富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