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机械效率》教案周晓敏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57965905 上传时间:2022-10-2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23《机械效率》教案周晓敏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123《机械效率》教案周晓敏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123《机械效率》教案周晓敏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123《机械效率》教案周晓敏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123《机械效率》教案周晓敏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3《机械效率》教案周晓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23《机械效率》教案周晓敏(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兴华初级中学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 教案【课题】人教版八年级第十二章第三节 机械效率(第1课时)【主讲人】周晓敏【上课时间】2013年6月5日 第十六周 星期三 第三节【授课班级】初二 7 班【教学内容分析】1.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是学生在学习了“功”的基础上进行的,既是前面知识的延伸,又是“功”的知识在生活实际中广泛的应用;另外本节课对学生今后参加社会实践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2. 课程标准对本节的要求:知道机械效率,会测量简单机械的机械效率。3. 教材的特点:第一,注重物理概念的形成过程,遵循了学生由感性到理性,由简单到复杂的认识规律,培养了学生从分析物理现象抽取物理规律的能力;第二,重

2、视学生探究能力和动手实验能力的培养;第三,突出机械效率在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性。4. 教材的处理:将引入改为贴近学生生活的感性材料,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归属感和兴趣,从而分辨哪些功是我们需要的?哪些功是不得不额外做的?从中自然地引出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三个概念,以及总功与有用功和额外功的关系;通过一组对比用桶从井中提水和把桶从井中捞起来帮助学生理解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通过引入材料中三种提升西瓜的方法的有用功和总功的对比,以此来引出用比值法定义的机械效率的概念。将课本“测滑轮组机械效率”实验改为“测一个动滑轮的机械效率”,修改之后的看似取巧,但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分析,这样由简到繁反而可以帮助学生理

3、解,由一条主线贯穿其中,不会造成学生思维的大跳跃。通过学生分组讨论和分组实验,促进学生间思维的碰撞,增强学生间的互帮互助,这样充分体验求解机械效率的过程,有助于更好地突破难点。同时也为下节课讲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做铺垫。【学生情况分析】1.学生的兴趣:八年级的学生具有好奇、好动、好强的心理特点。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实验的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2.学生的知识基础:学生已学过滑轮的特点、功的计算和功的原理等相关知识,并且学生对“效率”一词比较熟悉并对它的含义有所认识,具备了学习机械效率的基础知识,也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探究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这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

4、了基础。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已有的知识经验,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3.学生的认识特点:通过前面两章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了“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的原理,但对这句话的理解仍不够深刻,本节课将进一步加强对功的原理的理解,理解不省功的原因。由于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很抽象,学生不容易理解,是本节课的重难点。通过分组实验由学生体验使用机械所做的功,加深对功的原理的理解,同时也使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由抽象变得具体,有利于难点的突破,使机械效率的学习变的水到渠成。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什么是有用功、额外功、总功及其它们之间的联系。(2)知道机械效率的概念,知道机械效率小于1。(3)

5、学会测量动滑轮的机械效率。2.过程与方法(1)通过参与机械的选择,认识和体会物理概念;(2)通过小组讨论“如何测量动滑轮机械效率“,使学生加深对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的认识的同时,增强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让学生体会合作学习的乐趣,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意识;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知道什么是有用功、额外功、总功和机械效率【教学难点】知道如何测量动滑轮的机械效率 【教学策略设计】本节课在教学的指导思想上,始终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通过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和有效的设问引导,让学生亲历物理

6、知识的构建过程;“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本节课让学生通过活动认识概念,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对比来理解概念。在教学方法上,综合应用讲授、谈话和讨论等多种方法,并辅以多媒体等手段,让学生通过活动认识概念,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对比来理解概念。在学法指导上,给予学生明确的课前复习和预习任务,为本节课的学习和小组合作的顺利、高效开展打下基础;以问题为线索,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和尝试观察和讨论来解决问题,从而建立正确的认识。对于有用功、额外功、总功的突破方法是:先由学生观察动画感知,然后由教师讲解知识,和学生一起归纳小结,接着通过实例分析来达到理解应用。对测量机械效率这个难点的突破方法是,先利用引入情景中的

7、数据,比较动滑轮做功的有用功和总功,比较有用功与总功比值的不同来引出机械效率的概念;接着通过讨论“如何测量动滑轮机械效率“和实验操作,来巩固对机械效率的认识。【教学用具】课件、铁架台、动滑轮、细线、刻度尺(1m长的 )、橡皮筋、大小不同的钩码、弹簧测力计分组实验:用动滑轮拉钩码(各组钩码质量不同)合作探究 突破难点小组讨论:测量动滑轮的机械效率需要测量哪些量?数据处理和展示:W有用=Gh,W总=FS,= W有用/ W总合作讨论,交流反馈:S=nh; 1数据整合分析:铺设悬念观察对比 切入主题对比不同机械的W有用和W总,得到要比较机械的性质,从而引出机械效率: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回归课本 承上启

