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孩子的自尊请命!为心灵点灯!.doc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57973560 上传时间:2023-01-1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6.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为孩子的自尊请命!为心灵点灯!.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为孩子的自尊请命!为心灵点灯!.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为孩子的自尊请命!为心灵点灯!.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为孩子的自尊请命!为心灵点灯!.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为孩子的自尊请命!为心灵点灯!.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为孩子的自尊请命!为心灵点灯!每个孩子心中都有一盏灯,这盏灯的名字叫自尊!只有将孩子自尊的灯点亮,孩子才能逐渐建立起生活的自信与自立。教育的正方向就是把自尊的灯点亮变成自信。教育的负方向就是把灯打碎,将自尊变成自卑。(缺乏自尊)自卑的人两种结果:一是下半辈子什么都不敢干,深信自己这辈子什么都不行,走向抑郁,逃避、讨厌这个世界,就会沦落成寄生虫、懒汉、乞丐、小偷或流氓。第二种是为了掩盖自己的自卑而变得狂妄、自大,恐怖分子的来源。确实,人的精神生命如果没有自尊心,就像肉体意义的人没有脊梁骨一样,无法站立起来。在孩子的意识里,靠自己努力来获得成功才是真正的幸福,这样他会逐渐培养起自尊心(自信)。然而

2、我们很多父母却在不知不觉中做着摧毁孩子自尊心的事情却毫不自知。以下几点是教育孩子过程容易做错的伤害孩子自尊心的“灭灯”行为。如果不对这些行为加以避免,会造成孩子的自卑。1、说教、指责请回顾,你每天对孩子说得最多的是不是诸如此类的话:“快点快点、抓紧时间,真受不了你了!”“乖点听话、不要挑食、注意安全!”“作业做完了吗?今天在学校表现如何?老师批评了你吗?”父母这是在扮演说教者、指责者、万能者,高高在上!设身处地想想:每天上班,老板总以这种口吻对你说话,你有何反应?如果每天有个棒子在头上敲,你会是什么感觉?为什么我们与同事、朋友说话却不是这样?父母一旦丢失了孩子学说话、学走路时的那种接纳、包容、

3、赞赏、鼓励的心态,挑毛病、找缺点就成了家常便饭,信奉“缺点不说不得了,优点不说跑不了”。父母的食指一天天伸出去,孩子的头也一天天抬不起来。时间一长,孩子可能变乖了,但好奇心、创造力也一并“变乖”,他害怕挑战更害怕失败,自信心在父母的挑剔中慢慢消退,自卑感一天天增强。父母的爱慢慢变质爱的是自己心中的那个“好孩子”形象,慢慢地很多父母哀叹:“恨铁不成钢”。2、父母为孩子包办一切 太多的中国父母,对孩子的饮食起居照顾得无微不至,为孩子的课余时间安排众多的学习项目,音乐、绘画、舞蹈、外语父母们希望孩子将来有远大前程的心情可以理解。但这种越俎代庖的方法,会使孩子在生活上产生依赖性,在学习上产生被动,消极

4、的情绪。这极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孩子必须独立承担他生命里的责任。父母的过度保护是对孩子创造力的无情扼杀。一个孩子什么事没做过,只是学习绝不可能成为天才。恰恰相反,如果从小到大父母什么都替孩子做好,在孩子成年以后,在群体中会感觉自己一无是处,毫无自信,根本没有能力把事情做好。3、唯学习论,只看分数、目标单一 唯学习论,只看分数、目标单一,忽视情感和心灵成长。孩子放学回家,父母常问的几句话是:在学校表现如何?考了多少分?老师批评了吗?班上某某多少分?有多少父母会问孩子:今天心情如何?过得开心吗?有什么困难需要帮助?父母的这种关注导向,会令孩子也形成唯学习论。一旦学习成绩下降,他的生活支撑就垮了,很可

5、能导致厌学。如果只有分数和成绩做孩子的支撑,孩子感受不到父母的爱,他就会认为父母不是真正关心他,只关心成绩。 心灵缺爱的孩子,长大后行为模式表现为自私、索取。 4、脱离孩子的实际,期望值过高不从孩子的具体实际出发,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就没想到望子女成人!父母生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只盯着考前几名、上重点小学、中学、大学、考名校。从学习障碍心理调查的结果来看,我国中小学生中存在学习障碍的比例达到近10%,即二亿多中小学生中有近2000万孩子学习有障碍。虽然有学习障碍并不意味着孩子没有前途,但不容置疑的是,有学习障碍的孩子必须额外付诸努力去应对这些障碍。父母们想过孩子可能因为你的不切实际的要求而产生

