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实现区域教育科研管理的有效突破汇编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57956000 上传时间:2023-08-0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4.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版实现区域教育科研管理的有效突破汇编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新版实现区域教育科研管理的有效突破汇编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新版实现区域教育科研管理的有效突破汇编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新版实现区域教育科研管理的有效突破汇编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新版实现区域教育科研管理的有效突破汇编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版实现区域教育科研管理的有效突破汇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版实现区域教育科研管理的有效突破汇编(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版实现区域教育科研管理的有效突破汇编 不同的教育科学规划部门应该有不同的规划方向,市级教育科学规划部门管理的是地区性教育科学研究,应该以促进基层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为目标,以一线教师专业成长的需要为转移。 改革规划制度 多年来,我国的教育科学规划制度在促进教育科学全面有序发展,繁荣教育科学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当前的教育科学规划制度却又自觉和不自觉地制约着一线教师的教育科学研究,阻碍着基层学校教育科学研究的蓬勃发展。由于价值取向和管理目标的不一致,致使学校的教育科研出现了这样的问题:顺应了“规划”的意图,迷失了学校和教师的需要。 在众多的立项课题中,由各级教育科学规划部门立项

2、并实施管理的课题应该是最为“正宗”的课题,从申报立项、过程管理,到结题鉴定、成果推广,都是由教育行政部门的直属科研单位进行直接管理。因而,这样的规划课题也是基层学校和一线教师竞相申报、刻苦研究并引以为荣的课题。但是,正是这样一种数十年不变的规划制度使中小学的教育科研出现偏差。这当然不是规划部门的本意所在,而是规劃的目的与基层学校的需要之间还有一定的距离所致。 规划部门管理教育科研有两个基本要求:一是研究的“面”要广,该研究的都要有人研究,面面俱到、没有缺漏才好;二是研究的“点”要深入,特别是重大课题、重点课题、专项课题往往受到格外重视,于是投入大量经费,招募精兵强将进行重点攻关。这样,规划的计

3、划性、普及性、创新性得以体现,繁荣教育科学的目标也就能够实现。然而,这样的规划与基层学校的需要并不能完全吻合。 由于学校类别、级别、基础设施、师资和生源的不同,发展的需要也会各异。但是,教育方针相同,教育内容相似,所遇到的问题也就比较接近;在某一个阶段,同一类学校可能会遇到同一个问题,而规划部门不可能让所有的学校都来立项研究这一课题。在规划指南中找到学校需要的研究方向不是没有可能,但是,需要的课题往往是热门课题,也是竞争激烈的课题,更是难以立项的课题。因为,无论多么重要的课题,规划部门也往往只需要一个课题组进行研究即可,其他则难以立项。因而,一部分学校为了迎接升格的检查和验收,为了打造品牌和特

4、色,需要有高级别的、规划部门的课题,于是,规划中那些缺少关注的课题就成为他们的必然选择。 “没人想研究的课题容易立项”成为基层学校的共识,基层学校从对课题研究内容的追求逐渐转向对课题研究项目的追求,这当然和现行的教育评价失范不无关系,和规划部门的追求目标和管理制度也紧密相连。而且,应该说,这样的规划机制引导和助长了中小学教育科研脱离基层学校实际需要的状况。 针对这样的问题,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所从规划制度入手进行改革。“十一五”的开局之年就调整规划方向,让地区性的教育科研直接为基层学校的提升和一线教师的专业发展服务。 我们把规划课题分为两大类,一是基层学校需要的课题。这类课题只要“切合学校实际,

5、针对教育问题”,具备科学性、创新性、操作性的基本要求,即可立项为南京市规划课题,不受规划项目的限制,不受规划条件的限制。也就是说,即便是中级职称的教师主持,即便是有许多学校申报同一个项目,如果研究方案通过了学术委员会的评审,能够达到立项要求的都予以立项。因此,仅“青年教师校本培训”项目就有十多所学校申报,其中有8所学校的课题被批准立项,成为一个研究同盟。二是规划部门需要的课题。规划部门根据实际需要拟定重大课题和重点课题,进行招标研究。202x年,南京市规划办拟定10项“重大课题”面向社会公开招标研究,给予经费支持;拟定10项“重点课题”,面向基层学校招标研究。这样,基层学校的需要和规划部门的需

