衔接题的解题方法与技巧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57980113 上传时间:2022-11-30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1.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衔接题的解题方法与技巧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衔接题的解题方法与技巧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衔接题的解题方法与技巧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衔接题的解题方法与技巧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衔接题的解题方法与技巧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衔接题的解题方法与技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衔接题的解题方法与技巧(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涪陵实验中学高 2019级语文复习之衔接题的解题方法与技巧句子的衔接,实际上是语言表达上连贯的要求。它要求一个语段的各个句子之间, 或是一个复句的各个分句之间,在内容上和形式上都能接得上,扣得紧,意思一以贯之, 脉络清晰,文气顺畅,准确而又完整。句子的衔接,能综合地检测出学生对语言运用中 的各项能力。因此,它在各种考试中,特别是在高考中颇受命题者青睐,成为一个热点。句子衔接题由两部分组成,即题干项和衔接项。不管何种类型的衔接题,首要的也 是必须的即分析理解题干项,把握题干项与衔接项之间的关系,这是解此类题的突破口。 实际上,这题干项,就是衔接题的“语境”(即上下文)。阅读能力较强的学生,凭其

2、较好的“语感”(即对语言的一各特殊感知能力),也是可以轻松作答的。但是,任何 事物都有其技巧,解衔接题即如此:若思路对,则可以迎刃而解;若思路不对,则事倍 而功半,甚至无功而返。解读衔接题,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保持一致性一个长的句子,或者一个句群,只有话题和陈述角度一致,中心才能明确,语意才 能连贯。1陈述对象(主语、话题)一致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保持陈述对象的一致性,是做到语言连贯的重要因素。主语 是句子的发端和陈述对象,它要求后面连带的一些句子必须兼顾上下文,与陈述对象保 持一致,防止出现暗换主语现象。一般情况下,在一句话中要保持主语不变,这样可以 避免句意混乱现象的发生,会使句子更

3、连贯。叙述一件事情,或者说明一个道理,要围绕一个中心说话,保持话题的前后统一。 话题前后统一,是保持语言连贯的首要条件。话题出岔,节外生枝,内容当然就不能一致了。做这类题时,特别要注意的是衔接句的内容一定要与原文的整体含义,特别是局 部关键词语的含义要相互照应。例 1:填到横线与上下文衔接最佳的一项是()小明爬到床底下,偷偷躲了起来,从床底下拽了出来,送到幼儿园去了。A妈妈找了好久,最后才发现了他B但后来还是让妈妈给找到了C使妈妈找了好久,终于把他找到了D但妈妈毕竟发现了他答案:B【从给定的语境上,这道题的陈述对象(主语)是“小明”,要找到 衔接恰当的语句,必须把握这一特点。AD两项是以妈妈为

4、陈述对象的, 与给定的语句衔接欠佳,先排掉。再比较B、C,C项后一分句“终于把 他找到了”的陈述对象是“妈妈”;而B项有“但”,能连接上句构成语 意本身存在的转折关系, 这样全句的陈述对象是“小明” , 是最佳的答 案。 】例 2:填到横线与上下文衔接最佳的一项是()“笔墨当随时代。时代主题的转换要求文艺面对生活调整自身的姿态。随着时代主题从战争与革命向和平与发展转换,文艺的斗争思维向和谐 思维转型也就成为历史的要求。A只有与时代同步伐,文艺才具有蓬勃的生命力B文艺的思维方式不可避免地要受到时代生活的影响C任何一个历史时期都会带来文艺产业的发展与进步D时代主题往往是特定时代的反映,是政治思想的

5、凝结答案:B【通过文段所填句子的位,可以判断所填的句子应该是对第一句话“笔墨当随 时代”的解释。D选项说的是时代和政治思想的关系,对象错误,排除。第一句话的“笔”,A项用文艺对应,B项用文艺的思维方式来对应,C项是用文艺产业 对应。联系下文,第一句话的“笔墨”指的是文艺思维方式,选B。】有的议论语段开头提出问题或论点,接着举事例,摆材料,进行分析。有的在结尾 归纳或总结出论点、观点。这里的“观点”“问题”也可以说是话题,话题必须统领后 面的事例、材料;反过来说,事例、材料、语言表达要符合前面的话题,与其相一致。 反之亦然。例: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我们的时代,是百花齐放

