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诊断学的名解和解答集锦.doc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57961638 上传时间:2024-01-0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0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验诊断学的名解和解答集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实验诊断学的名解和解答集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实验诊断学的名解和解答集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实验诊断学的名解和解答集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实验诊断学的名解和解答集锦.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实验诊断学的名解和解答集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验诊断学的名解和解答集锦.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实验诊断学名词解释和简答论述集锦血液一般检测核左移:周围血中出现不分叶核粒细胞(包括杆状核粒细胞、晚幼粒、中幼粒细胞或早幼粒细胞等)的百分率增高,超过5%时称为核左移。常见于感染,特别是急性化脓性感染、急性失血、急性中毒及急性溶血反应。核右移:周围血中若中性粒细胞出现5叶或更多分叶,其百分率超过3%时称为核右移。主要见于巨幼贫及造血功能衰退,也可见于应用抗代谢药物。在炎症的恢复期,可出现一过性核右移。溶血性贫血(HA):由于各种原因使红细胞生存时间缩短,破坏增多或加速,而骨髓造血功能不能相应代偿时引起的一组贫血。缺铁性贫血(IDA):因体内储存铁缺乏而使血红蛋白合成不足所致的贫血。巨幼细胞贫血

2、:由于叶酸及维生素B12缺乏使DNA合成障碍所引起的一类贫血。其典型特征是除出现巨幼红细胞外,粒细胞也出现巨幼特征及分叶过多。再生障碍性贫血(AA):是由于多种原因所致骨髓造血干细胞减少和功能异常,导致红细胞,粒细胞和血小板生成减少的一组综合征,表现为贫血、感染和出血。白血病:是造血系统的一种恶性肿瘤,其)特点为造血组织中白血病细胞异常增生与分化成熟障碍,并浸润其他器官和组织,而正常造血功能则受到抑制。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一组造血细胞克隆性疾病,骨髓出现病态造血。主要表现为外周血血细胞减少,而骨髓细胞增生增多,成熟和幼稚细胞均形态异常。简述何为MCV、MCH、MCHC以及它们的临床

3、意义?MCV即平均红细胞容积,指全血中每个红细胞的平均体积,以飞升(fl)为单位,数值上MCV = HCT/RBC,它是反映平均红细胞的体积的一个指标。MCH即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指每个红细胞内所含血红蛋白的平均量,以皮克(pg)为单位,数值上MCH = Hb/RBC,它是反映每个红细胞内平均血红蛋白含量的一个指标。MCHC即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系指每升血液中平均所含血红蛋白浓度,以g/L表示。数值上MCHC = Hb/HCT,它是反映血液中血红蛋白浓度的指标。临床意义:贫血的形态学分类 MCV(80-100fl) MCH(27-34pg) MCHC(32%-36%) 病因正常细胞性贫血

4、 80-100 27-34 32-36 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失血性贫血、多数溶血性贫血、骨髓病性贫血等 大细胞性贫血 100 34 32-36 叶酸及(或)维生素B12缺乏所引起的巨幼细胞贫血及恶性贫血 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80 27 32 缺铁性贫血、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铁 粒幼细胞性贫血 单纯小细胞性贫血 80 3个,称为镜下血尿。蛋白尿:尿蛋白定性试验为阳性或定量试验超过150mg/24h尿时,称为蛋白尿。酮体:酮体是乙酰乙酸、-羟丁酸和丙酮的总称,是体内脂肪代谢产生的中间产物。管型:蛋白质、细胞或碎片在肾小管、集合管内凝固而形成的圆柱形蛋白聚体,它的出现往往提示有肾实质性损害。蛋白定

5、性试验:脑脊液中蛋白质与石碳酸结合生成不溶性蛋白盐而出现混浊或沉淀,此法比较敏感,当总蛋白量超过0.25g/L,可呈弱阳性反应。简述尿液外观改变的类型及其临床意义:血尿:尿液里含有一定量的红细胞,称为血尿,可呈淡红色云雾状。其中每升尿中含血量超过1mL即可出现淡红色,称肉眼血尿。如尿外观变化不明显,离心沉淀后,镜检时每高倍视野红细胞平均3个称为镜下血尿。血红蛋白尿和肌红蛋白尿:可使尿液呈浓茶色,血红蛋白尿主要见于严重的血管内溶血如溶血性贫血,蚕豆病,PNH等。肌红蛋白尿常见于挤压综合征。脓尿和菌尿:因含大量脓细胞或细菌而呈白色混浊,见于泌尿系统感染。乳糜尿:因混有淋巴液而呈乳白色,见于丝虫病、

6、肾周围淋巴管梗阻。胆红素尿:见于阻塞性黄疸和肝细胞性黄疸。简述尿蛋白产生的原因:肾小球滤过增加:当肾小球毛细血管壁断裂或电荷屏障改变,使大量高、中、低分子量的蛋白漏出,超过肾小管重吸收能力而出现于终尿。根据病变滤过膜损伤程度及蛋白尿的组分分为2种:选择性蛋白尿:以清蛋白为主,少量小分子量蛋白,无大分子蛋白,半定量多在+ - +,见于肾病综合征;非选择性蛋白尿:肾小球毛细血管壁有严重的损伤断裂,尿中有大分子量的蛋白质,半定量在+ - +,见于原发性和继发性肾小球疾病,预后常常不良。肾小管重吸收障碍:当肾小管功能受损时,近端肾小管对蛋白质的重吸收障碍而出现蛋白尿。血浆小分子量蛋白异常增多。肾髓袢升

7、支及远曲小管分泌T-H糖蛋白增加。简述蛋白尿常见的临床类型:肾小球性蛋白尿:各种原因导致肾小球滤过膜通透性及电荷屏障受损,血浆蛋白大量滤入原尿,超过肾小管重吸收能力。此型蛋白尿最为常见。蛋白尿以白蛋白为主,也含有以些分子量较大的球蛋白,分子量4万以下的蛋白质含量极少。见于肾小球肾炎、原发性及狼疮性肾炎、继发性肾小球性疾病等。肾小管性蛋白尿:由于炎症或中毒引起近曲小管对低分子量蛋白质的重吸收障碍而导致的以低分子量蛋白质为主的蛋白尿。此类蛋白尿的特点是以2微球蛋白、 a1微球蛋白等低分子量蛋白质增多为主,白蛋白正常或轻度增多。见于肾盂肾炎、间质性肾炎、肾小管性酸中毒等。混合性蛋白尿:由于肾病同时累及肾小球和肾小管而产生的蛋白尿。此类特点是白蛋白和2微球蛋白等同时增多。见于同时累及肾小球和肾小管的疾病。溢出性蛋白尿:因血浆中出现异常增多的低分子量蛋白质,超过肾小管重吸收能力所致的蛋白尿。血红蛋白尿,肌红蛋白尿即属此类,见于溶血性贫血和挤压综合征。另一类较常见的凝溶蛋白,见于多发性骨髓瘤。组织性蛋白尿:由于肾组织被破坏或肾小管分泌蛋白增多所致的蛋白尿,多为低分子量蛋白尿,以T-H糖蛋白为主要成分。此外还有假性蛋白尿。简述管型形成的条件:管型是指尿液中的蛋白质、细胞或碎片在肾小管、集合管内凝固而形成的圆柱形蛋白聚体,它的出现往往提示有肾实质性损害。1.尿中清蛋白、肾小管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