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及对策.doc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57969844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及对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及对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及对策.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及对策.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及对策.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及对策.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及对策.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及对策 摘要:健康的儿童将是21世纪的宝贵资源。新纲要明确指出:“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近年来,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留守幼儿呈不断增长的趋势,由于多种原因,这些留守幼儿不同程度地存在一定的心理健康问题。然而,在我从事幼教的十余年时间里发现,农村幼儿园的家长与教师对留守幼儿的心理健康状况关注不够。在本文中,笔者将结合自身的实践,从如何通过教师的行为,实现对留守幼儿心理问题的干预。关键词:留守儿童 心理健康 对策研究打工为推动本地经济繁荣与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也留下一个值得人们关注的问题:留守儿童问题。通过对部分留守儿童的调

2、查,我们发现这些孩子表现出许多不健康的品质和不良的行为习惯,如:自私、任性、孤僻、具攻击性行为、缺乏自信、不讲究卫生,不爱劳动,不尊重老人,不讲礼貌等。6-12岁儿童正处在心理发展、人格形成的关键期,在这一阶段,孩子的许多心理品质尚未定型,可塑性极大,正是培养幼儿健康心理素质的大好时机。因此,我们要从农村学校的实际情况出发,进而有组织,有目的地实施健康教育。首先,我们对本期留守儿童进行了一个问卷调查,综合分析统计情况如下表:班级人数留守儿童隔代教育单亲监护亲戚监护文化程度一年级40148600:5人,1:3人2:5人3:1人二年级5834221020:20人,1:8人2:2人3:4人三年级55

3、38251030:22人,1:5人2:8人3:3人四年级805238680:27人,1:12人2:8人3:5人五年级8355401050:25人,1:14人2:9人3:7人其中,文化程度一栏中:0代表无文化,1代表小学文化,2代表初中文化,3代表高中及以上文化。从表中分析可得:全校学生总计316人,其中,留守儿童193人,约占总人数的61%,隔代教育133人,约占留守监护方式的70%,监护人文化层次较低,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占到72%。一、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原因分析:1、监护人观念影响在农村,家长的教育观念还很落后。主要表现在:1、重智商轻情商,只要孩子学习好,就什么都好,他们很少与孩子进行沟通,

4、孩子到底在想什么,家长不知道。2、重养不重教,重物质轻精神,他们认为给孩子穿暖了,吃饱了就好。为生活所迫,农村的青壮年劳力都要出去打工,出去后,随随便便就将孩子交给别人代管,为孩子的发展考虑不够。2、隔代抚养问题在留守儿童的监护方式中,隔代教育是最主要的方式,由于婆婆爷爷的文化层次较低,他们的教养方式主要有俩种:(1)放纵、溺爱型:婆婆、爷爷对孩子的要求往往百依百顺,一味的放纵与护短。日本有一种说法:“溺爱子女的家长是一群惟命是从的大臣,簇拥着一个愚蠢的国王”,溺爱严重影响孩子的个性与心理健康的发展,容易形成幼儿任性、霸道的个性,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孩子,不能感受到别人的爱,也学不会给别人爱与关

5、怀。(2)专制严苛型:农村教养者由于文化水平低下,因而教育手段匮乏。他们信奉“黄荆条子出好人的信条”,教育方式简单粗暴。如:本期我园发生了这样一件事,一名家长因为所代管儿童太调皮,竟然失手掐掉了儿童的左耳垂。孩子犯错误在所难免,教养者用这种手段对待孩子,实在是令人发指。湖南女作家阮梅曾说:“在这类家庭里,家庭犹如钢管,孩子在里面无论如何也触及不到更开阔的视野。享受不到外面的风和日丽。心灵上最珍贵的人性之花,在这样的空间里,只能开一朵,灭一朵。”3、爱的缺失导致留守儿童心理变异人的童年应该是经历培养情感的学校,这个学校就是家庭。而在人格发育的过程中,儿童早期的环境和家庭教育被认为是非常主要的因素

6、。在缺乏父母关爱和正常家庭氛围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儿童,往往对社会很冷淡,缺乏安全感,如有人欺负或歧视,便会出现退缩或攻击行为。二、教师对幼儿心理健康的干预(一)确立幼儿良好的心理健康目标1、能与父母、老师、同伴表达、交流自己的感受和想法。2、有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初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3、能主动参与集体活动,敢于自我表现。4、和小朋友友好相处,平等合作,乐意关心他人,富有同情心。5、能接受老师和家长的劝导,不任性。(二)进行心理干预的具体做法:留守儿童由于长期得不到父母关爱,情感上和心理上的需要得不到满足时,往往出现消极情绪。天缺石,女娲可以炼石补天,那么孩子的心灵缺少亲情与关爱我们又拿什么来

