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病句的类型.doc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57975766 上传时间:2023-01-1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6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病句的类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语文病句的类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语文病句的类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语文病句的类型.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语文病句的类型.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病句的类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病句的类型.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语文病句的类型【考点说明】辨析并修改病句,是近年来高考试题中最为常见的考点之一,是高考试题中对考生较高层次的能力要求。一般来讲,病句的类型有以下几种常见形式: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等。 考点解读 病句辨析方法 1、语感审读法 调动语感,在审读的过程中,从感性上察觉语句的毛病,即按习惯的说法看是否别扭。如别扭则再做分析比较,明辨原因,以加修改。例如: 不管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都极端不利,登山队员仍然克服了困难,胜利攀登到顶峰。 这个句子第一部分中的“不管都极端不利”显然不合习惯,正确的说法是“不管多么不利”、“尽管非常不利”。 2、主干枝叶梳理法 运用语

2、法分析的手段,先将句子中的附加成分(定语、状语、补语)去掉,紧缩出主干,检查主干是否有毛病;如果主干没问题,再检查局部,看修饰语和中心词之间、修饰语内部是否有毛病。例如: 过去几万名地质队员经过数十年才能做到的事情,资源卫星几天内即可完成。 用紧缩法,这个句子的主干是“事情卫星完成”,“事情”不能说“完成”,只能说“做完”,这儿犯了搭配不当的错误。 3、造句类比法 有的句子是否有毛病,一时拿不准,这时仿照原句的结构造日常用的句子,经过比较问题就清楚了。例如: 这个经验值得文教工作者特别是中小学教师的重视。 原句结构复杂,先压缩化简为“这值得他们的重视”。再比照它的结构造句:“这值得他们的学习”

3、。“这值得我们的参观。”这三个句子和日常说法相比多了一个“的”字,原句要将“教师的重视”中的“的”删去。 4、逻辑意义分析法 有的语病从语法上不好找毛病,就得从事理上进行分析,这就是逻辑意义分析法。逻辑意义分析法要从概念使用、判断、推理方面考虑是否得当,语句的前后顺序、句间关系是否合适。例如: 该市有人不择手段仿照伪劣产品 凡是有杰出成就的人,都是在艰苦环境中磨炼成才的。 句“仿造伪劣产品”是不合事理的,应改为“制造伪劣产品”或“仿造名牌产品”。句用了“凡是都”这个全称肯定判断,言过其实了,应将“凡是”改为“大多”,后边删去“都”字。 修改病句五字诀: 增(成分残缺的) 删(多余的) 换(用词

4、不妥当的) 简(修改应简要) 调(不搭配、不照应的) 修改不是再造,切忌改变句子的本意。尤其应注意,能调整语序就不增删,能改一处解决了的,决不改动两处,改病句也应简要、高效。 (一)实词使用不当 1、单音词和双音词选用不当。有的地方该用双音词,就不应该用单音词;有的地方该用单音词,就不必硬把单音词加以双音化。例如: 这儿的河流,流程都不太长,但水量很丰,流势很急。(“丰” 应改为“丰富”或“大”为好。) 大坝拦挡住河水,一个人工湖形成了。(“拦挡”应改为“挡”) 2选错近义词:有些词的意义相近而又有些细微的差别。很容易用错,选词时仔细斟酌。例如: 雨滴和汗水混大一起,他们的衣服湿透了。(“雨滴

5、”改为“雨水”) 3、代词用错。例如: 我们明明知道先进单位的缺点,却不认真地帮助它,反面毫无原则地掩盖它,这是不负责作的表现,(句中第一个“它”指“先进单位”,而第二个“它”却指“先进单位的缺点”,第一个“它”应改为“这些缺点”) (二)虚词使用不当 最容易用错的虚词介词连词。 1、用错介词(最容易用错的介词是“对”、“把”)例如: 谷神星这个名词,可能对我们不太熟悉。(句中的“对”弄错了对象,应当是“我们对谷神星这个名词可能不太熟悉”。) 每个介词有自己的范围,“向”表示方向,“对”表示对象,“在表示时间地点情况等。 2、用错连词。例如:你知道我也十分爱好吹笛子,而且吹得很槽。 (句中“而

