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011中考化学试题汇编——《酸、碱、盐》.doc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57963491 上传时间:2023-01-15 格式:DOC 页数:55 大小:2.3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0-2011中考化学试题汇编——《酸、碱、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10-2011中考化学试题汇编——《酸、碱、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10-2011中考化学试题汇编——《酸、碱、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10-2011中考化学试题汇编——《酸、碱、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10-2011中考化学试题汇编——《酸、碱、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0-2011中考化学试题汇编——《酸、碱、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0-2011中考化学试题汇编——《酸、碱、盐》.doc(5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3eud教育网 http:/ 百万教学资源,完全免费,无须注册,天天更新!2011年中考化学试题汇编酸、碱、盐姓名:黄尊英 地址:山东省微山县鲁桥一中1.(2011.泰安市)下列溶液暴露在空气中,因发生化学变化而使溶液质量增大的是 ( )A. 浓氢氧化钠溶液 B. 浓盐酸 C. 浓硫酸 D.饱和食盐水2.(2011.徐州市)盐在日常生活中是用途非常广泛的一类物质。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添加大量的亚硝酸钠来保鲜食品 B硝酸钾在农业上可用作复合肥C农业上常用硫酸铜配制波尔多液 D用纯碱除去面粉发酵生成的酸3.(2011.徐州市).类推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方法。以下类推结果正确的是 ( )A.

2、淀粉遇到碘水呈蓝色,所以与碘水作用呈现蓝色的物质中含有淀粉B酸碱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C有一些金属与稀硫酸反应放出气体,所以与稀硫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是金属D燃烧一般都伴随发光和放热现象,所以有发光和放热现象的变化都是燃烧4(2011大连市)下列盐的用途中,错误的是 ( )A用含亚硝酸钠的工业用盐烹调食物 B用碳酸钙作补钙剂C用氯化钠配制生理盐水 D用碳酸氢钠治疗胃酸过多5.(2011泰安市)掌握物质的分类是学好化学的基础,指出下列物质中属于碱的是 ( )A. NaCl B. KOH C. MgO D.Cu6.(2011泸州市)下列物质的俗称与化学式不相符合的是

3、 ( )A干冰 CO2 B生石灰 Ca(OH)2C烧碱 NaOH D食盐 NaCl7.(2011广州市)下列物质中属于盐的是 ( )A .Na0H B.Na2O C.Na2SO4 D.Na8(2011苏州市)下列各组中物质的俗称、学名与化学式表示同一种物质的是 ( ) A酒精 乙醇 C2H6O B纯碱 氢氧化钠 NaOH C熟石灰 氧化钙 CaO D铜绿 氢氧化铜 Cu2(OH)2CO39(2011苏州市)盐酸、稀硫酸在水溶液中都能产生H+,故有许多共同的性质。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打开盛有浓盐酸和浓硫酸的试剂瓶瓶塞,在瓶口都有白雾 B稀盐酸和稀硫酸都可用于除铁锈 C浓盐酸、浓硫酸都

4、可用来干燥氧气 D在稀盐酸、稀硫酸中滴加氢氧化钡溶液,都有白色沉淀10.(2011苏州市)酸、碱、盐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下列有关酸、碱、盐的生产或应用的说法不合理的是 ( ) A将草木灰(含K2CO3)与氯化铵混合施用 B纯碱既可从内陆盐湖提取,又可用“侯氏联合制碱法”生产 C用石灰乳与硫酸铜溶液混合配制防治植物病害的波尔多液 D汽车或电动车的蓄电池中用到的硫酸溶液是由浓硫酸稀释而成11(2011.河南省)某物质不含碳元素和氧元素,它不可能是酸碱盐有机物中的( ) A B C D12.(2011.天津市)生活中一些物质的pH 如下表所示,

5、其中显酸性的是 ( )番茄汁糖水牙膏肥皂水pH47910A.番茄汁 B.糖水 C.牙膏 D. 肥皂水13.(2011.泰安市)下图中X、Y、Z表示的是水、石灰水、稀盐酸的近似pH。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X是稀盐酸 B.Y是水 C.Z是石灰水 D.无法确定X、Y、Z14(2011.桂林市)常温下,下列物质的水溶液pH7的是 ( )ACO2 BKOH CNH3H2O DKCl 15 (2011大连市)下表是一些食物的pH,胃酸过多的病人空腹时最宜食用的是 ( )物质橘子 葡萄牛奶 玉米粥pH343.54.56.36.66.88.0A橘子 B葡萄 C牛奶 D玉米粥16.(2011.福州市)日常

6、生活中部分常见物质的pH如图1所示。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橙汁、酸奶都呈酸性 B. pH小于7的雨水都属于酸雨 C.肥皂的碱性比氨水强 D.柠檬酸不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化17.(2011广州市)小烧杯中盛有含石蕊的氢氧化钠溶液逐滴加入稀盐酸至过量,烧杯中溶液颜色变化的顺序是 ( )A紫色红色蓝色 B蓝色紫色红色C蓝色红色紫色 D紫色蓝色红色18.(2011广州市)下列溶液pH最大的是 ( )A10KOH B. 20KOH C10HCI D. 20HCl19.(2011.雅安市)正常人的体液pH都在一个相对稳定的范围内,否则人会生病。下列人体体液中,酸性最强的是 ( )A. 唾液(

