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攀比说再见主题班会教案.doc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57967143 上传时间:2023-10-0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6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与攀比说再见主题班会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与攀比说再见主题班会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与攀比说再见主题班会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与攀比说再见主题班会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与攀比说再见主题班会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与攀比说再见主题班会教案.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与攀比说再见主题班会教课方案(2)“与攀比之风说再见”主题班会设计一、授课目标:1. 让学生认识到上学戴首饰、搞发型、不穿校服简单形成攀比之风。2. 让学生理解何为攀比心理。3. 使学生认识攀比心理带来的危害,并告别攀比之风。二、授课重难点:认识攀比,告别攀比,会合精力搞学习三、授课策略:运用小品、播放真实案例、小组谈论、说感觉等授课活动达到使学生认识攀比及告别攀比的目的。四、班会课选题背景:1.现在的高一学生正处于青春成长发育期,处于一个希望能别出心裁、突显自我的时期,并且在心理上希望获取他人,特别是异性的关注,这是一种正常现象。但是正是基于这些原因,很多学生开始经过穿名牌衣服、戴首饰、搞发

2、型、甚至奇装异服来突显自我,引起关注。这些行为无形中很简单引起学生之间的攀比,假如不加以引导,就会形成攀比风气,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2.时下,攀比现象在社会上流行,攀比之风已吹进了菁菁校园,攀比心理在每个学生身上都有不同样样程度的表现(如我校部分学生计在假日学校上课不穿校服、搞发型、戴首饰、背名牌包包等现象,这不同样样程度地表现了他们内心已经萌发出的攀比心理)。若学生在物质上的盲目攀比会分别精力,影响学业,甚至加重家庭经济负担,简单滋生虚荣心及养成铺张浪费的习惯。现在校园内攀比之风有愈演愈烈的趋势,如任其发展下去,必然会影响学生的成长,对此我们有必要对学生进行引导。五、授课过程:1.播放表现攀

3、比之风的视频、图片(学生寿辰宴会、穿衣妆扮等),随后请学生宣告观后有感,解析视频中人物所作所为的原因和心理,教师引导总结引出攀比心理。在这一环节经过播放视频的方法,直观生动地将学生引入到情况中来,贴近生活,引起学生共鸣,形成谈论话题,学生谈论,教师引导,表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原则。(5分钟)1/2与攀比说再见主题班会教课方案(2)2. 主持人阐述何为攀比心理。让学生科学系统地认识攀比心理,这也是本节课的授课目标之一,同时为后边告别攀比做铺垫。(2分钟)3.自由发言,说出除了刚刚所显现情况,攀比心理还表现在生活中的哪些方面(衣食住行)。将话题拉进生活和同学们熟悉的事物,提高学生的兴趣和

4、参加度,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攀比心理是和生活亲密相关的。(3分钟)4. 观看小品那些攀比。第一本小品由本班学生担当演员,表达学生中各种攀比场景及其带来的危害。学生可在排练过程中充分认识体验攀比心理的带来的危害;其次可经过此小品让同学们从熟悉的人身上看到生活中熟悉的现象,更能引起学生共鸣;此环节还能够起到一个活跃气氛的作用,使课堂达到第一个热潮。(10分钟)5. 小组谈论宣告观后有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攀比之风的危害。此环节让学生说说身边可否也发生过近似于小品中的事情,让他们从内心深处去认识攀比及其危害。最后教师结合时下热议的,由攀比引起一些不良结果,如:滋生虚荣心、铺张浪费、分别学习精力等等,以此唤起学生告别攀比的意识,为下一环节做准备。(5分钟)6. 小组谈论怎样告别攀比,教师进行补充。此环节是为达到本节课的最主要目的“告别攀比”而设计的,部署每位同学写出告别攀比的方法,由组长归纳总结,比一比哪组总结得更全面、更有效,达到课堂授课第二个热潮,最后教师总结班会,激励学生告别陋习,积极向上,做一个朴素节约的中学生。(5-8分钟)7. 全班宣读告别攀比的建议书。经过此环节加深学生告别攀比的意识,为达到授课目标加一把力。(1-2分钟)六、课后作业:写一篇题为告别攀比之风的文章。使学生课后从内心再一次认识攀比心理,进而能真实地告别攀比。七、2/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