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doc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57981746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4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7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7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7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7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7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7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7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doc(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俞肖云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是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保障。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大幅度提高,人民生活条件和生活质量明显改善。与此同时,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和调整也取得积极成效。但是,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下降、收入差距扩大等问题依然存在。尤其是收入差距扩大问题,不仅积聚社会矛盾,影响社会和谐稳定,也会对市场运行效率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产生间接影响。今年2月4日,温家宝总理在中央举办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专题研讨班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我们不仅要通过发展,做大社会财富这个“蛋糕”,也要通过合理的收入分

2、配制度,把“蛋糕”分好,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温家宝总理强调收入分配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亟待解决,并对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工作做出全面部署。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不断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改革分配制度,逐步扭转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一、 收入分配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我国收入分配制度经过不断改革,已经打破了计划经济体制下僵化模式,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以制定实施劳动合同法、完善各类工资制度为标志,建立健全了法规制度,做到初次分配有章可循;政府再分配调节能力不断增强,有效弥补了市场机制缺陷。现行收入

3、分配制度对于调整各种经济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调动经济活动参与者的积极性,促进资源优化配置、提高经济效率,以至于推动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都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收入分配领域仍然存在不少矛盾和问题,有些还呈现加剧的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下降。改革开放以来,政府、企业、居民三者分配关系的演变大体可分为向居民倾斜( 1978一1995年)和向政府、企业倾斜(1996年至今)两个阶段。2000一2007 年,居民可支配收入占国民可支配总收入的比重从65.5%下降到57.5% ,下降8个百分点,政府和企业占比则分别提高5.2个和2.8个百分点。(二)居民之间的

4、收入差距扩大。无论是城乡之间、城乡内部,还是行业之间、地区之间,居民收入差距均呈扩大趋势,低收入群体增收难度较大。居民收入的基尼系数2000年超过0.4的国际警戒线之后,呈不断扩大的趋势,2008年达到0.4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民人均纯收入之间的绝对差距已经超过万元。不同行业就业人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也在扩大,而低收入群体的收入增幅则明显放缓。(三)收入分配秩序不规范。特别是腐败和灰色收入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收入分配差距,企业家、个体经营者、专业技术人员、文艺工作者以及部分公职人员存在大量隐性收入。这些收入主要来自公共资金的流失、银行贷款在正常利息之外的额外收费、行政许可中的寻租、土地收益

5、流失、垄断收益等。二、 居民收入占国民收入比重下降和收入差距扩大的主要原因我国居民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下降和收入差距扩大,既有合理的因素,包括资源禀赋特征、经济体制转轨、市场竞争机制、发展的阶段性等原因;也有体制机制不健全、政策措施不完善、发展不平衡等不合理因素,包括对资源享有的初始不平等、行业或部门垄断、寻租、腐败等原因,使问题更加复杂。(一)资源禀赋的制约和要素市场化的要求。资源禀赋对经济发展模式和收入分配格局有着深刻影响。长期以来,我国劳动力供给始终处于过剩状态,城镇就业形势严峻,农村隐性失业问题没有根本缓解,而资本、资源、技术和管理的供给则处于偏紧状态。这些矛盾在计划经济时期没有充分暴

6、露,转入市场经济之后,生产要素的市场化直接导致收入分配向资本倾斜,向有管理能力的经营者倾斜。(二)市场竞争机制和效率优先原则共同作用的结果。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分配制度进行适应性的调整,是为了适应要素市场化的要求,提高经济运行效率的需要。计划经济时期,国有和集体经济为经营主体,分配方式基本上是平均主义的。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收入分配制度由“单一的按劳分配”调整为“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对收入分配格局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三资、民营企业和个体经济参与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各类企业的经营状况出现明显分化,个人收入与企业盈利能力的关系更加紧密。二是劳动力市场得

7、以发展,劳动力价值经历了一个再发现的过程,不同教育水平、不同能力劳动力的价格出现明显差异,复杂劳动与简单劳动的价格差异扩大;三是管理的价值得以体现,经营者对企业决策过程和经营成果的影响扩大,知识产权逐步得到认可;四是资本市场取得长足发展,对经营者的激励机制通过期权、股权等方式得以实现,居民也可以通过投资和财产经营获得收入。可以说,随着市场竞争机制的引入,收入分配转向按要素的贡献和劳动力的质量进行分配,使得收入差距相应扩大,这是转轨阶段的伴随现象,也是为提高经济效率付出的必要成本。(三)工业化进程和经济发展阶段的影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加快发展的阶段,依托自然资源和资本优势的重工业发展明显快于轻工

8、业,更快于第三产业,而政府和企业在重工业的收入分配中占有天然优势。在政府、企业和居民三大块的分配关系中,政府收入主要是体现在税收上,由于税率相对固定,政府收入增长与国内生产的增长基本同步,并可通过企业所得税、个人累进所得税的征收,取得分配格局中的优势地位。在经济高增长的同时,企业的盈利状况相应有很大改善。通过对利润的支配权,企业在收入分配中也占据了相对有利的位置。居民收入则主要受工资收入刚性的影响,增速低于国家、企业的收入增速,占比相应下降。(四)城乡、区域、群体的发展不平衡,固化甚至扩大了居民收入差距。当前城乡二元结构是我国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主要原因。同时,地区发展不平衡也是居民收入差距扩大