6、且”表示递进关系,但是前两句没有递进内容,应把后句改为“而且知道我吹得很糟。”) 3、助词使用小当。助词使用不当,主要是结构助词使用不当,例如: 他们是我们乡第一个上名牌的大学的学生。(名中的“的”过多,“名牌”后的“的”可以删去) (三)成分残缺 句子成分可以省略、省略总是明确的,而且可以把省去的词语补出来。 但是必要的成分不能欠缺,否则句子结构不完整。 1、缺主语。例如: 通过学习,使找提高了认识。 由于曹雪芹所处的时代和阶级的局限,小能不在他的作品中有所反映。 2、缺谓语。例如: 我们识别足非的能力。 中国人民止在努力为建设一个现代化的社会主义 强国。 3、缺宾语。例如: 大会提出”情况

7、变了怎么办” 北京市百货大楼从市场需要出发,不断矿人商品。 4、缺定语,这种语病较为少风,但也还是没有,例如: 让大学生自谋职业,让大学生们自己去开拓生活,实在是个好办法。 (句中的“开拓”不能直接支配“生活”,中间应加个定语,如“新的”、“自己的”之类,不仅“开拓生活”是如此,类比一下,”开拓世界”开拓境界”、“开拓局面”、“开拓天地”、“开拓领域”等无不如此。) (四)搭配不当 1、主谓搭配不当,例如: 中学则代的那些问学的愉快笑容和爽朗的歌声,至今还在我的耳边回响。我的身体、业务水平比一年前提高了许多。 2、动宾搭配不当。例如: 清明前后,xx部队派了800多人次,参加郊区植树劳动。我们

8、应该接受大家的意见,改进工作中的错误和缺点。 3、定语和中心词搭配不当。例如: 在通往机场的大街两旁站满了数万名欢送的人群4、状语和中心词搭配不当。例如: 只要稍微深思一下,就会理解这个问题。 5、补语和中心词搭配不当。例如: 司马文华的立场站得很牢固,感情也表现得很丰满。 6、主宾搭配不当。例如: 只靠关卡压,而不做思想工作,不给群众解决实际问题的人,是一种极不负责的工作态度。 7、一面与两面搭配不当。例如: 有没有坚定的意志,是一个人在事业上能够取得成功的关键。 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败的关键。 8、一个成分内部的相关成分搭配不当。例如: 同时,那些水平优越,译文精美

9、的译本身也成了我国文苑中珍宝。 (五)结构混乱 1、语序不当 A 成分次序不当 多项定语次序不当。多项的正确次序一般可按以下次序排列: a表领属性的或时间、处所的 b、指称或数量的短语 c、动词或动词短词 d、形容词或形容短语 e、名词或名词短语。另外,带“的”定语放在不带“的”的定语之前,例如: 一位优秀的有20年教学经验的国家队的篮球女教练。 正确次序:国家队的(领属性的),一位(数量)有20年多教学经验的(动词短语)优秀的(形容)篮球(名词)练。 b、表时间或处所的 c、表语气(副词)或对象的(介宾短语) d.表情态或程序的。另外, 表示对象的介宾短语一般紧挨在中心语前。例如:在休息室里

10、许多老师昨天都同他(热情的)交谈。 正常次序:许多老师昨天(时间)在休息室里(处所)都(范围)热情的(情态)同他(对多项关语次序不当,复杂状语排列大致为: a、表目的或原因的介宾短语象)交谈。 B分句次序不当。例如: 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在勇的革命烈士, 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 正确次序: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 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 复句中分句之间有先后轻重、缓急、大小、 因果等关系,要依据一定的标准排列分句。 C词序不当。例如: 王亲切地走到我跟前。向我说“要当心! ”(“亲切地”应移到“说”前。) 思想和语言的关系是形式和内容的关系。 (改为“内容和形式”) 2、前后

