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北京秋石油加工工程第三阶段在线作业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57965275 上传时间:2023-07-1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石油北京秋石油加工工程第三阶段在线作业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石油北京秋石油加工工程第三阶段在线作业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石油北京秋石油加工工程第三阶段在线作业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石油北京秋石油加工工程第三阶段在线作业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石油北京秋石油加工工程第三阶段在线作业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石油北京秋石油加工工程第三阶段在线作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石油北京秋石油加工工程第三阶段在线作业(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第三阶段在线作业 已完成(共题,还剩 题) 单选题 (共20道题) 展开收起1。(2。5分) 催化重整过程如果以生产高辛烷值汽油为目的,则原料的馏分范围为。 A、80180 B、60145 C、180350 D、没有限制 2。(2.5分) 不适合作为催化重整原料的馏分是。 A、直馏石脑油 B、焦化汽油 C、加氢裂化石脑油 D、加氢精制石脑油 3.(2.5分) 催化重整过程中的反应速率最快。 A、六员环烷烃的脱氢反应 B、五员环烷烃的异构脱氢 C、烷烃的环化脱氢反应 D、加氢裂化反应 4.(2.5分) 下列是重整催化剂的永久性毒物。 A、硫 B、氮 C、砷 D、积炭 5.(2。5分) 炼厂气精

2、制的主要目的是。 A、脱硫 B、脱氮 C、脱碳 D、脱水 6。(2.5分) 脱沥青油作为润滑油料时,宜采用作为溶剂。 A、戊烷 B、丁烷 C、丙烷 D、混合烷烃 7。(2。5分) 润滑油溶剂精制可选用作溶剂。 A、轻烃 B、糠醛 C、丙酮或丁酮 D、芳香烃 8.(2.5分) 下列是润滑油基础油的理想组分。 A、正构烷烃 B、少环长侧链的化合物 C、多环短侧链的化合物 D、胶质 9.(2。5分) 对低硫、低金属和低残炭的渣油,首选工艺进行加工。 A、催化裂化 B、延迟焦化 C、加氢裂化 D、溶剂脱沥青 10.(2.5分) 就世界范围内来看,重质油加工的主要途径是. A、热加工 B、催化裂化 C、

3、催化加氢 D、溶剂脱沥青 11。(2。5分) 加氢精制是指在催化剂和氢气存在下,脱除石油馏分中的及金属杂质,有时还对部分芳烃加氢,改善油品的使用性能。 A、胶质 B、硫氮氧杂原子 C、烯烃 D、烯烃 12.(2。5分) 过程既不脱碳又不加氢,H/C比基本不变。 A、催化裂化 B、延迟焦化 C、减粘裂化 D、加氢精制 13.(2。5分) 加氢裂化是在的条件下,使重质馏分发生裂化反应,转化为气体、汽油、喷气燃料、柴油等的过程. A、高温 B、高氢压 C、催化剂存在 D、以上三个条件 14.(2。5分) 若原料的硫、氮和重金属含量以及残炭值很低,那么在加氢裂化时首选反应器。 A、固定床 B、移动床

4、C、沸腾床 D、悬浮床 15。(2。5分) 在加氢脱硫过程中,最难脱除的是中的硫。 A、硫醇 B、噻吩 C、硫醚 D、苯并噻吩 16.(2。5分) 加氢脱硫属于反应。 A、吸热 B、放热 17.(2.5分) 加氢裂化催化剂的酸性载体具有和的作用。 A、裂化、氢转移 B、裂化、芳构化 C、裂化、异构化 D、裂化、脱氢 18。(2.5分) 灵活性最大,航空煤油收率高。 A、一段加氢裂化 B、两段加氢裂化 C、串联加氢裂化 19。(2。5分) 下面不是蒸汽转化制氢的原料。 A、天然气 B、炼厂气 C、石脑油 D、渣油 20。(2。5分) 催化重整过程如果以生产芳烃为目的,则原料的馏分范围为。 A、8

5、0180 B、60145 C、180350 D、没有限制 判断题 (共20道题) 展开收起21.(2。5分) 贫气是指C5+含量按液态计 10 ml/m3的炼厂气。 正确 错误 23.(2.5分) 烯烃叠合遵循自由基反应机理。 正确 错误 24。(2.5分) 烷基化汽油主要为异构烷烃,几乎不含烯烃、芳烃,硫含量很低,辛烷值高,是理想的清洁汽油调和组分。 正确 错误 25.(2。5分) 对于1-丁烯和异丁烷的烷基化,用浓硫酸作催化剂得到产品的辛烷值高于用氢氟酸作为催化剂得到产品的辛烷值。 正确 错误 26.(2。5分) 轻烃异构化属于微吸热反应,较高的反应温度有利于平衡转化. 正确 错误 27.

