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和水蒸气》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57960958 上传时间:2023-10-2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和水蒸气》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水和水蒸气》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水和水蒸气》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水和水蒸气》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水和水蒸气》教学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水和水蒸气》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和水蒸气》教学设计.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六课水和水蒸气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是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温度与水的变化中的第六课。本单元核心概念为引导学生探究温度和水的状态变化之间的关系。水和水蒸气一课的具体概念是“由于温度变化,水和水蒸气可以互相转化;水变成水蒸气存在于空气中,水蒸气的微粒太小,用肉眼看不见”。第一部分,通过“水到哪里去了”的探究,观察、讨论水从液态变成气态时是如何蒸发到空气中的。第二部分,通过“加热能加快水蒸发”的观察实验活动,帮助他们理解水获得热量后能更快地从液态转变为气态。第三部分“空气中的水”,通过观察活动,了解凝结,解释第5课“小水珠从哪里来”的问题。本课重点要让学生明白水和水蒸

2、气中间能够互相转化。【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刚接触科学课不久,他们对科学课有很浓的兴趣,但是玩兴大,科学探究能力比较弱。对于本课中的“对比实验”设计,学生刚接触过,有一定的了解,但思维缺乏严谨性。对于“水蒸气”、“蒸发”已经有了模模糊糊的初步认识,都有一些关于“蒸发”的生活经验。比如洗手后手自然干了,衣服上的水晒干了,有些学生会用“水蒸发了”去解释。但是他们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往往只停留在了解上,理解不深刻,在生活中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差。而且在他们的前概念中有着许多根深蒂固的错误认识,最典型的便是对于热水中冒出的“白汽”的认识,绝大多数学生认为“白汽”就是蒸发出来的水蒸气。这个错误的前概念中隐含着

3、两方面的信息:1.学生认为“白汽”是“气态”,其实“白汽”是“液态”;2.学生认为“白汽”是蒸发现象,其实“白汽”是凝结现象。因此,对“白汽”的研究认识就成为本课教学的难点。【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水与水蒸气可以相互转化。2、加热能加快水的蒸发。3、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叫蒸发,水蒸气变成水的过程叫凝结。过程与方法:1、学生观察黑板上的字发生什么变化,同时结合生活中“水会干掉”的经验,讨论水的蒸发。2、学生观察比较自然状态下和人工加热情况下水的蒸发现象的异同。3、学生观察比较水蒸气遇到冷、热玻璃片的不同现象。情感态度价值观:1、意识到猜想必须用实验来验证的科学方法。2、意识到细致的观察能获得更多

4、的发现。3、感受、体验物质变化的可逆性。【教学重难点】重点:水与水蒸气能互相转化。难点:区别“水蒸气”和“白汽”。【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湿毛巾、一杯100毫升的水、两个相同的空杯子、开水、冷热玻璃片各一片、装满冰块的玻璃杯、小纸船一只学生准备:(每小组)两把铁勺子、一杯水、蜡烛、火柴、一小块干毛巾(加热铁勺时用)【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时间分配)教学设计设计意图一、生活现象导入:水到哪里去了(5分钟)二、加热能加快水蒸发吗(20分钟)三、空气中的水(10分钟)四、拓展延伸(5分钟)1、教师在黑板上用湿毛巾写一个大大的“水”字。学生观察并思考:黑板上的水去哪里了?变成了什么?2、师:在我们生活中有

5、哪些像这样的例子?生:晒衣服、拖地板3、师总结:水变成了看不见的气体状态叫做蒸发。由水变成的看不见的气体叫水蒸气。4、师:空气中有水蒸气吗?你看到水蒸气了吗?水蒸气有什么特点呢?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得出:水蒸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5、师出示一杯100毫升的水,提问:这杯水会不会蒸发呢?生:会。师:那为什么我们看不出来水变少了呢?还是100毫升呀?生:只蒸发了一点点,根本看不出来。师:那你预测一下十天后,二十天后,我们能看出水变少了吗?生:能看出变少。1、师:这么多水要蒸发完需要很长时间,谁有好方法能使水蒸发的快一点呢?生讨论方法,并说明理由。预测生1:在太阳下晒,太阳下温度比较高。预测

