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2.14 光路调整与薄透镜焦距测定.doc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57975797 上传时间:2023-09-1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31.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验2.14 光路调整与薄透镜焦距测定.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实验2.14 光路调整与薄透镜焦距测定.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实验2.14 光路调整与薄透镜焦距测定.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实验2.14 光路调整与薄透镜焦距测定.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实验2.14 光路调整与薄透镜焦距测定.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实验2.14 光路调整与薄透镜焦距测定.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验2.14 光路调整与薄透镜焦距测定.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实验2.14 光路调整与薄透镜焦距测定【实验目的】 1学习光具座上各元件的共轴调节方法,研究透镜成像的基本规律。 2掌握测定薄透镜焦距的几种基本方法。【实验仪器】 光具座,凸透镜,凹透镜,平面反射镜,物屏,像屏,光源。【实验原理】 透镜分为两类。一类是凸透镜(或称正透镜或会聚透镜),对光线起会聚作用,焦距越短,会聚本领越大;另一类是凹透镜(或称负透镜或发散透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焦距越短,发散本领越大。 在近轴光线的条件下,透镜置于空气中,透镜成像的高斯公式为 (2.14-1)式中为像距,为物距,为第二焦距(或称像方焦距)。对薄透镜,因透镜的厚度比球面半径小得多,因此透镜的两个主平面与透镜的

2、中心面可看做是重合的。、 皆可视为物、像、焦点与透镜中心(即光心)的距离,如图2.14-1所示。图2.14-1 凸透镜成像光路图 对于公式(2.14-1)中的各物理量的符号,我们规定:光线自左向右传播,以薄透镜中心为原点量起,若其方向与光的传播方向一致者为正,反之为负。运算时,已知量需添加符号,未知量则根据求得结果中的符号判断其物理意义。 测定薄透镜焦距的方法有多种,它们均可以由(2.14-1)式导出,至于选用什么方法和仪器,应根据测量所要求的精度来确定。1测凸透镜的焦距 (1) 用物距一像距法求焦距 当实物经凸透镜成实像于像屏上时,通过测定、,利用(5-1)式即可求出透镜的焦距。 若,则。也

3、就是说,可把远处的物体作为物,经透镜成像后,透镜光心到像平面的距离就等于焦距。此法多用于粗略估测,误差较大。 (2) 用贝塞尔法(又称透镜二次成像法)求焦距 如图2.14-2所示,为物,为待测透镜,为白屏,若物与屏之间的距离,且图2.14-2 凸透镜二次成像光路图当保持不变时,移动透镜,则必然在屏上两次成像,当物距为时,得放大像,当物距为时,得缩小像。透镜在两次成像之间的位移为,根据光线可逆性原理可得将此结果代人公式(2.14-1)后整理得 (2.14-2)上式表明,只要测出和值,就可算出。由这种方法得到的焦距值较为准确,因为用这种方法可以不考虑透镜本身的厚度。 (3) 由自准直法求焦距 如图

4、5-3所示,为待测凸透镜,平面反射镜置于透镜后方的一适当距离处。若物体正好位于透镜的前焦面处,那么物体上各点发出的光束经透镜折射后成为不同方向的平行光,然后被反射镜反射回来,再经透镜折射后,成一与原物大小相同的、倒立的实像 ,且与原物在同一平面,即成像于该透镜的前焦面上,此时物与透镜间的距离就是透镜的焦距,其数值可直接由光具座导轨标尺读出,故此法迅速。这种方法利用调节实验装置本身使之产生平行光以达到调焦的目的,故称为自准直法。它不仅用于测透镜焦距,还常常用于光学仪器的调节,如平行光管的调节和分光计中望远镜的调节等。图2.14-3 凸透镜自准直法成像光路图2测凹透镜的焦距 (1) 用物距一像距法

5、测凹透镜焦距 如图2.14-4所示,凸透镜将实物成像于,把被测凹透镜插入与像之间,然后调整与的距离,使光线的会聚点向右移至,即虚物(对而言)经成一实像于,测定物距、像距,代入公式(2.14-1)即可求出凹透镜的焦距。 图2.14-4 凹透镜辅助成像光路图(2) 自准法测凹透镜焦距如图2.14-5所示,将物点放在凸透镜的主光轴上,由物点发出的光线经过后将成像于点,测出点的位置。固定凸透镜,并在和点之间插入待测的凹透镜和一平面反射镜,不断移动,总可使由平面镜反射回去的光线经、后,仍然成像于物点。此时,从凹透镜射到平面镜上的光将是一束平行光,点就是凹透镜的焦点。测出的位置,则间距即为被测凹透镜的焦距

