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我用残损的手掌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57965302 上传时间:2024-02-0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2课:我用残损的手掌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第2课:我用残损的手掌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第2课:我用残损的手掌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第2课:我用残损的手掌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第2课:我用残损的手掌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2课:我用残损的手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2课:我用残损的手掌(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年级、科目九(3)班语文授课人第一周教学时间 课题我用残损的手掌共( 1 )课时课型多媒体新授课教学目标 知识与水平目标:1、了解戴望舒及其诗歌创作。2、理解诗中的意象,把握诗歌的感情线索。理解诗歌形象的内涵。3、有感情地诵读诗歌,品味语言,有感情地背诵本诗。 过程与方法目标:1、品味诗歌语言,深层体会变幻多姿的抒情风格。2、理解诗歌对比手法的使用及其表达效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2、体会诗人对苦难祖国的深切注重和真挚爱恋。重 点、难点 1、研读诗歌,品味语言。 2、感同身受地体会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 3、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寄予的诗人的情感。 4、对比手法的使用及

2、其表达效果。教具学具1、 录音带 2、多媒体课件教学方法教法:讲述法,阅读指导法,探究法。学法:小组合作,自主学习,讨论。教 学 过 程一、 导入新课请欣赏歌曲松花江上二、 作者简介戴望舒(19051950),原名戴梦鸥,浙江杭县人。20世纪30年代“现代派”诗歌的代表诗人。诗集有我的记忆望舒草望舒诗稿 戴望舒诗全编灾难的岁月。具代表性的诗有:我思想寒风中闻声偶成无题我用残损的手掌在天晴了的时候烦忧雨巷。三、 资料链接戴望舒早期的诗多抒写个人哀愁、情调比较低沉。抗战爆发以后,诗风有较大转变。1942年因为在报纸上编发宣传抗战的诗歌,被日本宪兵逮捕入狱。在狱中写下了狱中题壁我用残损的手掌心愿等待

3、等诗篇。四、 写作背景这首诗写于抗日战争最艰苦的年代1942年。1938年,诗人戴望舒从沦陷区的上海来到香港,主编一家报纸的副刊,编发了很多动员抗战的诗歌。戴望舒活跃的抗战姿态,很显然引起了日军的注意。日本宪兵动用酷刑审讯戴望舒,试图从他口中获取文艺界抗日人士名单等资料,但他始终没有屈服。五、 整体感知本文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从开头到手指沾满阴暗)表现对祖国命运的深切注重:虽然自己的手掌已经“残损”,却仍然要摸索祖国“广大的土地”。触到的仅仅“血和灰”,从而感觉到祖国笼罩在苦难深重的“阴暗”之中。第二部分(从只有那辽远的一角到结束)写诗人的手终于摸到了“那辽远的一角”,即“依然完整”,没有

4、被侵略者所蹂躏的解放区,诗人对这块象征着“永恒的中国”的土地,发出了深情赞美。六、课文讲解1、本诗的统领句子是哪一句?分析一下其中的重点词语。统领句是“我用残损的手掌,摸索这广大的土地”。这两句为实写,确立了“用残损的手掌摸索土地”这个中心意象,从而展开以下的虚写和想像。 “残损”一词表现饱受艰难困苦,“摸索”一词,包含着对祖国诚挚的爱和深深的哀痛。 2、如何理解这个句诗:我用残损的手掌,摸索这广大的土地。在敌人的黑牢里,诗人由“残损的手掌”展开想像,让它去摸索心目中的祖国地图。手掌是残损的,土地是破碎的。“广大的土地”象征祖国,“残损的手掌”既是写实,又表明了诗人坚贞不屈的意志。3、如何理解

