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陆颖).doc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57960115 上传时间:2024-03-1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6.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学设计(陆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教学设计(陆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教学设计(陆颖).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教学设计(陆颖).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教学设计(陆颖).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学设计(陆颖).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设计(陆颖).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学设计(教案)模板基本信息学 科语文年 级一年级教学形式教 师陆颖单 位慈溪润德小学课题名称比尾巴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孩子非常喜欢小动物,对于奇特的动物尾巴更是兴趣盎然。在学前教育中大多数的孩子都接触过这首儿歌,这些有利因素为本节课的教学奠定了坚实的情感基础。教学目标1认识12个生字,会写1个字。学会一种笔画“撇折 ”。认识两个偏旁“八”和“鸟”。2正确、流利地朗读并背诵课文。读好问话的语气。3了解一些动物尾巴的特点,激发学生热爱小动物的兴趣。教学重点:识字与朗读课文。教学难点:读好文中的问句。教学过程一、 激趣导入,揭示课题(一)、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动物吗? 说自己喜欢什么动物,说说为

2、什么?(二)揭示课题:同学们喜欢的动物真不少,今天啊,就有很多动物来到了森林,在那举行一张特殊的比赛,想请咱们的同学参加当裁判,你们想去吗?先来看看到底是什么比赛?出示音节“b bi ba” 自由拼读,指导“巴”的发音,板书“比尾巴”。(三)齐读课题:一起来读读课题吧!【设计意图:教学伊始,通过谈话,缓解了学生的紧张情绪,有利于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的形成。紧接着,为本课创设了趣味横生的故事情境,引出课题并拼读,继而引入课题。 “巴”字轻声的教学形式更让学生印象深刻,为接下来的朗读指导奠定了准备基础。】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一)听师范读找“选手”:谁在比尾巴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听一篇来自森林的报道

3、。听老师读一读,读的时候小裁判们应该怎么做?小耳朵竖起了。(二)自读课文找“选手”:同学们想不想自己亲眼去看看,这篇报道啊?想的话老师有个要求:借助拼音读报道,遇到难读的句子或字可以多读几遍,同时想一想到底哪些动物参加了比赛?下面请同学把书翻到83页,自己先读读。【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后汇报,猴子、兔子、松鼠、鸭子、公鸡、孔雀;小朋友们如用“有有还有”句式要表扬。鼓励把句子说完整】【PPT出示:猴子、兔子、松鼠、鸭子、公鸡、孔雀。此为带图带拼音】瞧,它们来了!快来叫叫它们的名字!自己拼读,指名读。【正音:读“松鼠”时区分平、翘舌音;读“猴子、兔子、鸭子”时点明“子”是轻声。】(三)去图读词语:小

4、动物的照片不见了,都到哪去了呢?原来在许老师的手上了,你们想不想请出它们?( 指名读)(四)去拼音读词语卡片:同学们可真棒,可是小动物们说要请出我们可没这么简单,现在只有我的名片你能认出我吗?( 开火车)(五)请出选手贴出小动物的图片和名称【设计意图:听“报道”来“播音”的方式,不仅有利于学生快乐地感知课文大意,还训练了学生的听读能力。词语的认读采取由“图文相见读词语”到“去图读词语”,再到“去拼音读词语”的顺序方法,与学生的认知规律相契合,将“循序渐进”的语文学理贯穿课堂。在游戏中,让孩子认读选手名字,乐中学。】三、再读课文,指导朗读(一)整顿状态:好了,动物们都到齐了,它们太兴奋了,都纷纷

5、撅起自己的小屁股,高高地翘起了尾巴。孩子们,现在你们都是评委了,老师是裁判。嗯,评委得坐正了,裁判也站好了。下面,我宣布比尾巴大赛开始了。比赛一共有六个项目,我们把它们分成了两组,一起去看看比赛吧。(二)第1、2小节教学1、出示第1小节,指名读,要求读通顺。2、读问句范读问句:【PPT出示:谁的尾巴长?】请听老师来报这个项目:“谁的尾巴长?”指名读问句:谁能像我一样报项目,我给你做指挥。【生念:谁的尾巴长?当念到“长”字时,老师的手向上扬。】老师和他谁读得好?告诉你一个小窍门:老师读这句问句的时候将最后一个“长”字的语调稍稍往上扬了。齐读问句:我们一起来读一读。选练问句:还剩五个比赛项目,你想