6、生2:用酒精灯或蜡烛烧。师:你们的意思是加热能加快水的蒸发,是吗?想不想试一试?2、师:如果有两把勺子、水、蜡烛、火柴这些材料,你们觉得可以怎么做实验?学生小组讨论,设计对比实验。师:实验中有哪些需要注意的?生:两个勺子要相同,水量要相同。3、学生小组领取材料进行实验,师提醒加热时小心烫到手。4、师:通过实验你发现了什么? 生:加热能加快水的蒸发。水沸腾后出现很多气泡,并且会冒“白汽”。5、师:“白汽”是什么? 生1:水蒸气。 生2:小水滴。1、师:在实验中看到的“白汽”到底是什么?它是怎么产生的呢?2、教师演示在两个杯子中倒入热水,在杯子口分别盖上冷、热两种玻璃片。一分钟后取下玻璃片,投影出

7、示。 师:你观察到什么?说明什么? 生:热玻璃上没有水珠,冷玻璃上出现水珠,说明水蒸气遇冷变成水水珠。 师:像这样,水蒸气遇冷变成看得见的小水滴,这种现象叫凝结。3、师:你现在知道水加热后出现的“白汽”是什么了吗?生: 水蒸气遇冷凝结变成了水。4、师:(出示装满冰块的玻璃杯)现在你能解释上节课的问题了吗?装满冰块的玻璃杯外壁上的小水珠是从哪里来的? 生:玻璃杯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盛冰的玻璃杯冷却下来,在杯壁上形成了小水滴。1、学生试着用学过的知识解释雨水的形成过程?思考干旱地区长时不降雨可能和什么原因有关?2、教师演示烧不坏的纸船,学生思考其中的玄机。从生活中熟悉的例子入手,便于学生理解和接

8、受。引导学生建构“水蒸发成水蒸气”的科学概念。 引导学生说出水蒸气的特点,为后面判断“白汽”是否是水蒸气做铺垫。同时提醒学生水在自然状态下蒸发比较慢。 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分析加快蒸发的方法。在教师的协助下初步尝试设计对比试验。 暴露学生前概念,引发认知冲突,提出:“白汽”是否就是水蒸气。水蒸气凝结成水的条件是遇冷,学生往往会不理解或记不住。通过实验的方式让学生看到热玻璃片上没有水珠,而冷玻璃片上出现水珠,自然得出实验结论,学生更易理解和接受,且便于学生记忆。 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板书设计】水和水蒸气(白汽)水水蒸气(无色、无味气体)蒸发凝结(遇冷)【理念体现】科学课教学要以探究为

9、核心,三年级的学生刚开始学习科学,所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是很有必要的。但是三年级的学生又和高段学生不同,需要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学习兴趣,在探究课堂中对实验的设计还需要教师扶一把。喻老师的追求简约的课堂一课所提到的教学策略非常适用于三年级课堂。追求简约课堂并不是把课堂简单化,而是需要教师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学习内容,对教学目标进行重新定位,找到适合学生的科学课堂探究模式,从而达到简约而有效的课堂教学效果,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简约课堂下的探究,我们应做到以下几点:一、让前概念成为探究学习的起点科学概念教学应基于学生的科学前概念展开。学生对于“蒸发”已经有了或多或少的认识,在这些零散、模糊的初始想法中,最典型的错误概念是对“水蒸气”的认识。绝大多数孩子认为“水蒸气”就是生活中经常看见的“白汽”。所以我把本节课的教学难点设定为区别“水蒸气”和“白汽”,通过实验的方式让学生明白水蒸气是看不见的气体,我们平时看到的“白汽”其实是水蒸气遇冷凝结而成的小水珠。二、让实证成为探究学习的核心水蒸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因此水和水蒸气的互相转化可以说是一个隐性的物质变化过程。对于这个过程,学生已经从一些课外读物中间接获取结论,但在课堂上我们还是继续要创设情境让学生“看见”。在教学设计中我力图让学生经历一个个“实证”的过程,让科学课堂真正成为学生探究的课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