5、语句:这个角已变成灰烬,那一角只有血和泥。 “灰烬”“血”“泥”是对沦陷区凄凉景象的概括。沦陷区的国土正遭受日寇的蹂躏。侵略者的烧杀抢掠,使大地上处处废墟,人民流离失所。诗人的手掌是残损的,祖国的土地也支离破碎,诗人与祖国有着共同的命运。4、如何理解“春天,堤上繁花如锦幛,嫩柳枝折断有奇异的芬芳。我触到荇藻和水的微凉”? “手掌”将诗人引到了他的“家乡”,这里的景色曾是那么美丽迷人。作者写到了家乡的春天,繁花、嫩柳、荇藻、水,调动了视觉(繁花、嫩柳等)、嗅觉(芬芳)、触觉(微凉) ,如同身临其境地回到了家乡。充溢在字里行间浓浓的思乡之情,与作者身陷囹圄的现实形成强烈对比。5、如何理解“长白山的

6、雪峰冷到彻骨”?冷到彻骨是一种感觉,诗人看到破碎的山河感到心寒。这是一种触觉的描写方法。 6、如何理解“江南的水田,你当年新生的禾草是那么细,那么软现在只有蓬蒿”?用对比的手法写出衰败的景象,表达出诗人内心的痛苦。7、如何理解“岭南的荔枝花寂寞的憔悴”?用拟人的方法写出诗人的痛苦和山河的破败。8、找出全诗中描写不同地方的具体事物,及其揭示作者的思想感情。从北到南到处都有侵略者践踏的痕迹。9、如何理解“只有那辽远的一角依然完整,温暖,明朗,坚固而蓬勃生春”?表明解放区是温暖、明朗、坚固而又蓬勃生春的。七、疑难解析1、 “残损的手掌”表明了什么? “这广大的土地”仅仅指土地吗? 残损的手掌是实写,

7、表明诗人坚贞不屈的意志。“这广大的土地”是象征手法,象征祖国。2、“那辽远的一角”“那上面”和三个“那里”指什么地方?指的是没有被侵略军蹂躏的解放区。3、第二节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语言上有什么特点?表达了对解放区的真挚情感,对祖国未来寄予热切的希望。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和直抒胸臆的表达方式。4、作者如何“寄予爱和一切希望”?直抒胸臆,坚信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战争必胜,解放区是民族复兴的希望所在。5、为什么在诗中两次出现“我用残损的手掌”字样? 表达强调,因爱国而受到敌人迫害的“我”,在这块温暖明朗的土地上找到了安慰。 6、作者为何要把爱和一切希望寄托在那里? “因为只有那里是太阳,是春天,将驱

8、逐阴暗,带来苏生”“因为只有那里我们不像牲口一样活,蝼蚁一样死”。以“太阳”和“春”喻解放区,本体和喻体的共同特点是能给中国的大地带来光明和苏醒。八、写作特色 1、前后对比鲜明。 2、运用幻觉和虚拟手法进行创作。 3、有时是四行诗句押一个韵,有时是两行押一个韵。押韵方式灵活,既体现了现代诗形式的自由,又使全诗有着相对协调一致的节奏。九、课堂小结 在抗日战争中觉醒和振奋起来的戴望舒,“用残损的手掌”摸索这广大的土地,是他在困苦抑郁中爱国精神的升华。恰是这一片丹心,撑托起了民族的脊梁。九、课堂练习1、课后研讨第四题。 这首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火”喻指什么? 这首诗揭示中国的黑暗,表达了

9、诗人悲痛欲绝的感情。“火”喻指诗人对祖国火一般的热情。十、拓展阅读一句话 闻一多 有一句话说出就是祸,有一句话能点得着火。别看五千年没有说破,你猜得透火山的缄默?说不定是突然着了魔,爆一声:“咱们的中国!”这话叫我今天怎么说? 你不信铁树开花也可, 那么有一句话你听着: 等火山忍不住了缄默, 不要发抖、伸舌头、顿脚,等到晴天里一个霹雳。爆一声:“咱们的中国!” 十一、课后作业1、做课后研讨与练习。2、我用残损的手掌的读后感。3、预习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教学反思:我认为,关于一个文本或一部作品的主题,我们不能过分执著于求得同一的认可,而是把它作为一个多元的开放性的系统。而且,如果我们以此作为我们阅读教学主题分析的指导,还可极大地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形成和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毕竟,引导学生发现阐释文本或作品的“多元主题”,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手段之一,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不仅是我们中学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而且是我们中学语文教学对其他学科教学应承载的不可推卸的责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