6、来报哪个项目就报哪个。【PPT出示:谁的尾巴短?谁的尾巴好像一把伞?谁的尾巴弯?谁的尾巴扁?谁的尾巴最好看?】小结:小朋友们读得都非常棒!我们知道了原来读问句的时候语调可以轻轻往上扬。3、看看比赛结果是什么?出示第2节,师问谁的尾巴长,谁的尾巴短,谁的尾巴好像一把伞,生对答。随文学习“短”, “短”字的识记:【PPT圈出“短”字】短是我们今天要学的一个生字。注意,这里的撇能不能超过横啊?反义词“长和短”:这里有一对反义词,它们是?【长和短】随文学习“把”,学生答完后出示生字“把”,让学生说说识字方法。理解“松鼠的尾巴”与“一把伞”的联系:小朋友们,谁的尾巴好像一把伞呢?咦,松鼠的尾巴怎么会好像

7、一把伞呢?咱们现在呀就来欣赏松鼠的绝活。【PPT出示“松鼠尾巴在空中的姿态,然后与伞的画面重叠”的图片。】原来是这样,怪不得那篇报道中说“松鼠的尾巴好像一把伞”呢!4、发现对答规律:师生对读:下面我请问你们来宣布结果好不好。发现对答规律:仔细地观察这两个小节,你发现了什么?男女生对答5、齐读第1、2节(三)第3、4小节教学1、过渡整顿:比赛进行的真激烈啊,另一组的小动物们不高兴了,你们怎么不来看我们比赛啊?想不想去看?嗯,我们可是评委,评委得坐正了。2、出示第3、4小节,自由拼读,注意问句3、指名读(指导“最”强调最好,范读,跟读)4、发现和1、2节的结构相同,请同桌之间以一问一答的形式练习读

8、,表演。5、齐读第3、4节。【设计意图:将低段必要的中场纪律整顿环节巧妙变形,使课堂纪律与课文情境相融合,有利于课堂情境性的良好延续。对于问句的朗读指导,此环节采用了手势辅助的方式,形象有趣,从而为学生奠定了良好的朗读基础。其以读贯穿始终,重视问句的朗读指导,使得课堂书声琅琅,趣味盎然。同时,随文识字可减轻学生学习生字的枯燥感,并且在语言环境中更好地理解字义。】四、总结拓展1、看图背诵:提醒先问三个问题再回答。:课文咱们已经反反复复读了很多遍了,小朋友们记住了没呢?下面咱们就借助图片将课文背一背吧!2、拓展练说:刚才小动物们又夸我们班的同学了,说我们不但生字学得快,而且课文也读得不错。所以啊,

9、又有小动物想跟我们见见面。拓展想象:老师还带了几个动物的图片,你们能发挥你们的想象,也用上下面的句式来说一说吗?【PPT出示: 的尾巴好像 。【教学意图:对于 “好像”的拓展训练,体现了教师对语文训练点的重视,真正体现了“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促发展”的大语文观。】五、总结课堂,布置作业(一)识字巩固:猴子比完尾巴后又去做什么了。哦,他得回家去,可是遇上了一条长长的河流,不会游泳的猴子只能踩着石头过河了啊。每踩一块石头就得认出我们本堂课刚学的生字。你们愿意帮它过河吗?(三)书写生字1、引出生字“公、云”:小朋友们,这样过河慢不慢?想不想有座桥直接走过去?看,这是什么?想走走彩虹桥吗?那得答应