6、要结合起来,应该是地区性教育科学规划的最佳选择。 教育科学研究的低效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缺乏科学而严谨的管理是主要的原因之一。因此,建设一个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符合基层学校实际,符合一线教师要求的管理模型应该是当务之急。 建构管理模型 经过数十年的不懈努力,当前我国的教育科学事业蒸蒸日上,规划课题的申报空前火爆,科研基地的建设竞争激烈,教育论文的评比和发表异常繁荣,各种教育模式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但是,我们应该冷静地看到,教师的教育科研目的还不很明确(许多是为了职称评审),课题研究的指导和管理还有些混乱(一般都是松散型的指导),“科研兴教”、“科研兴校”还没有得到落实(大多还处于口号阶段),教育

7、科研目标的达成度还不高,教育科研形势还不容乐观。 这种局面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和复杂的,但是,教育科研“无效”的原因是“无序”,而“无序”的根本是缺少有效模式。研究符合教育科研发展规律、符合基层学校客观实际、符合一线教师专业需要的教育科研工作模式,应该是教育科研部门,特别是地区性教育科研管理部门的首要课题。 地区性的教育科研管理应该面向基层学校和一线教师,应该有一个全面管理和分类管理的有序而有效的工作模型。经过数年的努力,目前,南京市“金字塔式教科研工作模型”已经建立。 “金字塔式教科研工作模型”的内部结构如图所示,由“金字塔”型的五个层次构成,并且每个层次都有明确的层级要求: 1.群众性教

8、育科学研究学校。(1)广大教师积极投身于教育教学改革实践,积极参加教研组和备课组活动,积极推进课程改革,积极实施素质教育。(2)广大教师积极撰写教育教学论文,每年至少有5篇论文公开发表或者获得市级以上奖励。(3)教师积极参加南京市教科所规划“个人课题”研究,每年至少有1项市级规划“个人课题”正式立项研究。(4)学校有分管教育科研工作的校级领导,有负责教育科研的主任,有一批教育科研骨干教师。 2.市级以上课题研究学校。在“群众性教育科学研究学校”必备条件的基础上,还要具备以下四个条件:(1)每个五年计划期间,至少有1项市级以上规划课题或其他市级以上立项课题。(2)课题有“市级青年优秀教师”以上的

9、教师主持,有组织严密的课题组,如果必要还将设有子课题组。(3)学校领导重视教育科研工作,建立*的学校教科室,提供足够的课题研究经费。(4)认真组织课题研究的开题论证、中期检查、结题鉴定等关键环节,同时,加强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积累丰富的研究资料。 3.市教科研实验基地。在“市级以上课题研究学校”必备条件的基础上,还要具备以下四个条件:(1)课题研究有计划、有步骤、有实施、有总结,课题研究有专家指导,有过程管理,有明显成效,有一定影响。(2)学校教科室有兼职教科室主任和科研人员,有市级以上科研部门研究人员或者大学教授作为指导专家。(3)学校发展走“科研兴教”、“科研兴校”之路,通过教育科研,真正

10、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校的发展。学校教育质量在当地名列前茅。(4)有一所以上教育科研帮扶学校,有对帮扶学校进行教育科研帮扶的计划,有帮扶组织和制度。 4.项目研究中心。在“市教科研实验基地”必备条件的基础上,还要具备以下四个条件:(1)有高质量的研究项目,“高质量”表现在项目必须是“规划”项目,必须具有发展潜力,必须是前沿的、独特的和领先的。项目研究在市内外有影响。(2)项目要有市级学科带头人以上优秀教师主持,有一大批教育科研骨干,有明确的、知名的科研专家指导。(3)项目研究必须有一批(至少3个以上)实验学校,实验学校和项目研究中心形成项目研究共同体,并有详细研究计划。(4)有*的或者合用