8、下观察思考:人做哪些功?小结归类:哪些是必须做的?哪些并非我们需要但又不得不做的?得出概念:有用功、额外功、总功例题分析:判断的技巧拓展练习:总功的另一种计算方法创设情境 引入课题以搬西瓜为情景,配合动画演示,让学生讨论:你会选哪种方式提沙?学生思维发散引入:这节课主要从“功”的角度讨论问题。【教学流程图】【教学过程设计】教学环节和教学内容设计意图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课前复习与预习提问:1、功包含哪些必要因素?2、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求功的公式是什么?3、预习回答:有用功、额外功、总功和机械效率的定义。学生课前预习,从课本找答案;回忆旧知识,并回答问题回忆前一节的知识,为本节课的高效、顺利开展打下

9、基础。引入新课创设情景,展示动画:要将西瓜从一楼运到四楼,你选择哪种方法,说说理由。引入:这节课主要从“功”的角度讨论问题。学生从不同角度选择,由情景引起学生的注意,让学生开发思维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并归纳本节课从功的角度进行探讨回归课本,承上启下一、 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1、提出问题:在四种提沙的方式中,人做了哪些功?在这些功中,哪些是我们必须做的(目的)?哪些是我们不需要但不得不做的?2、分析归类,(对沙、桶、袋子、滑轮做功;克服摩擦做功等) ,从而引入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的概念3、实例分析:用水桶从井中提水时,所做的功哪部分是有用功,哪部分是额外功?如果桶掉到井里,从井里捞桶时,捞上的桶

10、里带了一些水,这种情况下哪部分是有用功,哪部分是额外功?4、拓展练习:计算动滑轮拉动铁块时的有用功、总功和额外功。学生根据学过的知识,找出这几种方式中人做了哪些功?学生从对比归类中,理解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的概念。学生根据有用功、额外功、总功的概念进行判断。合作分析,发散思维。让学生开动脑筋,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分析能力,开阔他们的视野。初步帮助学生对有用功和额外功的理解。深入帮助学生对有用功和额外功的理解。计算又让学生更好理解总功的意义,为下面的实验打好基础观察对比,切入主题二、机械效率1、结合引入的情景,说明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三者,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我们更关注对我们有用的有用功和人实

11、际做的总功。2、根据引入情景中给出的有用功和总功的数据,对比观察哪种方案更好?从而引出机械效率的概念(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公式(=W有用/W总)。教师并指出:机械效率没有单位;通常用百分数表示。学生根据图片回忆引入情景,通过计算比较三种方法中的有用功、总功,和教师提供的有用功占总功的百分比,理解机械效率的意义所在。使学生认识到做功是有效率的;通过观察比较数据,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机械效率。合作探究,突破难点三、实验探究 :测动滑轮的机械效率1、教师引导学生明确动滑轮的目的是将物体提升,而是付出的功为绳子拉力做的功2、教师引导学生开展小组讨论:动滑轮的有用功、总功、机械效率怎么得到?需要测量哪些

12、数据?用哪些测量工具?2、分组探究:测动滑轮的机械效率提供器材:滑轮、细绳、弹簧测力计、铁架台、刻度尺、大小两个钩码。要求:小组完成,填写表格(注:每组测量1个钩码,全班的钩码分两种规格,一种50g,一种200g)3 、分析实验数据,能验证我们已学过的什么结论,发现了什么规律? 学生在小组中,通过小组讨论,具体形象的知道需要测量哪些物理量?如何进行计算?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尝试自主探究。同时记录数据。教师巡视纠正实验中所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分析数据,讨论合作。期望得到的规律有: S=nh; 动滑轮省力费距离; 有用功总是小于总功,机械效率总小宇1。所以,运用机械不省功。 用同一动滑轮做功,提升物体重力越大,机械效率越高。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在讨论中理清思维,认识动滑轮应如何测量机械效率?培养学生探究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小组合作精神培养学生分析数据,归纳概括能力。通过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精神。开拓学生思维。讨论,交流,归纳总结验证已学过知识,不断翻新知识、巩固已学知识。小结1、 展示多媒体辅助教学课件;2、 引导学生解答自己课前疑问、困惑让学生梳理本节学到的知识,并检查课前疑问是否已得到解决。让学生从整体认识本节课作业学生练习与思考用幻灯片展示学生自我评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