9、的重要原因,东部沿海地区拥有区位优势和资源、人才、产业集聚效应,经济发展快,收入水平提高得快,中西部地区发展滞后,收入增长相对较慢。从群体看来,低收入群体尤其是贫困人口的脱贫工作已进入攻坚阶段,提高这部分人群的收入水平难度很大;高收入群体则可以依靠财富的累积效应,使收入保持一个较高的增速。财富聚集具有的“马太效应”推动财产性收入向收入水平较高的少数人集中,进一步加大了居民收入差距。(五)体制机制不合理,不利于收入分配合理化,甚至起逆向调节作用。一是财税体制不完善。税收收入以间接税为主,调节收入分配的功能较弱。财政支出中公共服务项目的支出比重偏低,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调节收入分配的功能。二是社会保

10、障制度不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尚未全面建立,保障水平比较低,特别是农村社会保障发展缓慢。由于配套制度不健全和执行上的偏差,财政转移支付、社会保障等再分配手段产生逆向调节效应。城镇居民人均收入中转移性收入的占比明显高于农村居民。三是公共服务不均等。在城乡之间、国有单位与非国有单位之间,不同地域、不同身份的人们在教育、医疗卫生、社保、就业等方面执行不同的政策,享受不均等的公共服务,不仅拉大了当前的收入分配差距,还造成了起点不公平、机会不公平的问题,成为今后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起因。四是行业垄断问题和企业分配机制缺陷依然存在。垄断行业凭借其垄断地位,获取高额利润,并转化为经营者和职工的高收入

11、,同质劳动获得的劳动报酬明显偏高,导致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扩大。在企业内部,一方面,处理劳资双方关系的机制不健全,劳动者权益保障不到位;另一方面,经营者约束机制不健全,内部人控制问题严重,管理者收入偏高。另外,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阶段,一些地方和部门在工作中存在重速度、轻就业,重效率、轻公平,重经济、轻社会的倾向,对解决收入分配领域的问题,往往缺乏总体考虑和政策、资金支持。由于解决收入分配问题需要多方面配合,需要综合性政策和长期的努力,短期内很难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一些地方和部门对收入分配问题重视不够,缺乏政策协调和改革的动力,也是造成收入分配问题没有根本解决的原因之一。一些关键领域的改革,

12、虽然有了共识,但由于部门之间缺乏配合,甚至有畏难情绪,很难有效地推进。三、 解决收入分配领域的问题紧迫性无论是从提高经济效率、增强发展后劲着眼,还是从维护社会稳定、实现和谐发展的角度考虑,都需要把完善收入分配制度作为重要抓手。我们要深刻认识解决收入分配领域问题的紧迫性,遵循增进公平、兼顾效率的原则,重新审视财税体制改革过程中存在的倾向性问题,以及城镇化、工业化、市场化进程的影响,关注行业层面的垄断现象和企业分配机制不合理的问题,注重教育、就业和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的均等化要求,加强政策研究和工作协调,推进机制改革和制度完善,抓紧解决收入分配领域存在的问题。第一,我国居民的收入差距已经接近悬殊的程

13、度,正在集聚社会矛盾。从国际经验看,基尼系数的警戒线为0.4,超过0.5,收入分配差距就比较悬殊。根据我国国情,我们承受水平可能要高一些,但收入差距的程度很可能被低估,真实的基尼系数可能已经触及影响社会稳定的警戒线。需要指出的是,等到收入分配问题影响社会稳定时再采取措施,因为强势利益集团一旦形成,对既得利益的调整会引发很多问题,甚至可能激化社会矛盾。第二,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已经发生变化,增进公平有利于增强发展的动力与活力。按照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推进市场化改革是必然选择,所带来的收入差距扩大也是一种进步。但是,由于垄断和不公平竞争带来的收入差距扩大,不仅不是市场化的结果,而且违反市场经济准则

14、,影响人们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消除这些因素的影响,不仅有利于增进社会公平,也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率。第三,推动经济从出口导向型向“内需型”转变,扩大内需的关键在于解决收入分配领域存在的问题。我国内需不足,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投资和出口拉动,根本原因是居民消费率偏低、储蓄率偏高。特别是农村和城镇低收入群体收入增长缓慢,制约城乡市场的开拓和消费需求的扩大,影响国民经济良性循环。第四,推动经济增长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提高劳动力素质,解决收入分配领域的起点公平问题。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需要政府政策的引导、企业积极性的发挥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前两者是认识问题,是市场因素推动的结果

15、;后者则受多种因素的影响,需要长期的努力。目前,我国教育体制在人才培养和提高劳动力素质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教育对个人就业和收入的影响减弱,加上受教育的成本提高,客观上造成不同收入水平家庭的潜在劳动者起点不均,直接影响参与学习型竞争的积极性。其结果是劳动者整体素质提高缓慢,高素质人才和适用性劳动力供给不足、价格上升,制约了企业的竞争力和发展方向,也不利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四、 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和完善收入分配制度的方向总体上看,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和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既是一项紧迫的、现实的任务,又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我们必须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把这项工作提到重要议事日程

16、,提到经济发展全局和战略的高度,从推动多方面改革入手,从促进起点公平、机会公平和结果公平多个环节入手,进行系统的部署和安排,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公平进入互相促进、良性互动的轨道。对于今年收入分配领域的改革工作,温家宝总理在报告中指出了三个大的方向:一要抓紧制定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政策措施,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加大财政、税收在收入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中的调节作用。推动工资集体协商和工资支付保障制度建设,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二要深化垄断行业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完善对垄断行业工资总额和工资水平的双重调控政策。严格规范国有企业、金融机构经营管理人员特别是高管的收入,完善监管办法。三是进一步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逐步形成公开透明、公正合理的收入分配秩序,坚决扭转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简而言之,就是“调整、改革和规范”。如何贯彻落实,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