6、学习阻力障碍吗?为自卑心埋下隐患吗? 5、无视孩子的特长和兴趣,将父母未了心愿强加于孩子父亲没有上大学,母亲当舞蹈家、钢琴家的梦想没有实现于是父辈将未了心愿转嫁给孩子,希望他进清华北大、学舞蹈、弹钢琴,要求这些成为孩子的兴趣爱好。岂知没有从孩子的兴趣、潜质、意愿出发,令孩子没有自我,久而久之他就厌学、逆反。 6、忽视甚至剥夺孩子的情感需求父母不从孩子的内心需要出发,不关注他的内心感受,对于孩子谈及学校、同学、生活和媒体报道中的人和事,很多父母会说:你少关心这些事,多把心思放在学习上。这种回避将压制孩子内心感觉,导致内心需求得不到满足,就会与成人、甚至与社会生活产生距离感。中国目前有一个十分庞大

7、的留守儿童群体:父母外出打工,为了挣钱、为了节省路费,这些父母中的绝大多数人一年乃至多年难得回家探亲一次,孩子的日常生活完全无法顾及,更不要说关注孩子的内心感受。留守儿童是最缺爱的孩子。2011年5月江西信丰某中学,三个留守女孩打算手拉手从楼顶跳下,幸被校长及时发现这几个孩子说:“我们想爸妈!他们打工好久都不回来,我们跳下去摔死了他们一定回来!” 7、父母关系不和,使孩子缺乏依赖感和安全感孩子对父母都有比较强的依赖性。如果父母关系好,他就有安全感,心中平和。当学习、生活中遇到困难,他会认为父母可以帮到他。如果父母不和,孩子就会缺乏安全感,恐惧、自卑、自怜、自责,认为父母只关心他们的事,不管自己

8、,有时又觉得是自己做得不好才使父母不和,为了缓和父母之间的矛盾,特别是怕父母离婚,往往不惜牺牲自己来引起他们的注意,如故意生病、让学习成绩下降乃至自残。婚姻关系对孩子的影响十分大:父母不和影响孩子的学习成长,孩子的学习成长再出问题又会进一步激化父母之间的冲突。 8、忽略孩子的存在如果父母在孩子生命早期不听孩子说话、不理睬孩子,忽略孩子的存在,孩子会以为这是正常的行为,是人与人之间的正常关系状态,这样的孩子就无法树立自尊心。美国一所孤儿院组织了一批高校的女大学生定期来孤儿院给孤儿们以持续一定时间的拥抱、抚摸等身体接触的爱抚。结果,孤儿们每次被爱抚后都表现得较为温和。原因就是孩子生来就有被关注、被

9、爱的需求,如果孩子感觉被忽略,不被重视,就会感觉到自尊心受到伤害,而且越聪明越敏感的孩子受的伤害越深。很多父母找各种藉口不听孩子说话。年幼孩子的普遍反映是:“父母什么事也不给我们讲明白”,“爸妈只说自己想说的话,而我想说的话,他们不肯听!”所以,如果孩子表现得不尊重别人,无法安静下来听人说话,我们就可以据此测定,和孩子最亲近的人平时没有专注地听孩子讲话,没有尽可能时时满足他的愿望,无意中造成了孩子自尊心的伤害。 今天不止是我们的孩子还有我们很多的人都是四高人群:高智商、高自尊、高敏感、高脆弱,别人不敢说一下问题,偶尔一句很普通的话也会受到伤害因为人的缺点是用自尊来做心的,自尊是人的精神生命的底线,是人格的起点。说孩子的缺点就是在挑战孩子的自尊,孩子自然会用叛逆的行为来保护自己!很多人年龄已经很大了,在和人相处以及工作中,常常一点委屈也承受不起,就是还活在自尊的人格起点状态,是一个精神生命还没有长大的人!所以我们要培养有自信的人格健全的孩子!自信的人是从来不会受到伤害的! 教育的方向不是把自尊摧残成自卑,而是把自尊培养成自信。自信是学习的动力,自卑是学习的阻力! 自卑是孩子生命中痛苦源泉的那口井。 每个人的现在都是在为自己的过去买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