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年综合学科工作计划.doc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57978534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4年综合学科工作计划.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14年综合学科工作计划.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14年综合学科工作计划.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4年综合学科工作计划.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4年综合学科工作计划.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赤峰实验小学2014年上学期综合学科工作计划一、指导思想:为了落实我校“以课程建设为核心,以教师专业化发展为关键,以管理水平为保障”的教学工作计划,围绕学校开齐,开好“学科课程、校本课程、活动课程”的理念,切实抓好思品课程、健康课程和科技(手工制作)活动课程、安全读本课程等综合学科的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提升综合学科的教师队伍素质, 努力构建“以生为本,以学定教,实施启发式为主”的教学模式。二、工作重点:(一)规范校本教研活动1、加强集体备课培训,提高规范备课意识组织教师参加每周三下午的集体备课活动,使每位教师理解和掌握课程的基本理念、性质、特点、目标、内容、原则、教学评价等,切实抓好这门课程的建

2、设。针对品德与社会、健康和科技制作、安全教育读本、综合读本开展教师集体备课的培训工作。以理论讲座、教材分析与观看课堂教学实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使教师真正能够把握教材特点、指导实际的课堂教学,使教师进一步更新观念,了解教材、明确教材编写意图,以便用好教材和组织教学和进行集体备课。2、加强校本备课教研,突出有效备课我校综合学科的教师大多是老教师,这部分教师的素质较高,在集体备课的时间内进行经验的交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通过开展有效的备课活动,努力把备课组建设成学习型、研究型、创造型组织。健全集体备课、听课、评课制度。备课时力求做到备教材、备教法、备学法、备情感、备手段等,为科学合理地组织课堂教学打

3、下良好基础。开展行之有效的备课研讨活动,通过课堂教学研讨提高教师驾驭教材、运用教法、实施教学评价的能力。深入开展备课评课、评比活动,以促进教师参加备课的教学研究。教师认真研读本学科的课程标准与教材,联系学生实际,探索教法,编写好教案,上好每一节课。3、加强教学研究活动正常开展教研活动,固定每学期活动次数;平时遇有问题就及时碰头、相互讨论、及时解决。教研活动专时专用,保质保量、内容丰富:每次都有专人负责主讲及开设教研公开课,组织大家学习理论知识,收集交流教改信息。相互学习、互相促进,多学习、多研究、多探讨,不断学习,努力改进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使课堂教学更具生命力。探讨教研方式多元的教研活动,努

4、力把教研活动建设成教学思想的交流会,成为教师教育实验成果的展示台,成为教育、教学信息的发布会,教师既是信息的接收者,也是信息的传递者,更是信息的创造者;使教研活动成为教师人人可以发表独立见解的学术讲坛。使教师置身于浓厚的研究氛围中,促进教师在实践中研究,在研究中成长,不断壮大我校综合科组的教师队伍。4、关注典型案例,丰富备课资源开展备课案例研究,优化备课方式,积累典型案例。变常规研究为“教学案例研究”, 变“一次性备课研究”为“持续性备课研究”,通过“教育教学随笔”的形式促进教师从理性的视角、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成为善于理性思考的教育者。5、抓学科活动促课堂教学组织教

5、师充分利用品德与社会、健康和科技制作、安全教育读本、综合读本等教材,指导学生通过做手抄报的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综合学科的积极性,从而达到教育目的。(二)抓好课堂常规。1.认真上好每一节课,进行“以生为本,以学定教,实施启发式为主”的课堂教学,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2.做好听课评课工作,使组内教师课堂教学水平得以提高。认真执行学校的上课、听课制度,并通过听课使本组教师在教学能力上有所提高。3.在课堂教学中,以新的课程改革精神为指针。改进教学方式,使本教研组的课具有自己的特点。教学要面向每一位学生,重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帮助学生树立信心,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4.每位教师承担一节组内公开课,讲课者交授课教案,教研组整理活动记录,听课教师要认真评课,对授课内容提出建设性意见。授课者要客观地对待他人的意见和建议,并对授课内容做好记录。三、具体月份安排:三月份1.学习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等学科课程标准。2.进行学年备课和单元备课。四月份 1.进行教案检查。2.随机进行听课,进行课堂教学调研。五月份1.开展教学研究月活动。2.手工、科技作品展示。六月份1.检查教案。2.16年级综合学科手抄报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