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才能上好小学手工课.doc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57953494 上传时间:2024-03-3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5.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才能上好小学手工课.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如何才能上好小学手工课.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如何才能上好小学手工课.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如何才能上好小学手工课.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才能上好小学手工课.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如何才能上好小学手工课美术课对小朋友来说比较喜欢美术手工小制作,现今小学美术教育并不以单纯的上课画画以培养画家为目的上课只画画,越来越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动手设计能力。美术课针对如何去激发学生的创新和动手能力非常重要。新课标根据美术学习活动方式把美术划分为“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和“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可见让学生动手制作占了很大的比例。本人在美术教学实践中了解到,相对于欣赏课而言学生更喜欢自己动手设计制作。手工小制作课程让每个学生都亲自动手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手工制作是小学美术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折纸、剪纸、布贴、泥塑、面具等内容。手工课可以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动

2、手动脑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那么怎样才能上好手工课呢?一、教师应当充分做好课前准备。手工制作是一项实践性、操作性、发展性都很强的活动,它有助于锻炼儿童的手脑协调性和创造性思维等。但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手工教学仍存在课堂纪律难控制,材料带不齐,四十分钟时间大部分学生完成不了作业,手工制作成了许多美术老师最头痛的内容,从而使得新课程的理念在手工课堂上难以落实。由于美术教学教师涉及的班级较多,各班都有各班的特点,教师在课前准备上就需要了解存在的问题,从而做好充分的准备。1、了解学生学习状态,小学学生,学习虽然占主导地位,但他们身上或多或少地保留着学前教育中喜欢游戏的特点。

3、针对学生这一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设计符合教学内容的游戏活动或是能提高他们注意力的情境创设,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能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教学的效果。2、兴趣是学生求知的富有生气的内动力,是学生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在新课程的教学中教师要更加注重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创造性,把重点放到形成学生基本素养和学习能力上。作为一名美术教师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努力创设出一个个让孩子们感兴趣的手工课堂。教材中的学习资源是有限的,而教师以此创造出的学习资源却可以是无限的。教师要做教材的主人,而不是教材的奴隶。教师应转变观念,做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充分地

4、了解自己的学生,做学生的朋友,探明学生现在的智力基础、生活经验、个性差异等等,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挖掘教材的内在联系,创设情境,形成活动主题。二、培养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生活中发现美、欣赏美、感受美 从小就培养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在生活中去寻找美、去发现美、去欣赏美、去感受美。因为学生对各种不同的工艺制作品的欣赏,能使他们在这些作品中感受到万物之美,触发学生的情感。因为任何人都爱美,学生受到作品的熏陶爱上了“它们”工艺品。由于欣赏的到美,喜欢上这种美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想通过自己的双手也创造出同样美的东西。 我在课堂上还是重点让学生了解工艺的制作材料,让学生能了解生活中许多许多的材料都是可以用

5、来制作的,材料不同制作的作品也同样是美丽的,只要你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比如我在上湘版(美术)四年级上册第4课时间告诉我这一课中,我让学生在课前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生活中可以做时钟的材料,上课的时候学生把材料带来,有的带易拉罐、有的带木板还有的塑料瓶等等。这节课结束后学生的作品都非常的漂亮,几乎没有什么作品是材料相同、样式相同的。这样也丰富的教师的教学,学生对这节课积极性也很高。三、充分利用电教设备巧用电教媒体,设计好巩固新知的基础练习,形成能力的综合练习,培养创新意识的活动性实践练习及开放性练习是创新的根本。数学知识比较抽象、枯燥,有的知识点在理解上也存在一定的难度,而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将静态

6、的知识动态化,动态的过程静态化,抽象的知识形象化。这样,让学生观察事动动态的变化过程,掌握事物的发展变化规律,为创新能力的培养创造条件。从而使学生苦学变乐学,轻轻松松地接受知识四、“示范讲解”要做好。1、教师示范学生跟做已是传统手工制作课的一般模式了,教师常常扶着学生向前走,教给学生走好每一步,这种方式大大限制了学生的创造能力。新课程标准提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要求教师重视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引导学生以感受、观察、体验、表现以及收集资料等学习方法进行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注重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而不再是让学生学会知识,手工制作课以动手为主,这可以给学生很大的探究空间。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

7、活动机会,让学生自主讨论,探究各种制作的方法,融折、剪、画、讲、玩为一体。2、要注重学科之间的相互联系,达到课程整合。新课程标准淡化了各科门类的界限,加强了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培养学生综合思维和综合探究能力。3、把手工制作从课堂延伸到课外,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传统的美术教学内容多样性不足,受时空限制作业无法在课堂内完成,难以在课堂上提高学生的综合美术素养,我们可以利用课堂的延伸来弥补这方面的不足。五、学以致用,用在实际的运用中。可以让学生了解设计和工艺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将糖纸用来包糖则体现了物以致用的设计思想;美丽的叶子可以让学生感受各种材料的特性,学习多角度欣赏和认识自然美;还能利用课

8、余时间进行探究性、综合性的美术活动,运用不同肌理的材料组合、拼贴、拓印,创造出各种美术作品,体验探究的愉悦与成就感。六、建立合理有效的评价机制,保持学生手工制作的兴趣。“赞许犹如阳光”。的确,每一位学生,不论其品质好坏,成绩优劣,无不渴望得到老师的重视、肯定和鼓励。小学生总朝着老师鼓励的方向发展。教学中,我既热情鼓励绘画好的学生,更要想法对绘画基础差的学生进行鼓励,决不能简单的批评责备,更不能把其说的一无是处,学生的错误中往往有合理成分,教师应满腔热情的给予肯定,以保护和鼓励学生的创造欲。鼓励和保护学生的个性特点。手工作品的评价更应从多方面来考虑,如材料的运用;作品的完整性、实用性、美观性;学生的制作过程;还可采用积星的方法进行阶段性的评价。总之,切实可行的评价机制可以保持学生对制作的兴趣,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制作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快乐。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所以教师要先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这是发挥学生创新精神的前提。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首先培养学生观察身边的事物,然后要求学生带着自己的观察去收集和发现生活中可以制作的材料,并进行构思。可以指定一种特定的材料,让学生去发挥想象力和创作力来完成一件手工制作。制作完成后教师要根据各个学生自身实际的不同对学生加以鼓励和肯定。这就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