11、脱节。例如: 水浒传,景阳岗上武松打虎的事是大家都知道的。 (句中“水浒传”同后面脱节,应把逗号改为“中”) 3、格式杂糅。一句话说到半截,又变成另一种说法, 造成两种说法的杂糅。例如: 我校同学1991年的人情消费比1988年的平均花费相比, 增加了近一倍。(句中“比相比”是两种格式, 一种是“同相比”,一种是“比增加”,可选用一种格式。) (六)重复多余 1、重复。重复大都是粗心大意造成的。例如: a他能评上三好生的原因是因为他努力学习,热心为集体服务而评上的。 b玲玲用不干净、没有消毒的纸擦伤口,结果伤口发炎了。 (a的主语里有“评上”,谓语里也有前后重复,后边的“而评上的”可删掉。b的

12、定语“不干净”和“没有”消毒在语意上重复,这里只用一个就行了。) 2、成分多余。例如: 他举起右手,用手从头上摘下帽子,用手拿在手里, 吹了吹帽子上的尘土。 听了小宋的介绍,我在心里真是由衷地感谢李芳。 (七)词类误用 各类词都有各自的语法功能、规范用法。 不按照词类的语法功能和语文习惯乱用词类,叫词类误用。 词类误用有下面几种: 1、名词误用。例如: 每次查房、会诊之后, 李大夫总是耐心地指导她怎样把病历写得完整、条理,清晰,告诉她怎样诊断疑难疾病, 怎样自理特殊病人。 我们永远记忆周总理谆谆教诲。 2、动词误用。例如: 那是一个多么感动的情景啊! 思维这个词,可以分广义和狭义两种使用。 (

13、“使用”改为“用法”或“使用方法”。) 3、形容词误用。例如: 只有迅速提高科学文化水平, 我们才能相称大好形势的要求。 他的简简单单的两句话顿时增加了我们一种无可名状的沉重。(改“沉重”为“沉重感”。) (八)不合逻辑 1、更替概念。例如: 在会上,大家都谈了自己对学校的看法,看来, 大家的希望不一致。 (句子前边用了“看法”后边换成了“希望”包含在“看法”当中,那就应当把“看来”改为“不过”。) 2、前后矛盾。例如: 我断定他大概会考上大学。 夜,寂静无声,只有雨滴在嘀嘀嗒嗒地响着。 3、判断不成立。判断是对客观事物进行断定, 如果断定不了,判断就不成立,这个判断就不起作用。例如: a青年

14、从正是世界观形成的时期。 b红壤是我国亚热带植物的主要产区。 (a的“青年人”不是“时期”,二者不能组成一个判断。“青年人”可改为“青年”,最好改为“青年时期”b的“红壤”是一种土壤,不是“产区”、“红壤”要改为“红壤区”。) 4、多次否定引起混乱。例如: 难道能否定这次讨论会没有取得很大成功吗? 尘土太厚,这又怎能不让卫生检查团的人不皱眉头呢? 市场经济的大好形势鼓舞着画家和文艺工作者为人民创作更多更好的作品。 (“文艺工作者”为大概念不能与小概念“画家”并列。) 他的书籍里装满了书。有文艺书、历史书、政治书、画片、杂志等。(“文艺书”为大概念,不能与下面小概念并列。) 6、包含正反两方面意

15、义的词语配搭不当。 “好坏”、“高低”、“是否”、 “多少”这一类词兼有正反两方面的意思, 这类词语只能和含有正反两方面意义的其它词语搭配,如果只顾一方面,而忽视了加一方面, 就会造成判断不当的错误。例如: 能否做好教学工作, 决定于老师有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的思想。(前面“能否”为两个方面, 后面“有”只一个方面,不配搭。) 对科技人员强调专,是不是可以忽视他们的红呢? 还要不要他们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改造世界观呢? 我们的回答是肯定的。(“是不是”“要不要”包含着两个方面, “是肯定的”只是一个方面,前后不配搭。) 7、条件关系用错,条件结果关系颠倒。 在复合判断中,有充分条件判断、必要条件判断、 充要必要条件判断、相容的和不相容的判断。在使用这些判断中, 要恰当运用,否则就会产生错误。例如: 只要刻苦努力学习,就能取得好成绩。(取得好成绩, “刻苦努力学习”只是必要条件,不是充分条件,条件关系用错。) 陈小宇同学今天没来上课,一定是病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