10、我过完彩虹桥你们得把一个生字写得很漂漂亮亮的。行吗?2、教学“公、云”字:一起读一读。看一看,仔细地观察说说这两个字的异同,学习新笔画“撇折”,提醒一笔写成。写一写,请小朋友们伸出手,和老师一起写一写这个“公”字,注意这个公的偏旁的八字旁,我们得写得稍微长一些。下面又有我们的一个新的笔画朋友,请你们写好它。再写“云”,两横,一横长,一横短,第二横在横中线上。3、练写“公、云”:下面其他小朋友们请在书上写一写,注意先观察后再写,等会我们来评一评小朋友们写的字。(提醒写字姿势:头正、肩平、身直、脚放平)4、交流“公、云”字:【出示投影仪】我们一起来评一评这两位小朋友写的这个“公”字。你们有什么小建

11、议?(四)布置作业:同爸爸妈妈一起搜集动物尾巴的知识,下节课我们将一起来开展一个“动物尾巴展示会”。赛一赛谁是咱班的小博士!【教学意图:课堂结语轻松有效,能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课文的兴趣。采用情境性的方式来识字巩固与学习生字,真正体现了寓教于乐的教育理念。拓展作业的布置,将课堂内外有机结合,是语文教学的实践性与综合性的有力显现。】 板书设计 10、比尾巴 松鼠 把 猴子 鸭子 公、云(处有田字格。) 公鸡 兔子 短 孔雀 最 【教学意图:板书简明扼要,将识字与写字放在了一年级语文学习的首要位置,为一年级孩子进一步识字与语文习惯的养成打下了扎实的基础。】作业或预习同爸爸妈妈一起搜集动物尾巴的知识,

12、下节课我们将一起来开展一个“动物尾巴展示会”。赛一赛谁是咱班的小博士!自我评价朗读是培养语感的重要手段之一。古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对于处在学龄交界点的一年级孩童来说,形象思维占据着主要地位,对于说与写仍有些力不从心的困惑,唯有朗读可以让学生以读促悟,使得语感的培养更加明朗。比尾巴第一课时后并结合日常教学观察所感悟到的几条心得:一、关注词语间的正确停顿。例如在教学“谁的尾巴好像一把伞?”这句问句的时候,我发现学生对于稍长的句子该如何停顿无从下手。所以,教师应引导学生关注词语的停顿,先有词语的概念,再合成句子的概念。二、标点符号的趣味训练。标点符号就像是信号,可以将作者的心思与读者毫无保留地加

13、以吐露。在比尾巴这篇课文中,问号的朗读指导无疑是一大训练点。但在我的整个教学中,即使我一直强调“问句的语调可以稍稍往上扬”这一口诀,但是部分学生在最后齐读的时候才是没有这个意识。三、重视自由读的含金量。其实朗读是自行感悟的过程。因此教师应较齐读来更重视自由读。教师安排齐读,其目的主要还是想在短时间内整天感知孩子们的掌握情况,并希望从齐读中可以看出一个班的凝聚力等性格在内的品质。当然,朗读指导绝非一朝一夕。唯有树立正确的朗读指导意识,就可能能让理念一步步兑现。组长评议或同行评议(可选多人): 教师在平时执教时也应该引导学生有这种词语意识,可以出示小节线加以辅助区分朗读。这样的意识塑造,对学生今后划分句子成分的学习,一定也大有帮助。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借助手势让孩子明白读问句时语调可以稍稍往上扬。如此一来,多让孩子问一问,还可以用些恰当的评价语来引导孩子朗读问句,以此让问句的朗读变得有趣、有效。齐读时孩子们容易受到其他同学的影响,让自己的感悟有所变味。故自由读则不同,相对来说就能让每个学生较少受到干扰,能将自己的体会原汁原味地融入朗读中。所以教师一般会先安排自由读,再指名读或范读,最后才是齐读,其目的怕应该也有这层顾虑吧。所以在我看来,教师更应关注自由读以及指名读时的个别指导。 评议一单位: 慈溪润德小学 姓名:许燕舞 日期:10月24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