6、的时代,我们不但要盈亩满畦的牡丹和菊花,我们也要树 下的紫罗兰,草地边的蒲公英。我们的责任是不但让读者兼收并蓄,而且还可以各取所需。A世界上没有不爱花卉的人,但是每人的爱好又是多种多样的B世界上没有不爱花卉的人,但是每人的爱好不尽相同C因为每种花都有生存的权利,人们既爱牡丹、菊花,又爱紫罗兰、蒲公英D因为每种花都有生存的权利,那么每位读者也有选择的权利答案:B【这是一个议论语段,议论的中心是对于文化消费的“各取所需”,由此出发,就能确定B项是围绕这个中心的。】3保持句式和音节的统一要选择与上下文相协调的句式,整齐的句式和统一的结构,可以增加语势,加强语言的 连贯。音节和谐常常表现在两个方面:一

7、是句式整齐匀称,音节协调;二是上下文押韵。例:依次填入下列两句中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1) 每逢深秋时节,松竹山茶,色彩绚丽,美景尽览。(2) 远眺群山环抱,;近看小河流水,茶园葱绿,松竹并茂。 置身山顶,俯瞰槐榆丹枫置身山顶俯瞰,槐榆丹枫白云缭绕,层林叠翠 层林叠翠,白云缭绕A B C D 答案:D句“每逢”为六字句,若选,“置身山顶”是四字句,“俯瞰松竹山茶”又是六字句,显得参差杂乱,极不平稳;若选,两个六字句相对,接下来是 个四字句。不仅句式对称,而且“瞰”与“览”也押韵。(2)句“远眺”与“近看” 形成对称,后面各跟三个四字句。但从押韵上,若选,韵脚是“抱”“翠水”

8、“茂”,显然读起来不大和谐;若选,韵脚字成了“抱”“绕”“水 茂”,韵脚和谐自然,表达流畅自如。】4分类组合一致有些并列词句组合的先后顺序遵循的是人们约定成俗的顺序,“分类组合一致”就 是要求学生针对选项中的多个内容进行科学的分类。例: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天山连绵几千里,处处有丰饶的物产。A不论高山、深谷,不论草原、湖泊,不论森林、溪流B不论高山、深谷,不论草原、森林,不论湖泊、溪流C不论高山、森林,不论草原、湖泊,不论深谷、溪流D不论湖泊、深谷,不论草原、高山,不论森林、溪流答案:B【此题对景物分类的角度要符合事理逻辑,将“高山”与“深谷”、“草原”与“森林”、“溪流”与

9、“湖泊”分别并列在一起,这种分类才符合事理逻辑。】5语句手法一致这里的手法是广义而言的,可以是表现手法,也可以是修辞手法,手法不同,表现 出来的效果就不一样,或质朴平实,或风趣幽默,或稳健庄重,“语句手法一致”,就 是要求衔接句与上下文的手法一致,从而使整段的语言风格保持一致。 例:下列各句括号中的两种表达分别编为四组,表述最恰当的是( ) 现代战争使用电子干扰的主要目的是让敌方变成“瞎子”、“聋子”和“哑巴”, (a 摧毁其作战指挥的总系统,b 摧毁其“大脑神经网络”系统,)在彻底使敌方瘫痪的情况下再进行“外科手术”。 我一个人走进林中。我发现,此地无蝇,也无蚊,却有那么多蝴蝶、蜜蜂,无论

10、走到哪里,它们都在身边飞,耳畔叫,(a.空气里,有松香味,有草木的青气,闻起来, 心里麻酥酥的。b松香味、草木的青气,混在空气里,闻起来心里麻酥酥的)。A .abB .baC .bbD .aa答案:b道S中,句很有特色,它运用比编的修辞手法,使本来抽象的“电子干的主要目的”形象化,选项a中“作醜指挥的总系毓”一句,语言平实直白,缺 少文采;选项b中将作瞬挥的总系统”比冷为大脑神经网络系统”,语言 形象生动,既承袈了原文的意趣,又保持了比強手法的一致性,故选句中 整体语言风格是多用短句,节奏明快,从内容上看,a、b两项的句意相同;从形 式上 a项实际上是由四个短句组成的;b项实际上是由两个短句组