7、补?作为教师,时刻围绕在这些孩子身边的人,我们应该怎样做?1、 用爱的钥匙,打开留守儿童的心灵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是渴望被关注的。留守儿童因与父母的长期分离,内心真实的快乐、烦恼、孤独、痛苦无法得到及时的宣泄。有的孩子性格内向孤僻、敏感多疑、不合群、他们不愿与别人交往,生活在狭小的自我空间里,对外界的一切都漠不关心,对他人和集体的情感冷漠。教师是孩子的第二任父母。父母没能在孩子身边,广大教师应该多奉献一份爱心,给留守儿童的身体健康和心理状况多一些关注。为了弥补远离父母给孩子带来的亲情缺失,教师以宽厚平和的心态关注幼儿的心理成长,努力做一个充满人性光辉的教师,走近留守幼儿,关爱留守幼儿,了解幼儿的心

8、声。从内心深处理解他们,关心他们,让他们感受到父母般的温暖,弥补他们在家庭中缺少的情感交流。如:生活上,给孩子们无微不至的照顾,每天帮助他们梳理辫子、整理服装;帮他们擦鼻涕,喂他们吃饭;对生病的孩子,像父母一样守护在他们身边,无微不至地关心、呵护他们;孩子过生日,与孩子们一起为过生日的孩子切蛋糕,一起唱生日祝福歌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会心的微笑,孩子都会很高兴,会从内心里觉得教师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她们所想,从中感受到母亲般的关爱。案例:谢贤金是我教过的一个留守儿童,父母早年离异,其父亲常年在外打工,4、5年也难得回家一次。他跟随70多岁的奶奶生活,住在一间濒临倒塌的破棚里,可怜的老奶奶常年依靠拣

9、矿泉水瓶与一些垃圾为生。在窘迫的生活中,老人对谢贤金的管教甚少,孩子从2、3岁起,养成了偷窃的恶习,老人藏在麦堆与粮食中的钱他也能翻到。有一次,他竟然在教室内偷偷拿了我配班老师50元钱。对于他这样积习难改,4、5岁就偷窃成性的孩子,我们应该怎么办?对策及措施:针对这样的情况,我们没有当面惩罚孩子,而是从以下几个方面私下对他进行教育。(1)我们告诉他,偷窃是一种极为不良的习惯。长此以往,长大有可能走上犯罪的道路。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道德概念,并警告他:这次行为如能改正不再犯,则可以得到原谅,如果再犯要重罚。并让他知道自己的错误所在。(2)鼓励孩子做一个诚实的孩子,多想想身边的人,想一想奶奶抚养自己

10、的艰辛。自己的做法是否太过于自私,让孩子知道,还应该关心身边的人,理解家长与老师希望他长大成材的苦心。(3)用爱与关怀来感化他冰冷的心。他长期生活在冰冷的家庭环境中,很少能感受到别人的爱。我们给他送去他最想要的玩具与食物,买去漂亮的衣服,给他奶奶送去钱物,在学校开展的“1+2”扶贫扶志活动中,将他作为帮扶对象,在经济与物质上给予他帮助。在幼儿园内,教师无时无刻不在关爱他,将他作为自己的孩子一样看待,让班级其他幼儿都来与他“手拉手”,每一个幼儿都来关心他,爱他。通过教师耐心细致的教育,日复一日的关怀,谢贤金种种不良的行为得以纠正,到他读大班时,偷窃的习惯也彻底改掉了,笑容回到孩子可爱的脸上。从这

11、个案例来看,作为班主任,对于留守孩子的不良行为,批评与惩戒只是一种教育的手段,让孩子养成好习惯才是目的。只有激发起学生的上进心,在受教育者关爱、尊重自己,而不是自暴自弃的条件下,才能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使学生在忠告和批评中,体验到老师的亲切关怀,消除了惶惑不安的心理,缩短了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之间的距离,最后学生欣然接受教诲,勇敢地认错并加以改正。2、用爱的活动,温暖留守儿童(1)在幼儿园整体教育氛围下,我们组织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对留守儿童进行养成教育。如 “有礼貌的好宝宝”,让幼儿学会礼貌,学会与别人相处。“爸爸妈妈我爱你”,让幼儿说一说自己的爸爸妈妈,谈谈爸爸妈妈的职业,说一说爸爸妈妈

