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课 探问生命[2].docx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57973539 上传时间:2023-10-15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1.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八课 探问生命[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第八课 探问生命[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第八课 探问生命[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第八课 探问生命[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第八课 探问生命[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八课 探问生命[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八课 探问生命[2].docx(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八课 探问生命第二框 敬畏生命学校:民乐学校年级:六(4)班执教:胡晓菲一、教学设计思路和依据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统编道德与法治六年级教材第八课探问生命中的第二框。其所依据的课程标准的相应部分是“认识自我”中的“自尊自强”。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能够分辨是非善恶,学会在比较复杂的社会生活中作出正确选择”“体会生命的价值,知道实现人生意义应该从日常点滴做起”。本框由“生命至上”“休戚与共”两目组成。主要是引领学生懂得生命至上的内在含义,理解为什么要敬畏生命,理解个人生命与他人、社会休戚与共的关系,进而深化对怎样敬畏生命的认识:敬畏生命既包括对自己生命的珍惜,还要走向对他人生命的关怀;对生命的

2、敬畏不是谁的命令,而是内心的自愿选择。二、学情分析初中阶段是一个人形成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时期。学生自我意识不断发展,开始探问“生命”,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但由于其心理发展还处于一个半幼稚、半成熟的时期,认知水平有限,他们对生命问题的认识和理解还不够全面,甚至会产生偏差。因此,对学生进行生命观、价值观的正确引领,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教育意义。它将有助于初中学生正确审视个人生命与他人的关系,培养学生感激生命、珍爱生命、敬畏生命的情怀。六年级的学生对于生命没有太多的经历和感悟,只能有表层的理解,对于为什么要热爱生命、敬畏生命,他们只能从他人的经历中去获得感悟,在今后的成长中将此种感悟升

3、华。三、总体设计思路本框旨在引导学生认识到生命至上不仅是珍爱自己的生命,也要关爱善待他人的生命,做到个人与他人的休戚与共。教学活动引入江苏盐城市响水化工厂爆炸的案例,从该事故案例中感悟生命的脆弱与坚强,认同生命至上的态度,感悟个人生命与他人生命的休戚与共。二、教案课 题 8.2 敬畏生命 第 1 课时教 学目 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培养感受生命、热爱生命、敬畏生命的情怀;树立正确的生命道德观,增强生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能力目标:学会结合社会热点观察、思考敬畏生命的表现和意义,初步形成对现实生活的复杂情形作出合理判断的能力;关怀和善待自己和他人的生命。知识目标:懂得生命至上的内涵;了解生命之

4、间的休戚与共;理解对生命的敬畏,既包括对自己生命的珍惜,还要走向对他人生命的关怀。教 学重 点生命至上不仅是看到自己生命的重要性,也要珍爱他人的生命。体会个人生命与他人生命休戚与共的关系。教 学难 点对敬畏生命的认识从意识层面到行为层面,再到道德层面的逐层升华。现代媒体准 备(含教具、学具)视频剪辑、制作课件。课前准备1、学生小剧场表演排练。2、收集关于江苏响水爆炸事故的图片、视频及案例等资料。3、制作打印学习单。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1)出示学校松江烈士陵园纪念活动照片。出示清明祭祖与烈士纪念日活动图片。Q1:人们为什么要这样做?Q2:祭祀活动的氛围是什么样的?

5、为什么是这样的氛围?引出课题:8.2敬畏生命(板书)思考交流利用清明节活动的照片,从情感上使学生初步感受到每个生命都有其存在的意义和价值,直接导入主题【感悟生命:说一说】(1)视频:江苏盐城化工厂爆炸事件Q1:请用一个词来形容生命。归纳知识:脆弱(2)图片文字:幸存者被困40小时获救。Q2:你对生命又有何感受?归纳知识:坚强(3)出示:各部门投入救援的相关数据Q3:你认为花费如此巨大的人力、物力与财力去救援,值得吗?归纳知识:生命至上生命的价值高于一切(4)阅读学习单材料一Q4:消防员不顾自身危险去救他人是不是不爱惜自己的生命?归纳知识:仁者爱人、推己及人;生命至上并不意味着只看到自己生命的重

