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刘传会:合学路上我的改变.docx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57963036 上传时间:2023-12-18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8.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5刘传会:合学路上我的改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15刘传会:合学路上我的改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15刘传会:合学路上我的改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5刘传会:合学路上我的改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5刘传会:合学路上我的改变.docx(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刘传会: 合学路上,我的改变 执教杠杆的教学反思三天的宁阳之旅,终于结束。对我来说,真是一种短暂的解脱。这几天,我犹如在炼狱里生活,整天脑子里思索着:课堂设计如何能进一步优化、问题如何设计更能引领学生、在哪个地方走走停停更为合适。有时想着问题久久不能入眠;有时灵光一现,半夜起来赶快记下。种种的磨练,使我身心疲惫,但这种磨练对我个人专业成长来说不正是一次很好的历练吗,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三天来,两次讲课、两次磨课,反复修改。对我个人来说收获颇丰,为了更好的前行,现总结反思如下。、杠杆这节课的设计思路 一堂优质的课堂,应是把课堂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基于这样的考虑,本节课引导学生通过

2、对身边的各种杠杆的探究,激发其探究热情,培养创新能力。让学生热爱生活,让课堂充满活力,使知识的传承在探究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完成,缩短生活与物理的距离,让学生真切地感悟到:学习就是生活,物理就在身边。二、我的改变1目标的改变 布鲁姆曾说:有效的教学始于知道希望达到的目标是什么。即让学生明确通过学习探究能完成的目标。改前课我设计的目标用词过于生硬,学生操作实施困难。改后课,我对目标进行了解读,并重点强化学生“观察”“操作”“动手”“归纳总结”的意识,并通过对古代杠杆的应用学习,加强学生情感价值观教育。2教学策略的改变(1)走走停停策略 通过本次研讨,我最大的收获就是对走走停停策略有了重新认识。原以为

3、,知识讲清了,做题练习就是走走停停。殊不知老师讲清了,学生听清了吗?是不是应该停一停,让学生说一说,互相讲解和释疑,使知识真正地在学生脑海里落座。如果学生真正的掌握了,再去做题,应该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2)重点知识的讲解不能脱离原载体 改前课,我犯了教学一大忌:通过图片情景,我已经引领学生分析清楚了杠杆的五要素,并通过课件做图予以展示。但接下来引导学生总结力臂的画法,我是在一空白幻灯片处引导学生,脱离了原来作图的载体,学生总结起来有一定的困难。改后课,我减少“铺路搭桥”,更多的是利用原载题进行探究分析,不仅降低了学生接受的难度,还可以有效地缩短教学时间。 (3)减少知识传递的“空空交流”

4、改前课,在学生利用课件看图片总结以及结合图片找出:支点、动力、阻力的时候,我更多的是让学生在自己的位置进行说,但学生物理语言表达能力并不是太强,这样造成了学生说不清,其他学生更听不明白,课堂效率打折了不少。改后课,我采取了让学生走上讲台,结合课件图片去说,使交流更为有效,学生接受起来更为容易。(4)多个策略的运用,突破难点力臂的画法是本节的难点,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我精心设计两道例题,并巧妙运用了多个策略,使学生掌握了力臂的画法。策略1:上台展示策略。 策略2:红笔改错策略,学生做完后,我及时用红笔对上台展示的同学进行改错。策略3:答案引领策略,红笔改错后,要求学生对照自己画的进行红笔改错。策略

5、4:走走停停策略,学生改错后,引导学生依据错因进行交流。(5)知识拓展,提升能力例题讲解后,继续挖掘例题的价值,对知识进行拓展。问题一:支点一定在动力和阻力之间吗?问题二:如果给你一把直尺,两题中哪一种力臂更容易测量?这样问题的设计不但可以使学生更进一步认识杠杆,也为下一节学习杠杆的平衡奠定了必要的知识基础。三、学生的改变通过改前课研讨,我对各个策略的运用,有了重新认识。在教学设计的每一个环节,我都会思考:这样的设计,学生能接受吗?这样的设计,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吗?改后课,我看到了改变,学生都能在精心设计的问题引领下思考,在组长带领下合作学习。通过在重点知识后及时巩固,学生都能准确地完成力臂的作图。课堂上学生学会交流、学会沟通、学会倾听、学会尊重、学会包容、学会欣赏,在合作中提高合作能力、获得快乐,在合作中创造学习的天堂,这些不正是我一直孜孜追求的吗?最后,感谢张老师、李老师,您们辛苦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