6、。图2.14-5 自准法测凹透镜焦距3光学元件的共轴调节 为了避免不必要的像差和读数准确,需要对光学系统进行共轴调节,使各透镜的光轴重合且与光具座的导轨严格平行,物面中心处在光轴上,且物面、屏面垂直于光轴。此外,照明光束也应大体沿光轴方向。共轴调节的具体方法是: (1) 粗调。把光源、物、透镜、白屏等元件放置于光具座上,并使它们尽量靠拢,用眼睛观察、调节各元件的上下、左右位置,使各元件的中心大致在与导轨平行的同一条直线上,并使物平面、透镜面和屏平面三者相互平行且垂直于光具座的导轨。 (2) 细调。点亮光源,利用透镜二次成像法(见图2.14-2) 来判断是否共轴,并进一步调至共轴。 若物的中心偏

7、离透镜的光轴,则移动透镜两次成像所得的大像和小像的中心将不重合,如图2.14-6所示。就垂直方向而言,如果大像的中心高于小像的中心,说明此时透镜位置偏高(或物偏低),这时应将透镜降低(或将物升高);反之,如果低于,便应将透镜升高(或将物降低)。 调节时,以小像中心为目标,调节透镜(或物)的上下位置,逐渐使大像中心靠近小像中心,直至与完全重合。同理,调节透镜的左右(即横向)位置,使与两者中心重合。图2.14-6光学元件的共轴调节 如果系统中有两个以上的透镜,则应先调节只含一个透镜在内的系统共轴,然后再加入另一个透镜,调节该透镜与原系统共轴。【实验内容】 1将光源、物、待测透镜、屏等放置于光具座上

8、,调节各元件使之共轴。为了使物照明均匀,光源前应加毛玻璃。 2用物距一像距法测凸透镜的焦距:改变屏的位置,重复测量5次。 3用贝塞尔法测凸透镜的焦距:固定物与屏之间的距离(略大于4),往复移动透镜并仔细观察,至像清晰时读数,重复测量5次。 4自准直法测凸透镜的焦距:取下光屏,换上平面反射镜,并使平面镜与系统共轴,移动透镜,改变物与透镜之间的距离,直至物屏上出现清晰的且与物等大的像为止,记下此时物距,即为透镜的焦距,重复测量5次。 5用物距一像距法求凹透镜的焦距: (1) 按图5-4所示,使物经凸透镜成一清晰像于处的屏上,记录此时屏的位置。 (2) 保持物与之间的距离不变,在与屏之间插入凹透镜,

9、调节与系统共轴。然后移动至靠近屏的位置,再右移屏至处找到清晰像。记录此时的位置及屏的位置,由、的值计算、,代入公式(2.14-1)求出凹透镜的焦距。保持不动,移动至不同的位置,重复测量5次。6用自准法测量凹透镜焦距(1) 按图2.14-4所示,使物经凸透镜成一清晰像于处的屏上,记录此时屏的位置。(2) 保持物与之间的距离不变,在与屏之间插入凹透镜及平面反射镜,调节与系统共轴。然后移动的位置,至物处成清晰像,记录此时的位置及位置,求出凹透镜的焦距。保持不动,移动至不同的位置,重复测量5次。【数据处理】根据各个表格数据,分别计算各透镜的焦距,并与标准值作误差分析。表1 物距-像距法测凸透镜焦距数据

10、表测量序号N12345物屏位置x1(cm)透镜位置x0(cm)像屏位置x1 (cm)s(cm)s(cm)f(cm)表2 贝塞尔法测凸透镜焦距数据表物屏位置x= cm 像屏位置x= cm D= cm 测量序号N12345透镜成大像位置x1 (cm)透镜成小像位置x2 (cm)=|x2-x1| (cm)f (cm)表3 自准直法测凸透镜的焦距物屏位置x1= cm测量序号N12345透镜位置x(cm)f(cm)表4 物距-像距法测凹透镜焦距凸透镜成一清晰像于处的屏上,此时屏的位置x1_cm测量序号N12345凹透镜位置(cm)凹透镜成实像位置(cm)(cm)(cm)f (cm)表5 自准法测量凹透镜

11、焦距凸透镜像屏位置= cm 测量序号N12345凹透镜位置x2 (cm)f (cm)【注意事项】由于人眼对成像的清晰度分辨能力有限,所以观察到的像在一定范围内都清晰,加之球差的影响,清晰成像位置会偏离高斯像。为使两者接近,减小误差。记录数值时应使用左右逼近的方法。【思考题】1为什么要调节光学系统共轴?调节共轴有哪些要求?怎样调节?2已知一凸透镜的焦距为,要用此透镜成一放大的像,物体应放在离透镜中心多远的地方?成缩小的像时,物体又应放在多远的地方?3用贝塞尔法测凸透镜焦距时,为什么应略大于? 4为什么实验中要用白屏作像屏?可否用黑屏、透明平玻璃、毛玻璃屏?为什么?5如果凸透镜的焦距大于光具座的长度,在光具座上能测定它的焦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