6、要性,别人的生命也同等重要。归纳知识:珍爱自己、珍爱他人1.观看视频资料并思考感悟2.快速阅读:学习单资料:消防员深入事故现场救援。通过典型时政案例的深挖,培养学生分析,归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认同敬畏生命不仅要珍爱自己的生命,别人的生命也同等重要,同样需要珍爱。【敬畏生命:悟一悟】(1)阅读学习单材料二:群众积极献血。Q1:这份材料中最让你印象深刻的是什么?Q2:为什么这些献血者愿意积极地帮助素不相识的人?归纳知识:敬畏生命,让我们从对自己生命的珍惜走向对他人生命的关怀,使我们意识到每个人都需要与他人共同生活。归纳知识:休戚与共(意识)共同生活(2)小组讨论:我们中学生在生活中怎样做到善待生命

7、?(3)学生角色扮演小剧场:蹲下去Q3:结合表演,说说最触动你的是哪种做法,为什么?Q4:他人要求你这样做和自己自愿去做有什么不同?归纳知识:尊重、关注、关怀和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对生命的敬畏并不是谁的命令,而是内心的自愿选择。归纳知识:(行为)关怀善待 (道德)内心自愿1.阅读学习单资料并思考。2.小组讨论:怎样做到善待生命。3.学生角色扮演,并结合表演思考。结合事故救援中群众献血的事例,使学生意识到我们与他人共同生活在一起,当每个人都珍爱自己也珍爱他人生命的时候,社会将会焕发出巨大的能量,实现个人与他人的休戚与共。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感悟如何立足生活去善待他人。结合表演,根据同一件事情的不同

8、表现,学生可以感悟出,内心自愿选择的善待他人才是真正的敬畏生命。实现对敬畏生命从意识层面上升到行为层面和道德层面。【拓展讨论:辩一辩】(1)辩论:心存对生命的敬畏,可以让我们无畏?还是让我们行有所止?知识联系:生命的脆弱要求我们谨慎对待生命;生命的坚强又要求我们无畏于生活中的困难。辩论分享通过博弈,并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使得学生能将敬畏生命真正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去。明理导行。【课堂总结】生命脆弱又坚强,生命的价值高于一切,生命至上也要求我们不仅看到自己生命的重要性,也要看到他人的生命同等重要。当我们意识到我们和他人共同生活在一起,我们是命运共同体,我们是休戚与共的;我们不仅要在行为上关怀善待他人

9、,这些善待他人的行为更是要发自内心的道德要求。当我们敬畏生命的脆弱时,我们就能做到谨慎对待、行有所止;当我们敬畏生命的坚强时,我们就能做到无畏于生活中的艰难困苦。板书设计:8.2敬畏生命 生 休脆弱 命 珍爱自己 戚 共同生活(意识)坚强 至 珍爱他人 与 关怀善待(行动) 上 共 内心自愿(道德) 作业设计结合自身实际生活,反思自己可以从哪些方面做到敬畏生命。三、教后反思(对教案与课堂教学的自我评价)这堂课的教学设计主要通过引入时政案例江苏盐城化工厂爆炸事故,用一案到底的方式将各知识点串联起来,在逻辑上较为连贯,同时有具体的案例作为分析对象,学生对于生命的认识也会更为深刻和具体。在最后的辩论环节,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辨能力,从多个角度去看待敬畏生命,将“谨慎”和“无畏”与最初生命的“脆弱”与“坚强”进行呼应,更体现了这堂课的逻辑性和思辨性。这堂课是在民乐学校借班上课,第一次借班上课对于学生学情的了解稍有劣势。但总体来说,学生的反馈还是比较积极的。学生能认同生命的脆弱与坚强,能够认同生命价值高于一切,也能够观察身边的现象去反思日常行为中对生命不够敬畏的方面。 不足之处在于,由于整堂课时间有限,内容较多,因此对学生“知”方面的引导做到了,但是对“行”方面的落实还不够,最后环节如果设置一个“明理导行”的环节会更好,能够使学生真正立足于自己的实际生活,去反思如何敬畏生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