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胸痹的辨证施治研究获奖科研报告论文.docx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57957230 上传时间:2023-07-24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4.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胸痹的辨证施治研究获奖科研报告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中医胸痹的辨证施治研究获奖科研报告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中医胸痹的辨证施治研究获奖科研报告论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中医胸痹的辨证施治研究获奖科研报告论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中医胸痹的辨证施治研究获奖科研报告论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医胸痹的辨证施治研究获奖科研报告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胸痹的辨证施治研究获奖科研报告论文.docx(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医胸痹的辨证施治研究获奖科研报告论文 摘要:目的 分析和探究中医胸痹辨证施治的临床方法及效果。方法 随机选择了我院中医科在2017年11月-2018年11月收治的160例胸痹患者作为对象进行研究,按照投硬币的方式将其划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而实验组患者给予了中医辨证施治,然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满意度进行对比。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效果(98.75%)及满意度(100.0%)均高于对照组的(90.0%)、(90.0%),两组患者间的数据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对胸痹患者进行临床治疗时,为其提供中医辨证施治不仅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胸痹症状,而

2、且还可以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满意度。 关键词:胸痹;中医辨证施治;效果 胸痹属于临床常见病,其主要是以胸部闷痛为主,主要临床表现为气喘、胸痛彻背、不得卧位。胸痹诱因比较多,主要与情绪焦躁、饮食失调、年老体弱和寒邪入侵等因素相关。中医研究认为胸痹属于临床上常见的危重急症,而且在急性期患者的病死率可达35%-55%。而中医辨证施治在减少或避免胸痹发作的主要手段,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次随机抽取了选择了我院中医科在2017年11月-2018年11月收治的160例胸痹患者作为对象进行研究,按照投硬币的方式将其划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中43例男,3

3、7例女,年龄在45-77岁,平均(54.51.3)岁,发病部位:正后壁14例、下壁24例、前间壁22例、右心室11例、广泛前壁9例;实验组中45例男,35例女,年龄在44-78岁,平均(54.81.4)岁,发病部位:正后壁15例、下壁24例、前间壁21例、右心室10例、广泛前壁1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发病部位等临床数据方面的差异不明显,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但存在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而实验组患者给予了中医辨证施治,具体治疗方案如下: 1.2.1气滞血郁证 临床症状表现为阵发性隐痛,心胸满闷,疼痛有固定位置,并且在情志不畅时疼痛加重。该类胸痹一般是由

4、于长时间的脉络不畅、情绪抑郁、瘀血内停所致,主要以通络化瘀治疗为主。治疗过程中,最好为患者实施情志护理,并告知患者通过音乐疗法、交谈释放法、注意力转移法等方法来进行不良情绪的自我排解。治疗初期要叮嘱患者保持绝对的卧床休息,保证充足睡眠,严禁一切外来探视,以减少气血损耗。患者饮食宜清淡,最好以山楂、桃仁、白萝卜等活血行气的食物为主,避免食用红薯、豆浆等阻滞气血的食物。临床药物治疗主要以失笑散、逍遥散辨证加减治疗为主,也可以选择中药处方治疗,如瓜蒌皮、郁金、丹参、红花、麦冬、石菖蒲、党参等。 1.2.2痰浊痹阻证 临床症状表现为有窒息感、胸闷,同时伴随有刺痛、肢体沉重、气息短促现象,遇阴雨天发作加

5、重。而胸痹最关键的病理因素是痰浊,主要是因为胸阳不展,痰浊内阻所致,在对其进行治疗时以通阳豁浊,祛痰化浊为主,首选饮食治疗。患者应该以清淡流食为主,尽可能的避免食用辛辣刺激、肥甘油腻的食物,并辅以中药药膳,如陈皮、薏苡仁、萝卜等,以达到利湿、理气、化痰的作用。中药治疗主要以瓜蒌薤白半夏汤为主,其成分包括半夏、栝楼实、桂枝、茯苓、干姜、厚朴、枳实、薤白、细辛、甘草。 1.2.3 寒凝心脉证 临床症状表现为胸部隐痛,劳累过度或风寒侵袭时疼痛尤为严重,同时伴随有舌质黯淡、心悸盗汗、脉象缓解弱无力、胖有齿痕。中医研究认为,血遇冷则凝,遇温则行,风寒侵袭将会导致血脉正常运行失调,此时可以通过温阳益气、散