11、成的。内容相同的情况下,短句越多,节奏越明快。可见a项的风格与原文最吻合。】二、表达要合乎事理、语境1要合乎事理语言表达要符合事理,否则上下句在事理上出现“裂痕”,语言必然不通。前面说 了两面,后面承接一面,反之,前面说了一面,后面承接两面;前面从好处说,后面从坏处说,反之,前面从坏处说,后面从好处说;没有因果的说成因果;没有递进的说成 递进等等都会使句间失去连续性。例: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卢梅坡的诗句“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常被人引用,借以说A任何人和事物都各有缺憾B任何人和事物都各有长处C任何人和事物都有千秋D对任何人和事物都各有所爱答案:A【诗中强调的

12、是“逊”和“输”,是从“不足”的方面说的,接以“缺憾”,在事理逻辑上没有问题。B项,则是两面对一面;C项则是从“短处”突然转到说长处” ;D项则是转换了说话的角度一一原诗是说事物本身的优劣长短加对”字后,变成了说“人”的情感态度了。】2表达要合乎语境对于写景的复句或语段,要注意语境因素,要分析景物、情调、写法的特点。景物有远 近、动静的不同;色彩有鲜明、暗淡的区别;气氛有热烈、凄凉之分;视角有高低、俯仰之 异;感情或悲或喜;态度或褒或贬。这一切,在同一段文字里都应该保持和谐一致。例: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巍峨挺秀的秦岭没有消灭在浊雾里;田堰层叠的南塬,模糊了;美丽如锦的

13、渭河平原也骤然变得丑陋而苍老。A天气阴沉,满天厚厚的,低低的,灰色的浊云。B在夕阳的辉映下,满天彩云飘动。C夜幕下垂,远山渐渐隐没了,田野像死一般寂静。D北风呼呼地叫着,枯草落叶漫天飞扬,树枝都成光胳臂了。答案:A【原文由上而下写秦岭,南塬和渭河平原的自然景色,基调是阴沉凄凉的。从意境和描述层次两个方面考虑都选A。B项的“满天彩云”,景和情都与原文明显 不协调。c句的“渐渐隐没”与原文的“没有消失在浊雾里”相矛盾。D 句所描 绘的北风、枯草、树枝也与原文不协调。】3表达要语脉贯通思有路,语有脉,表达一个意思总得按照一定先后顺序,这样才会脉络分明,语气贯通,不跳脱,不紊乱。或以空间为序,从上到下

14、、从左到右、从外到内等,或以时间 先后为序;或以事物发展的前后为序;或以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为序,由表及里、由浅 入深、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或以主次轻重为序等等。例: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衔接最恰当的一项( )某校师生野营训练来到村里,和村民们一道投入抢收战斗。就像勇猛的战士一样不顾一天行军的疲劳马上扔下背包听到大雨来临的广播ABCD答案:C【这是一个叙述性语段,所述的中心是师生帮助抢收的情况,其动作有明显的起因和T结k果在所各组语句中是卫i师疋生抢收战斗的厘象描写是得到消所产生的心理,是在心理指导下开始行动,是动作的原因,即得到消息。正确的语脉顺序为:得到消心理活动开始行动具体抢收。】4表达要

15、服从篇章结构规律根据人们的思维规律和篇章结构规律,议论文或说明文的文段往往开宗明义,在开头就 提出观点或说明中心,以领起全文或全段;往往在篇末或篇尾用简明概括的文字总结文章, 重申主旨。据此,对于首尾句的选择就应着眼于那个具有提挈或收束作用的句子。例: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衔接最恰当的一项( )硅藻的大量生长为海域内几亿吨甚至几十亿吨磷虾的生长提供了充足的条件,磷虾 用途甚广,它将是人类大有希望的蛋白质来源之一。磷虾是南极生态中的一个关键性 的生物,没有它就没有那么多的鲸类、企鹅和海豹等。A有人认为,把磷虾、企鹅、鲸类和海豹作为南极生物的B有人认为,硅藻、磷虾、企鹅、鲸类和海豹都是南极生物的象征。C有人认为,把企鹅作为南极生物的象征比起鲸类、海豹来说更为恰当。D有人认为,把磷虾作为南极生物的象征比起企鹅来说更为恰当。答案:D【语段是具体说明磷虾在海洋生物链中的要作用的。AB项将磷虾与其它生物并举,C项省去磷虾不提,都不能作结尾。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