11、的项目研究中心办公室,有足够的研究设施设备和科研经费,有校长的大力支持。 5.“所外研究所”。在“项目研究中心”的基础上,还必须具备以下四个条件:(1)教育科学项目研究在省内外具有很大影响,成为南京市教育科学项目研究的展示窗口,经常接待市内外的科研参观和科研考察。(2)有一大批实验学校参与项目研究,形成项目研究共同体,定期开展科研活动。每学年至少举办一次市级以上项目研究展示活动。(3)有项目研究内部期刊,定期出版发行至实验学校,并有一定影响。有项目研究专门网页,内容丰富,参与者众。(4)有*的项目研究所办公室,至少有一名专职管理和研究人员,研究所有列入预算的科研经费。 这样的“金字塔式教科研工

12、作模型”是按照“分别管理、分类指导、分层推进”的机制运行的。首先,它是一个事物发展的序列。五个层次是基层学校教育科研发展从低级到高级的五个台阶,沿着科研兴教、科研兴校的方向,走教育科研之路。其次,它是一个客观标准。它可以对基层学校教育科研水平和能力进行准确定位,基层学校比较容易从这一客观标准中找到自己学校教育科研的位置;避免一些学校教育科研的“跨越式”发展,避免一些课题的功利性研究,避免一些成果泡沫化宣传。第三,它是一个竞争机制。学校每上一个台阶都有相当的难度,都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都应该有实实在在的成效。这样的模型为基层学校的教育科研发展提供了努力的方向和广阔的空间。第四,它是一个分别管理、

13、分类指导、分层推进的模式。不同层次学校的教育科研应该有不同的需求,也就应该有不同的指导、不同的管理,使教育科研更加具有针对性;我们还可以对不同的学校进行分层推进,让所有学校实现由低级到高级的有序发展,从而实现区域性教育科研的整体推进。 从教育科研的目标、途径、内容、方法、评价来看,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教育科研与基层中小学、一线教师的教育科研存在明显的差异,而我们却常常忽视这种差异。因而,降低教育科研的重心是地区性教育科研改革的必然选择。 降低研究重心 经过数年的观察,我们发现,基层学校和一线教师在课题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缺乏针对性,“种了别人的地,荒了自己的田”。表现为两个层面: 一是中小学

14、校做了高等院校的课题。对于教育科学研究,不同的学校应该有不同的主攻方向,有不同的侧重点。以教育教学为中心的基层学校,则应该以解决从教育教学中发现的问题为科研指向,发动一线教师针对教育教学实际进行教育反思,不断提升实践能力和实践智慧,应该是我们矢志不渝的追求。 但是,基层学校的教育科学研究,往往深受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专家、教授的影响,自觉和不自觉地走上了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教育科研的道路。这样的教育科研严重脱离了基层学校的实际,成为空中楼阁。 二是基层教师做的都是学校课题。据调查,当前中小学的教育科学研究,主要目的是“支撑办学目标,形成办学特色”,这无疑是正确的。但也导致学校的教育科研服务了学

15、校的升格,淡忘了教师的成长。 诚然,学校的发展和教师的发展应该是相辅相成的,然而,学校的发展与教师的发展又不是一回事,不能把二者混淆起来,更不能把二者割裂开来。教师发展是学校发展的必要条件,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是学校发展的基础,教师专业化发展是学校发展的逻辑起点。但是,一些学校往往发动全校教师,集中优势兵力,研究“主打”课题;而教师自己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却没有关注,没有总结,没有反思,更没有立项研究。 针对这些问题,南京市教科所从两个方面降低研究重心。除了市级规划课题必须“切合学校实际,针对教育问题”,把学校课题研究与教师专业成长和学校发展緊密结合起来以外,还开展了规划“个人课题”的研究。 “

16、个人课题”是以教师个人为研究主体的课题。在过去的课题研究中,绝大多数是“集体课题”,有多人参加的课题组,有许多学校参加的实验学校,甚至有许多实验区参加的课题研究方阵。当然,“集体课题”有它的优势:人多势众,群策群力,才智互补,通力合作,便于解决重大问题,支撑办学目标,形成办学特色,等等。但是,“集体课题”也有其不足之处:人多需要协调,容易相互牵制;活动需要集中,容易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研究需要经费,有些学校承担不起;课题研究缺乏学科针对性,对于教师个人的专业化成长也没有太多的作用;成员参与程度不高,经常是培养了几个“笔杆子”。 “个人课题”的产生正是建立在对于“集体课题”缺陷的批判的基础上,针对的是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