6、(2。5分) 合成甲基叔丁基醚的主反应是可逆的吸热反应,高温有利于平衡转化率. 正确 错误 28。(2.5分) 润滑油老三套生产工艺包括溶剂脱沥青、溶剂精制和溶剂脱蜡。 正确 错误 29.(2.5分) 润滑油溶剂精制的目的是脱除大部分的多环短侧链芳烃和胶质。 正确 错误 30.(2。5分) 溶剂脱沥青的目的就是除去渣油中的沥青质和部分胶质。 正确 错误 31。(2。5分) 催化加氢过程主要分为三类,分别是加氢精制、加氢裂化和加氢处理. 正确 错误 32.(2。5分) 重质油轻质化的途径包括脱碳和加氢。 正确 错误 33。(2.5分) 油品中含硫、含氮、含氧化合物同时存在,脱硫最容易。 正确 错

7、误 34。(2.5分) 油品脱氮不需要芳环饱和,反应速率大,氢耗低。 正确 错误 35.(2.5分) 加氢裂化催化剂是由金属加氢组分和酸性担体组成的双功能催化剂。 正确 错误 36。(2.5分) 加氢裂化的工艺流程包括一段加氢裂化、两段加氢裂化及串联加氢裂化. 正确 错误 37。(2.5分) 渣油加氢的反应器包括固定床、移动床、沸腾床和悬浮床。 正确 错误 38.(2。5分) 五员环脱氢反应是重整过程中最快的反应. 正确 错误 39。(2.5分) 重整过程中的烷烃异构化反应不能生成芳烃,不是理想的反应。 正确 错误 40。(2。5分) 工业重整反应器(4个)中催化剂装量的比例大体上是1:1.5

8、:2.5:5。 正确 错误 第三阶段在线作业 已完成%(共题,还剩 题) 单选题 (共20道题) 展开收起1。(2.5分) 催化重整过程如果以生产高辛烷值汽油为目的,则原料的馏分范围为。 A、80180 B、60145 C、180350 D、没有限制 2.(2.5分) 不适合作为催化重整原料的馏分是。 A、直馏石脑油 B、焦化汽油 C、加氢裂化石脑油 D、加氢精制石脑油 3。(2。5分) 催化重整过程中的反应速率最快. A、六员环烷烃的脱氢反应 B、五员环烷烃的异构脱氢 C、烷烃的环化脱氢反应 D、加氢裂化反应 4。(2.5分) 下列是重整催化剂的永久性毒物。 A、硫 B、氮 C、砷 D、积炭

9、 5.(2.5分) 炼厂气精制的主要目的是。 A、脱硫 B、脱氮 C、脱碳 D、脱水 6。(2。5分) 脱沥青油作为润滑油料时,宜采用作为溶剂。 A、戊烷 B、丁烷 C、丙烷 D、混合烷烃 7。(2。5分) 润滑油溶剂精制可选用作溶剂。 A、轻烃 B、糠醛 C、丙酮或丁酮 D、芳香烃 8。(2。5分) 下列是润滑油基础油的理想组分. A、正构烷烃 B、少环长侧链的化合物 C、多环短侧链的化合物 D、胶质 9.(2。5分) 对低硫、低金属和低残炭的渣油,首选工艺进行加工. A、催化裂化 B、延迟焦化 C、加氢裂化 D、溶剂脱沥青 10.(2.5分) 就世界范围内来看,重质油加工的主要途径是。 A

10、、热加工 B、催化裂化 C、催化加氢 D、溶剂脱沥青 11。(2。5分) 加氢精制是指在催化剂和氢气存在下,脱除石油馏分中的及金属杂质,有时还对部分芳烃加氢,改善油品的使用性能. A、胶质 B、硫氮氧杂原子 C、烯烃 D、烯烃 12。(2.5分) 过程既不脱碳又不加氢,H/C比基本不变. A、催化裂化 B、延迟焦化 C、减粘裂化 D、加氢精制 13.(2.5分) 加氢裂化是在的条件下,使重质馏分发生裂化反应,转化为气体、汽油、喷气燃料、柴油等的过程. A、高温 B、高氢压 C、催化剂存在 D、以上三个条件 14。(2.5分) 若原料的硫、氮和重金属含量以及残炭值很低,那么在加氢裂化时首选反应器

11、。 A、固定床 B、移动床 C、沸腾床 D、悬浮床 15.(2.5分) 在加氢脱硫过程中,最难脱除的是中的硫。 A、硫醇 B、噻吩 C、硫醚 D、苯并噻吩 16.(2。5分) 加氢脱硫属于反应。 A、吸热 B、放热 17.(2.5分) 加氢裂化催化剂的酸性载体具有和的作用. A、裂化、氢转移 B、裂化、芳构化 C、裂化、异构化 D、裂化、脱氢 18.(2。5分) 灵活性最大,航空煤油收率高。 A、一段加氢裂化 B、两段加氢裂化 C、串联加氢裂化 19。(2。5分) 下面不是蒸汽转化制氢的原料。 A、天然气 B、炼厂气 C、石脑油 D、渣油 20.(2。5分) 催化重整过程如果以生产芳烃为目的,

12、则原料的馏分范围为. A、80180 B、60145 C、180350 D、没有限制 判断题 (共20道题) 展开收起21。(2。5分) 贫气是指C5+含量按液态计 10 ml/m3的炼厂气。 正确 错误 22.(2.5分) 湿气是指C5+含量按液态计 10 ml/m3的炼厂气。 正确 错误 23。(2。5分) 烯烃叠合遵循自由基反应机理。 正确 错误 24。(2。5分) 烷基化汽油主要为异构烷烃,几乎不含烯烃、芳烃,硫含量很低,辛烷值高,是理想的清洁汽油调和组分。 正确 错误 25。(2。5分) 对于1-丁烯和异丁烷的烷基化,用浓硫酸作催化剂得到产品的辛烷值高于用氢氟酸作为催化剂得到产品的辛烷值. 正确 错误 26。(2。5分) 轻烃异构化属于微吸热反应,较高的反应温度有利于平衡转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