7、pH:6.67.1)B. 血液(pH:7.357.45)C. 胆汁(pH:6.87.4)D. 胃酸(pH:0.81.5)20(2011.娄底市)家庭生活中一些常见物质的pH如下:物质食醋牛奶食盐水牙膏肥皂水pH2367789910当我们被蚊虫叮咬后,蚊虫能在人的皮肤内分泌蚁酸(具有酸的性质),从而使皮肤肿痛。要减轻痛痒,应在叮咬处涂抹下列物质中的 ( )A食醋 B牛奶 C食盐水 D牙膏或肥皂水21.(2011.咸宁市)种植下面几种农作物对土壤pH的要求是:大豆6070,茶5055,玉米7081,马铃薯4855。如果某地区经常降酸雨,则该地区最不适合种植的农作物是 ( )A.大豆 B.茶 C.玉

8、米 D.马铃薯22.(2011滨州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盐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 B. 浓硫酸露置于空气中,溶质的质量质量分数变大C. 长期露置于空气中的固体氢氧化钠,其成分不会发生变化 D打开盛浓盐酸的试剂瓶,瓶口会产生白雾23.(2011.黄石市) 下列实验操作或记录正确的是 ( )A. 稀释浓硫酸时,将水沿烧杯壁慢慢倒入浓硫酸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B. 打开装有浓盐酸的试剂瓶,可看到白烟C. 用托盘天平称取5.4g氯化钠 D. 测溶液PH值时,将待测液倾倒在PH试纸上,将PH试纸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即可24(2011苏州市)下列区别两种不同物质的方法合理的是 ( ) A用蒸馏

9、水区别四氧化三铁与二氧化锰 B用酚酞试液区别氯化钠溶液与稀醋酸 C用加热的方法区别碳酸氢铵与氯化钠 D用石蕊试液区别稀烧碱溶液与石灰水25.(2011.天津市)下列实验方法错误的是 ( ) A. 用水鉴别硝酸铵固体和氢氧化钠固体 B. 用紫色石蕊溶液鉴别二氧化碳气体和一氧化碳气体C. 用浓硫酸除去氢气中混有的少量水蒸气 D. 用稀盐酸除去铁粉中混有的少量铜粉26.(2011南通市)施用钾肥能增强农作物的抗倒伏能力。下列物质可用作钾肥的是 ( ) ANH4HC03 BK2C03 CCO(NH2)2 DCa(H2P04)227.(2011泸州市)下列化肥中,能促使植物根系发达,耐寒耐旱的是( )A

10、尿素CO(NH2)2 B氯化钾KClC磷酸二氢钙Ca(H2PO4)2 D硫酸铵(NH4)2SO428.(2011广州市)下列关于化肥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过磷酸钙Ca(H2PO4)2和CaSO4的混合物属于氮肥 B凡施用过化肥的蔬菜都会危害健康 C硫酸钾与熟石灰混合、研磨,能闻到刺激性的气味 D合理施用化肥能提高农作物的产量29.(2011广州市)下列物质能够反应,且没有明显现象的是 ( )A. Na2CO3溶液加入澄清石灰水中 B. Fe2O3加入NaOH溶液中 C稀HCl滴入Ba(OH)2溶液中 DCO2通入澄清石灰水中30.(2011.临沂市)下列各组物质中,在通常情况下不能发生化学

11、反应的是 ( )A铁与硫酸铜溶液 B. 氢氧化镁与稀盐酸C碳酸钠与稀硫酸 D. 氮气和氧气31.(2011.内江市)下列有关物质用途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B.用氢氧化钠改良酸性土壤C.小苏打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D.用稀盐酸除去铁器表面的锈渍32.(2011南昌市)下列物质暴露在空气中质量会减轻的是 ( )A浓盐酸 B铁粉 C生石灰 D石灰水33.(2011.聊城市)下列物质长期放置在空气中,溶液质量和溶质质量分数都会减少的是 ( ) A浓硫酸 B.浓盐酸 C.氢氧化钠 D.食盐溶液 34.(2011南昌市)小明设计了趣味实验装置(见右图),其气密性良好。若要使B中尖嘴导管有“喷泉”产生,则A中加入的固体和液体可能是 ( )A氯化钠和水 B硝酸铵和水C二氧化锰和过氧化氢溶液 D铜和稀硫酸35(2011南昌市)下列物质的转变,不能一步实现的是 ( ) AKCl KNO3 B Fe(NO3)2 AgNO3 CSO3 Na2SO4 DH2Cu36.(2011泉州市)下列实验现象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B将碘酒滴入淀粉溶液中,溶液变蓝色C硫酸铜溶液中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产生蓝色沉淀D在滴有酚酞试液的氢氧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