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承天寺夜游说课稿.doc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57952129 上传时间:2022-10-1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记承天寺夜游说课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记承天寺夜游说课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记承天寺夜游说课稿.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记承天寺夜游说课稿.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记承天寺夜游说课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记承天寺夜游说课稿.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记承天寺夜游说课稿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记承天寺夜游。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五个方面来谈谈我的教学设想。一、 说教材 第一点:教材的地位及作用记承天寺夜游这篇文章是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的的第二篇文言文。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学习,能够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整体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在此基础上通过反复诵读体会文章的语言特色,并品味体会作者运用景物描写抒发的情感。第二点: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首先是,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积累文言词汇,理解重点实词与虚词,能够借助课下注释与工具书翻译文章,并能够背诵全文。2,过程与方法目标:抓关键词语、语句,深入解读文本。3,情感

2、与态度目标:体味作者表现出来的复杂情感。其次是,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是:品析原文“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这句话所体现出来的意境之美以及苏轼从“欣然起行”到和张怀民一同赏景的心情变化;难点是:联系文章写作背景,准确理解“闲人”所要表达的复杂情感。二、 说教法1,吟读。用读体悟课文的思路,用读串联课堂自始至终的教。2,抓重点词语、语句着重感悟。三、说学法主要是诵读法和小组讨论探究法。其目的是让学生多读,同时借助助读材料自主合作探究生成非定式的答案。四、说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主要分为两个大的板块。第一是,激情导入文本。第二是,感知品味赏析。其中第二板块又细化为“美文之吟读”、“美文

3、之品景”、“美文之景中人”、“美文之景中情”四个小板块。详细如下:(一) 导入新课用情吟读苏轼的名篇念奴娇赤壁怀古,点出对联周瑜“情场官场战场,场场得意”,而苏轼“黄州惠州儋州,州州被贬”的命运,共同走进这位千古奇才苏轼,走进课题记承天寺夜游。导入的目的有二:在于让学生进一步感知苏轼的悲惨,为本堂课讨论情感做铺垫,在于让学生感知有味的吟读。(二) 感知品味赏析1,“美文之吟读”。首先,教师板书课题“承天寺”,让学生补充课题“记”和“夜游”,进而引导学生从题目中获取信息,即:夜点明时间,承天寺点明地点,记是一种记叙文的文体。紧接着告诉学生学习文言文及诗词最重要的是读,吟读。吟读可以整体感知古文的

4、意境,要按照文字个性来读,按照个人体会来读,要读得慢,读时有拖音。然后,听范读。在范读基础上引导学生全班读,男生读,女生读,教师相机点拨读的方式,告知学生文言文就应该读出文言的味道,特别点出“念”、“盖”、“但”几个字应该读得较长,最后,教师再范读。2,“美文之品景”。预设问题苏轼夜游承天寺是怎样的良辰美景吸引了他,让学生用原文回答,即:“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进而进入到文本。通过此环节点出两点:重点词语“如”和“盖”的理解,通过翻译后的语句感知美景的意境,理解月光的特点“空明”,进而过渡到画面空明美的另一种美,即:虚实结合的朦胧美、梦幻美。最后,引导学生用轻读的方式重

5、现承天寺月下的静谧情趣,即读出意境之美。3,“美文之景中人”。创设问题引出苏轼和张怀民是知音,用原文的词语回答,即“亦未寝”、“相与”,接着过渡到苏轼独自一人到和张怀民一同赏月的心情变化,即:“欣然起行”到“无与为乐”的失落,到最后“相与步于中庭”的快乐,让学生感知在读的时候读出情绪的变化,最后教师示范领读。4,“美文之景中情”。创设问题苏轼和张怀民夜游承天寺除了看到美景内心还感受到了什么,用原文回答,即:“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进而,借助助读材料,学生小组合作探究理解“闲人”的含义。教师在引导过程中可以通过给“闲”字组词形式呈现,如:“悠闲”,苏轼有朋作伴共同赏月,是一种自在的生活;“闲情雅致”,苏轼到承天寺赏月的心绪同张岱独往湖心亭看雪的心绪是一样的;“闲适”,苏轼虽被贬,但这种闲适的自在,不正好可以抒发自己的情感;“空闲”、“赋闲”,苏轼虽没有案牍之劳行,但他却有着青云之志,或许他的内心是痛苦悲凉的。紧接着,通过“闲”字引出与之相像的“困”字,即:困字是由甲骨文衍生而来,里边是生长的树木,而偏旁囗就像房屋的四周,文豪苏轼不就像树木一般被困住了吗。他的遭遇是困顿的,困苦的,文章最后一句“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增添了一份深深的哀愁,所以在读的时候应该读出复杂的情感。最后,教师范读,学生跟读。五、板书设计景 人 情美 闲 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