12、与自己在生活中的童年趣事,在固定时间(节假日,有纪念意义的日子)给自己的爸爸妈妈打电话,让留守幼儿也能感受父母来自远方的爱。通过一系列活动,留守幼儿理解了别人的付出,懂得要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别人快乐我才幸福;活动让他们的生活变得多姿多彩,弥补了亲子关系的缺失对其人格健全发展的消极影响;让孩子感受人生的绚彩,激起情绪、情感的升华。(2)在一日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心理在本身及环境条件许可的范围内所能达到的最佳功能状态。“最佳”二字指明了心理健康活动的高层目标。因此,我们不应仅仅满足于消灭心理问题,而应追求幼儿身体、认知、心理最和谐的发展,最优化的组合。把心理健康活动融入幼儿园活动

13、课程就是一种较好的做法。我们坚持每周开展一次心理健康活动,深受幼儿喜爱。如玩具少了怎么办告诉幼儿怎样处理同伴间的矛盾;消气商店让幼儿亲身体验实践正确宣泄情绪的方法。各科教学中的渗透也是我们一直坚持的。如在中班语言教学活动表情畅想曲中,除让幼儿知道“哭”、“笑”、“生气”是人们的表情以外,还让幼儿知道,通过观察别人的表情,可以知道人们的心情,而微笑才是人类最美好的表情。从而,让幼儿具有良好健康的心态。大班语言活动狐狸孵蛋中,狐狸爸爸竟然孵出了小鸭子,儿童发现,原来狡猾的狐狸也有人性与善良的一面,在教学的最后,教师通过提问:“什么事让你觉得幸福”?升华儿童对幸福的理解,从而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爱。3、

14、用正确的爱的方式,教育留守儿童教育家卢勤曾经说过:包容能培养孩子的情怀,使他们不回避错误又能善解人意,在包容中的孩子会极富有耐心。影响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因素很多,因而教师应以博大的胸襟来冷静对待留守儿童身上所存在的问题。认真帮助孩子分析原因,及时启发诱导他改正错误。留守儿童由于缺少父母的关怀,且长期与老人相处,受到老人过分溺爱,在心理上极度脆弱、空虚,最需要的是关爱和引导。当他们犯错时,老师根据教育的规律,像伙伴一样及时地提供真诚的援助,不歧视、不放弃,尊重他们、亲近他们、关心他们,使他们感到爱的存在,唤醒他们的上进心;当他们遇到困难的时,给他们讲解古今中外自强自立的名人故事,增强他们战胜困难

15、的勇气和信心;当他们遇到委屈时,给予他们倾诉的时间和空间,同时给予他们适当的安慰和鼓励,有时给他们出出小点子,以化解他们在人际交往中出现的尴尬,让他们感受到父母般的温暖关怀。特别是当孩子对某一事物面临选择或出现行为偏差时,老师以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情感交流。摸准“留守儿童”的思想脉搏,纠正他们的认识偏差,对促进健康心理的成长具有重要的作用;当孩子取得进步的时候,老师及时地表扬,为他们鼓掌,适当给予物质奖励。教师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让他们看到自己的长处和优势,时刻感受到自己的进步,时刻感受到同学的关注和老师的鼓励,主动融入集体的生活。4、教师架设爱的桥梁,连接家长与留守幼儿的情感纽带(1

16、)为了架起留守儿童与父母的情感桥梁,在幼儿园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开展切实可行的活动,让幼儿融入到幼儿园学习中,并感受家庭和学校的温暖。如,开展亲情课。让幼儿给父母打电话,与父母沟通,在孩子与家长对话时,教师也插进一两句,或赞扬,或勉励,或鞭策。通过活动,孩子们可以时常感受远方父母的关注,而远方的父母也可以倾听自己孩子的心声。通过电话,情感沟通了,信息流通了,孩子的幸福感强了,家长也强烈地意识到养育孩子的责任,并自觉的加入到孩子的教育中来。(2)幼儿园通过家长座谈会、家园联系栏、家长手册等方式,向幼儿家长灌输正确的教育知识与育儿知识。如:针对两种极端的监护人,溺爱型与专制型的家长,我们进行了教育知识的宣传:让溺爱孩子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