6、寒通脉进行治疗。在治疗过程中,患者要注意防寒保暖,尤其是寒冷或阴雨天天气,要适当的增加衣物,避免加重病情。饮食方面最好以桂圆、白木耳、莲子等散寒温阳食物为主,同时辅以米酒、干姜、川椒等调味品,食物最好加热后食用,严禁直接食用生冷瓜果等寒凉食物。中药治疗主要以当归四逆汤为主,其成分包括细辛、桂枝、白芍、大枣、当归、通草、炙甘草。寒凝心脉证患者在夜间和秋冬换季时容易发病,此时需要在身边放置冠心苏合丸,康复治疗阶段还需要辅以艾灸疗法进行保健。 1.2.4心肾阳虚证 临床症状表现为心胸镇痛,绞痛或刺痛,有固定痛处,可能由于劳累、暴怒而病情加重。该类患者一般是因为胸阳不运、血行瘀滞、气机阻痹、阳气亏虚所

7、致,以温补心阳、补阳益气治疗为主。由于阳虚证患者易生内寒,因此要对病房温湿度进行有效控制,以期达到预防感冒的目的。饮食方面应多补充高蛋白、高维生素、低盐的食物,如羊肉、海参、甲鱼等,进而实现补血补气温阳效果。心肾阳虚证患者多伴随有水肿现象,此时需要保持充足的卧床休息,避免长期站立,而且要求水肿部位严禁针刺和划伤,以防出现感染现象。中药治疗主要以自拟药方温络通阳为主,其成分包括仙灵 脾、薤白、白参、三七、细辛、黄芪、桂枝、甘草。 1.2.5气阴两虚证 临床症状表现为心胸刺痛或隐痛,有固定痛处,时休时作,同时伴随有口干心烦、舌红少津、心悸气短、头晕盗汗、脉搏细涩或结代。该类患者一般是由于气阴两虚、

8、胸痹日久所致,在对其进行治疗时主要以养阴益气、活血通络为主。气阴两虚证患者需要绝对卧床休息,尤其是存在头晕症状的患者。饮食方面需要多食用大枣、瘦肉、桂圆、莲子、鸡蛋、牛奶等养阴益气的食物,对于体质虚弱的患者,可以适当增加百合、黄芪、山药熬粥共同进补。中药治疗主要以生脉散加减治疗为主,也可以根据患者病情为其提供养心汤治疗,其成分包括当归、川芎、茯神、柏子仁、人参、茯苓、五味子、丹参、黄芪、酸枣仁。 1.3临床评定标准 (1)临床疗效。治愈:患者的胸痹症状基本或完全消失,心电图sT 段下降70%;显效:患者的胸痹症状出现改善,心电图sT 段下降范围在50-70%;无效:患者的胸痹症状未见改善,心电

9、图sT 段下降不明显;总有效率=(治愈+显效)/總数100%。(2)对两组患者对临床治疗的满意度进行记录和对比。 1.4统计学方法 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满意度借助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选择百分数(%)给予表示,组间研究所得数据采用t检验,如果P<0.05,则说反映两组患者的研究数据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通过相关治疗与统计发现,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要明显好于对照组,两组患者间的数据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2.2两组患者对临床治疗的满意度比较 问卷调查与统计发现,实验组患者对临床治疗的满意度高于对照

10、组,数据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2所示。 3.讨论 胸痹属于临床常见病,轻者胸痛胸闷、呼吸不畅、气喘,重者会出现比较严重的心绞痛,同时伴随有面色苍白、大量出汗、口唇青紫、肢体冰凉,严重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胸痹一般具有发病快、起病急、病死率高的特点,常见的诱发因素有劳累过度、为饮食失调、外感六淫,在体质虚弱的中老年群体中发病率比较高。 中医辨证论治认为胸痹属于本虚标实,虚实相参,起病 以标实为主,缓解期以本虚为主,在对其进行治疗时,应该泄其有余,补其不足,并根据实际病症为其提供针对性的中医治疗,这样不仅可以使患者的临床病症得到有效改善,而且还可以促进患者病情的康复,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求职简历 > 职业规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